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激肽释放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健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作为心脑血管保护因子,参与AIS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探讨了TK在AI...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作为心脑血管保护因子,参与AIS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探讨了TK在AIS中的作用机制,包括靶向改善缺血区侧支循环、保护神经血管耦联、减轻神经损伤及参与远隔缺血适应等。此外,TK水平与AIS发病及复发风险呈负相关,可作为生物标志物。TK治疗还可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复发率,并可联合血管再通治疗共同改善预后。在AIS合并多器官疾病的情况下,TK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TK在AIS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组织激肽释放酶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半暗带 生物标志物 神经功能改善 心脑血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反复四肢肌无力并吞咽困难——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伴发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嘉欣 黄鑫 冯慧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反复四肢无力2年,再发并吞咽困难4个月”于2019年7月1日第二次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患者于2017年7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肩部持续性皮肤瘙痒伴刺痛,随后局部皮肤出现散在疱疹,当时无畏寒...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反复四肢无力2年,再发并吞咽困难4个月”于2019年7月1日第二次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患者于2017年7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肩部持续性皮肤瘙痒伴刺痛,随后局部皮肤出现散在疱疹,当时无畏寒、发热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疱疹逐渐结痂但瘙痒及刺痛持续存在。8月下旬逐渐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初始表现为右上肢麻木及不能上举,症状逐渐发展并累及四肢,表现为双上肢不能上举及双下肢行走费力,伴双上肢及腹部以下皮肤麻木,感觉减退,低头时可诱发背部自上而下的闪电样刺痛。同时患者出现小便费力,大便秘结,遂于2017年9月1日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第一次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伐昔洛韦 皮肤麻木 上肢麻木 感觉减退 闪电样 重症肌无力 大便秘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龙茜雅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AID)是近年来高度受关注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固有免疫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的是,本病通常缺乏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AID多于幼年起病,可累及全身... 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AID)是近年来高度受关注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固有免疫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同的是,本病通常缺乏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AID多于幼年起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其中神经系统表现可为主要或首发症状,包括头痛、亚急性脑病、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变、颅内钙化、脑实质损害和脑神经病等。目前诊断AID主要依赖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神经功能残障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故通过重要临床线索早期识别、诊断AID并尽早启动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头痛 亚急性脑病 无菌性脑膜炎 颅内钙化 早发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婧 石芳怡 王海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2-557,共6页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是重症肌无力中症状最轻的一种分型。目前OMG检测方式的敏感度或特异度有限,口服溴吡斯的明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在单纯OMG中的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介绍了重复...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是重症肌无力中症状最轻的一种分型。目前OMG检测方式的敏感度或特异度有限,口服溴吡斯的明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在单纯OMG中的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介绍了重复性眼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阳性表现及优势、视频眼动图及检测泪液中AChR-Ab用于辅助诊断的潜力、眼周注射激素在OMG治疗中的探索;阐述了女性性别和AChR-Ab为OMG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免疫抑制治疗降低了OMG进展的可能,microRNA的升高对预测疾病进展的灵敏度极高;并且需要关注多种生物制剂会引起OMG样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重复眼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诊断 治疗 全身型重症肌 无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反复视力下降,妊娠期意识障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晶晶 蓝琳芳 +1 位作者 曾进胜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4,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 岁,职业为会计,因“反复视力下降1 年9个月,思睡3 d”于2019 年4 月4 日入院。患者2017 年7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疼痛,程度尚可忍受,伴有右眼视力下降,具体程度不详,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予以激...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 岁,职业为会计,因“反复视力下降1 年9个月,思睡3 d”于2019 年4 月4 日入院。患者2017 年7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疼痛,程度尚可忍受,伴有右眼视力下降,具体程度不详,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予以激素治疗(名称不详,最大剂量16 片),服用3个月后停药,视力基本恢复正常。1 年后(2018 年7 月)患者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时疼痛,于当地眼科医院就诊后,予以醋酸泼尼松30 mg 治疗,视力有所恢复。2018 年11 月患者再次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看不清眼前物品,看手机时需要放大字体,拉近距离方可看清。2019年3 月11 日患者睡醒后感睁眼困难,勉强用力睁开眼睛时,有视物重影、头晕,需他人牵扶方能行走;同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拖步,右手无法持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MRI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予维生素B1治疗5 d效果不明显,随后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AQP4 抗体阳性,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予“丙球20 g”冲击治疗5 d后症状好转,双眼视力从仅可见眼前指数恢复至可看清1 m指数,可独自行走。出院1 周后,患者症状再次逐渐加重,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不能行走,双眼睑下垂,难于睁眼,精神疲倦,每日多数时间处于卧床睡眠状态,可唤醒,并部分配合家人对答,为进一步诊治再次收入我科。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月经史:平素月经周期约30 d,末次月经2018 年9 月25 日,怀孕27+周。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力 眼球转动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意识障碍 眼睑下垂 末次月经 睁眼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小鼠神经肌肉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琛 张为西 +3 位作者 冷雁 郑振扬 马震宇 钟志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2-36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局部注射对小鼠神经肌肉的影响,明确BTX-A局部应用合适的稀释度。方法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BTX-A(1.25U/0.1mL、2.50U/0.1mL、5.00U/0.1mL、...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局部注射对小鼠神经肌肉的影响,明确BTX-A局部应用合适的稀释度。方法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BTX-A(1.25U/0.1mL、2.50U/0.1mL、5.00U/0.1mL、10.00U/0.1mL)在右侧腓肠肌局部注射,其余1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作为阳性对照。左侧均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对小鼠进行趾运动评分,检测腓肠肌动作电位后,取腓肠肌称重并进行冰冻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电镜下观察腓肠肌肌肉及神经超微结构。结果2.50U/0.1mL及5.00U/0.1mL BTX-A处理组小鼠趾运动评分下降最快、恢复最慢;腓肠肌动作电位阈强度电位增加、最大刺激强度增大、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峰值减小,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态学检测示此2处理组较其他组肌细胞间隙增宽、N-CAM表达增强、肌肉及神经变性明显。结论 2.50U/0.1mL和5.00U/0.1mL BTX-A局部注射起效快、维持作用时间长且去神经支配作用强,它们可能是BTX-A局部注射合适的稀释度,这为BTX-A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稀释度 变性 腓肠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
7
作者 李欢 冼文彪 +4 位作者 杨桂涛 唐蕙嘉 彭佳敏 张月 张为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6-430,共5页
介绍2例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PNHS)。2例患者均为青中年汉族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剧烈肌肉疼痛、肌肉颤搐... 介绍2例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PNHS)。2例患者均为青中年汉族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剧烈肌肉疼痛、肌肉颤搐及肢体麻木。查体2例患者均有肌肉颤搐、对称性肢体痛触觉减退的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体征,其中1例患者还有四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病理征反射阳性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2例患者外周血清CASPR2抗体均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提示M波后放电、束颤放电或肌颤搐放电;颅脑MRI均未见异常,胸部CT和PET-CT检查均排除合并胸腺瘤。2例患者均诊断为CASPR2抗体相关的PNHS,且均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反应良好。CASPR2抗体阳性的PNHS是罕见的自身免疫病,其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CASPR2抗体 肌颤搐 肌痛 肌肉痉挛 自身免疫抗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6
8
作者 黎建乐 王莹 +6 位作者 冯慧宇 林健雯 许晓君 许燕君 陈艺聪 欧阳馥冰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状况。方法本研究是2013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逐户家访,共调查了广东省内6个监测点的16724名成年居民。脑卒... 目的调查广东省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状况。方法本研究是2013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逐户家访,共调查了广东省内6个监测点的16724名成年居民。脑卒中后至2013年8月31日仍幸存者被认为是患病病例,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一年内的首次发病者被认为是发病病例,死亡者被认为是死亡病例。结果16724名受调查者中,共有脑卒中患者155例,患病率为926.8/10万;一年内病例33例,发病率为197.3/10万;死亡病例10例,死亡率为59.8/10万。年龄标化后,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3.7/10万、168.6/10万和49.4/10万。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081.1/10万,明显高于女性的777.2/10万,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785.7/10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706.3/10万。共有130例(83.9%)患病病例在起病7 d内住院治疗。在155例患病病例中,脑梗死121例(78.1%),脑出血28例(18.1%),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1.3%),不确定型4例(2.6%)。脑卒中患者中,99例合并高血压(63.9%)、36例合并血脂异常(23.2%),33例合并吸烟(21.9%)。结论广东省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城市地区的脑卒中负担比农村更重,流行病学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神经肌肉和心肌损害2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嘉欣 黄鑫 +1 位作者 曾进胜 冯慧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GIs)导致的神经肌肉和心肌损害的病例特征,以提高对ICIs治疗恶性肿瘤时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报告2例由ICIs治疗恶性肿瘤时产生神经肌肉和心肌损害的病例,并结合文... 目的 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GIs)导致的神经肌肉和心肌损害的病例特征,以提高对ICIs治疗恶性肿瘤时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报告2例由ICIs治疗恶性肿瘤时产生神经肌肉和心肌损害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2例患者用单种或联合两种ICIs治疗后出现急性起病、进展快、范围广的神经肌肉损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肌炎和心肌炎,其中1例同时有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肌无力主要累及咽喉肌及呼吸肌,症状无明显波动性,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差,其中1例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缓解,并逐渐痊愈,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联合使用两种ICIs者,发病快,病情进展更为迅速。结论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使用ICIs治疗恶性肿瘤时,可产生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损害和心脏损害并发症,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重症肌无力 肌炎 心肌损害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指引(2022年版)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进胜 +14 位作者 王丽娟 徐安定 潘速跃 洪铭范 唐亚梅 尹恝 郭毅 陆正齐 范玉华 邢世会 任力杰 彭福华 庄伟端 钟望涛 代成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⑼,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病性,至今依然肆虐全球,在我国也起伏反复。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急诊救治时间窗短暂,且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⑼,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病性,至今依然肆虐全球,在我国也起伏反复。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急诊救治时间窗短暂,且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脑血管病诊治工作,已成当前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广东省医学会和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和广东省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质控中心专家组,参考国内同行经验和相关政策文献,更新了本工作指引,包括关注脑血管病合并COVID-19的风险、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外科手术治疗管理、病房和门诊工作管理、护理管理以及重视疫苗接种后发生的脑血管病等多个方面,供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参照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脑血管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小血管病诊治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向明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247,共6页
脑小血管病作为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的最重要血管因素,同时与老年人的步态、情绪障碍密切相关。由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胚胎发育和神经发生,在正常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脑小... 脑小血管病作为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的最重要血管因素,同时与老年人的步态、情绪障碍密切相关。由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胚胎发育和神经发生,在正常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脑小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目前研究提示IGF-1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调节神经血管单元功能、改善脑白质病变和减轻神经炎症等发挥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总结IGF-1在脑小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在脑小血管病中开展IGF-1相关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为脑小血管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脑小血管病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血脑屏障 神经血管单元 脑白质病变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磁敏感血管征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阿娜古丽·阿不拉尼压孜 吴晓欣 +2 位作者 李骄星 李竹浩 盛文利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7-1085,共9页
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因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的Ⅰa级证据,但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通失败和较严重的并发症。磁敏感血管征是T2*WI或SWI上,责任血管走行区域出现的低信号血管... 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因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的Ⅰa级证据,但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通失败和较严重的并发症。磁敏感血管征是T2*WI或SWI上,责任血管走行区域出现的低信号血管影。这种成像可以反映含铁血黄素含量,对血栓高度敏感。因此,磁敏感血管征可用于推测急性缺血性卒中亚型、血栓负荷、症状发作时间,以及与血管成功再通相关的因素。这有助于指导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疗效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由于磁敏感血管征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磁敏感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如症状发作时间、卒中亚型、血栓位置、MRI扫描仪和磁敏感血管征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超急性期治疗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血管再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柳越 陈树达 +7 位作者 陈思卿 彭辛欣 尹思静 龙定菊 王诚蔗 郭心彤 倪冠中 陈子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9-626,共8页
目前国际上尚无关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癫痫诊断和治疗的统一指南与共识,本文从定义、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定义为接受了静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无其他明确原因或卒中... 目前国际上尚无关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癫痫诊断和治疗的统一指南与共识,本文从定义、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定义为接受了静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无其他明确原因或卒中前癫痫病史,脑梗死7 d后出现2次或以上痫性发作,或脑梗死30 d后出现1次或以上痫性发作。静脉溶栓后癫痫的发病率约为6.4%~20.6%,动脉机械取栓后癫痫的发病率约为5%。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局部高灌注、溶栓药物本身致痫性及出血转化相关。较高的卒中严重程度、大脑皮质病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及卒中后早发性发作可能是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预测因素。左乙拉西坦及拉莫三嗪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的有效药物,溶栓后持续痫性发作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 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 癫痫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特点和误诊分析
14
作者 周香雪 钟威 许少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8,共7页
【目的】研究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等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10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眩晕障碍量表(DHI)评... 【目的】研究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等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10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头部影像学、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形态学、病原学二代测序、误诊情况等。分析各类检查对患者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治疗前后各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89.19%(33/37)患者的初步诊断存在误诊。64.86%(24/37)患者前庭功能平滑跟踪试验提示前庭中枢病变(AUC值:0.82)。86.49%(32/37)患者CSF转化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AUC值:0.93),97.30%(36/37)患者CSF大淋巴细胞增多(AUC值:0.99),94.59%(35/37)患者激活单核细胞增多(AUC值:0.97)。18.92%(7/37)患者脑电图慢波增多(AUC值:0.60)。13.51%(5/37)患者头MR表现为皮层肿胀(AUC值:0.60)。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头昏等级下降(Z=-4.899,P<0.001),平滑跟踪异常(Z=-4.583,P<0.001)减少,CSF转化型淋巴细胞比例(t=4.281,P<0.001)、大淋巴细胞比例下降(t=6.905,P<0.001)。【结论】孤立性头昏表现的病毒性脑炎误诊率高。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大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的增高和前庭功能检查相结合,可使平滑跟踪实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 前庭功能 病毒性脑炎 头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查丽丝 龙茜雅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0-374,共5页
心房颤动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在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受到临床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延长心电监测时间可提高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同时,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后优于卒中前房颤患者,... 心房颤动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在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受到临床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延长心电监测时间可提高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同时,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后优于卒中前房颤患者,且其出血和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然而,在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的疗效不仅与抗血小板药物无显著差异,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抗凝治疗是否应在二级预防中使用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患者群体中最佳的二级预防方案。本文对卒中后新发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和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阵发性房颤 预后 诊断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伴淡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慧鈃 李浩 +2 位作者 李金标 崔立谦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8,共6页
淡漠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增加、自杀率升高以及照顾者负担加重。然而,CSVD伴淡漠的诊治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本文对CSVD伴淡漠的概念、流行病... 淡漠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增加、自杀率升高以及照顾者负担加重。然而,CSVD伴淡漠的诊治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本文对CSVD伴淡漠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神经影像机制、评估与诊断、与抑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治疗等进行综述。已有研究显示CSVD伴淡漠的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前额叶-基底神经节环路的白质纤维损害以及脑网络功能障碍;CSVD伴淡漠参与介导认知功能损害,而不是由抑郁介导,且淡漠可能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多巴胺类药物及神经调控技术在CSVD伴淡漠的治疗中具备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淡漠 抑郁 神经影像 认知功能 多巴胺能药物 神经调节技术 重复经颅磁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对脑小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慧鈃 李金标 +7 位作者 王猛 欧阳馥冰 禹雷 易铭 郭佳钰 倪瑞晨 崔立谦 范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02-513,共12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大脑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CSVD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CSVD常规影像学资料以及DTI、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参数等。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为界,分为OSA组(AHI≥5次/小时)与不伴OSA组(AHI<5次/小时),通过TBSS方法计算大脑白质存在差异的区域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并对MD与睡眠监测参数、认知功能评分、CSVD影像标志物和CSVD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39例,其中7例因缺乏MRI数据/参数不一致/图像质量差而被排除,最终纳入32例患者。OSA组21例,平均年龄为(64.14±11.57)岁,男性18例(85.7%);不伴OSA组11例,平均年龄为(67.64±8.95)岁,男性6例(54.5%)。TBSS分析显示,与不伴OSA组相比,OSA组在双侧丘脑前放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双侧海马、大钳、小钳、双侧额枕下束、双侧上/下纵束、双侧钩束等部位的MD增加(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OSA组MD增加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r=0.646,P<0.05)和Fazekas 2~3级(r=0.458,P<0.05)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估量表、AHI、PSG参数、其他CSVD影像标志物及CSVD负荷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CSVD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损害,且大脑微结构广泛损害和脑白质高信号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睑痉挛患者脑网络中心度改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志聪 郭耀敏 +2 位作者 刘颖 欧紫琳 刘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原发性眼睑痉挛(primary blepharospasm,BSP)患者不仅存在局部解剖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也存在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但是否存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体素的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分析方法,观察BS... 目的原发性眼睑痉挛(primary blepharospasm,BSP)患者不仅存在局部解剖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也存在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但是否存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体素的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分析方法,观察BSP患者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并分析这种改变与眼睑痉挛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BSP患者42例及健康对照42例。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基于体素DC的全脑分析方法观察BSP患者与健康对照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方法(校正年龄、性别、肉毒毒素治疗时程)分析功能连接存在差异脑区DC值与患者病程、眼睑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SP患者右侧上顶叶DC值显著增加(P<0.01,AlphaSim校正)。Spearma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SP患者右侧上顶叶DC值与病程、眼睑痉挛严重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SP患者存在右侧上顶叶相关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并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原发性眼睑痉挛 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病理学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瑗璟 范玉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8-833,共6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目前Notch3基因突变致CADASIL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CADASIL的病理改变、基因突变以及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包括Notch3蛋白...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目前Notch3基因突变致CADASIL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CADASIL的病理改变、基因突变以及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包括Notch3蛋白及其下游靶标的异常信号转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和RhoA/Rho激酶活化,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异常及其自噬机制紊乱、增殖分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受体 NOTCH3 病理学 病理学 分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类淋巴系统与脑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古锦敏 肖佩仪 邢世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新近研究发现,大脑内存在着“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1],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协助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大分子物质、电解质以及注射到脑脊液中的药物在脑内的分布与运输[2-5],还参与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及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 新近研究发现,大脑内存在着“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1],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协助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大分子物质、电解质以及注射到脑脊液中的药物在脑内的分布与运输[2-5],还参与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及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及脑功能的恢复[6-8]。既往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兴奋性谷氨酸、凋亡和自噬等参与脑卒中后脑组织损伤[9-14],而大脑类淋巴系统对脑卒中的病理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亦无与此相关的系统性总结论述。本文旨在将大脑类淋巴系统对脑卒中的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就该系统在脑卒中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水通道蛋白4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