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小金 曾丽雯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段措施、可能出现状况及解决方法;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实行术中液体限入管理,体温管理;术后加强疼痛护理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1±5.5h)较传统组(40.4±10.2h)短,FT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8.5±6.5h)均较传统组(85.6±5.7h)短(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腹胀例数(3.5±0.7例)较传统组(7.5±0.5例)少(P<0.05);FTS组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5.5±1.4d)较传统组早(8.8±1.8d),第一次站立发生头昏例数(2例)较传统组(6例)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FTS组SDS、SAS评分术后第1天分别为(60.11±4.92;58.34±5.99分)、第3天(51.00±6.11;49.32±7.22分),与传统组SDS、SAS术后比较[第1天分别为(69.62±5.99;67.77±6.23分)、第3天(61.09±6.20;57.74±6.1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TS能最大限度控制手术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等,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康复护理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矫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年会简介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第六届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年会于2006年8月17~19日在中国台湾举行。本届年会由台湾成功大学、台湾脊椎研究基金会、台湾脊椎学会及台湾微创脊椎学会承办:有280余名来自亚太地区的脊柱外科医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 年会 中国台湾 成功大学 外科医师 亚太地区 外科领域 基金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锲而不舍》——一本值得阅读的脊柱学术与人文专著
3
作者 郑召民 杨惠林 +1 位作者 海涌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0-1120,共1页
2023年教师节前夕一部讲述脊柱侧凸内固定奠基人哈灵顿的学术和人文译著以中英文双语出版,为脊柱外科工作者提供了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习机会。该书由杨惠林、郑召民、海涌和仉建国4位教授主译;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王金熙... 2023年教师节前夕一部讲述脊柱侧凸内固定奠基人哈灵顿的学术和人文译著以中英文双语出版,为脊柱外科工作者提供了脊柱外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习机会。该书由杨惠林、郑召民、海涌和仉建国4位教授主译;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骨科王金熙(哈灵顿冠名教授)、邱勇教授等主审,国内82位同道参与译校,全书共952千字,近800页。由唐天驷教授,邱贵兴院士和2023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脊柱外科主任Serena Hu等教授作序。四位主译为本书撰写了中文版前言,介绍了本书的内容和以中英文出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哈灵顿 美国斯坦福大学 脊柱侧凸 美国堪萨斯大学 唐天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华锋 杨昌盛 +6 位作者 郑召民 陈嵘 梁珪清 廖忠 梁春祥 王华 王建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血沉下降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均为一期后前路手术.即后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前路经腹旁正中腹膜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ocal lordotic angle,LLA)。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165~380min(268.8±76.7min);出血量160~2500m1(627.5±640.3ml)。共有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1例为静脉丛撕破,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术中进行修补。随访12~48个月(31.1±9.8个月),12例均获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8例术前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VAS评分为7.1±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1.0分;术前ESR为65.8±29.9mrrdh,末次随访时为15.1±8.5mm/h;VAS和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LLA为3.0°±83°,术后即刻矫正为11.0°±6.0°,末次随访时为10.4°±5.9°;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即刻LLA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LA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以显著矫正脊柱畸形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路经腹膜后入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谨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前路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华锋 梁春祥 +4 位作者 郑召民 王华 刘辉 王建儒 叶福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167例脊柱畸形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矫形术,11例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男3例,女8例,年龄14.6±4.7岁(11~27岁);其中早发性感染(术后90d内)9例...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167例脊柱畸形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矫形术,11例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男3例,女8例,年龄14.6±4.7岁(11~27岁);其中早发性感染(术后90d内)9例,迟发性(术后90d后)感染2例。9例早发性感染患者中,伤口渗出液或在B超引导下深层穿刺取脓液细菌培养阳性6例,其中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例为大肠杆菌;另3例培养阴性者,依据伤口脓性渗液、持续胀痛及术中大量脓性积液而诊断为早发性切口深部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患者分别于矫形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因腰背部持续性疼痛不适,经MRI检查提示切口深部积液形成,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值而确诊,清创术时取内固定旁组织细菌培养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均行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同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9例早发性感染经一期切口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愈合,感染获得控制,内置物得以保留;随访13.5±5.8个月(6~36个月),无内置物松动及感染复发迹象。2例迟发性感染经多次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仍无法控制感染,于矫形术后1年时取出内置物后治愈,取出内置物后分别随访6个月和14个月,无感染复发迹象,但分别有25°和17°的矫形丢失。结论:对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早发性深部感染,积极采取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取出内置物;而迟发性感染则可能需取出内置物才能控制感染,但有矫形丢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手术部位感染 内置物 持续冲洗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1 位作者 张奎渤 李佛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管狭窄的症状。一般Cobb角〈40^o。少数患者能达到60^o,且每年约进展30^o。各家报道的发病率不一(6%~68%),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融合节段 手术 治疗 Cobb角 脊柱结构 骨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内置物的归宿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召民 王冰 +3 位作者 齐强 姜建元 王自立 马文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0%[1]。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感染位于深筋膜之上的皮肤及皮下)、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 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0%[1]。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感染位于深筋膜之上的皮肤及皮下)、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感染[2]。浅部感染不涉及内置物,且大多可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物 深部感染 脊柱融合 内固定 手术切口感染 迟发性感染 假关节形成 脊柱外科 脊柱稳定性 手术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 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总体平衡,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研究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可能导致躯干前倾、顽固性腰痛等一系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治疗效果 矢状面 成人 平衡 骨盆 顽固性腰痛 疼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治疗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召民 李中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6,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表现除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外还伴有腰椎前凸消失、胸腰椎后凸等矢状面失衡。矢状面平衡因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手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重点在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外科治疗 旋转半脱位 Cobb角 间歇性跛行 神经根压迫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辉 郑召民 +6 位作者 李思贝 王华锋 王建儒 李翔 王华 李泽民 李秉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部位分为胸弯组及胸腰弯/腰弯组,测量各组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冠状面偏移(CB)以及顶椎偏移(AVT),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PTH)、骶骨股骨距离(SFD)、骶骨骨盆角(PRS1)、PI与LL差值(PI-LL)、PT与PI比值(PT/PI)以及C7铅垂线与骶骨中心距离(HA-C7PL)。比较各组间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疾病组同一参数间的对比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L、TLK、TK及PRS1显著增大,PI、PT、PTH、SFD及PI-LL显著减小,重度胸腰弯/腰弯组的SVA显著增大而SS显著减小,但SVA在平衡范围内。正常组与轻中度胸弯组,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间无相关性。在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Cobb角与TK、TLK具有相关性。在所有组中,LL与TK、LL与TLK、PI与PT及PI与SS均具有相关性。在正常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TK与TLK具有相关性。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CB与PT具有相关性;重度胸弯组中,CB与TLK、SS具有相关性;重度胸腰弯/腰弯组,冠状面Cobb角与LL及CB与PT、SS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LL与SVA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脊柱侧凸组中,TK与SVA具有相关性。结论: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排列具有自身特点,表现为TK、TLK、LL的显著增大与PI、PT的显著减小;冠状面参数中冠状面主弯Cobb角与TK、TLK及CB与SS均具有相关性,矢状面参数中TK、TLK与LL三者之间及TK与SVA之间均具有相关性;骨盆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狭长水平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重度脊柱侧凸 矢状面平衡 骨盆参数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椎肿瘤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勇 梁堂钊 +3 位作者 郑召民 彭新生 陈立言 刘少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90-192,2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例2随访2年无复发。例3为脊索瘤,行后路颈枕融合,前路经口肿瘤切除,术后予放疗,26月后复发。【结论】儿童颈椎良性肿瘤切除后效果良好,但恶性肿瘤手术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颈椎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笑脸棒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曾维政 崔尚斌 刘少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4,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笑脸棒(smiley face rod,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2024年12月应用SFR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2~55岁(28.7±... 目的:探讨应用笑脸棒(smiley face rod,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2024年12月应用SFR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2~55岁(28.7±12.6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kg/m^(2)(22.7±3.4kg/m^(2)),术前病程6~60个月(12.3±14.3个月),随访时间6~19个月(9.1±4.5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X线、CT等检查,测量术前和术后椎间盘高度、滑移距离、滑移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活动范围,评价患者术后滑脱改善程度、活动度及骨愈合情况。分析年龄、BMI及术前病程与峡部骨愈合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86~200min(131.8±32.8min),出血量50~150mL(86.4±41.4mL)。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滑脱距离、滑移率、前凸角明显下降(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手术节段和上一节段的椎间盘高度比、手术间隙和上一节段椎间隙活动范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峡部裂骨完全愈合率为81.82%(18/22),一侧峡部骨愈合及其他类型部分骨愈合率为13.63%(3/22),不愈合率为4.55%(1/22)。年龄、BMI及术前病程是影响骨愈合情况的潜在因素。结论:应用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可有效提高术后腰椎稳定性,显著改善腰痛症状,保留腰椎运动功能,一定程度避免椎间盘高度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笑脸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MRI在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琴 杨军林 +2 位作者 杨智云 周旭辉 李子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3D MRI在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MR检查,采用3D-SPACE T2W序列,多平面重组图像,测量T4、顶椎、L1水平脊髓和椎体的轴位旋转角,观察测量所得顶椎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的相关性,并进... 目的探讨3D MRI在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MR检查,采用3D-SPACE T2W序列,多平面重组图像,测量T4、顶椎、L1水平脊髓和椎体的轴位旋转角,观察测量所得顶椎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顶椎水平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进行对比。结果顶椎水平脊髓旋转角与Cobb角存在相关性。顶椎水平脊髓旋转可分为3种类型,过度旋转型80例,旋转不足型13例,相反旋转型7例。35例患者最大脊髓旋转角不在顶椎水平。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不同,在Cobb角大者,大部分脊髓旋转角度大于椎体旋转。MR检查发现2例合并多发神经纤维瘤,1例脊髓空洞,1例蝴蝶椎畸形,5例半椎体并蝴蝶椎畸形,1例合并腹股沟斜疝。结论脊髓、椎体旋转的大小及类型存在差异。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脊髓及椎体多发畸形,3D MR检查在脊柱侧弯畸形矫形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脊柱侧弯 磁共振成像 脊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淑娟 杨军林 +3 位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林约瑟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引起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致右心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航 周太峰 苏培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由于胎儿时期脊椎发育不良所造成的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的侧方弯曲。临床上将由于胚胎时期椎体结构异常导致脊柱弯曲〉10°定义为CS。CS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器官缺陷...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由于胎儿时期脊椎发育不良所造成的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的侧方弯曲。临床上将由于胚胎时期椎体结构异常导致脊柱弯曲〉10°定义为CS。CS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器官缺陷综合征(如Alagille综合征、Klippel-Feil综合征和VACTERL综合征等)相伴发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活产婴儿 SCOLIOSIS 脊柱弯曲 CONGENITAL 先天性畸形 脊柱裂 发育不良 信号通路 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分型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锋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成人脊柱侧凸通常被定义为骨骼发育成熟者伴有脊柱在冠状面上Cobb角超过10。的弯曲。但随着对该类疾患认识的提高,目前更多学者倾向于将其命名为成人脊柱畸形(adultspinal deformity,ASD),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成人 系统 分型 COBB角 骨骼发育 脊柱侧凸 冠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指导脊柱手术部位感染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2-964,共3页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住院手术患者中有2%~5%术后并发SSI,约占院内感染病例总数的1/4[1、2]。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位于皮肤及皮下浅筋膜)、深部感染(位于深筋...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住院手术患者中有2%~5%术后并发SSI,约占院内感染病例总数的1/4[1、2]。SSI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浅部感染(位于皮肤及皮下浅筋膜)、深部感染(位于深筋膜下)和相邻组织器官间隙感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感染 脊柱手术 住院手术患者 深部感染 感染类型 时间划分 病例总数 浅筋膜 院内感染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眼中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作者 王岩 邹德威 +11 位作者 李佛保 李放 王自立 朱庆三 邱勇 袁文 金大地 吕国华 王海蛟 胡有谷 侯铁胜 池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5-649,共5页
关键词 脊柱外 杂志 脊髓 中国 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 品牌效应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到L5还是S1?
19
作者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78,共2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目标是缓解腰背痛和下肢痛,部分纠正脊柱畸形,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减压加短节段融合、减压加长节段融合及畸形矫正。对腰椎侧凸严重、顶椎有明显侧方滑脱的患者往往需...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目标是缓解腰背痛和下肢痛,部分纠正脊柱畸形,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减压加短节段融合、减压加长节段融合及畸形矫正。对腰椎侧凸严重、顶椎有明显侧方滑脱的患者往往需要减压、矫形加长节段融合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成人 远端 手术方法 短节段融合 脊柱畸形 生活质量 畸形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病变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鹏程 王华锋 +1 位作者 梁珪清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包括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在内的许多脊柱侧凸畸形被发现合并有脊髓病变。目前,关于脊髓病变与脊柱侧凸之间的伴发关系仍不...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包括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在内的许多脊柱侧凸畸形被发现合并有脊髓病变。目前,关于脊髓病变与脊柱侧凸之间的伴发关系仍不清楚。此外,对于此类合并脊髓病变的脊柱侧凸,在进行脊柱畸形矫正时是否需要处理伴发的脊髓病变、如何处理及何时处理等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变 脊柱侧凸 SCOLIOSIS 磁共振成像 脊柱畸形 神经损害症状 矫形手术 截骨矫形 脊柱截骨术 脊髓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