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索洛尔治疗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东诞 曾群英 +2 位作者 王强 许庆 郭象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比索洛尔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灌注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卫义 张丽媛 +1 位作者 陈宏武 王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2-53,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44例,PCI术前分别检测其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心肌钙蛋白T(cTnT)和肱动脉血...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44例,PCI术前分别检测其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心肌钙蛋白T(cTn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并分析它们与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供血区域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关系。【结果】术前TMPG0~1级患者20例,一氧化氮浓度低于TMPG2~3级患者[(44.16±7.46)μmol/L与(52.25±5.17)μmol/L,P=0.042],FMD也见降低(2.26%±1.83%与3.45%±1.43%,P=0.028),两组内皮素浓度无明显差别;术后TMPG0~1级患者12例,也可见一氧化氮降低[(42.64±8.58)μmol/L与(54.87±7.30)μmol/L,P=0.031],FMD减低(2.03%±1.25%与3.66%±1.38%,P=0.020)。【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同一氧化氮水平和FMD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提示心肌灌注差的ACS患者其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内皮功能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房梗死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东诞 高修仁 曾群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研究急性心房梗死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连续病例412例;根据Nielsen急性心房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标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者合并心房梗...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研究急性心房梗死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连续病例412例;根据Nielsen急性心房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标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者合并心房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入院前3天连续心电监护及入院1周Holter检查、结合心房颤动过去史,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分析该研究组病例新发心房颤动与心房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①AMI并新发心房颤动患者年龄较大,与无心房颤动组相比(74±9)岁vs(59±8岁),P<0.01;心房颤动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有关,70%vs 47%,P< 0.05;下、后壁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比前、侧壁心肌梗死者高,62%vs 38%,P<0.01;②合并急性心房梗死51例,其中有心房颤动22例,占43%。③回顾性分析前,确诊心房梗死者0例,回顾性分析后,确诊心房梗死者51例。【结论】①AMI新发心房颤动与年龄,高血压病,下和(或)壁心肌梗死有关;②AMI新发心房颤动时应考虑是否有合并心房梗死;③AMI患者合并心房梗死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其漏诊率几乎达100%,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房梗死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耐受性探讨
4
作者 许庆 曾群英 +3 位作者 王强 王琨 郑东诞 郭象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对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博苏)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剂量。【方法】30例 CHF 患者,充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和/或洋地黄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对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博苏)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剂量。【方法】30例 CHF 患者,充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和/或洋地黄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和心功能在6个月的时间内逐渐加大剂量至最大10mg/d,达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用药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胸片测心胸比例,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心率。最后对这些数据作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后对照中,所有患者的 EF 值由33.5%±3.0%上升至49.6%±3.6%,左室舒张末内径由(60.9±3.4)mm 缩小为(55.7±3.3)mm,心胸比例由0.56±0.02缩小为0.53±0.02,(P<0.01),而各方面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比索洛尔(博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可耐受的,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3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华伟 庞家传 +1 位作者 张玮 翟原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病 淀粉样变 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6
作者 梁颖茵 朱建忠 +4 位作者 陈松林 朱荣兰 林红征 周香雪 孙华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1-3334,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积分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高胆固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脑梗死相关并与危险因素数目预测价值相似。两者结合的预测价值较单独使用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IMT积分、危险因素数目与脑梗死相关,综合两者能提高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硬化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NO、vWF的影响
7
作者 张玮 姚璐 +1 位作者 王强 郑东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一氧化氮 内皮 血管 Von Willebran因子 雷米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林佳琼 陈景福 +4 位作者 廖静秋 林凯 邓海鸥 吴冬波 吴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能否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JAK2、STAT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能否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JAK2、STAT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SOD活性。结果:应用400μmol/L硫氢化钠(NaHS,为H_2S的供体)预处理HUVECs 30 min能明显地抑制高糖(40mmol/L葡萄糖,HG)对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400μmol/L NaHS预处理30 min或20μmol/L 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预处理30 min均能抑制高糖对HUVECs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ROS生成量及MMP丢失均减少。结论:外源性的H_2S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保护HUVECs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JAK/STAT通路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