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跌倒相关药物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雅南 杨小璇 +1 位作者 陈孝 元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409-4414,共6页
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较高,跌倒是老年人发生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和管理,对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因素是跌倒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干预则是预防跌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较高,跌倒是老年人发生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和管理,对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因素是跌倒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干预则是预防跌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跌倒的药物干预在处理决策和管理上尚无统一标准,受重视程度不足。近年来有学者针对老年人跌倒药物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就药物干预方式和手段进行综述,以期对药物干预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跌倒 老年人 药物干预 增加跌倒风险药物 多重用药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詹钟平 劳敏曦 +3 位作者 苏凡 陈冬莹 梁柳琴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52-355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782例SLE住院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5.4%)发生活动性结核,其中17例肺结核,11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782例SLE住院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5.4%)发生活动性结核,其中17例肺结核,11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4例肺外结核。胸片异常见于34例(81.0%)患者,19例为多肺叶受累,9例累及单个肺叶。共有23例(54.8%)肺部病变位于肺中下叶或为粟粒性结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贫血(OR=2.7,95%CI=1.2~6.2,P=0.02)及糖皮质激素的日均剂量(OR=1.03,95%CI=1.01~1.06,P=0.02)是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贫血与糖皮质激素的日均剂量与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性结核 肺结核 肺外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内皮修复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美琳 徐敏 +3 位作者 吴芳 李晨 李进 陈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826,共9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醛固酮对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有待。【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培养EPC,研究浓度梯度醛固酮干预(0,10,100,1000 nmol/L)对EPC体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建立裸鼠颈动脉内皮拉脱损伤... 【目的】进一步探索醛固酮对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有待。【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培养EPC,研究浓度梯度醛固酮干预(0,10,100,1000 nmol/L)对EPC体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建立裸鼠颈动脉内皮拉脱损伤模型,在体研究醛固酮干预对EPC介导的血管内皮修复作用的影响。应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二醋酸酯(DCF)荧光探针研究醛固酮干预对EPC内活性氧簇(ROS)生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盐皮质激素受体(MR)拮抗剂—螺内酯、NADPH氧化酶阻断剂—夹竹桃麻素阻断EPC的MR和NADPH氧化酶,研究醛固酮诱导氧化应激损伤EPC血管内皮修复功能的分子信号通路。【结果】醛固酮干预明显抑制EPC体外迁移、黏附功能,损伤其介导的在体血管内皮修复能力。醛固酮干预导致EPC的ROS生成明显升高。螺内酯、夹竹桃麻素干预可以减少醛固酮诱导的ROS生成,并且可以对抗醛固酮损伤EPC功能。【结论】醛固酮通过MR激活NADPH氧化酶诱导氧化应激损伤EPC介导的血管内皮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内皮祖细胞 醛固酮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人群非心源性胸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娟 何红 +4 位作者 苏磊 陈亚英 周礼 丁美琳 何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人群中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农林街社区进行入户面访式问卷调查,内容包含Rose心绞痛问卷和中国反流性疾病问卷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人群中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农林街社区进行入户面访式问卷调查,内容包含Rose心绞痛问卷和中国反流性疾病问卷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率的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CCP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际调查1707人(男814人,女893人),应答率100%。平均年龄51(S=18)岁。过去1年中出现胸痛者共92人(5.4%,95%CI4.3%~6.5%),61人(3.6%,95%CI2.7%~4.5%)出现NCCP,NCCP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4.8%和2.2%(χ2=8.379,P=0.004)。NCCP人群中8.2%出现烧心和(或)反酸症状,47.5%有高血压病史。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NCCP的危险因素有:烧心和(或)反酸(OR=3.8,95%CI1.1~12.9,P=0.034),服用NSAID(OR=10.5,95%CI5.1~21.7,P<0.001),高血压(OR=2.7,95%CI1.4~5.2,P=0.003)。【结论】广州市农林街社区人群中NCCP常见。烧心和(或)反酸,服用NSAID和高血压是NCCP可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胸痛 流行病学 市区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0
5
作者 郇婕 苏磊 +5 位作者 刘保娴 王劲松 王卓 刘妮 谢晓燕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896,共8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内分泌科门诊的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绘制...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内分泌科门诊的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3种不同超声检查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3种超声学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应用价值。单独应用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的诊断效能最高,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850、敏感性=90.0%、特异性=80.0%、准确性=82.2%。常规超声次之,AUC=0.721、敏感性=70.0%、特异性=74.3%、准确性=73.3%。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最低,AUC=0.708、敏感性=66.7%、特异性=75.0%、准确性=73.2%。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都可以将敏感性提升至100%,其中以"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达85.7%。【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常规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中英指南对比及解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小林 曾嘉炜 +1 位作者 陈孝 元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4-1458,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症状多样且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根治AD的药物,临床上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改善AD症状,但其疗效不一且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性存在差异。为给患...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症状多样且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根治AD的药物,临床上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改善AD症状,但其疗效不一且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性存在差异。为给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方案,中国和英国分别在2018年更新发表了AD药物治疗相关的指南。中国发布《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在AD的诊断、药物治疗和临床疗效进行了阐述,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的Donepezil,galantamine,rivastigmine and meman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进行AD常用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和药物经济学方面的分析。本文重点比较两个指南在药物方面的异同之处,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基层医生开具AD治疗药物时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治疗 药物疗法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若洁 石磊 +4 位作者 叶城辉 戴佳颖 梁银杏 卢锡林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Madras motor neuron disease,MMND)患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MMND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MN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外MMND患者在临床特点上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患者... 目的探讨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Madras motor neuron disease,MMND)患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MMND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MN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外MMND患者在临床特点上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中青年起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组脑神经支配肌受损和肢体的无力、萎缩。其中双侧面肌无力和萎缩、构音障碍最为常见,2例出现舌肌萎缩及震颤,1例有吞咽困难。肢体无力和萎缩上肢较下肢常见。所有患者均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血清肌酸激酶增高1例。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临床上MMND应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肯尼迪病、Brown-Vialetto-van Laere综合征等相鉴别。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能对MMND有一定疗效。与国外患者相比,本组患者以对称的面肌无力起病较常见而无听力损害。结论 MMND通常表现为累及四肢、面部及球部肌肉的无力萎缩、锥体束征和听力损害。我国MMND患者与国外患者在某些临床表现上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特点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