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红兵 文明波 +2 位作者 华赟鹏 黄高 李桂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76)。对比两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OS)。结果:术后1周、1、2及3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RF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O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术后给予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戚超英 龚凤球 +1 位作者 黄柳芳 李绍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小板<100×10~9/L(OR=1.731)、肿瘤直径>5.0 cm(OR=2.454)、合并门静脉血栓(OR=1.492)和大块肝切除术(OR=1.577)是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P<0.05,P<0.01)。大出血组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晶体的量显著高于非大出血组,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低于非大出血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大出血组(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加强相应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术中出血 血小板 肿瘤直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肝细胞癌异质性的多组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匡铭 许丽霞 +2 位作者 刘信 章颖 沈顺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84-2187,共4页
超过一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就诊时肝内已出现多发病灶,临床上针对多灶HCC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且疗效不佳。多灶HCC中肿瘤的高度异质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多组学测序,探索多灶HCC中不同病灶间的基因水平和... 超过一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就诊时肝内已出现多发病灶,临床上针对多灶HCC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且疗效不佳。多灶HCC中肿瘤的高度异质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多组学测序,探索多灶HCC中不同病灶间的基因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异质性,包括肿瘤克隆进化以及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RNA表达、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等的异质性。肿瘤克隆进化导致的药物靶点分布以及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可精准预测多灶HCC患者对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疗效。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多灶HCC的多组学异质性对实施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c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腾飞 华赟鹏 +2 位作者 李巧 蔡秀琴 马超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mi R-200c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迁移及促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mi R-200c的稳定细胞株(LX2-200c)和空质粒对照组(LX2-nc),RT-PCR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上mi R-200c和Ⅰ型胶原... 【目的】探讨mi R-200c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迁移及促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mi R-200c的稳定细胞株(LX2-200c)和空质粒对照组(LX2-nc),RT-PCR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上mi R-200c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X2-200c和LX2-nc细胞的活化标志分子α-SMA和Vimentin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情况。【结果】野生型LX2细胞中mi R-200c呈低表达,mi R-200c的过表达促进了HSC上α-SMA和Vimentin表达的增加,并使H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另外,ECM重要组成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31)。【结论】mi R-200c可以促进HSC的活化、增殖、迁移以及ECM的分泌,进而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MIR-200C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pto-1基因沉默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涛 李绍强 +3 位作者 郭奕展 付顺军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Cripto-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沉默Cripto-1基因后对肝癌细胞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1对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Cripto-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沉默Cripto-1基因后对肝癌细胞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1对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不同肝癌细胞株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收集80例肝癌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ipto-1蛋白的表达情况;Cripto-1 siRNA转染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效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Cripto-1蛋白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高于对照细胞,其中高侵袭性肝癌细胞MHCC-97H表达量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ripto-1蛋白在88.7%的肝癌组织中表达;Cripto-1 siRNA转染MHCC-97H细胞后能显著降低Cript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能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ripto-1基因沉默后能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Cripto-1在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下调Cripto-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小干扰RNA Cripto-1基因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评价指标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水荣 林浩钟 +5 位作者 钱柏锋 李牧其 彭洪 华赟鹏 彭宝岗 沈顺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4-882,共9页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肝切除术前2周内的实验室数据,计算APRI、FIB-4、Child-Pugh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PRI、FIB-4、Child-Pugh评分的AUC值和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APRI和FIB-4对PHLF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1.3%(48/426)患者发生PHLF。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范围肝切除术(≥3个肝段切除)、失血量>400 mL,TBIL、PLT、纤维蛋白原以及APRI、FIB-4均为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AUC=0.816)和FIB-4(AUC=0.728)对PHLF的预测能力均优于Child-Pugh评分(AUC=0.566)P均<0.001。【结论】术前APRI与FIB-4都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 肝脏纤维化-4指数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CHILD-PUG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抑制剂对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红兵 肖芳 +4 位作者 郭威 吴嘉兴 文雪霖 蒋建晖 华赟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高剂量(6μmol/L)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MTT实验分别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细胞活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alladin、Vimentin、MMP2和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FAK、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使用HCC-LM3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CT-707组(20 mg/kg,腹腔注射),每组6只,记录肿瘤体积及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FAK、PI3K、p-Akt、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T-707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HCC-LM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活力,下调Palladin、Vimentin、MMP2、MMP9、p-FAK/FAK、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P<0.05),中、高剂量组的效应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CT-707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以及FAK、PI3K、p-Akt、MMP-2、MMP-9蛋白表达(P<0.05),抑瘤率为51.92%。【结论】CT-707可能通过抑制FAK/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细胞骨架重排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从而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707 FAK 肝癌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组学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立达 徐建波 +4 位作者 吴晖 李树荣 谢晓燕 吕明德 王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599,共9页
【目的】基于普通经直肠超声(ERUS)、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多排螺旋CT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并整合临床指标建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93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患者行ERUS及SWE检查、多排螺... 【目的】基于普通经直肠超声(ERUS)、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多排螺旋CT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并整合临床指标建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93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患者行ERUS及SWE检查、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析图像获得影像组学参数,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利用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US评分及CT评分,建立综合预测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并与传统影像学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回归结果显示US指标中淋巴结长径、肿物占据肠腔环周情况、u T分期、肿物弹性对比度、淋巴结最大杨氏模量、淋巴结弹性方差是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CT平扫及增强指标中,淋巴结数量、淋巴结短径和静脉期淋巴结最小CT值是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利用性别、年龄、CEA、US评分及CT评分5个指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显示Nomogram的C-index为0.878。标准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效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与传统的以淋巴结长径作为诊断标准比较(US为0.691,CT为0.749),该预测模型的C-index有明显提高(US为0.79,CT为0.83)。【结论】利用多模态影像组学(ERUS、SWE和多排螺旋CT)建立的可视化模型能评估直肠癌及淋巴结的生物学特征,与传统诊断标准及单模态检查比较,该模型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性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