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文辉 肖隆斌 +2 位作者 汤友珍 蔡世荣 詹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23例结直肠癌...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者53例(40.8%),其中12密码子突变42例(34.1%),13密码子突变者11例(8.9%)。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多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有肝脏转移者基因突变率高,TNM分期越晚基因突变率越高。结论:K-ras基因突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有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突变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AM、CD44和CD2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世斌 肖隆斌 +3 位作者 许峰峰 吴文辉 李守智 李明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联合检测95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和白细胞分化抗原2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 目的:联合检测95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和白细胞分化抗原2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标本中EPCAM、CD44和CD24的表达。分析95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与这3种蛋白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EPCAM阳性56例(58.95%),CD44阳性41例(43.16%),CD24阳性56例(58.95%)。其中EPCAM+CD44+30例(31.58%),EPCAM+CD24+45例(47.37%),CD44+CD24+32例(33.68%),EPCAM+CD44+CD24+25例(26.32%)。(2)EPCAM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WHO组织学分型有关;CD44与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CEA值有关;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脏器侵犯有关;三者阳性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3)EPCAM、CD44阳性组的生存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AM、CD44和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初筛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CD44 CD24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套U管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5
3
作者 甄宇洋 梁力建 +5 位作者 马驰 苏才坤 汤地 邓量 曾汉 邓立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U管组手术时间为45min、手术并发症有3例(12.5%)、术后胆道感染3例(12.5%)。吻合组手术时间为145min,手术并发症有17例(41%),术后胆道感染16例(39%)。该3项指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手术后退黄、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管套U管手术引流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简单,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胆道感染机会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T管 U管 引流手术 术后胆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肖隆斌 吴文辉 刘其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17-DMAG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细胞HGC-27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17-DMAG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细胞HGC-27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7-DMAG组(腹腔注射17-DMAG 25 mg/kg)、5-氟尿嘧啶(5-FU)组(腹腔注射5-FU20 mg/kg)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17-DMAG组移植瘤体积为(288.10±23.32)mm3,5-FU组移植瘤体积为(366.37±26.42)mm3,对照组移植瘤体积为(957.66±117.51)mm3,前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17-DMAG组(0.41±0.02)g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08)g,P<0.05;5-FU组(0.48±0.05)g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08)g,P<0.05;17-DMAG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63%和57%,2组抑瘤率无明显差异。17-DMAG组微血管密度(21.72±1.24)比对照组(37.78±1.68)明显减少,P<0.05;5-FU组(36.70±1.51)和对照组(37.78±1.6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7-DMAG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15.39±4.37)明显低于对照组(36.45±7.45)和5-FU组(26.11±6.26)。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可通过降低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热休克蛋白质90抑制剂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小金 黄少华 +1 位作者 刘艳 张小燕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方法: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 目的: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方法: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1分者,制定并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在住院前的既往史、住院后现病史的评估,有预见性地并及时地识别、评价和处理潜在的跌倒风险因素,避免患者在住院时发生跌倒事件,保证了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结论:综合评估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的生理与心理情况,加强与患者家人及患者的沟通,能预见性地发现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对增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安全性,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心瓣膜置换围术期心肌细胞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春华 罗红鹤 +1 位作者 陈振光 孙培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39-340,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心肌细胞的机理。【方法】45例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行手术前...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心肌细胞的机理。【方法】45例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行手术前后心肌组织活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①预处理组患者术后监测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②预处理组心肌细胞Bcl-2术前表达水平11.2%±5.9%.术后11.4%±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cl-2术前表达水平12.1%±3.1%,术后6.8%±3.4%,术后Bcl-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预处理组心肌细胞Bax术前表达水平13.4%±3.4%,术后9.3%±2.2%;对照组的术前11.3%±2.9%,术后8.1%±4.0%,两组Bax水平在术后均略有下降。【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缺血预处理快速相即出现了细胞凋亡调控基因水平的变化,其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维持Bcl-2表达水平,抑制Bcl-2/Bax基因对向Bax偏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趋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术后 心肌细胞 对照组 术前 围术期 BCL-2/BAX 表达水平 调控基因 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与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峰峰 赵振献 +3 位作者 谭进富 左继东 肖隆斌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非气腹(n=37)与CO2气腹(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ACTH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目的探讨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非气腹(n=37)与CO2气腹(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ACTH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气腹组手术时间(34.2±7.7)min显著短于非气腹组(46.7±16.8)min(t=-4.160,P=0.000),气腹组术中出血量(10.4±2.0)ml显著少于非气腹组(14.8±7.2)ml(t=-3.627,P=0.000)。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气腹组为(3.7±0.7)d,非气腹组为(3.9±1.2)d,t=0.884,P=0.379)]和术后第1天ACTH(气腹组中位数为5.66pmol/L,非气腹组中位数为5.48pmol/L,Z=0.748,P=0.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非气腹组37例中有20例出现了右季肋部皮下气肿,气腹组无此并发症出现。结论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安全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可避免气腹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拓宽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非气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胆道瘘8例报告
8
作者 甄宇洋 马驰 +3 位作者 刘奕山 肖隆斌 邓量 梁力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F002-F0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肝动脉胆道瘘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2-2001年肝动脉插管化疗和皮下灌注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308例,对发生肝动脉胆道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肝动脉胆道瘘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2-2001年肝动脉插管化疗和皮下灌注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308例,对发生肝动脉胆道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有8例出现肝动脉胆道瘘,发生率为2.6%,出现时间在2个月至2年半的长期化疗栓塞过程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偶然出现呕吐、发热等。[结论]长时间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肝动脉胆管壁缺血,高浓度化疗、栓塞药物反复刺激,以及肿瘤坏死等因素影响,可导致肝动脉胆道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胆道 胆瘘 皮下灌注器 化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9
作者 吴文辉 蔡世荣 +2 位作者 詹文华 甄宇洋 刘奕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和 RT-PCR 扩增法检测胃癌组织、胃溃疡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 hTRT 基因表达。【结果】58例胃癌组织中51例(8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和 RT-PCR 扩增法检测胃癌组织、胃溃疡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 hTRT 基因表达。【结果】58例胃癌组织中51例(88%)有 hTRT 基因表达,50例(86%)检测到端粒酶活性,58例非胃癌组织中,3例有 hTRT 基因表达,无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hTRT 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端粒酶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机制探讨
10
作者 李家平 周奇 +2 位作者 李智 陈伟 杨建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5-2199,共5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机制。方法: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介入治疗后再行肿瘤切除,另22例行单纯手术切除。对照分析2组肾母细胞瘤样本中细胞和间质的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瘤细胞凋亡,并通过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机制。方法: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介入治疗后再行肿瘤切除,另22例行单纯手术切除。对照分析2组肾母细胞瘤样本中细胞和间质的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瘤细胞凋亡,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区域平均面积分别为60%、15%(Uc=2.84);肿瘤组织呈X3、X4退变者分别为58.8%(10/17)和4.55%(1/22)(2c=11.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中、重度变化者分别为64.7%(11/17)和18.2%(4/22)(Uc=2.72)、淋巴细胞侵润者分别为70.6%(12/17)和18.2%(4/22)(2c=10.9),2组有显著差异(P<0.01);介入组肿瘤细胞分裂指数的中位数为0.2/10高倍视野,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的1.4/10高倍视野(Uc=54.50,P<0.01);94.9(37/39)的病例中均有不同数量的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介入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中位数为25.9/10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12.8/10高倍视野(Uc=117.00,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Bax蛋白在介入组瘤细胞表达率(80.0%)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40.0%),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2年无瘤生存率为73.3%(11/15),单纯手术组为42.9%(6/14)。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由Bax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栓塞 治疗性 有丝分裂 细胞凋亡 蛋白质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门静脉血和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11
作者 吴文辉 汤友珍 +3 位作者 肖隆斌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三者的一致性,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9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三者的一致性,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9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15例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结果:5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20例(33.9%)发现K-ras基因突变,18例(30.5%)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也发现K-ras基因突变,15例肝转移灶中8例(53.3%)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原发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率差异不明显(P>0.05)。18例门静脉血存在K-ras基因突变者,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K-ras突变。结直肠癌组织中无K-ras基因突变者,患者门静脉血未发现基因突变。8例肝转移灶发现K-ras基因突变者门静脉血亦均有K-ras基因突变,7例肝转移灶无K-ras突变者门静脉血也无K-ras突变。原发肿瘤组织、相应门静脉血和5例同时性、2例异时性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即K-ras基因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1例异时性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类型为13密码子GGC突变为GAC。原发癌组织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一致率为96.6%(57/59),肝转移灶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情况基本一致,但突变类型有不同。结论:结直肠癌的原发灶、门静脉血及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较为一致,原发癌组织和门静脉血均有K-ras基因的突变,预示着肿瘤可能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K-ras 突变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