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12S rRNA的突变频谱筛查
1
作者 黄露莎 岑晓晴 +5 位作者 梁悦 王月莹 王娟 方淑斌 姜鸿彦 陈垲钿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散发性或家族性听力障碍患者312例,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听力正常者180例。对31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患者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分析,采用Sanger测序对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TRMU基因m.7445A>G,m.7444G>A和线粒体突变阈值进行定量。采用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潜在的致病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线粒体12S rRNA基因检测共发现28个突变,包括5种已知和可能的致病突变(m.827A>G、m.961insC、m.1005T>C、m.1027A>G和m.1555A>G)和1个新的替换突变m.1236C>T。可能的致病突变比例为5.77%(18/312)。未发现TRMU基因m.7445A>G和m.7444G>A突变。线粒体突变阈值对表型的修饰作用不明确。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支持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m.1027A>G,m.961insC和新发现的m.1236C>T可能与耳聋相关。此外,m.750A>G,m.1438A>G的致病性有待研究。结论 线粒体12S rRNA突变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突变率较高,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 rRNA GJB2 TRMU 非综合征型耳聋 药物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MZB1的表达及其对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妍 许兆丰 黄嫣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目的】局部免疫球蛋白高表达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重要病理特征,本研究主要探讨亚洲CRSwNP中边缘区B和B-1(MZB1)与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lu-minex、免疫组化染色对40例CRSwNP患者的鼻... 【目的】局部免疫球蛋白高表达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重要病理特征,本研究主要探讨亚洲CRSwNP中边缘区B和B-1(MZB1)与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lu-minex、免疫组化染色对40例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6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分别进行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CRSwNP中MZB1(P<0.01)和HSP90B1(P<0.0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ZB1蛋白表达在2型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此外,MZB1与鼻息肉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1,r=0.52)。MZB1与2型CRSwNP鼻息肉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5(IL-5)(P<0.05,r=0.4)、白细胞介素-13,(IL-13)(P<0.05,r=0.44)的表达也呈线性相关。MZB1与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r=0.72)。【结论】与对照组相比,MZB1在亚洲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尤其是2型CRSwNP,并且与鼻息肉组织中IgE的高表达和CRSwNP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免疫球蛋白 边缘区B和B-1基因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术后听力分析
3
作者 刘雯宇 李光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纯音测听数据,分析其听力在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频率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4例,共56耳,所有患... 目的通过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术后的纯音测听数据,分析其听力在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频率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4例,共56耳,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乳突CT、耳内镜检查和纯音测听检查及术后定期门诊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和进行纯音测听,并分析其术后不同时期的气导(AC)、骨导(BC)及气骨导差(ABG)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各频率的ABG在术前及术后均有差异性(P<0.05);比较术后不同时期气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500 Hz和1000 Hz的ABG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 Hz的ABG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术中是否置入人工听骨分组,比较术前500 Hz、1000 Hz和4000 Hz的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前术后各频率各时期的气导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个频率的听力损失及术后听力恢复是有差异的,有人工听骨置入者术前听力较差,且500 Hz、1000 Hz和4000 Hz的ABG大于无人工听骨置入者;术后各频率的恢复的时间也有差异,患者的听力总体上会在术后3~6个月内得到提高并维持稳定;其中,2000 Hz的听力在术后1~2月稳定,500 Hz、1000 Hz听力提高的时间需要延长至术后3~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纯音测听 气骨导差 听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监测和药物敏感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熊观霞 白晶 +3 位作者 吴旋 江广理 陈锡辉 文卫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4,259,共8页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动态检测,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近3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的鼓室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取得细菌分...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动态检测,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近3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的鼓室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各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和相应的抑菌株数,并与本课题组在2002-2005年间同样题材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近3年369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254耳,其中细菌231耳、真菌23耳,1例患耳同时检出细菌和真菌。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耳(占30.74%),铜绿假单胞菌53耳(占22.94%),金黄葡萄球菌44耳(占19.05%),奇异变形杆菌12耳(占5.19%);(2)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非胆脂瘤型中耳炎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绿脓杆菌感染耳中骨质破坏相对较重。(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都很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都敏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浓度在0.5μg/mL时对上述四种细菌有90%以上的抑菌作用。(4)近3年与2002-2005年期间的药物敏感试验相比,4种常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基本相似。【结论】近年来慢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四种常见细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分型和骨质破坏中各有特点;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瞿申红 李添应 +4 位作者 许庚 文卫平 史剑波 林志斌 陈彦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578,583,共5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效果及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对167例螨过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检测各治疗时期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效果及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对167例螨过敏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检测各治疗时期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并评估其过敏症状的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P<0.01);儿童变应性鼻炎SIT效果较成人好(P<0.01)。此外,观察期满3年的49例接受系统免疫治疗的患者与未系统治疗患者23例发现,前者继发哮喘的几率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有哮喘的AR患者经SIT后,哮喘症状体征有改善;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在SIT治疗后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明确变应原者,免疫治疗应予以考虑;检测患者血清TIgE、SIgE和ECP可了解SIT的疗效;对变应性鼻炎进行SIT对防治哮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 螨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后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熊观霞 詹杰民 +3 位作者 江广理 黎建峰 容亮湾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鼻窦的气场参数特点。【方法】从30例健康青年人中,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测定仪及CT检查,严格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根据该入选对象的鼻腔CT影像资料,利用Fluent 6.1.22软件重...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鼻窦的气场参数特点。【方法】从30例健康青年人中,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测定仪及CT检查,严格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根据该入选对象的鼻腔CT影像资料,利用Fluent 6.1.22软件重建出正常鼻腔的数字模型,同时根据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要求(切除钩突,开放筛窦、上颌窦和蝶窦)模拟出鼻内镜术后的鼻腔数字模型,再用Navier-Stokes方程对手术前后鼻腔气流的粘性运动进行数值计算,比较内镜手术前后鼻腔的气流速度、分布和压力的差异。【结果】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模型的总鼻道流量明显减少,中鼻道和开放的筛窦区域的气流量增加在13%以上;气流在上颌窦、筛窦、蝶窦前方部分区域的气流速度均大于0.01m/s;上颌窦中、上部的气流速度大于0.1m/s,并形成明显环状流场;术后模型鼻腔内部阻力减小,以术腔中后部阻力减少为主。【结论】鼻内镜术后的鼻腔气流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改变了鼻腔一些原有的生理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鼻腔 气流 计算流体力学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2 位作者 史剑波 张湘民 许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解剖标志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策略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月红 庄惠文 +1 位作者 吴旋 熊观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以上。记录手术前后咽鼓管功能问卷评分(ETDQ-7)、鼻内镜、纯音测听、鼓室图及Val-salva动作下颞骨CT检查情况。结果 2耳前期行BET并鼓膜穿刺者,术后4周内均复发;23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者,术后3个月ETDQ-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颞骨CT提示乳突及鼓室内软组织影均消失或不到术前的5%。12耳在BET术后3个月拔管,其中6耳恢复正常,另6耳在拔管后8周内复发,予重新切开置管。结论 BET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坚持规律的Valsalva锻炼以及3个月以上时间的鼓膜置管才能保证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膜切开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颅底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1 位作者 史剑波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④蝶窦的气化类型;⑤蝶窦分隔;⑥蝶骨嵴至视神经管眶口的垂直距离。【结果】①筛板和筛顶的宽度前、中、后部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高台型占43.75%,倾斜型43.75%,不规则型占8.75%,双侧不平衡型3.75%。高台型中筛板、筛顶间的高度差以4 ̄7mm者为多,占65%。②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毗邻关系中以蝶窦优势型为多占59%,筛窦优势型11%,筛蝶均势型30%。③蝶窦气化类型:全鞍型57.5%,半鞍型21.25%,蝶枕型和鞍前壁各10%,甲介型1.25%。④蝶窦分隔,正中者仅7.5%,其余形态各异。⑤蝶骨嵴至双侧视神经管眶口水平的垂直距离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和以往分类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连接关系,应分为:倾斜型、高台型、不规则型和双侧不平衡型。②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分为筛窦优势型,筛蝶均势型,蝶窦优势型。③蝶窦气化分型:以全鞍型为多,半鞍型次之。蝶骨嵴可以作为判断蝶鞍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征 鼻颅底 CT 视神经管 后组筛窦 毗邻关系 P〉0.05 位置关系 垂直距离 蝶窦气化 显著性差异 蝶骨嵴 不规则 平衡型 筛板 手术中 内镜下 双侧 统计学 相关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梁美君 陈冬 +4 位作者 林志斌 付清玲 陈德华 黄秋菊 徐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对局部变应性鼻炎(LAR)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63例临床表现符合鼻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血清及鼻腔分泌物,并检测血清及鼻腔分泌物中4种变应原特异性Ig E水平... 【目的】探讨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对局部变应性鼻炎(LAR)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63例临床表现符合鼻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血清及鼻腔分泌物,并检测血清及鼻腔分泌物中4种变应原特异性Ig E水平,比较LAR在发病情况、病史、相关症状评分、变应原等方面与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的异同点。【结果】63位鼻炎患者中有9位(14.3%)能诊断为LAR,患者年龄平均40(S=15)岁,鼻部或/和眼部症状的病史大多超过10年,过敏性结膜炎和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并发症。LAR比NAR患者的鼻痒症状评分显著性升高(P=0.011),且具有更高的总眼部症状评分(P=0.008)。AR比LAR患者更倾向于对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P<0.001),而LAR患者比AR患者倾向于对花粉过敏(P<0.001)。LAR患者鼻腔分泌物s Ig E水平比AR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在中国华南地区约1/7的鼻炎患者可能存在LAR。通过鼻部及眼部症状评分可初步对LAR与NAR鉴别,对高度怀疑由过敏因素导致的NAR可进行鼻腔分泌物s Ig E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变应性鼻炎 血清 鼻腔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米姣平 李健 +1 位作者 吕明慧 樊韵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疑似诊断LPRD患者按就诊日分成对照组(蓝芩口服液,n=38),试验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加蓝芩口服液,n=37),评估RSI、RFS量表中各症状、体征所占的比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疑似诊断LPRD患者按就诊日分成对照组(蓝芩口服液,n=38),试验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加蓝芩口服液,n=37),评估RSI、RFS量表中各症状、体征所占的比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RSI、RFS及各症状、体征改善有无差异。【结果】有9例因未坚持服药或随访而未纳入,最终入组患者共66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1例。治疗前RSI评分统计,87.88%患者有清嗓,86.34%患者自觉喉黏液过多,90.91%患者伴异物感。RFS评分:红斑/充血最为常见,为95.45%,其他依次为喉室闭塞87.88%,喉黏膜水肿87.88%,声带水肿83.33%,而肉芽肿/肉芽组织仅为1.51%;治疗后第4周试验组RSI分值为11.54±5.33,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RFS评分为8.51±2.20,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00)。对照组RSI评分为15.20±6.85,较治疗前无改善(P=0.278),而RFS评分9.90±2.65,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1)。试验组绝大症状都有改善。第8周,两组均能改善绝大多数症状体征,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各症状体征改善更为显著,两药RSI、RF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快、更显著改善可疑LP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作为诊断性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旋 祝园平 +1 位作者 陈锡辉 姜鸿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均行鼓窦凿开探查,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CT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鼻窦手术致眼外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广理 陈冬 +3 位作者 赖银妍 付清玲 陈枫红 史剑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891,共3页
【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源性眼外肌损伤的特征和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记录和分析损伤部位、损伤后的临床特征、损伤部位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是否伴有解剖学异常等情况,分析5年来因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 【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源性眼外肌损伤的特征和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记录和分析损伤部位、损伤后的临床特征、损伤部位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是否伴有解剖学异常等情况,分析5年来因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造成的眼外肌损害的临床特征。【结果】诊断为鼻内镜手术眼外肌损伤患者共11例,其中右眼损伤8例,左眼损伤3例。7例损伤位置在眶内侧壁纸样板中1/3,3例在后1/3,1例在中、后1/3同时损伤。受损眼外肌依次为内直肌9例,上斜肌1例,内直肌、下直肌同时损伤1例。有5例合并视神经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视力改变:其中复视6例,患眼无光感4例;②活动障碍:眼球向内侧活动障碍7例,向内、下方活动障碍1例,向内上方活动障碍1例,眼球固定2例;③眼球移位:向外侧移位8例,眼球内陷2例,眼球外突1例。【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发生的眼外肌损伤并发症,最易受损的是内直肌,右侧较左侧更容易损伤;眶内侧后1/3损伤容易合并视神经损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眼球活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手术 并发症 眼外肌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合新 徐睿 +6 位作者 许庚 史剑波 文卫平 柴丽萍 张湘民 王涛 杨钦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对204例需要行鼻中隔手术的病人,经鼻内窥镜实施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采用该技术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临床治愈率100%,其手术...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对204例需要行鼻中隔手术的病人,经鼻内窥镜实施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采用该技术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临床治愈率100%,其手术有效治愈头痛、鼻阻及鼻出血等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形成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管处理后治愈。对于解除高位鼻中隔偏曲解剖异常引发的鼻窦炎,手术后效果良好。取鼻中隔软骨做为修补材料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目的性强、方法灵活、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选择性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下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合新 史剑波 +4 位作者 文卫平 左可军 王涛 杨钦泰 许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术组,其临床并发症和/或伴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特征功能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鼻甲 粘膜下成形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听骨链重建探讨及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湘民 熊观霞 +1 位作者 江广理 姜鸿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进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耳内镜(直径2.7mm,视角为0°或30°)行听骨链重建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初步评估。结果 52例患者全部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其...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进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耳内镜(直径2.7mm,视角为0°或30°)行听骨链重建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初步评估。结果 52例患者全部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耳硬化症25例,鼓室硬化症19例,听骨链部分缺损8例。耳硬化症患者4例采用镫骨底板部分切除,21例采用小窗技术,7例无需外道后上壁盾板切除,即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鼓室硬化症8例去除病灶行镫骨撼动,11例切除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采用TORP或Piston进行听骨链重建。听骨链部分缺损采用TORP或PORP人工听骨连接,重建听骨链。经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例有40例,其中35例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骨气导差在15dB以内,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根据初步临床应用观察,认为耳内镜可以用于听骨链重建手术,尤其是耳硬化症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耳内镜下进行单手精细操作有一定难度,对于外耳道狭窄者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听骨链重建 耳硬化症 鼓室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敏 姜鸿彦 +2 位作者 江广理 周蔚 李广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性耳鸣患者耳鸣的频率、响度和可掩蔽等心理声学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声学方法对37例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响度、最低掩蔽级(minimum masking level,MML)和掩蔽后效应(residual inhibition,RI)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37... 目的了解神经性耳鸣患者耳鸣的频率、响度和可掩蔽等心理声学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声学方法对37例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响度、最低掩蔽级(minimum masking level,MML)和掩蔽后效应(residual inhibition,RI)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有36例耳鸣匹配成功,其中24例为窄带噪声,6例为纯音,白噪声和言语噪声的患者各有3例,1例未匹配成功;除去匹配为白噪声、言语噪声和未匹配成功的病例外,患者的耳鸣平均频率为3165.9±1848.8Hz,响度为4.5±2.2dBSL;掩蔽曲线中有23例为间距型(61.9%),5例分离型(13.5%),4例汇聚型(10.8%),2例重叠型(5.4%),3例不能掩蔽型(8.1%);RI试验中有完全残抑效果的有10例(27.5%),部分效果的25例(67.5%),2例(5.4%)没有出现掩蔽后效应。结论对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心理声学测试是可行的,能了解其耳鸣音调、响度、MML和RI等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量化指标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心理声学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前后骨导听力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锡辉 刘敏 +1 位作者 熊观霞 江广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后骨导听力的改变。方法 对 1995~ 1999年间住院的 188例接受鼓室成形术的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手术前后的骨导听阈进行分析 ,以 0 .5、1.0、2 .0、4 .0、6 .0kHz至少 2个频率骨导... 目的 探讨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后骨导听力的改变。方法 对 1995~ 1999年间住院的 188例接受鼓室成形术的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手术前后的骨导听阈进行分析 ,以 0 .5、1.0、2 .0、4 .0、6 .0kHz至少 2个频率骨导听阈改变超过 15dBHL以上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记录阴、阳性例数 ,并比较术前阴、阳性组之间在术中所见的听骨链固定或坏死、前庭窗或蜗窗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健侧对比 ,4 4例(2 3.4 % )术前为阳性 (阳性组 ) ,14 4例 (76 .6 % )为阴性 (阴性组 ) ,阳性组中 5 6 .8% (2 5 / 4 4 )术后骨导听力改善 ,术中发现听骨链或两窗功能不良的有 75 % (33/ 4 4 ) ,较阴性组的 10 .4 % (15例 )高 (P <0 .0 1)。结论 在部分接受鼓室成形术的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 ,术前骨导听力可因听骨链和两窗功能不良而下降 ,但部分病例术后骨导听力可以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听阈 鼓室成形术 胆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104例报告 被引量:14
19
作者 章锦秀 史剑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腺样体肥大 鼻内镜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向调控miR-9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朝攀 韩灵 +3 位作者 侯伟坚 文译辉 傅然 文卫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向调控miR-9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合成抑制剂的方法抑制鼻咽癌细胞miR-9表达,转染抑制对照剂作为对照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 目的:探讨负向调控miR-9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合成抑制剂的方法抑制鼻咽癌细胞miR-9表达,转染抑制对照剂作为对照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蛋白变化。结果:抑制鼻咽癌细胞miR-9表达后,肿瘤增殖能力降低(P<0.05),G0/G1期细胞增多[CNE2:(57.96±1.39)%vs(47.93±1.76)%,P<0.05;CNE1:(51.24±0.88)%vs(48.29±0.39)%,P<0.05],迁移距离明显缩短[CNE2:(186.50±7.94)μm vs(247.56±15.56)μm,P<0.05;CNE1:(139.06±16.73)μm vs(230.66±14.27)μm,P<0.01],CNE2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43.00±3.17 vs 65.80±5.20,P<0.0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被抑制。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负向调控miR-9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MIR-9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