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瘢痕性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旋 苏振忠 +2 位作者 蒋爱云 赖英荣 柴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了解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性纤维,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形态特征。【方法】喉部分切除术后瘢痕性喉狭窄13例患者的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5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鄄伊红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复合染色,及... 【目的】了解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性纤维,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形态特征。【方法】喉部分切除术后瘢痕性喉狭窄13例患者的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5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鄄伊红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复合染色,及Ⅰ、Ⅲ型胶原苦味酸鄄鄄天狼猩红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和计算。【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含量(0.178±0.066)较正常声带中弹性纤维含量(0.374±0.055)明显减少(P<0.001);喉狭窄瘢痕组织Ⅰ型胶原的含量(0.382±0.199)较正常声带中Ⅰ型胶原含量(0.147±0.073)增加明显(P<0.05);喉狭窄瘢痕组织Ⅰ型/Ⅲ型比值(3.98±0.88)较正常声带组织(1.01±0.37)大(P<0.001)。【结论】弹性纤维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形态特征和含量改变可能是导致喉部分切除术后瘢痕性喉狭窄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病理学 喉狭窄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旋 苏振忠 +3 位作者 蒋爱云 林爱华 雷文斌 蔡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气管狭窄 机械通气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旋 蒋爱云 +3 位作者 胡丽茎 赖英荣 雷文斌 苏振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1-585,590,共6页
【目的】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了解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瘢痕性喉狭窄10例喉瘢痕组织、非狭窄16例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Gomori蒺s醛品红法染色、Van Gi... 【目的】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了解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瘢痕性喉狭窄10例喉瘢痕组织、非狭窄16例喉瘢痕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Gomori蒺s醛品红法染色、Van Gieson(V.G)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和计算阳性面积。【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排列紊乱。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声带组织比较,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0.512±0.052)、Ⅰ型胶原纤维含量(0.376±0.015)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量(0.472±0.033)明显增多,Ⅰ/Ⅲ型胶原纤维比值(3.32±0.27)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声带组织比较,喉狭窄瘢痕组织中,弹力纤维含量(0.213±0.02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和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形态、排列改变,Ⅰ、Ⅲ型胶原数量和比例变化,可能与喉狭窄喉腔弹性差,喉瘢痕僵硬有关。纤维连接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狭窄的瘢痕组织过度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 喉狭窄 瘢痕/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狭窄瘢痕组织中炎症细胞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旋 苏振忠 +4 位作者 蒋爱云 古聪敏 赖英荣 雷文斌 蔡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正常声带比较,固有层炎症细胞大量聚集,主要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狭窄瘢痕肉芽组织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喉狭窄瘢痕肉芽增生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 喉狭窄/病理学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周围神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规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戚剑 罗鹏 +3 位作者 程思红 李增宏 张毅 刘小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基于图像分析探讨用于鉴别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Karnovsky-Roots法24小时内的染色规律,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确定标准化的孵育条件。方法新鲜人体截肢腓总神经标本,连续横断冰冻切片,... 目的基于图像分析探讨用于鉴别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Karnovsky-Roots法24小时内的染色规律,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确定标准化的孵育条件。方法新鲜人体截肢腓总神经标本,连续横断冰冻切片,片厚10μm,共切取56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张切片,采用Karnovsky-Roots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孵育,其中1~6组分别为1、2、4、8、12和24 h,第7组切片为阴性对照组。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不同时间染色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指标为:(1)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面积;(2)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3)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累积光密度。组间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t-test统计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8h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与12 h组有显著性差异,而12 h与24 h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8 h、12 h和24 h间的染色面积、累计光密度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镜下可观察到24 h组存在过度染色。结论孵育12~24 h间的染色效果趋于一致,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神经束功能性质鉴别容易,神经束膜与染色的神经纤维间有清晰的分界,利于轮廓获取,可作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的标准化的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Kamovsky-Roots法 周围神经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全麻时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鼓室成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蒋海 靳三庆 +2 位作者 林世清 蒋小朴 陈锡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11-221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全麻中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保留自主呼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拟行单侧鼓室成形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25例)和控制呼吸组(M组,28例)。M组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予以机械通气,参数设定VT8ml/kg,RR10~12b... 目的探讨临床全麻中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影响及保留自主呼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拟行单侧鼓室成形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25例)和控制呼吸组(M组,28例)。M组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予以机械通气,参数设定VT8ml/kg,RR10~12bpm,术中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胺1~2mg维持肌肉松弛。S组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术中不使用肌肉松弛药,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通过Datex气体监护仪调控术中麻醉气体(笑气复合异氟醚)MAC值1.2~1.3,必要时泵入丙泊酚(1~2)mg/(kg·h),控制BIS值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胸腔体液含量(TFC),同时观察记录术中是否有呛咳,体动。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后即时及150min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得到pH值,PaO2,PaCO2,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呼吸指数(RI),生理死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结果有10例患者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共43例患者资料进入统计分析(M组n=23;S组n=20)。两组之间HR,MAP,TFC,P(A-a)DO2,RI,VD/VT,TF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的P(A-a)DO2,RI,VD/VT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SpO2、pH值、PaO2低于M组,PaCO2,PETCO2高于M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或允许范围内。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呛咳,体动。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时,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对无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肺气体交换功能无明显损伤作用;短时间的自主呼吸可提供充分的氧供,不引起危害性的二氧化碳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 肺功能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喉切除术后喉狭窄瘢痕组织中TGF-β_1和α-SMA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旋 苏振忠 +2 位作者 蒋爱云 赖英荣 雷文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个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 【目的】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个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并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胞浆,α-SMA阳性表达的主要分布于肌成纤维细胞胞浆。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狭窄瘢痕组织的TGFβ1及α-SMA高表达,这些改变可能是喉狭窄发生重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喉部分切除 喉狭窄 瘢痕/病理学 转化生长因子Β 平滑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薄层及特殊成像技术在突发性聋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旋 陈垲钿 +3 位作者 刘敏 杨智云 庄惠文 陈锡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2-918,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薄层及特殊成像技术在突发性聋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检查结果与听力检查及临床特征关系,探讨MRI明确病因的诊断价值以及何种情况下行MRI检查更合理。【结果】60例患者MRI检查结果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薄层及特殊成像技术在突发性聋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检查结果与听力检查及临床特征关系,探讨MRI明确病因的诊断价值以及何种情况下行MRI检查更合理。【结果】60例患者MRI检查结果 ,23例异常,阳性率为38.3%。异常结果分为3类,明确病因10例(16.6%),可能致病因素6例(10%)和无因果关系7例(11.7%),10例明确病因患者中,80%伴眩晕,均为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重度以下聋组与重度以上聋组比较,眩晕发生率和MRI明确病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内耳MRI检查原因,22例患者为重度聋以上合并眩晕,住院后建议立即行内耳MRI检查,6例明确病因,检出率27.3%;25例患者治疗1周后效果差行MRI检查,4例明确病因,检出率16%。【结论】对于重度及以上聋突发性聋患者,MRI薄层及特殊成像技术能显著提高明确病因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磁共振成像 内耳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减压术 眼动脉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视眶襞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梗塞后功能恢复过程中Nogo-A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功雄 王玉苹 +5 位作者 张海伟 张春香 姚志彬 徐杰 罗晓青 马斯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2-97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 mRNA在大鼠缺血性脑梗塞脑内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Nogo-A基因在缺血性脑梗塞中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性脑梗塞(MCAO)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功能评...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 mRNA在大鼠缺血性脑梗塞脑内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Nogo-A基因在缺血性脑梗塞中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性脑梗塞(MCAO)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功能评分,检测80只在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塞大鼠脑内Nogo-A的表达量及其与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Nogo-A mRNA在脑梗塞后3 d下降,7 d后上升,2周达到高峰,第34、周保持第2周水平;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Nogo-A含量在脑梗塞后3 d下降,7 d后上升,3周达到高峰,第4周保持第3周水平。功能评分显示:在梗塞过程功能评分随时间推迟而升高,3周达到高峰,第4周保持第3周水平。结论:Nogo-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与大脑中动脉梗塞后脑卒中的功能恢复可能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脑梗塞 NOGO-A 基因表达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3)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筛窦 海绵窦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后行为问题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观霞 苏振忠 +3 位作者 刘敏 陈锡辉 简栋 苏蔼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观察学龄前语前聋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状态特点 ,探讨电子耳蜗植入术后是否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测量量表 (CBCL) ,对 2 1例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儿童与 35例配带助听器儿童... 【目的】观察学龄前语前聋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状态特点 ,探讨电子耳蜗植入术后是否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测量量表 (CBCL) ,对 2 1例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儿童与 35例配带助听器儿童进行行为调查 ,累计两组儿童各行为因子分值 ,并作比较。【结果】两组儿童各行为因子分值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结论】与带助听器并已达到正常听力补偿的语前聋儿童相比 ,学龄前已行电子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的行为 ,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状态无明显的优势 ,术后长期的言语训练及正确的心理教育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为 CBCL 电子耳蜗 助听器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上颌骨部分缺损
13
作者 连克乾 王安训 +2 位作者 许鸿生 黄汉 刘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上颌骨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1月至2004年1月就诊上颌骨部分缺损的6例患者,分别进行自身配对对照的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和整体式修复体。并对两种修复体在戴人就... 【目的】研究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上颌骨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1月至2004年1月就诊上颌骨部分缺损的6例患者,分别进行自身配对对照的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和整体式修复体。并对两种修复体在戴人就位、固位稳定、口鼻腔封闭、语音恢复、咀嚼效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体在戴人就位、固位稳定性、口鼻腔封闭作用、语音恢复、咀嚼效能等几方面均优于整体式修复体。【结论】磁性固位软衬阻塞器分段修复体是上颌骨部分缺损的理想修复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器 分段式修复体 整体式修复体 颌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OAE检测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内耳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熊观霞 苏振忠 +2 位作者 朱兰财 刘敏 李广智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早期发现鼻咽癌放疗后耳蜗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利用Capella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后 6个月和放疗后 12个月对鼻咽癌患者的 4 0例耳行DPOAE测试 ,观察其不同频...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早期发现鼻咽癌放疗后耳蜗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利用Capella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后 6个月和放疗后 12个月对鼻咽癌患者的 4 0例耳行DPOAE测试 ,观察其不同频率幅值的变化 ,并与纯音测听的骨导听阈比较。【结果】放疗前耳蜗及中耳功能良好者 ,放疗后各时期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虽有变化 ,但与放疗前 1 0kHz[(9 9± 4 9)dB],2 0kHz[(- 0 7± 8 6 )dB],4 0kHz[(2 9± 6 2 )dB],6 0kHz[(1 4± 7 4 )dB]比较 ,经方差分析 ,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DPOAE的结果与骨导听阈的结果一致。【结论】DPOAE可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内耳损伤的检测 ,具有快速、客观、简便、灵敏及无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OAE检测 鼻咽癌 内耳损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通过激活STAT6和分泌IL-13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占朋 李欣 +5 位作者 杨焰 黎博 魏红艳 胡春林 付清玲 廖晓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探讨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慢性肾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探讨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慢性肾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3的浓度;提取慢性肾衰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后分别分为3组(对照组、细胞因子刺激组、干预组)进行体外培养3 d后,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L-13浓度;Western blot法对健康对照者PBMC在刺激前及刺激后15 min、30 min、1 h、2 h的转录活化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BMC中ILC2比例及血浆IL-13浓度均较健康人高(P<0.05);体外培养上清液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个亚组中IL-13浓度均较健康人高(P<0.05),且2类人群中均呈现出细胞因子刺激组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细胞因子刺激组降低的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TAT6的蛋白水平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中ILC2的比例升高,同时ILC2内STAT6活化并分泌大量IL-13,介导Th2细胞的极化而调节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 白细胞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