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为治疗组(n=19)。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为治疗组(n=19)。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术后3 d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组术后10 d 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氮平衡也比对照组恢复得早(P<0.05)。结论: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联合rhGH能促进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334)。HMGB1在45.1%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43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9例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6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43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9例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6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图片的平均累积吸光度(mIA),分析CXCR6与同时性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XCR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结直肠癌原发灶中CXCR6的mIA在0.41~2.84之间,平均为1.54±0.04,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病例为1.63±0.05,无肝转移病例为1.41±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A值1.54为界,将病例划分为CXCR6低表达组(mIA<1.54)和CXCR6高表达组(mIA≥1.54)。CXCR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较低表达组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同时性肝转移(P<0.01)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XCR6为非独立危险因素。CXCR6表达与IV期肝转移患者预后无关(P>0.05),与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CXCR6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相关,它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为治疗组(n=19)。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术后3 d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组术后10 d 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氮平衡也比对照组恢复得早(P<0.05)。结论: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联合rhGH能促进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文摘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334)。HMGB1在45.1%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43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9例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6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图片的平均累积吸光度(mIA),分析CXCR6与同时性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XCR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结直肠癌原发灶中CXCR6的mIA在0.41~2.84之间,平均为1.54±0.04,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病例为1.63±0.05,无肝转移病例为1.41±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A值1.54为界,将病例划分为CXCR6低表达组(mIA<1.54)和CXCR6高表达组(mIA≥1.54)。CXCR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较低表达组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同时性肝转移(P<0.01)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XCR6为非独立危险因素。CXCR6表达与IV期肝转移患者预后无关(P>0.05),与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CXCR6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相关,它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