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旋 张伟红 陈锡辉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599-601,共3页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其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见习笔记结合见习后讨论的教学法,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内窥镜监视系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其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见习笔记结合见习后讨论的教学法,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内窥镜监视系统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见习教学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旋 陈锡辉 +1 位作者 张伟红 周蔚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9期112-114,共3页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见习笔记结合见习后讨论的教学法,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内窥镜监视系统等...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理论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临床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见习笔记结合见习后讨论的教学法,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内窥镜监视系统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见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旋 陈锡辉 苏振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处理思路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出血患者采用序贯治疗:首先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并在内镜下射频或电凝止血,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上颌动...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处理思路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出血患者采用序贯治疗:首先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并在内镜下射频或电凝止血,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上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156例患者,鼻内窥镜检查和治疗一次性治愈139例,二次治愈6例,治愈率为92.9%。经鼻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后出血仍未能控制者11例,行血管造影并栓塞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采用鼻内镜技术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方法序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内窥镜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明虹 刘文龙 +4 位作者 郭洁波 徐睿 夏文彤 史剑波 李华斌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15例鼻息肉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15例鼻息肉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鼻息肉和对照鼻甲组织中SAA的定位、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织中SAA呈现广泛的阳性染色,而对照组织仅有轻微阳性染色。鼻息肉SAA 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浓度比对照组织中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SAA表达与鼻息肉大小相关。结论 SAA在鼻息肉表达增高提示SAA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细胞因子类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的诊治
5
作者 吴旋 陈锡辉 苏振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4期46-47,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骨折并鼻出血的病理解剖基础,针对不同类型鼻出血制定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106例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薄层CT扫描,部分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从颅底相关解剖特征、临床表现及CT扫... 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骨折并鼻出血的病理解剖基础,针对不同类型鼻出血制定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106例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薄层CT扫描,部分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从颅底相关解剖特征、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分析,研究颅底骨折鼻出血病理分类及治疗方法。结果①血性脑脊液为主的鼻出血,骨折部位多基于筛板、额窦;106例中有92例,经传统的抗菌治疗,均治愈;②严重鼻出血,骨折部位多基于颈内动脉岩内岩上段骨管周围,骨折线涉及蝶窦,106例中有10例;③严重鼻出血伴大量脑脊液漏者,为前讲述两种骨折合并存在;106例中有4例。对于后2种情况,采用以鼻腔填塞止血及脑血管介入为主要措施的治疗对策,除1例颅脑损伤较重,在入院后24 h内死亡,余均治愈。结论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对分析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颅底骨折伴严重鼻出血,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的应用为该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鼻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