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柳琴 许韩师 +3 位作者 杨岫岩 叶玉津 詹钟平 陈伟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 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结果]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09±19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8±19)ng/mL(...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 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结果]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09±19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8±19)ng/mL(P<0.001)。RA患者中,血清MMP-3水平与受累关节数目、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517、0.498、0.521,P值均<0.05),与类风湿因子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504,P<0.05);没有关节骨质损害(指放射 学检查正常)的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低于出现关节损害(放射学评分达到2级或2级以上)者[(268±183)ng/mL vs (347±231)ng/mL,P<0.05];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关节的放射学评估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0.512,P<0.05), 而与关节功能评分无相关关系(r=0.305,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 一。MMP-3参与RA的发病机制,与RA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血清 患者 RA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临床意义 正常 水平 参与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付迪 叶玉津 许韩师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229-3231,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或来氟米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37.5%和17.1%(P<0.01),ACR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17.5%和2.8%(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5.0%和37.1%(P<0.01),ACR50有效率为47.5%和11.4%(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尤其适合对MTX等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类 甲氨蝶呤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伟玲 梁柳琴 +2 位作者 邱茜 叶玉津 詹钟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研究降脂药辛伐他汀(SMV)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FLS分离自活动性RA患者滑膜组织;小分子GTP酶RhoA活性检测采用pull-down方法;趋化因子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细胞活性检测采用... 目的:研究降脂药辛伐他汀(SMV)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FLS分离自活动性RA患者滑膜组织;小分子GTP酶RhoA活性检测采用pull-down方法;趋化因子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细胞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结果:辛伐他汀(1μmol/L)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分泌,对RhoA活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辛伐他汀的上述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MEVA)和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逆转。RhoA抑制剂C3转移酶对TNF-α诱导的IL-8、MCP-1等趋化因子分泌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辛伐他汀通过调节RhoA活性对TNF-α诱导的趋化因子分泌发挥抑制作用,提示抑制趋化因子分泌可能是辛伐他汀有效治疗RA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关节炎 类风湿 炎症趋化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邱茜 叶玉津 许韩师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检测活动期类风温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MMP-3在RA中的作用,为RA的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分别检测45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3水平。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 目的:检测活动期类风温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MMP-3在RA中的作用,为RA的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分别检测45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3水平。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72.34±198.2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46±16.83)ng/mL(P<0.001)。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DA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5)。治疗后MMP-3水平下降,其中病情缓解者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61.27±193.83)ng/mLvs(192.52±107.33)ng/mL,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的降低水平与DAS评分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0.493,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并可作为了解RA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基质溶解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志昌 肖游君 +5 位作者 劳敏曦 黄明城 曾珊 许韩师 杨岫岩 梁柳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77-2281,2291,共6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FLS分离自22例活动性RA患者、12例骨关节...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FLS分离自22例活动性RA患者、12例骨关节炎(OA)和6例无关节炎病史的外伤患者滑膜组织;FLS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结果:RA组、OA组和正常组FLS迁移数目分别为(29.33±10.93)、(9.28±7.87)和(7.00±4.07)个/视野,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35±7.67)、(3.96±4.37)和(3.08±1.03)个/视野,RA组与其它2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FLS与抗CCP阴性RA患者FLS相比,前者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强于后者;相关性分析亦发现,抗CCP抗体阳性及抗CCP抗体滴度与RA患者FLS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密切相关。结论: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FL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更强,抗CCP抗体可能与RA患者FL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连帆 王于 +5 位作者 杨岫岩 詹钟平 叶玉津 陈冬莹 邱茜 李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并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8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μg和钙尔奇D3600mg,均每日1次;B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50U隔日1次至疼痛... 【目的】回顾性观察并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8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μg和钙尔奇D3600mg,均每日1次;B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50U隔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次;C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3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间1年。分别在基线和12个月后记录骨密度,SF-36量表评价的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A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略有好转,但与基线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有较大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且临床用药方法简单,依从性强。【结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需联合用药,单纯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不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鲑鱼降钙素止痛迅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伊班膦酸钠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且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伊班膦酸 鲑鱼降钙素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叶玉津 付迪 许韩师 杨岫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药物治疗 依那西普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泼尼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4 位作者 梁柳琴 李志坚 阳晓 叶玉津 李幼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 :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 目的 :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结果 :注射单细胞悬液后第 8周和第 1 2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第 1 6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第 8周和第 1 2周时 ,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与NF -κB活性均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52 3和r =0 574 ,P <0 0 5)。泼尼松对狼疮小鼠外周血抗dsDNA抗体滴度和尿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肾脏病理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同时 ,泼尼松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和NF -κB活性。结论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存在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 ,泼尼松对该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体内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肾炎 泼尼松 NF-κB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黏附和迁移的调控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柳琴 陈伟玲 +4 位作者 邱茜 詹钟平 叶玉津 杨岫岩 许韩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70-227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ROCK)活化情况,并探讨其对T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SLE患者33例,正常健康人12例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ROCK)活化情况,并探讨其对T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SLE患者33例,正常健康人12例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ROCK活性用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结果:新鲜分离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ROCK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均P<0.05)。SLE患者T细胞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显著抑制SLE患者T细胞黏附和迁移。结论:SLE患者存在T细胞ROCK活化异常;ROCK可能参与调控SLE T细胞的黏附和迁移;抑制T细胞异常的ROCK活性可能有助于SLE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淋巴细胞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5在狼疮性肾炎活动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柳琴 许韩师 +2 位作者 叶玉津 詹钟平 杨岫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有关指标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研究地塞...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有关指标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研究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活动期LN患者PBMCs分泌IL-15、IgG和dsDNA抗体的影响。结果:(1)LN组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2)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2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补体C3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血肌酐无相关关系。(3)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系统治疗活动期LN患者12周,治疗后随病情缓解血清IL-15水平明显下降。(4)体外培养的活动期LN患者PBMCs分泌IL-15、IgG、dsDNA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IL-15分泌与dsDNA抗体和IgG合成呈正相关关系;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活动期LN患者PBMCs合成IL-15、IgG、dsDNA抗体。结论:LN患者外周血IL-15水平显著增高,IL-15可能参与LN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L-15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LN是否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白细胞介素15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连帆 王于 +5 位作者 范文哲 杨岫岩 许韩师 陈伟 杨建勇 李家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刀豆素A(Con 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Con A注射法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经肝动脉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组(移植脂肪干细胞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刀豆素A(Con 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Con A注射法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经肝动脉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组(移植脂肪干细胞2×106)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观察移植前后肝脏组织病理病变情况、血清炎症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经肝动脉移植组和经尾静脉移植组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全部存活,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经肝动脉移植组血清炎症指标(IFN-γ、IL-4和IL-5)及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P<0.05);经尾静脉移植组血清炎症指标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经肝动脉移植组及阳性对照组病理学上改善最明显,肝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均明显减少。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改善Con A介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经肝动脉途径可提高脂肪干细胞肝移植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脂肪干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门脉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于 连帆 +5 位作者 谭国胜 范文哲 向贤宏 陈伟 杨建勇 李家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肝内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腹膜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雄性SD大鼠48只,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14)、门静脉组(n=11)和尾静脉组(n=14)。...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肝内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腹膜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雄性SD大鼠48只,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14)、门静脉组(n=11)和尾静脉组(n=14)。后两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移植前后大鼠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门静脉组和尾静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成功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输注脂肪干细胞前后各组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指数显示,门静脉组肝脏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且以门静脉灌注量为主(P<0.05),尾静脉组仅有轻微改善。组织学肝硬化评分显示,门静脉组见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均明显改善(P<0.05);尾静脉组仅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改善。免疫组化示门静脉组肝脏微血管密度较其它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肝纤维化SD大鼠的肝脏血流灌注及病理学改变;门静脉移植途径较尾静脉途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肪干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肝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型领导理论在护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伟玲 李纬明 吴祝凤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11期77-79,共3页
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新型领导类型,已成为国外管理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为众多护理管理者所认识和接受。文章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变革型领导的概念、结构模型以及其在护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 护理管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2 位作者 叶玉津 许韩师 杨岫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3-84,共2页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6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47±4)岁,平均病程(24&...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6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47±4)岁,平均病程(24±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内分泌异常100%,脏器肿大和皮肤改变80%,M蛋白阳性50%;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患者好转。【结论】POEM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多脏器损害疾病,诊断较难;临床上对可疑病例需进行密切观察及必要的检查,以免误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POEM综合征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诊断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fractalkine/CX3C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可京 谢灿茂 +2 位作者 许韩师 王碧飞 李幼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研究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以及给予泼尼松治疗后的改变,探讨两者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泼尼松治疗组(n=6)和实验对照组(n=6);另取同周龄雄性... 目的:研究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以及给予泼尼松治疗后的改变,探讨两者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泼尼松治疗组(n=6)和实验对照组(n=6);另取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小鼠每天给予0.5mL生理盐水灌胃;泼尼松治疗组小鼠每天给予0.18mg/20gBW的泼尼松溶于0.5mL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0周结束实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肾组织frac-talkine和CX3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小鼠实验室指标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fractalkine以及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C57BL/6J小鼠明显增高,而经过泼尼松治疗后的BXSB小鼠两者的表达均较未治疗组(实验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血清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水平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亦显著减轻。结论:实验结果提示fractalkine/CX3CR1可能参与了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肾脏fractalkine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类 FRACTALKINE CX3CR1 糖皮质激素类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白塞病20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伟玲 李纬明 单彩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37-3238,共2页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17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叶玉津 付迪 许韩师 杨岫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236例NP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对神经精神狼疮命名和定义的分类标准对NPSLE患者分型,并分析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及环磷酰胺(CTX)...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236例NP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对神经精神狼疮命名和定义的分类标准对NPSLE患者分型,并分析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及环磷酰胺(CTX)联合冲击治疗NPSLE的疗效。【结果】236例患者共表现14种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为癫痫样发作及精神异常;21例(8.9%)首发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141例(59.7%)患者在SLE发病的1年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43例(60.6%)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神经精神症状;NPSLE是活动性SLE的表现;联合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NPSLE组的疗效优于单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且病死率亦低于单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236例患者住院病死率19.5%,36.9%死于NPSLE;32.6%死于合并感染及出血。【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为癫痫样发作及精神异常。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可明显地降低NPSLE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