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抗骨肉瘤作用的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晋 尹军强 +4 位作者 沈靖南 贾强 黄纲 靳松 邹昌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对32种中草药进行初步抗骨肉瘤的体外筛选实验,为中药标准化和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U2OS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形态学观察、FCM及AnnexinV法测定筛选出的... 目的对32种中草药进行初步抗骨肉瘤的体外筛选实验,为中药标准化和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U2OS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形态学观察、FCM及AnnexinV法测定筛选出的中药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32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U2OS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深入研究表明蟾酥、牛胆粉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其中以蟾酥促进凋亡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32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发现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抗骨肉瘤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及体内动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蟾酥 牛胆粉 骨肉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保肢术后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昌业 王永谦 +4 位作者 尹军强 谢显彪 黄纲 王晋 沈靖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2-458,共7页
【目的】比较骨肉瘤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研究假体周围感染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骨肉瘤患者,记录患者个人和病情的各种信... 【目的】比较骨肉瘤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研究假体周围感染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骨肉瘤患者,记录患者个人和病情的各种信息,并随访患者,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提取骨肉瘤保肢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资料,比较清创灌洗、一期翻修、二期翻修和截肢等手术方法控制感染的效果。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感染对骨肉瘤整体预后的影响。【结果】2003-2008年共183例EnneckingⅡB期骨肉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17人(9.28%),其中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2例,骨盆3例。感染发生时间中位时间为术后8.9月(2.3-31.5月),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0.6%,多数为葡萄球菌。共经历25次手术,14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率为82.4%;3例患者截肢,保肢成功率为82.4%。不同手术方法感染控制率:清创灌洗术感染控制率为33.3%(3/9),一期翻修手术感染控制率为50%(1/2);最终采取二期翻修患者感染控制率为100%(7/7)。最终采取截肢患者感染控制率为100%(3/3);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感染和无感染患者的两年生存率分别为94%和85%,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55%(P=0.04)。【结论】从感染控制角度,二期翻修是治疗骨肉瘤术后假体感染有效方法;预后方面,术后感染患者的要好于术后无感染患者。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保肢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刮除后两种植入材料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振华 王晋 +2 位作者 尹军强 刘大伟 孟悛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8-980,共3页
目的:比较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Jaffe病理学Ⅰ~Ⅱ级)刮除植骨术与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且随访36个月以上的64例初发四肢长骨非恶性骨巨细胞瘤病例,将其... 目的:比较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Jaffe病理学Ⅰ~Ⅱ级)刮除植骨术与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且随访36个月以上的64例初发四肢长骨非恶性骨巨细胞瘤病例,将其按病灶刮除后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2组,进行术后1年和3年疗效的评比。刮除植骨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19~59岁,平均29.0岁,Jaffe病理学Ⅰ级9倒、Ⅱ级29例;刮除骨水泥填充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1-2岁,Jaffe病理学Ⅰ级5例、Ⅱ级21例。结果:根据Mankin疗效评定标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1年复发率(7.7%)低于刮除植骨组(31.6%)(X2=5.15,P〈O.05),其中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1年复发率(9.5%)亦低于刮除植骨组(34.5%)(X2=4.16,P〈O.05)。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年复发率(15.4%)低于刮除植骨组(44.7%)(X^2=6.03,P〈0.05),其中Ⅱ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年复发率(14.3%)亦低于刮除植骨组(48.3%)(X^2=6.27,P〈0.05)。结论: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后1年和3年疗效均优于刮除植骨术,在临床情况允许下可采用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来治疗四肢长骨初发非恶性骨巨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巨细胞瘤 刮除术 疗效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诱导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系U2-OS/MTX300凋亡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显彪 尹军强 +5 位作者 贾强 王晋 邹昌业 王姚斐 黄纲 沈靖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株U2-OS/MTX300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及甲氨蝶呤处理U2-OS及U2-OS/MTX30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株U2-OS/MTX300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及甲氨蝶呤处理U2-OS及U2-OS/MTX30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Bax,Bak,Bcl-2及Bcl-XL表达。【结果】槲皮素可明显抑制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U2-OS/MTX300的增殖,72hIC50值为(22±4)μmol/L。10、25、50μmol/L可显著抑制U2-OS/MTX300克隆形成数量,且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槲皮素与甲氨蝶呤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槲皮素能诱导U2-OS/MTX300细胞S期阻滞,并可诱导胞内产生典型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明显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Bax,Bak及下调Bcl-2表达,促进cytochrome C释放及诱发PARP等重要胞内蛋白断裂来实现。【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耐甲氨蝶呤骨肉瘤细胞系U2-OS/MTX30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线粒体途径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骨肉瘤 细胞系 细胞凋亡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邹昌业 徐韶 +6 位作者 唐清连 杨峥 尹军强 谢显彪 黄纲 王晋 沈靖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36-2641,共6页
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在骨肉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在骨肉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中协同高表达,在正常成骨细胞中无表达。MAGEA在肺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MAGEA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肺转移风险升高(RR=2.79,95%CI,1.12-6.93,P=0.028),预后较差(80%±8.9%vs 39.6%±8.4%,P=0.01)结论 :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是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芯片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卢金昌 王晋 +7 位作者 雍碧城 宋国徽 赵志强 唐清连 邹昌业 尹军强 谢显彪 沈靖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803,共6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4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骨肉瘤细胞株及40对骨肉瘤及癌旁肌肉中CXCL14的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XC...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4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骨肉瘤细胞株及40对骨肉瘤及癌旁肌肉中CXCL14的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XCL14对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XCL1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XCL14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成骨细胞,而且其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肌肉组织(P<0.01)。干扰CXCL14表达能抑制U2OS的生长(P<0.05),经两条CXCL14干扰RNA处理后U2OS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93±0.25)%和(5.03±0.0.31)%,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8.0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XCL14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比低表达组差(P=0.02)。结论 CXCL14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它能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4 骨肉瘤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表达变化及其对原发性骨肉瘤预后的意义
7
作者 尚希福 王姚斐 +4 位作者 李旭 吴科荣 凌晓冬 沈靖南 王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80-2084,共5页
目的:了解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骨肉瘤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5例Ezrin表达阳性的原发性无转移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活检标本及化疗后的手术标本,用RT-PCR检测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标本中Ezrin表达... 目的:了解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骨肉瘤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5例Ezrin表达阳性的原发性无转移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活检标本及化疗后的手术标本,用RT-PCR检测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标本中Ezrin表达的变化情况,分析Ezrin表达变化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再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找出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中有64%在术前化疗后Ezrin表达发生显著下调,另有36%未见明显变化。Ezrin表达变化显著者与骨肉瘤的病理类型(P=0.037)、恶性程度(P=0.006)、对化疗反应(P=0.017)及转移或复发(P=0.041)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Ezrin表达变化(P=0.001、P=0.002)及对术前化疗反应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Ezrin表达变化是骨肉瘤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结论: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骨肉瘤预后密切相关,可据此将患者分为复发和转移的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 EZRIN 生存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双侧肱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
8
作者 王姚斐 沈靖南 +2 位作者 王晋 黄纲 谢显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以组织细胞增牛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比率为2:1。临床上本病并不多见.发病部位以颅骨最常见,然后依次为骨盆、脊柱、下颌骨、肋骨及长骨。肱骨较少见,双侧...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以组织细胞增牛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比率为2:1。临床上本病并不多见.发病部位以颅骨最常见,然后依次为骨盆、脊柱、下颌骨、肋骨及长骨。肱骨较少见,双侧肱骨同时发病极少见。本文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双侧肱骨同时发病的患者报告如下,许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学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外泌体激活肺组织成纤维细胞炎性信号通路
9
作者 谢显彪 温丽丽 +5 位作者 吕东明 李洪波 刘伟海 邹雨桐 姚浩 沈靖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骨肉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靶器官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提取骨肉瘤细胞143B外泌体并鉴定,通过PKH26荧光染色后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24 h后提取肝、脾、肺、肾及脑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不同视野...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骨肉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靶器官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提取骨肉瘤细胞143B外泌体并鉴定,通过PKH26荧光染色后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24 h后提取肝、脾、肺、肾及脑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不同视野红色荧光数量;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不同类型细胞中外泌体摄取情况;143B外泌体与人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检测摄取情况,进一步利用q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炎性信号通路NF-κB通路p-p65和MAPK通路p-ERK及p-p38的变化。【结果】143B细胞外泌体中TSG101、Flotillin-1、CD63、CD9表达,Calnexin表达缺失(P<0.05);电镜外泌体呈“茶托”样形状,大小为(141.92±52.85)nm;外泌体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后进入肺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肝、肾、脾、脑等器官(P<0.05);外泌体与人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p-p65,p-ERK及pp38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骨肉瘤细胞外泌体可激活肺成纤维细胞NF-κB及MAPK炎性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肉瘤 成纤维细胞 炎性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化疗与手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利洪艺 温丽丽 +5 位作者 谢显彪 尹军强 汪校帅 张嘉俊 李洪波 黄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化疗、手术及手术加术后辅助小剂量化疗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儿童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SBL-EG)治疗上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SBL-EG的儿童患者,其中86例接受小剂量化疗,33例行手术治疗,30例接受... 【目的】探讨小剂量化疗、手术及手术加术后辅助小剂量化疗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儿童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SBL-EG)治疗上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SBL-EG的儿童患者,其中86例接受小剂量化疗,33例行手术治疗,30例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小剂量化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恢复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结果】小剂量化疗组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恢复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手术或手术加化疗组(P<0.05),而手术组与手术加化疗组在上述4个方面的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化疗组及手术加化疗组中化疗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包括恶心(8.62%),转氨酶升高(7.76%),轻度脱发(4.31%),抵抗力下降(21.55%),生长发育迟滞(10.34%)及满月脸(7.76%)。小剂量化疗组及手术加化疗组的RFS(147月及126月)明显长于手术组(114月)(P=0.005及0.019)。然而,小剂量化疗组及手术加化疗组的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结论】在SBL-EG的儿童患者治疗上,相对于手术或手术加化疗而言,小剂量化疗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单发 儿童 化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中Axl抑制凋亡及与凋亡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念 王雪迪 +3 位作者 田锐 谢显彪 赖英荣 彭挺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骨肉瘤中的抗凋亡作用,分析磷酸化Axl(P-Axl)与抗凋亡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分别设立人重组蛋白Gas6刺激组、Axl siRNA转染组、Gas6刺激+Axl siRNA转染组及各阴性对...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在骨肉瘤中的抗凋亡作用,分析磷酸化Axl(P-Axl)与抗凋亡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分别设立人重组蛋白Gas6刺激组、Axl siRNA转染组、Gas6刺激+Axl siRNA转染组及各阴性对照组,应用顺铂(DDP)或氨甲喋呤(MTX)致使细胞凋亡后,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MTT实验、Annexin VFIFC等检测法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不同浓度Gas6刺激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41例骨肉瘤及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P-Axl、BCL-2及Bax的表达,分析患者预后与三者的相关性;应用TUNEL染色分析骨肉瘤组织中P-Axl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Hoechst 33258、MTT、Annexin V-FIFC等的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和U2OS中Gas6通过活化Axl降低DDP或MTX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5),Axl siRNA则引起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在Axl siRNA干扰前Gas6预刺激有降低凋亡率的趋势。41例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阳性率分别为85.4%、70.7%及36.6%;1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中三者阳性率分别为11.1%、22.2%及11.1%,两组相比骨肉瘤组织中P-Axl、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L-2表达与P-Axl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00 1);Cox单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BCL-2和Bax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TUNEL结果显示P-Axl高表达的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肉瘤中Gas6/Axl活化后通过调节凋亡蛋白BCL-2,抑制由DDP或MTX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AXL BCL-2 细胞凋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UBE3对骨肉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国徽 王晋 +7 位作者 卢金昌 徐怀远 赵志强 唐清连 邹昌业 尹军强 谢显彪 沈靖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SCUBE3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5种骨肉瘤细胞株SCUBE3的表达,利用化学合成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靶向抑制SCUBE3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SCUBE3对U2OS细胞增殖的... 目的探讨SCUBE3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5种骨肉瘤细胞株SCUBE3的表达,利用化学合成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靶向抑制SCUBE3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SCUBE3对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检测SCUBE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SCUBE3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成骨细胞。干扰SCUBE3表达能抑制U2OS的生长(P<0.05),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CUBE3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比低表达组差(P=0.036)。结论 SCUBE3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它能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UBE3 骨肉瘤 细胞增殖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的体外生长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海华 李敬春 +3 位作者 冯鉴强 张泷涓 雍碧城 黄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单独及与顺铂联用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0.2、0.4、0.6、0.8、1.0、2.0、3.0、4.0、5.0 mmol/L NaHS(硫化氢载体)单独或与20 mg/L顺铂共同作用骨肉瘤U2OS细胞24 h,CCK-8比色法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硫化氢单独及与顺铂联用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0.2、0.4、0.6、0.8、1.0、2.0、3.0、4.0、5.0 mmol/L NaHS(硫化氢载体)单独或与20 mg/L顺铂共同作用骨肉瘤U2OS细胞24 h,CCK-8比色法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用0.4及1.0 mmol/L NaHS作用骨肉瘤U2OS细胞24 h,1.0 mmol/L NaHS单独或与20 mg/L顺铂联用作用骨肉瘤U2OS细胞24 h,细胞单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单克隆数;1.0 mmol/L NaHS与20 mg/L顺铂共同作用骨肉瘤U2OS细胞24 h,Western-Blot法检测Bcl-2、Bax、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硫化氢对U2OS细胞生长的影响:0.2、0.4、0.6、0.8 mmol/L NaHS作用U2OS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4、5 mmol/L NaHS作用U2OS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01±7.49)%、(88.00±4.12)%、(87.26±4.05)%、(85.40±4.39)%和(82.99±4.65)%,与对照组比较,能不同程度抑制U2OS细胞的生长(P<0.05)。0.4 mmol/L NaHS组、1 mmol/L NaHS组细胞单克隆数分别为445.00±25.00、306.00±17.69,与对照组(464.33±8.32)比较,1 mmol/L NaHS组细胞单克隆数减少(P<0.01);0.4mmol/L Na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HS与顺铂联用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分别用0.8、1、2、3、4、5 mmol/L NaHS联合20 mg/L顺铂共同作用U2OS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4.13±4.03)%、(54.09±1.13)%、(50.37±4.56)%、(41.44±3.95)%、(40.00±4.34)%和(36.35±3.90)%,与单用顺铂组(59.76±3.15%)比较,存活率下降(P<0.05)。NaHS+顺铂组细胞单克隆数为231.00±13.52,与顺铂组(285.67±11.59)比较,细胞单克隆数下降(P<0.01);NaHS+顺铂组NFκB蛋白表达及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较顺铂组下降。【结论】1 mmol/L浓度以上的NaHS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0.8 mol/L浓度以上的NaHS通过减少NFκB入核,增加细胞的凋亡,从而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顺铂 骨肉瘤U2OS细胞 抑制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利洪艺 温丽丽 +5 位作者 王博 李洪波 王永谦 沈靖南 黄纲 谢显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4-911,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表现、影像与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9月至2017年6月共45例成人孤立性骨EG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男35例,女10例,中位年龄29岁... 【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表现、影像与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9月至2017年6月共45例成人孤立性骨EG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男35例,女10例,中位年龄29岁,临床受累骨骼包括颅面骨(9例)、脊柱(11例)、肋骨(1例)、骨盆(8例)、锁骨(3例)、肩胛骨(2例)、肱骨(3例)及股骨(8例)等,平均随访81月。影像学特征为溶骨性破坏病灶,脊柱病灶中均未出现扁平椎改变,免疫组化多为CD1a、Langerin(CD207)及S100阳性。其中3例予保守观察,23例予手术治疗,8例接受小剂量化疗,其余11例行手术及术后辅助小剂量化疗,其中40例痊愈,5例复发后均再接受化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170个月,中位PFS为67个月。【结论】孤立性骨EG临床发病率很低,尤其成人更为罕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易误诊,需重视病理检查,因成人孤立性骨EG的生物学行为比儿童更具侵袭性,治疗需个体化的同时可采取比儿童EG更积极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鸿益 谢显彪 +5 位作者 温丽丽 汪校帅 刘伟海 利洪艺 尹军强 黄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索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 【目的】探索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CI118,551处理后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明ICI118,551可显著诱导骨肉瘤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以p-ERK蛋白水平表达变化最为显著。【结论】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能显著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其中ERK通路在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骨肉瘤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肾上腺素受体 骨肉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骨肉瘤发生和转移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明贤 李瑞希 +2 位作者 郭伟堂 程鸣哲 邹昌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检测配对骨肉瘤转移灶和原发灶标本,分析骨肉瘤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基因图谱差异,以期发现促进骨肉瘤发生和转移的相关分子及可能机制。【方法】12例转移患者的原发灶与转移病灶肿瘤组织样本,使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检测配对骨肉瘤转移灶和原发灶标本,分析骨肉瘤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基因图谱差异,以期发现促进骨肉瘤发生和转移的相关分子及可能机制。【方法】12例转移患者的原发灶与转移病灶肿瘤组织样本,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进行检测,其中9对panel检测(678个基因)以及3对全外显子检测(WES),分析比较骨肉瘤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基因图谱差异:基因拷贝数变异通过EXCAVATOR检测;DNA层面的融合突变通过Lumpy检测;RNA层面的融合突变通过Defuse+STAR-Fusion,并通过Circos图显示突变的分布;Metascape用于分析差异基因的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使用Pyclone+Citup/LICHEE进行克隆进化分析。【结果】骨肉瘤基因总体突变模式主要以基因扩增为主,主要包括FLCN(37.5%),GID4(37.5%),TP53(33.3%),ATRX(25%),CALR(25%),CCND3(25%),CCNE1(25%),NOCR1(25%),TFEB(25%),VEGFA(25%)等基因。GO聚类结果提示细胞周期通路突变频率最高。KT1、PLCG2、EGFR这3个基因在转移灶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中多次出现,可能与骨肉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转移灶肿瘤负荷突变(TMB)频率显著高于原发灶(P=0.013)。3例进行WES检测的转移患者均呈现线性克隆进化,提示骨肉瘤转移基因的突变可能呈次序性累积。同时我们确定了可能在骨肉瘤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新候选基因,包括PLCG2、MYO15A与PEX6。【结论】骨肉瘤发生与转移的基因突变模式主要以基因扩增为主,骨肉瘤患者肿瘤负荷突变频率在转移灶中显著高于原发灶,转移患者存在相互关联的线性基因克隆进化。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在骨肉瘤进展中发挥作用的3个新基因PLCG2、MYO15A和PEX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肺转移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 基因图谱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温丽丽 谢显彪 +3 位作者 黄婉 黄洋 潘家浩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0-684,667,共5页
【目的】研究蟾毒灵动物体内抗炎、镇痛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通过测量蟾毒灵对足肿胀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组织中iNOS、COX-2、TNF-α及胞核内NF-κB p65的表达评估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 【目的】研究蟾毒灵动物体内抗炎、镇痛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通过测量蟾毒灵对足肿胀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组织中iNOS、COX-2、TNF-α及胞核内NF-κB p65的表达评估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和甲醛溶液实验评估蟾毒灵镇痛作用。【结果】蟾毒灵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炎镇痛作用。0.3 mg/kg、0.6 mg/kg蟾毒灵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足跖肿胀和炎症组织中iNOS、COX-2、TNF-α及胞核内NF-κB p65的蛋白水平,显著减少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和甲醛致痛引起的舔足时间。【结论】蟾毒灵可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入核并抑制其下游炎症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炎症性疼痛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I1诱导上皮样肉瘤细胞向脂肪方向分化
18
作者 谢显彪 温丽丽 +3 位作者 吕东明 邹雨桐 姚浩 彭挺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0-69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NI1在上皮样肉瘤细胞中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上皮样肉瘤细胞中INI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上皮样肉瘤组织标本中INI1的表达;利用Tet-on系统重建上皮样肉瘤细胞VA-ES-BJ中INI1表达;诱导...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NI1在上皮样肉瘤细胞中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上皮样肉瘤细胞中INI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上皮样肉瘤组织标本中INI1的表达;利用Tet-on系统重建上皮样肉瘤细胞VA-ES-BJ中INI1表达;诱导VA-ES-BJ细胞中INI1表达后检测细胞形态、增殖、脂肪相关分子标志,进一步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及油红染色检测向脂肪方向分化的程度。【结果】在上皮样肉瘤细胞和临床标本中均存在INI1蛋白表达缺失的现象(P<0.05)。通过Tet-on系统在VA-ES-BJ细胞中成功重建INI1表达,经过强力霉素诱导后出现INI1表达上调。持续诱导INI1表达,VA-ES-BJ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浆出现大量空泡;细胞增殖速度明显抑制(P<0.05);检测上皮来源细胞标记物,发现Cytokeratin明显下调(P<0.05);检测脂肪细胞相关标志物,发现瘦蛋白、脂联素、脂蛋白脂酶表达明显上调(P<0.05);进一步检测诱导INI1表达后脂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油红染色呈显著阳性。【结论】上皮样肉瘤中存在INI1蛋白表达缺失现象,重建INI1表达通过上调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表达,进而诱导上皮样肉瘤细胞向脂肪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 上皮样肉瘤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对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孔维封 郑瑞 +5 位作者 姚浩 王玮豪 李美娇 邓慧仪 黄雪坤 杨钦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广东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成年人患者,收集并对比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血清变应原、鼻内镜、鼻窦CT及术后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按照鼻息肉病理学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39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69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广东地区成年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36.1%,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63.9%,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在合并变应性鼻炎比例、合并哮喘比例、外周血IgE水平、双侧后组筛窦总分、筛窦上颌窦比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指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截断值为0.27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2.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截断值为4.3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3.9%,两者均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只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鼻-鼻窦炎 鼻息肉 嗜碱性粒细胞 预测指标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