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后根脊髓入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剑平 刘小林 +2 位作者 许扬滨 王建云 胡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后根入区破坏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提供基础。方法:在20例成年人尸体上充分暴露C5~T1脊髓节段和相应神经后根区需切除椎板的长度和宽度,测量各神经根根丝的数目、与脊髓的角度和相应各脊髓节段前正中沟至后外侧... 目的:为临床应用后根入区破坏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提供基础。方法:在20例成年人尸体上充分暴露C5~T1脊髓节段和相应神经后根区需切除椎板的长度和宽度,测量各神经根根丝的数目、与脊髓的角度和相应各脊髓节段前正中沟至后外侧沟的距离,各脊髓节段的定位和相应神经后根区的精细定位。取下脊髓,在显微镜下测量各节段脊髓后脚在横截面上的长度、宽度和后角纵轴与脊髓矢状面的夹角,确定术中需要损伤后根区的范围和角度。结果:切除C4~C7的脊突和椎板可暴露C5~T1神经后根。C5~T1各神经后根的根丝平均为7.76条,C6的后根根丝最多。各神经后根最下缘的根丝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65.6°逐渐变小到T1的19.8°。脊髓后外侧沟(神经后根根丝进入脊髓处)到后正中沟的距离平均为2.95 mm。脊髓后脚底至后外侧沟的长度平均为3.47 mm,宽度平均为1.35 mm。后脚的纵轴与脊髓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5.9°,自C5至T1逐渐变小。结论:(1)用破坏臂丛脊髓后根入区的方法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疼痛需切除C4~C7的棘突和椎板;(2)损伤时器械应与脊髓矢状面大约成30°~40°角;(3)在横截面上损伤的宽度不能超过1.2 mm,损伤的深度不能超过3.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臂丛 后根 疼痛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干预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天雯 李娜 +3 位作者 肖万莲 陈晓玲 桂自珍 邬培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 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常... 目的 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全程护理干预,包括综合评估患者、集束化预防护理、结合康复日志的康复锻炼、出院准备及随访。比较两组疼痛干预效果、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高龄老年人 围手术期 专科护士 疼痛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专科护理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天雯 肖萍 +5 位作者 张伟玲 陈晓玲 黎小霞 戴巧艳 成守珍 罗佳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31,共4页
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 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预防骨科专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干预指标合格率,有效降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并发症 护理干预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疼痛个案管理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天雯 彭莉 +5 位作者 谭运娟 桂自珍 刘回芬 陈晓玲 刘巧梨 何冬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h、72h...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h、72h评估疼痛程度,出院前评价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案管理可有效控制骨科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疼痛控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骨科 手术 疼痛 个案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压迫性髓核导致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劲军 魏明 +2 位作者 赖英荣 孙来保 廖威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节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左后肢疼痛行为学和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36只)和自体髓核移植模型组(36只)。模型组大鼠行腰5左侧半椎板切除,暴露腰5背根神经节...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节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左后肢疼痛行为学和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36只)和自体髓核移植模型组(36只)。模型组大鼠行腰5左侧半椎板切除,暴露腰5背根神经节,取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置于背根神经节表面,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表面放置等量的自体肌肉,每组用von Frey hair测量手术前后大鼠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于术后7 d、14 d和21 d取材用光镜和电镜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手术前后无明显降低,模型组术后有明显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降低(P<0.05);模型组脊神经节出现长达21 d的病理损伤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节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溶酶体增多,内质网肿胀扩张,有的甚至出现细胞核皱缩;神经纤维的轴突内细胞器减少,髓鞘肿胀疏松,个别甚至崩解;假手术组仅在7 d时轻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细胞有轻微的粒体空泡变;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14、21 d脊神经节无病理损伤改变。结论非机械压迫的自体髓核可引起大鼠脊神经节超微结构严重损伤和后肢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髓核 脊神经节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天雯 李小银 +4 位作者 张伟玲 黄晓敏 蒋小雅 方丽璇 成守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0-62,共3页
目的构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规范护士核查行为,保障用药安全。方法以7个护理单元的2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明确临床用药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及核查清单,开展多模式多途径强化培训,基于指... 目的构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规范护士核查行为,保障用药安全。方法以7个护理单元的2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明确临床用药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建立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及核查清单,开展多模式多途径强化培训,基于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前、后各查检4200人次;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从90.67%升至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均无临床用药错误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临床用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指标的构建及应用,可规范护士查对行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药 患者安全 给药安全 核查 查对 敏感指标 核查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雷磊 徐栋梁 +4 位作者 胡俊勇 李永彪 余世明 李占春 张渝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86例(206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Sanders分型,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按...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86例(206足)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Sanders分型,平均随访32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前跟骨Bhler角平均4°(-23~20°),手术后Bhler角平均26.6°(18~40°)。术后近期伤口渗液23足(11.2%),皮瓣坏死0足,远期距下关节痛27足(13.1%),足跟痛35足(17.0%)。根据AOFAS评分标准,功能评分平均86.2分,优良率82.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规范治疗和软组织准备是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钢板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再植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金桥 黄潮桐 +3 位作者 陈隆福 李敬矿 朱家恺 陈冬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在多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5月,对36例102指离断伤进行再植,采用自行研发的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对比的原则固定指骨,其中采用髓内钉固定49指,... 目的:探讨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在多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5月,对36例102指离断伤进行再植,采用自行研发的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与克氏针对比的原则固定指骨,其中采用髓内钉固定49指,克氏针固定53指,术后对两种固定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固定组:再植成活42指,克氏针组成活44指,成活指伤口愈合良好,髓内钉固定组无皮下积液及窦道形成。而且较克氏针组骨折断端骨痂数量多,密度高,中、后期骨痂质量好,成熟程度高,成活病例进行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4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髓内钉组疗效优于克氏针组。结论:PDLLA混合壳聚糖可吸收髓内钉在多指再植指骨固定方面较克氏针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骨折固定术 可吸收材料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治疗屈肌腱断裂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侯赛云 赵新建 +1 位作者 朱家恺 刘小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96-998,共3页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可减少粘连的屈指肌腱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方法用60条新鲜尸体屈指肌腱标本,行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缝合肌腱,观察在肌腱断端间隙形成、间隙为2mm及断裂时的抗张强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可减少粘连的屈指肌腱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方法用60条新鲜尸体屈指肌腱标本,行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缝合肌腱,观察在肌腱断端间隙形成、间隙为2mm及断裂时的抗张强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用30只纯种Dick鸡做屈指深肌腱切断模型,进行本法及Kessler法缝合,术后分别于3周、4周和6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及光镜观察肌腱愈合及粘连情况。结果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平均抗张强度优于Kessler法及Bunnell法,肌腱粘连轻,愈合效果优于Kessler法。结论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抗张强度符合临床要求,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活动,减少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生物力学 缝合技术 粘连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