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利 陈伟玲 王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12-3115,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标本分析血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onWillebrand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sL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间变量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D-FMD和生物指标的分析采用一元直线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RA组患者sICAM-1、MCP-1及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RA组患者ED-FMD与sL选择素呈正相关(一元直线回归分析:β=4.961,P=0.0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β=5.452,P=0.005)。结论早期RA患者血管内皮活性较强,ED-FMD与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指标sL选择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选择素类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医院感染105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莫文辉 詹钟平 +1 位作者 连帆 周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42-2044,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56例儿童SL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SLE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5%,其中13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22例发生≥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住院治疗的356例儿童SL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SLE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5%,其中13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22例发生≥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是本组SLE患儿最常见感染部位;感染类型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检出的致病菌共98株,其中51例患儿的培养结果为单种致病菌,19例为2种致病菌,3例为3种致病菌;98株中革兰阴性杆菌59株(60.2%),革兰阳性球菌25株(25.5%),真菌14株(14.3%);血白细胞数、尿蛋白水平、补体C3水平、住院天数、皮质激素的用量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结论:儿童SLE易并发医院感染,须针对各种易感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儿童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不良反应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冬莹 王晓东 +3 位作者 詹钟平 连帆 梁柳琴 杨岫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780,785,共5页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活...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分析TPMT活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最常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21例,8.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19例,7.6%),肝功能异常(8例,3.2%),脱发(5例,2.0%),急性胰腺炎1例。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0例,8.0%),血小板减少(9例,3.6%)。所有患者的TPMT活性(按RBC,U/mL)均值为12.4±7.1(1.7~30.0),呈正偏态连续分布。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脱发的患者TPMT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P<0.001)。而有无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的2组患者之间的TPMT活性无差异(P>0.05)。在使用小剂量AZA(50 mg/d)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TPMT活性均值低于使用常规剂量(100~150 mg/d)者(分别为3.4±1.5和7.3±2.6,P<0.001)。【结论】AZA在SLE的维持治疗中最主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与TPMT活性低有关,且酶活性低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AZA时即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损害。通过用药前检测TPMT活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詹钟平 梁柳琴 +2 位作者 陈冬莹 叶玉津 许韩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0-199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儿童 成人 肾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童秀珍 李娟 +4 位作者 邹外一 彭爱华 张祥忠 叶玉津 温春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①29%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集落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②体积分数为15%的活动期SLE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自身SLE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上清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稳定期SLE组、正常对照组(P<0.05)。④70%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有IFN-γ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则未见有IFN-γmRNA的表达。【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正常、自身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基质细胞存在高表达TNF-α、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詹钟平 梁柳琴 +1 位作者 陈冬莹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06-3907,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最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肺间质病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 B细胞刺激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叶玉津 梁柳琴 +4 位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 vs 0.251±0.050,P<0.001;0.638±0.084 vs 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 vs 3.24±0.57,P<0.001;5.79±0.91 vs 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IL-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早产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詹钟平 杨颖 +1 位作者 詹雁峰 陈冬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3-897,918,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胎儿早产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1例SLE患者共计263例次合并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胎儿早产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1例SLE患者共计263例次合并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结果】SLE孕妇妊娠时平均年龄为(28.6±3.9)岁(18~41岁)。共有188例(71.5%)活胎分娩,其中足月产132例(70.2%),早产56例(29.8%),另有75例(28.5%)发生妊娠丢失。〈34周的早产发生率为39.3%,≥34周的早产发生率为60.7%。早产的原因依次为治疗性早产(38例),自发性早产(10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8例)。早产儿死亡率为3.6%,均发生于〈34孕周的胎儿。胎儿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早产儿脐动脉血流S/D值高于足月产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OR=5.7,95%CI 2.4~13.5,P〈0.001)和低蛋白血症(OR=4.1,95%CI 1.7~9.8,P=0.002)。【结论 】SLE合并妊娠胎儿早产率高,治疗性早产是主要原因,〈34孕周的早产儿死亡率高。SLE患者妊娠期间合并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可增加胎儿早产的危险。胎儿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孕期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早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gan综合征5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詹钟平 梁柳琴 +2 位作者 邱茜 叶玉津 陈冬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讨论Cog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道5例Cog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出现角膜炎,视力下降2例,眩晕、恶心、呕吐4例,5例均有不同程... 目的讨论Cog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道5例Cog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出现角膜炎,视力下降2例,眩晕、恶心、呕吐4例,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关节痛、肌肉痛3例。前庭听力功能障碍与眼部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为7 d~21个月。5例均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4周后,5例眼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视力下降者视力有所恢复。3例听力好转,2例听力无恢复。结论Cogan综合征为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时症状无特异性,眼部症状与耳部症状可不同时出现,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而本病又需要及时治疗挽救听力和视力,所以临床医生应熟悉本病,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AN综合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86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方 张春艳 +3 位作者 杨岫岩 周毅 梁柳琴 潘敬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6-127,共2页
采用FACS研究了 2 2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86的变化。结果表明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和CD19+ CD86 + 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但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 SLE患者 外周血淋巴细胞 BLYS CD86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 发病机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外一 童秀珍 +4 位作者 蓝惠霞 冯炼强 彭辉 尹培达 罗绍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浓度明显增高,TGF-β则降低,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LE患者的上清液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正常人;在分别加入抗MIP-1、抗IFN-γ单抗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加入抗TGF-β单抗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骨髓基质细胞可能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骨髓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gG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抑制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秀珍 罗绍凯 +4 位作者 李娟 邹外一 张祥忠 叶玉津 洪文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类抗体体外造血抑制活性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gG在体外抑制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及促...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类抗体体外造血抑制活性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gG在体外抑制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及促进正常CD34+细胞的凋亡。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gG体外可明显抑制正常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和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这种IgG可特异吸附于正常CD34+细胞表面,加速CD34+细胞凋亡,上调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水平。结论: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gG在体外可抑制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机制与其上调CD34+Fas抗原表达水平而促进CD34+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IGG 正常骨髓CD34+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PBMC高表达抗DS-DNA抗体和IL-6由MAPK^(ERK1/2)通路介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涤华 李幼姬 +5 位作者 王俭勤 梁柳琴 杨念生 黄锋先 叶任高 余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74-2478,共5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激酶1/2(MAPKEERK1/2)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发高水平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 -DNA抗体)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患者P...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激酶1/2(MAPKEERK1/2)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发高水平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 -DNA抗体)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患者PBMC,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逆转录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MAPKEHK1/2磷酸化活化程度、IL-6表达和抗DS-DNA抗体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例LN患者与21 例健康对照者比较,体外培养LN患者PBMC MAPKERK1/2信号通路呈高度活化状态,并自发表达高水平IL-6和抗DS -DNA抗体,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应用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阻断LN患者PBMC MAPKERK1/2信号通路活化可显著抑制IL-6和抗DS-DNA抗体的自发高表达。结论:LN患者PBMC中MAPKERK1/2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并介导 PBMC自发高水平表达IL-6和抗DS-DNA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信号转导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外一 蓝惠霞 +3 位作者 冯炼强 彭辉 尹培达 罗绍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ELISA及RT-PCR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数量、细胞基质、粘附分子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SLE患者...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ELISA及RT-PCR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数量、细胞基质、粘附分子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形态及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等细胞基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骨髓基质细胞ICAM-1、V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均与SLEDAI评分相关;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高于对照组(P<0.01),SCF、SDF-1与对照组无异(P>0.05),M IP-1、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F-β则低于对照组(P<0.01),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结论:SLE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粘附分子以及部分负调控因子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骨髓 间质细胞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树录 叶任高 +7 位作者 刘晓波 张虹 许韩师 杜勇 李幼姬 杨念生 阳晓 余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 180例SLE患者和 14 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 180例SLE患者和 14 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基因型。结果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TT基因型频率(33 3% )及T等位基因频率 (5 4 4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7 2 %及 4 2 9% ) (P <0 0 5 ) ,而GG基因型频率 (2 4 4 % )及G等位基因频率 (4 5 6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1 4 %及 5 7 1% ) (P <0 0 5 )。T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 1 5 9。SLE患者各基因型频率及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狼疮性肾炎 (LN)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启动子区 - 2 9位点T等位基因与SLE发病相关但与LN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受体γ链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方 张春艳 +5 位作者 周毅 梁柳琴 杨岫岩 张彤 付涌水 潘敬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2名SLE患者和 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LyS+ 淋巴细胞、CD19+ 淋巴细胞和CD19+ CD38+ 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BLyS+ 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 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 (r=0 .4 34,P <0 .0 5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 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 ,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CD19抗原 CD38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DN2细胞的CRAC和病情活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雪 曾琴 +2 位作者 王双 叶宝奎 杨念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4-830,共7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双阴性B细胞2(DN2)细胞的比例,以及DN2细胞钙离子释放激活的钙离子通道(CRA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学检测健康对照者(HC,n=15)、狼疮肾炎(LN,n=30)、类风湿关节炎(RA,n=15...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双阴性B细胞2(DN2)细胞的比例,以及DN2细胞钙离子释放激活的钙离子通道(CRA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学检测健康对照者(HC,n=15)、狼疮肾炎(LN,n=30)、类风湿关节炎(RA,n=15)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n=15)患者外周血DN2细胞的比例以及DN2细胞CRAC蛋白Orai1表达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间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Orai1表达与LN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外周血DN2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5,P<0.0001),LN患者DN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HC、RA患者和pSS患者[(2.60±2.20)%vs.(0.68±0.56)%vs.(0.69±0.45)%vs.(1.04±0.72)%],并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5999,P=0.0005)。四组研究对象DN2细胞的Orai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5,P<0.0001),LN患者DN2细胞的Orai1表达显著高于HC、RA患者和pSS患者(2.30±1.50 vs.0.86±0.39 vs.1.34±0.57 vs.1.13±0.64),并与SLEDAI评分(r=0.56,P<0.005)、血抗dsDNA抗体水平(r=0.43,P<0.05)和24 h尿蛋白定量(r=0.44,P<0.05)水平呈正相关,与血补体C3水平(r=-0.39,P<0.05)呈负相关。【结论】LN患者DN2细胞比例增加,其Orai1表达增加,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DN2细胞的SOCE可能是LN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DN2细胞 钙离子释放激活的钙离子通道 Or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冬莹 杨颖 +4 位作者 陈海红 杨峥 詹钟平 梁柳琴 杨岫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24例CTD合并PC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男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24例CTD合并PC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男6例,女18例,年龄32~67岁,均无鸟/鸽粪接触史。孤立性PC21例,PC合并隐球菌脑膜炎3例。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7.3%(6/22)和33.3%(6/18)。胸部CT表现为结节12例,实变影6例,混合病变6例。病理确诊14例,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联合CT临床诊断6例,隐球菌荚膜抗原联合CT临床诊断4例。单纯手术切除1例,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1例,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20例,失访2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静脉抗真菌药物治疗2~3周后(17例氟康唑,2例伏立康唑,2例伊曲康唑)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3~14月。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PC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死亡。【结论】CTD合并PC可无鸟/鸽粪接触史,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血清学和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低,误诊率高,单纯手术治疗易复发,氟康唑单药治疗效果佳,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诊断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PBMC表达B细胞刺激因子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叶玉津 许韩师 +5 位作者 许多容 梁柳琴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63-2167,共5页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地塞米松(1...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地塞米松(1μmol/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 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 h、6 h、12 h、24 h和72 h离心收集PBMCs,用RT-PCR法检测刺激后0至24 h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72 h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结果:(1)SLE患者BLy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0.40±0.18vs0.27±0.20,P<0.01;0.37±0.17vs0.25±0.17,P<0.01;0.42±0.26vs0.29±0.16,P<0.01;0.39±0.23vs0.24±0.18,P<0.01)。(2)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12 h最为明显(0.19±0.10vs0.31±0.16,P<0.01;0.29±0.18vs0.46±0.21,P<0.01)。(3)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2.73±1.89vs3.67±1.64,P<0.01;3.42±1.53vs4.52±1.95,P<0.01)。(4)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显示地塞米松刺激后BLyS表达减弱。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其表达受地塞米松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B淋巴细胞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