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添治 廖定准 +2 位作者 袁理 郅程 胡婉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olymorphous low-grade neuroepithelial tumor of the young,PLNTY)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PLNTY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n... 目的探讨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olymorphous low-grade neuroepithelial tumor of the young,PLNTY)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PLNTY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BRAF、IDH1、GFAP、Ki67等蛋白的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基因突变,采用FISH检测CDKN2A/B缺失及1p/19q共缺失,并对部分病例行NGS检测。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8~29岁,中位年龄22岁,肿瘤位于颞叶5例,左侧岛叶及前颞叶1例,额颞叶1例。其中6例患者临床均有癫痫病史。组织学示7例均存在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区域,其中2例可见细胞围绕血管呈假菊形团样排列,2例局部出现细胞多形性,所有病例均可见钙化及毛细血管网形成。免疫表型:GFAP及Olig-2阳性,IDH1阴性,均出现特征性CD34弥漫阳性,其中5例BRAF阳性,Ki67增殖指数1%~5%。分子检测:患者均为IDH野生型、无1p/19q共缺失及CDKN2A/B缺失,其中5例为BRAF V600E突变型,2例有FGFR分子改变。随访5~48个月,7例患者均存活,5例无复发,2例肿瘤出现复发。结论PLNTY作为罕见的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临床及病理医师应掌握其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以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 青少年 少突胶质细胞瘤 癫痫 CD34 FGFR BR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DHCR24蛋白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弛 杜靖然 +3 位作者 廖定准 张昌林 杨峥 李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748-2754,共7页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HCR24、p16及Ki-67蛋白评估SILs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DHCR24、p16、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SILs进展均呈正相关;ROC结果显示,DHCR24在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之间的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为0.114 5,LSIL与HSIL间截断值为0.196 9,在诊断LSIL时敏感度为79.55%,高于p16及Ki-67的15.91%与18.08%(P<0.05);DHCR24与p16联合鉴别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组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78~0.986),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61(95%CI:0.785~0.936);DHCR24与p16联合鉴别LSIL与HSIL的AUC为0.971(95%CI:0.946~0.997),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70(95%CI:0.790~0.949)。结论 DHCR24与p16蛋白表达水平均可为SILs的分级提供参考依据,且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率;DHCR2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绘制的ROC曲线所衍生的截断值可以提高LSIL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Δ(24)-胆甾醇还原酶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种植体周围炎及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昌越 谭洋 王亚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比较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与非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种植位点龈下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种植体周围炎3项典型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随访的67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和63例非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种植位... 目的比较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与非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种植位点龈下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种植体周围炎3项典型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随访的67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和63例非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种植位点进行检测。收集微生物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并记录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溢脓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种植体周围炎及典型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59.70%,显著高于非种植体周围炎组的41.27%。此外,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增加和溢脓这3项临床指标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幽门螺杆菌 种植体周围炎 阳性率 探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1-TFE3基因融合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4
作者 廖宣开 符淑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1-503,共3页
患者女性,3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疼痛1年余,无其他肿瘤病史及家族史。骶尾骨CT平扫示:骶骨、双侧髂骨、双侧股骨多灶骨肿瘤。骶椎MRI示:S1~S3椎体占位伴双侧髂骨、骶髂关节面、骶孔、骶神经受累,双侧股骨多发病灶(图1)。PET/CT示:胸1... 患者女性,3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疼痛1年余,无其他肿瘤病史及家族史。骶尾骨CT平扫示:骶骨、双侧髂骨、双侧股骨多灶骨肿瘤。骶椎MRI示:S1~S3椎体占位伴双侧髂骨、骶髂关节面、骶孔、骶神经受累,双侧股骨多发病灶(图1)。PET/CT示:胸10椎体、腰2椎体、骶骨、双侧髂骨、双侧股骨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双侧骶髂关节处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右肺基底段肺膜下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TFE3基因 YAP1基因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