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实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创奇 詹文华 +4 位作者 汪建平 蔡世荣 兰平 吴小剑 贺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离或消化方法 ,探讨如何提高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后的收获量和质量。【方法】将 2 5只供体SD雄性大鼠依胰腺分离或消化的方法不同随机地分为 5组 :①A组 :胆总管灌注胶原酶P ;②B组 :胆总管灌注Hanks液 ;③C组 :... 【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离或消化方法 ,探讨如何提高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后的收获量和质量。【方法】将 2 5只供体SD雄性大鼠依胰腺分离或消化的方法不同随机地分为 5组 :①A组 :胆总管灌注胶原酶P ;②B组 :胆总管灌注Hanks液 ;③C组 :胆总管不灌注液体 ;A、B、C 3组胰腺直接分次消化 ;④D组 :胆总管不灌注 ,胰腺剪碎后分次消化 ;⑤对照组 :胆总管灌注胶原酶P ,胰腺直接单次消化。将分离的胰岛沉淀物用Ficoll 4 0 0纯化并培养 ,再把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裸鼠受体腹腔内。【结果】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在收获量上A和B组明显多于对照组或C组 ,而D组最低 ;A、B和D 3组的纯度均高于对照组或C组 ;在胰岛成活率方面 ,A、B、C 3组均高于对照组或D组。移植于糖尿病裸鼠受体内的大鼠胰岛细胞均可逆转高血糖状态。【结论】经胆总管灌注胶原酶后的大鼠胰腺用分次消化的方法可提高胰岛细胞的收获量、纯度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分离 纯化 大鼠 裸鼠 异种移植 糖尿病 胰岛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在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鹏胜 彭俊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为治疗组(n=19)。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安慰剂为对照组(n=20);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rhGH为治疗组(n=19)。观察病人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术后3 d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组术后10 d IGF-1、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氮平衡也比对照组恢复得早(P<0.05)。结论: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联合rhGH能促进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量肠外营养 重组人生长激素 胃肠道肿瘤 蛋自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和CD4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仕才 宋新明 +3 位作者 陈志辉 李明哲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3-88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CD133/CD44细胞亚群的成瘤能力及CD133、CD44的表达水平对根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明确CD133和CD44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W480细胞系中CD133和CD44标记的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CD133/CD44细胞亚群的成瘤能力及CD133、CD44的表达水平对根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明确CD133和CD44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W480细胞系中CD133和CD44标记的不同细胞亚群,比较其在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133和CD44在9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的表达情况,对CD133、CD44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CD133+CD44+细胞群成瘤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各组。CD133和CD44均在细胞膜上表达,两者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UI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CD133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45.2%,CD133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83.8%,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而CD44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75.6%)与低表达组(70.1%)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133/CD44同时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差(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D133、肝转移、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几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33可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良好标志物。CD133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尽管CD44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联合检测CD133/CD44却能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CD44 结直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支撑捆扎法低位吻合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文广 詹文华 +3 位作者 韩方海 张肇达 周总光 吴凌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0-881,共2页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保肛 支撑捆扎法 低位吻合 手术中 价值 双吻合器吻合法 肛门内外括约肌 Miles手术 低位直肠癌 局部复发率 吻合口漏 5年生存率 手术合并症 术后并发症 吻合器技术 耻骨直肠肌 保肛手术 手术方法 切除范围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文辉 肖隆斌 +2 位作者 汤友珍 蔡世荣 詹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23例结直肠癌...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者53例(40.8%),其中12密码子突变42例(34.1%),13密码子突变者11例(8.9%)。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多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有肝脏转移者基因突变率高,TNM分期越晚基因突变率越高。结论:K-ras基因突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有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突变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宗刚 詹文华 +2 位作者 彭俊生 尹勇 赵晓雷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 方法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2 0例 ,术前 3天口服能全素作术前肠道准备 ;对照组 2 0例 ,采用传统流质饮食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 方法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2 0例 ,术前 3天口服能全素作术前肠道准备 ;对照组 2 0例 ,采用传统流质饮食 ,然后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各项营养评定指标。 结果 :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前灌肠液用量及灌肠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灌肠期间病人无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术后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在肠道准备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 ,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较肠道准备前降低 (P <0 .0 5 )。 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 ,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结直肠癌 肠道准备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联合潜血试验检测结直肠癌的效率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蔡观福 汪建平 +2 位作者 黄奕华 兰平 宋新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K)联合潜血试验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43例结直肠癌病人和43例健康正常人的粪便标本各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标本的tumorM2-PK水平,同时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IFOBT... 目的探讨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K)联合潜血试验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43例结直肠癌病人和43例健康正常人的粪便标本各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标本的tumorM2-PK水平,同时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IFOBT)检测,比较二者单独及联合筛查结直肠癌的效率。结果粪便中tumorM2-PK水平中位值(最大值,最小值):结直肠癌组为8.6(0,59.0)U/mL,健康对照组为0.6(0,9.0)U/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19,P<0.01)。粪便中TumorM2-PK、IFOBT及二者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1%和88.4%、69.7%和81.4%、88.4%和76.7%。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IFOB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χ2=4.497,P=0.034)。结论粪便TumorM2-PK检测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联合IFOBT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 结直肠肿瘤 粪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A对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严燕国 詹文华 +2 位作者 赵刚 马晋平 蔡世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1-805,共5页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探讨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的作用。方法:设计5条si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CagA+幽门螺杆菌NCTC11637,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测定IL-8水平,并以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探讨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的作用。方法:设计5条si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CagA+幽门螺杆菌NCTC11637,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测定IL-8水平,并以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穿孔前、后不同时点细菌的CagA表达。采用CagA-株NCTC11639作对照。结果:CagA+NCTC11637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水平明显高于CagA-NCTC11639[(1200·00±32·51)ng/Lvs(100·00±8·58)ng/L](P<0·01)。siRNA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400·00±17·35)ng/Lvs(1200·00±32·51)ng/L](P<0·05);siRNA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CagA mRNA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穿孔后6h mRNA水平最低为31·3%(0·270/0·861),抑制率为68·7%。Western blotting显示siRNAⅢ组CagA蛋白水平低于穿孔前(P<0·01);其余4条siRNA未见显著变化。结论: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起重要作用,小分子干扰RNA可能通过抑制CagA基因表达而减少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IL-8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基因 Caga 胃粘膜 上皮细胞 siRNA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何伟玲 张常华 +6 位作者 何裕隆 吴晖 宋武 杨东杰 蔡世荣 彭建军 詹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334)。HMGB1在45.1%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细胞角蛋白 淋巴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中CXCR6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志辉 宋新明 +1 位作者 李欣欣 何裕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43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9例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6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43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9例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6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图片的平均累积吸光度(mIA),分析CXCR6与同时性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XCR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结直肠癌原发灶中CXCR6的mIA在0.41~2.84之间,平均为1.54±0.04,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病例为1.63±0.05,无肝转移病例为1.41±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A值1.54为界,将病例划分为CXCR6低表达组(mIA<1.54)和CXCR6高表达组(mIA≥1.54)。CXCR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较低表达组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同时性肝转移(P<0.01)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XCR6为非独立危险因素。CXCR6表达与IV期肝转移患者预后无关(P>0.05),与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CXCR6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相关,它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趋化因子 CXCR6蛋白 肝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崔冀 汪建平 +8 位作者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兰平 蔡世荣 骆衍新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融合技术评价胃周静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雪华 孙灿辉 +5 位作者 冯仕庭 彭振鹏 何裕隆 韩方海 李子平 孟悛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静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静脉、动脉和胃,并将其融合,观察胃周静脉的汇入点、走行及其与胃周动脉、胃的空间关系。将26例接受...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静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静脉、动脉和胃,并将其融合,观察胃周静脉的汇入点、走行及其与胃周动脉、胃的空间关系。将26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CTA资料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A显示胃周静脉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为100%(53/53),胃左静脉为90.57%(48/53),胃右静脉为73.58%(39/53)、胃后静脉为50.94%(27/53)、胃短静脉为94.34%(50/53)、胃网膜左静脉为92.45%(49/53)及胃结肠干为71.70%(38/53);术前CTA预测胃周静脉的准确率为92.31%~100%、敏感度为90.91%~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胃周静脉,采用融合技术能将胃周静脉、胃周动脉及胃相融合,显示活体胃及胃周血管解剖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2诱导的肿瘤形成和侵袭有赖于FAK功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强 黄美近 +3 位作者 彭宝岗 梁力建 沈顺利 周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69-2373,共5页
目的:探讨FAK功能在ErbB2诱导肿瘤形成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K-/-和FAK+/+细胞感染含ErbB2逆病毒颗粒,使ErbB2在FAK-/-和FAK+/+细胞中过量表达,通过比较FAK-/-ErbB2和FAK+/+-ErbB2在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体内成瘤等项指标来观... 目的:探讨FAK功能在ErbB2诱导肿瘤形成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K-/-和FAK+/+细胞感染含ErbB2逆病毒颗粒,使ErbB2在FAK-/-和FAK+/+细胞中过量表达,通过比较FAK-/-ErbB2和FAK+/+-ErbB2在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体内成瘤等项指标来观察FAK的功能。结果:感染后,ErbB2受体在FAK-/-和FAK+/+细胞中稳定表达和激活。ErbB2诱导的锚定依赖性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以及体内肿瘤形成等方面均有赖于FAK功能。结论:FAK在调节ErbB2诱导的细胞生存、肿瘤形成和侵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到ErbB-FAK-Src-MAPK分子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粘连激酶 基因 ErbB2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检测β-原肌球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冀 康玉博 +4 位作者 黄帅 马晋平 蔡世荣 刘伟 黄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β-原肌球蛋白(TM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cytoker-atin8、cytokeratin10、S100A6、TMβ、protein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TM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蛋白质组学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结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的TMβ,可能成为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原肌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通标 彭海峰 +3 位作者 彭俊生 段君英 阎玉矿 李德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年来 3 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开放伤 12例 (3 0 8% ) ,闭合伤 2 7例 (69 2 % ) ;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 ,有 3 3例 (84 6% )。结果 :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 4例 ,...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年来 3 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开放伤 12例 (3 0 8% ) ,闭合伤 2 7例 (69 2 % ) ;损伤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 ,有 3 3例 (84 6% )。结果 :行十二指肠血肿清除 4例 ,单纯修补术 15例 ,端端吻合术 1例 ,十二指肠、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3例 ,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13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例。漏诊 3例 (7 7% ) ,误诊 6例 (15 4% )。术后治愈 3 1例 (79 4% ) ,死亡 8例(2 0 6% ) ,出现并发症 10例 (2 5 6% )。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 ,术中易漏诊 ;早期手术探查 ,选择合理术式 ,避免漏诊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特异性抑制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燕国 詹文华 +2 位作者 赵刚 马晋平 蔡世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0-333,34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幽门螺旋杆菌Cag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5条不同序列的针对CagA基因的的小分子干扰RNA和一条非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幽门螺杆菌,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1h、6h、12h、...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幽门螺旋杆菌Cag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5条不同序列的针对CagA基因的的小分子干扰RNA和一条非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幽门螺杆菌,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1h、6h、12h、24h、48h细菌CagA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检测CagA蛋白表达。结果电穿孔后其中1条小分子干扰RNA-SiRNAⅢ作用的CagA-mRNA显著地呈一过性表达下降,6h达最低值,1h、6h、12h、24h表达水平分别为电穿孔前的36.7%、31.3%、43.5%、76.8%(P<0.05),抑制率为68.7%,Westernblot显示12h带最弱;而另1条小分子干扰RNA-SiRNAⅤ作用较弱,抑制率为23.1%。其余3条及非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未见变化。结论SiRNA可特异性抑制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 小分子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美近 汪建平 +4 位作者 褚忠华 宋新明 王磊 杨祖立 蔡世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8-2421,共4页
目的:探讨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MSP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基因甲基化;采用RT-PCR 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 目的:探讨TIMP-3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MSP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基因甲基化;采用RT-PCR 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0例癌旁非癌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64%,肿瘤组织TIMP-3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非癌组织(P<0.01);TIMP-3 MRNA的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组(34/42)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0/58)(P<0.01),甲基化阳性率DUKE’S C+D期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 DUKE’S A+B期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肠近端、分化程度差的结直肠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远端直肠和分化程度高者(P<0.05)。结论:TIMP-3基因甲基化容易发生在结肠近端、DUKE’S C、D期、伴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差和浸润型结直肠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金属蛋白酶3组织抑制剂 甲基化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BMPR1A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慧 曹霞 +1 位作者 余光荣 汪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9,324,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家系12和2所有发病成员BMPR1A基因2号外显子位于codon23处缺失11个碱基(AAAGTCAGAAA),同时2号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发现异常迁移条带,而家系中正常成员的检测未发现这一突变。【结论】两华人HMPS家系中BMPR1A基因缺失突变与疾病共遗传,该基因极可能是HMPS华人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 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 种系基因突变 突变分析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结肠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蛋白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冀 汪建平 +5 位作者 蔡世荣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骆衍新 胡坤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伴有腺瘤)的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提取的总蛋...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伴有腺瘤)的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分析凝胶图片选择两两间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在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066、2986和3289,其中两两间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提示结肠腺癌与腺瘤及正常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而对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可能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腺瘤 结肠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门静脉血和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20
作者 吴文辉 汤友珍 +3 位作者 肖隆斌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三者的一致性,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9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三者的一致性,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9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15例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结果:5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20例(33.9%)发现K-ras基因突变,18例(30.5%)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也发现K-ras基因突变,15例肝转移灶中8例(53.3%)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原发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率差异不明显(P>0.05)。18例门静脉血存在K-ras基因突变者,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K-ras突变。结直肠癌组织中无K-ras基因突变者,患者门静脉血未发现基因突变。8例肝转移灶发现K-ras基因突变者门静脉血亦均有K-ras基因突变,7例肝转移灶无K-ras突变者门静脉血也无K-ras突变。原发肿瘤组织、相应门静脉血和5例同时性、2例异时性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即K-ras基因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1例异时性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类型为13密码子GGC突变为GAC。原发癌组织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一致率为96.6%(57/59),肝转移灶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情况基本一致,但突变类型有不同。结论:结直肠癌的原发灶、门静脉血及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较为一致,原发癌组织和门静脉血均有K-ras基因的突变,预示着肿瘤可能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K-ras 突变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