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1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5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Fawad Ullah 张涛涛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7个月。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8例为经椎间孔入路,28例为经关节突入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大通道脊柱内镜。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超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ODI评分、VAS评分及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72.2%的患者术前存在单侧根性症状,而经关节突入路组则有64.3%术前为双侧根性症状,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经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27.7±89.9min,住院时间平均14.8±6.0d;经关节突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85.9±96.7min,住院时间平均19.5±7.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经关节突入路组75%的患者接受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且复查CT者共21例,其中20例(95.2%)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均安全、有效,经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 经椎间孔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