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旋 祝园平 +1 位作者 陈锡辉 姜鸿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均行鼓窦凿开探查,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CT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鼻腔气流对小鼠鼻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健 樊韵平 +4 位作者 姜鸿彦 文卫平 郑静 江广理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2-478,共7页
【目的】建立前鼻孔闭塞小鼠模型,观察阻断正常鼻腔气流对小鼠鼻黏膜结构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PF级BALB/C小鼠共45只,分为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均在无菌手术... 【目的】建立前鼻孔闭塞小鼠模型,观察阻断正常鼻腔气流对小鼠鼻黏膜结构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PF级BALB/C小鼠共45只,分为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均在无菌手术条件下手术闭塞小鼠左侧鼻腔,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分别在闭塞后1、3、5、7、14d随机取实验组7只小鼠,断头后取小鼠完整鼻部,固定脱钙脱水后冰冻切片,空白对照组小鼠在饲养14d后同样方法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黏膜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ICAM-1、MUC5AC在小鼠鼻黏膜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前鼻孔闭塞3d开始,小鼠鼻黏膜出现黏膜萎缩表现,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均变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ICAM-1和MUC5AC的表达也自闭塞3d开始出现明显降低。【结论】无菌条件下阻断正常鼻腔气流会导致鼻黏膜萎缩性改变,ICAM-1和MUC5AC的表达随着黏膜萎缩性改变而降低,这些改变会影响鼻黏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直接影响鼻黏膜局部微环境的稳定,降低鼻黏膜的局部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鼻腔气流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黏蛋白MUC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切缘中eIF4E、p53、ras和c-myc表达与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雷文斌 苏振忠 +3 位作者 文卫平 柴丽萍 蒋爱云 廖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eIF4E、p53、ras和c-myc在喉癌切缘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2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喉癌患者被分别行手术治疗,共得喉癌切缘标本112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和切缘中eIF4E、p53、ras和c-myc的表... 【目的】探讨eIF4E、p53、ras和c-myc在喉癌切缘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2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喉癌患者被分别行手术治疗,共得喉癌切缘标本112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和切缘中eIF4E、p53、ras和c-myc的表达。【结果】喉癌原发灶eIF4E、p53、ras和c-myc阳性率分别是100%(42/42),57.1%(24/42),40.5%(17/42)和33.3%(14/42);手术切缘eIF4E、p53、ras、c-myc和两个以上基因阳性率分别是42.8%(18/42)、14.3%(6/42)、9.5%(4/42),9.5%(4/42)和21.4%(9/42),生存分析提示切缘eIF4E、p53或两个以上基因阳性组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COX回归分析提示切缘eIF4E表达阳性与预后相关。【结论】喉癌切缘eIF4E阳性的患者复发率高,预后不良。eIF4E在喉癌手术切缘的表达可考虑作为预测喉癌预后的独立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EIF4E P53 RAS c-my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肥大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匡嘉丽 李健 +2 位作者 陆洋 易素芬 张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在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以期为腺样体肥大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门诊符合研究入组原则和标准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83例(病史>12周)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在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以期为腺样体肥大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门诊符合研究入组原则和标准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83例(病史>12周)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或者手术干预治疗组,治疗3月后,通过对腺样体大小改变、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评价,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腺样体大小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腺样体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38),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腺样体大小分别同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血清中IgA、IgG、IgM变化经t检验统计学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慢性鼻窦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22、0.773、0.559)。【结论】腺样体肥大通过规范的单纯药物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观察发现手术干预措施并不会增加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因此,腺样体肥大患儿的治疗应首选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应更加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分泌性中耳炎 鼻窦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吸割切除的麻醉方式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文斌 苏振忠 +4 位作者 文卫平 柴丽萍 冯霞 蒋爱云 李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1,462,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应用喉吸切钻切除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O-RRP)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配对比较20例JO-RRP患儿分别在静脉复合麻醉高频通气辅助呼吸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应用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吸切钻...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应用喉吸切钻切除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O-RRP)的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配对比较20例JO-RRP患儿分别在静脉复合麻醉高频通气辅助呼吸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应用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吸切钻切除肿物;肿物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轻1分,中2分,重3分),评价患儿27个呼吸和消化道的解剖亚区,计算总积分并按积分分两组,比较两组同积分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声音质量和麻醉苏醒时间变化。【结果】20例患儿进行了40次手术,相同积分的病例中,高频通气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应用喉吸切钻切除JO-RRP的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声音质量均无显著差异。前者有6例出现憋气、喉痉挛等现象,后者无1例出现。【结论】内窥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应用喉吸切钻处理JO-RRP,选择静脉复合麻高频通气辅助呼吸或气管内插管全麻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后者麻醉风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 内窥镜 喉吸切钻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和顺铂对Hep-2细胞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的协同作用
6
作者 雷文斌 贾涛 +2 位作者 苏振忠 文卫平 祝小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顺铂对喉癌Hep-2细胞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Hep-2细胞在雷帕霉素单药浓度为5、20μmol/L;顺铂单药浓度为3、12μmol/L;联合用药浓度为雷帕霉素5μmol/L联合顺铂3μmol/L中分别培养,检测Hep-2细胞AKT...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顺铂对喉癌Hep-2细胞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Hep-2细胞在雷帕霉素单药浓度为5、20μmol/L;顺铂单药浓度为3、12μmol/L;联合用药浓度为雷帕霉素5μmol/L联合顺铂3μmol/L中分别培养,检测Hep-2细胞AKT,mTOR,S6K和ERCC1(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蛋白分别在3,6,12,24,48h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单药干预Hep-2细胞12h后,p-mTOR、S6K及ERCC-1表达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AKT蛋白表达在48h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顺铂单药干预Hep-2细胞时,ERCC-1表达12h后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TOR、AKT和S6K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时,AKT蛋白表达在48h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TOR、S6K、在12h后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C-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帕霉素和顺铂联合应用时,呈协同作用,这可能与雷帕霉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影响ERCC-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AKT/MTOR 顺铂 HEP-2细胞 细胞凋亡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