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阮经文 易玉珍 +5 位作者 严英硕 胡跃华 饶忠东 温明 曾小香 廖新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改善睡眠质量的主要临床机制和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依据针灸处方原则选穴,主穴加接KWD-808Ⅰ型脉冲电疗仪;配穴结合补泄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 目的:探讨针灸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改善睡眠质量的主要临床机制和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依据针灸处方原则选穴,主穴加接KWD-808Ⅰ型脉冲电疗仪;配穴结合补泄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 min,10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利用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对睡眠质量进行评判;利用多导睡眠图检测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利用自拟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表对治疗中、治疗后1个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针灸能明显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白天社会功能,能戒减服用安眠药的次数和用量(P<0.05);针灸对断裂破碎的睡眠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P<0.05),同时,针灸相对或绝对地延长了慢波睡眠的时间和快动眼睡眠时间(P<0.05);没有发生类似安眠药的宿醉、成瘾性、日间警醒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0%),但1个月内的失眠反跳率达32.14%。结论:针灸能够一定程度地修复睡眠结构,重构睡眠的连续性,并能延长慢波睡眠时间和快动眼睡眠时间,这是针灸提高睡眠质量的主要临床机制;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症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时效性与量效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阮经文 廖新学 +4 位作者 严英硕 胡跃华 饶忠东 温明 曾小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时效性与量效性。【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研究设计,共收集128例患者,并采用随机对照入组的临床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分批然后进行分组。第一批试验(69例)分为早上治疗组、下午治疗组和每天2次治疗组,从中筛...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时效性与量效性。【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研究设计,共收集128例患者,并采用随机对照入组的临床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分批然后进行分组。第一批试验(69例)分为早上治疗组、下午治疗组和每天2次治疗组,从中筛选出最佳治疗时间(时效性);然后,依据第1批的结果,进行第2批试验(59例),分为每日治疗和隔日治疗组,进行量效分析。期间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第1批3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每项积分组间比较,除入睡时间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SQI其余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批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PSQI每项积分组间比较,除安眠药物项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PSQI各项比较:每日治疗组P<0.05,隔日治疗组P>0.05,说明隔日治疗组在治疗两个疗程时还没起效。但在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PSQI每项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PSQI比较:每日治疗组P<0.05,隔日治疗组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时效性不强,但对有入睡困难者,提倡下午治疗;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量效性非常重要,特别是针灸治疗初期,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疗效才能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失眠 时效性 量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阮经文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6-608,共3页
目的:比较针灸治疗与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近期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针灸治疗组仅接受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及功能训练。每组患者接受3—4个疗程的治疗,参照Lequesne... 目的:比较针灸治疗与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近期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针灸治疗组仅接受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及功能训练。每组患者接受3—4个疗程的治疗,参照Lequesne的评估法对每位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疗前、疗后评分;3个月后随访,登记症状复发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积分值减少(P<0.05),疗后两组积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的症状复发的阳性率比,综合治疗组低于针灸治疗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OA有肯定的疗效,如果配合功能训练,其疗效更加稳定,不易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功能训练 联合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药物依赖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阮经文 郑沛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戒除失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又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 32例药物依赖型失眠患者的某些特定穴 (如四神聪、安眼穴、睡眠区、心俞、肝俞等 )进行针刺 ,经治 6个疗程后 ,将治疗前后的睡眠指数和临床症状进...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戒除失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又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 32例药物依赖型失眠患者的某些特定穴 (如四神聪、安眼穴、睡眠区、心俞、肝俞等 )进行针刺 ,经治 6个疗程后 ,将治疗前后的睡眠指数和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及结论 :治疗前后睡眠指数和临床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药物依赖型失眼 疗效分析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心理痛苦感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崔立谦 李浩 +2 位作者 郑民缨 阮经文 何冠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睡眠门诊147例失眠患者,使用心理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估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失眠严重指数、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简化版睡眠相关不...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睡眠门诊147例失眠患者,使用心理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估失眠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失眠严重指数、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简化版睡眠相关不良信念和态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失眠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其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结果147例失眠患者中存在显著心理痛苦者114例,非显著心理痛苦者33例。显著与非显著心理痛苦失眠患者在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失眠病程、家属失眠情况以及失眠严重指数、失眠担忧、贝克抑郁、贝克焦虑、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发现失眠严重指数高(β=0.279,P<0.001)、对失眠的担忧(β=-0.126,P=0.010)、家庭月收入水平高(β=0.908,P=0.004)、家属失眠(β=1.516,P<0.001)是影响失眠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理痛苦感在失眠患者中普遍存在,失眠严重、对失眠担忧、亲属失眠、家庭高收入与心理痛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心理痛苦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局部穴位电针对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淑敏 李文杰 +1 位作者 曾园山 阮经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局部穴位电针对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将25只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非穴位电针组、夹脊穴电针组和督脉穴电针组。在显微镜下予脊髓全横断术(正常对照组除外),... 目的:观察不同局部穴位电针对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将25只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非穴位电针组、夹脊穴电针组和督脉穴电针组。在显微镜下予脊髓全横断术(正常对照组除外),自术后第7天分别采用局部选取电针非穴位、电针夹脊穴和电针督脉穴的方法治疗3d(脊髓损伤组不予任何治疗),取材并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脊髓CGRP含量变化。结果:非穴位电针组和夹脊穴电针组的脊髓背角CGRP含量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均有所升高(P<0.05),但其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没有明显差异(P>0.05)。督脉穴电针组的脊髓背角CGRP含量和CGRP阳性染色区面积与非穴位电针组、夹脊穴电针组和脊髓损伤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增大(P<0.05)。结论:不同局部穴位电针对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表达CGRP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督脉穴电针能够明显促进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表达CG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 脊髓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涌 阮经文 +6 位作者 杨春涛 杨战利 莫利球 王秀玉 董小变 廖新学 冯鉴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ERS)。方法用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β1肾上腺素受体持续兴奋诱导心肌细胞毒性的体外模型。EDA在ISO处理心肌细胞前1 h加入培养基中作...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ERS)。方法用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β1肾上腺素受体持续兴奋诱导心肌细胞毒性的体外模型。EDA在ISO处理心肌细胞前1 h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结果 ISO在20~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处理H9c2心肌细胞48 h,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80μmol.L-1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可使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多及MMP明显降低;80μmol.L-1 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0~24 h,可时间依赖性地上调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其中12 h达到高峰。分别用10、20和40μmol.L-1 EDA预处理1 h可以减弱80μmol.L-1 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48h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500、1 000和2 000μmol.L-1氧自由基清除剂NAC分别预处理1 h也可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40μmol.L-1的EDA预处理1 h可明显减轻ISO诱导的胞内ROS堆积及MMP降低,并明显抑制ISO引起的GRP78的表达上调。结论 EDA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ISO诱导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异丙肾上腺素 内质网应激 氧化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H9C2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刮痧、水针综合治疗眩晕为主症的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阮经文 胡跃华 +1 位作者 温明 饶忠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8-549,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刮痧、水针综合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颈椎病疗效。方法: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合并神经根型组及合并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82.61%以上,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 目的:观察电针、刮痧、水针综合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颈椎病疗效。方法:根据症型、病程进行分组,各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症型分组:单纯组、合并神经根型组及合并交感型组疗效较佳,有效率达82.61%以上,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三组疗效分别与合并中央型组、混合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别;病程分组:A组(病程>1年)与B组(病程<1年),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差别。结论:针灸治疗以眩晕为主的颈椎病,疗效与症型有关,与病程无关,且此综合疗法有效率从53%—100%不等,是非手术疗法较佳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刮痧 水针 眩晕 颈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 MAPK-iNOS-NO通路介导化学性缺氧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廖新学 阮经文 +7 位作者 兰爱平 王秀玉 董小变 胡芬 杨战利 王礼春 陈培熹 冯鉴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是否介导了氯化钴(CoCl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及p38 MAPK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比色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是否介导了氯化钴(CoCl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及p38 MAPK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Griess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亚硝酸盐(NO的代谢物)的浓度。结果:应用600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可使iNOS表达明显增多;应用600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和48 h可使细胞培养基里NO增多;在CoCl2损伤PC12细胞前60 min应用iNOS抑制剂L-canavanine(10μmol/L)预处理能保护PC12细胞对抗600μmol/L CoCl2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细胞数目减少;SB203580(p38 MAPK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60 min可下调CoCl2引起的iNOS高表达。结论:p38 MAPK-iNOS-NO通路介导CoCl2引起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刀豆氨酸 化学性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胶囊对压力超负荷心衰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元江 梁伟雄 +2 位作者 刘卫英 陈云波 程淑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生脉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生脉胶囊组、卡托普利组、生脉胶囊加卡托普利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治疗结束时用Masson染色法测定在心... 目的:探讨生脉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生脉胶囊组、卡托普利组、生脉胶囊加卡托普利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治疗结束时用Masson染色法测定在心肌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仪进行左心室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的测定。结果:①模型组CV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生脉胶囊组、卡托普利组、生脉胶囊加卡托普利组CVF均低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脉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生脉胶囊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具有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脉胶囊 心室重构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记忆和海马区递质的影响及四神聪电针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顾媛 李志铃 +1 位作者 汪燕玲 阮经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连续长时程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记忆和海马区递质的影响及四神聪电针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多平台法进行连续7 d睡眠剥夺造模。实验分阶段进行,一阶段(实验一):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环境对照组(TC组),睡眠剥夺组(SD... 【目的】探讨连续长时程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记忆和海马区递质的影响及四神聪电针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多平台法进行连续7 d睡眠剥夺造模。实验分阶段进行,一阶段(实验一):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环境对照组(TC组),睡眠剥夺组(SD组),睡眠剥夺结束后3 d组(3 d after SD)、6 d组(6 d after SD)和11 d组(11d after SD),即7 d睡眠剥夺结束后再在常规大鼠饲养笼内饲养不同时间,并让大鼠恢复正常睡眠;每组大鼠均为6只。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自发活动。二阶段(实验二):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环境对照组(TC组)、睡眠剥夺组(SD组)、电针组(SD+EA组),每组6只。SD+EA组于睡眠剥夺期间每天上午电针一次,每次20 min,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另外,两阶段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均在旷场实验和水迷宫检测结束后取材进行。【结果】实验一,旷场实验:SD组与TC组比,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得分减少明显(P<0.05);但睡眠恢复3 d、6 d、11 d后,3 d组、6 d组、11 d组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恢复明显,与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TC组比,3 d组、6 d组虽存在差异(P<0.05),但11 d组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大鼠海马区GABA检测:SD组与TC组比,睡眠剥夺后导致GABA表达下降(P<0.05);但睡眠恢复3 d、6 d后,GABA的表达明显上升,与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C组比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但到第11天时,GABA表达相对于TC组和6 d组又有下降趋势,但与TC组和6 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TC组和电针组比,SD组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穿越原平台所在区次数明显减少(P<0.05);相反,电针组与TC组相比,无论是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还是穿越原平台所在区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区的5-HT和GABA检测:5-HT的表达,与TC组相比,SD组变化不大(P>0.05);但电针组与TC组比有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的表达与5-HT的表达刚好相反,与TC组比,SD组海马GABA的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但电针组与TC组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7 d连续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行为、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且对大鼠海马区GABA和5-HT表达的影响有异于既往文献报道的少于4 d连续睡眠剥夺的影响。四神聪电针具有预防长时程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记忆损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电针改善因睡眠剥夺而导致的紊乱的中枢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电针 四神聪 行为 记忆 GABA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聪电针预防急性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对焦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焦博钰 孟凡琪 +3 位作者 肖兴茹 张菁芸 裴文娅 阮经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8-966,共9页
【目的】探讨四神聪电针预防急性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对照组)、sleep deprivation(SD,睡眠剥夺组)、EA+SD组(eletroacupuncture,电针干预组)。采用改良水平台法对SD组... 【目的】探讨四神聪电针预防急性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对照组)、sleep deprivation(SD,睡眠剥夺组)、EA+SD组(eletroacupuncture,电针干预组)。采用改良水平台法对SD组、EA+SD组进行连续4天的急性睡眠剥夺,电针组在睡眠剥夺期间于四神聪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连续4 d,每天20 min。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探索能力以评估大鼠焦虑程度,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中CA1、CA2、CA3、DG1、DG2区域的神经元(NeuN阳性)和Cleaved Caspase-3的共标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通过sholl analysis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并检测分别与补体C3^(+)、S100A^(+)的共标情况,以了解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分型情况。【结果】旷场实验发现:EA+SD组大鼠在中心停留时间的时间增加,在中心区域的运动速度下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A+SD组大鼠在海马不同区域除CA3外,其余的CA1、CA2、DG1、DG2区神经元上Cleaved caspase-3较SD组大鼠表达减少(P<0.05);sholl anal-ysis发现在12µm、15µm、18µm、21µm处EA+SD组星形胶质细胞与同心圆交点数目多于SD组,在海马区A1型星形胶质细胞(C3^(+)GFAP^(+)/GFAP^(+))比例低于SD组,A2型(S100A^(+)GFAP^(+)/GFAP^(+))所占比例高于SD组。【结论】四神聪电针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预防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损伤,减少海马区A1型星形胶质细胞,增加A2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降低急性睡眠剥夺导致的细胞毒性,减少神经元凋亡数而实现;同时,四神聪电针还能预防或降低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探索性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电针 神经元凋亡 星形胶质细胞 旷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对长缺损正中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凡琪 裴文娅 +2 位作者 焦博钰 阮经文 何冠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6-853,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正中神经长节段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左侧正中神经10 mm长节段缺损模型,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采用壳聚糖神...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正中神经长节段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左侧正中神经10 mm长节段缺损模型,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采用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并以正中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电针联合导管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于患侧上肢天泉、曲泽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4周。采用网格行走试验及除胶试验评估三组大鼠正中神经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正中神经缺损处神经微丝蛋白(NF)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的表达以了解受损正中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对正中神经对应C5节段脊髓组织进行尼氏染色以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在行为学观察中,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的网格前肢失足率和除胶试验中的接触时间改善程度皆显著优于导管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治疗后,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在正中神经缺损桥接处的近端、远端皆可看到NF和S100β表达,且表达的数目显著多于导管组(P<0.05)。此外尼氏染色显示电针联合导管组在C5节段内左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导管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治疗能促进发出正中神经的脊髓神经元存活,同时,电针可能更好地促进长节段缺损正中神经近侧断端的神经纤维再生长入桥接的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并到达远侧断端,进而促进大鼠损伤侧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缺损 电针 壳聚糖神经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