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严颖 麦丽 +2 位作者 郑玉宝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血清HBeAg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血清HBeAg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105例与HBeAg阴性组53例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9和4.8±2.5,二者相比P=0.000。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16例、G274例、G3~425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5.6±1.1、6.5±2.0、7.0±1.5,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250);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23例、S256例、S3~426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8、6.6±2.0、6.6±1.6,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996)。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18例、G217例、G3~42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1±1.9、4.7±2.2、5.6±2.3,G2、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G0~1者高(P=0.001),G2与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332);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10例、S225例、S3~41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7±3.2、5.1±1.8、5.4±2.4,S2、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S0~1者高(P=0.005),S2与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745)。【结论】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高者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 HBV DNA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AST、TBil及PT变化趋势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波 吴元凯 +3 位作者 陈忠诚 高志良 崇雨田 谢仕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分析ALT、AST、TBil、PT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49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每周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PT,分析上述指标... 目的分析ALT、AST、TBil、PT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49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每周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PT,分析上述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及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院第2~6周,死亡组AL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而死亡组AST水平则在入院第1~5周均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LT及AST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间里死亡组ALT及AST下降幅度较存活组小,入院第6周后两组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TBil、PT水平在入院后各周检测均高于存活组(P<0.001)。在第一周内两组TBil均升高,但从入院后第二周开始,存活组TBil、PT达峰值后开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死亡组TBil、PT则随时间持续升高。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后早期ALT、AST、TBil、PT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其预后,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翁伟镇 陈俊峰 +5 位作者 梅咏予 李建国 曹会娟 谢冬英 高志良 林炳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预后影响指标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4
作者 叶一农 柯伟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细胞 肝炎病毒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及其受体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翁伟镇 熊静 +4 位作者 曹会娟 陈俊峰 张绍全 张静 林炳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及相关受体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研究组,包括肝衰竭进展期组13例、平台期组33例、健康对照组13例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6、抑... 【目的】探讨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及相关受体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研究组,包括肝衰竭进展期组13例、平台期组33例、健康对照组13例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6、抑制性受体NKG2A、KIR2DL1、KIR2DL3、KIR3DL1、杀伤功能相关因子Perforin、GranzymeB、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进展期患者NK细胞比例较平台期患者、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比例低(P=0.021),正常人KIR3DL1比例较进展期患者、平台期患者外周血KIR3DL1比例高(P=0.036),正常人外周血FasL表达比例明显较进展期患者、平台期患者外周血FasL表达比例低(P<0.001)。【结论】进展期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抑制性受体KIR3DL1较平台期、正常人下降,而Fas L表达升高,这种改变和不同时相肝衰竭患者免疫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NK细胞 免疫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