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年深圳市某三甲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峥 马小菊 +4 位作者 黄润晗 武婷婷 黄蔚然 黄慧萍 陈友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1-658,共8页
目的:分析2019~2023年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持续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19~2023年工作人员发生并上报的血源性职业... 目的:分析2019~2023年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持续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19~2023年工作人员发生并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随访资料,描述性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分布、暴露途径、暴露源等特征。结果:2019~2023年该院工作人员累计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359例,各年度发生率波动,其中2019年暴露报告发生率最高,为3.59%;2022年最低,为1.53%;各年度主要集中发生在下半年。发生人群以女性和护士岗位为主,工龄5年以下的占79.39%。84.68%的职业暴露为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拔针及处理针头(22.70%)和手术(21.05%)场景中。发生的主要地点集中于病房(42.34%)和手术室(20.61%)。359例暴露源以血源性病原体4项阴性为主,其中131例检出血源性病原体阳性,居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为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77.78%的暴露者完成推荐的预防性用药,所有暴露者经随访监测均未发生暴露后感染。结论:2019~2023年该院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以低年资护士岗位的针刺伤为主,暴露的病原体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所有暴露者均未发生暴露后感染。护理岗位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需高度关注针刺伤的预防。同时需关注职业暴露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乙肝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