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表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沛轩 白璐 梁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数字表型(digital phenotyping)是一种通过收集个人数字设备的数据来跟踪个人行为模式并进行实时量化的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数字表型通过收集患者的步数、活动距离和GPS等反映患者活动功能的客观数据,评估其康复情况。该技术有高频次... 数字表型(digital phenotyping)是一种通过收集个人数字设备的数据来跟踪个人行为模式并进行实时量化的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数字表型通过收集患者的步数、活动距离和GPS等反映患者活动功能的客观数据,评估其康复情况。该技术有高频次、客观的数据采集优势,还具备个性化、经济性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伦理、隐私和数据处理等挑战。未来数字表型需在完善伦理框架的同时,深化多病种研究并开发动态干预模型,以推动神经外科精准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型 神经外科 智能手机 被动数据 手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并发认知障碍及情绪异常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靖云 谢冠玲 姚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是一类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尽管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能够实现肿瘤全切除及内分泌功能恢复,但部分患者依然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调节异常,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不同类...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是一类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尽管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能够实现肿瘤全切除及内分泌功能恢复,但部分患者依然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调节异常,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不同类型的PitNETs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表现各异,如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患者常见认知障碍(如记忆力、执行功能损害)和情绪异常(如焦虑、抑郁);无功能型PitNET患者则常因肿瘤占位效应导致头痛和视觉障碍,部分患者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揭示Pit⁃NETs对精神心理状态的具体影响机制,开发更精准的评估工具,并探索个体化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精神心理异常 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调节异常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减压术 眼动脉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视眶襞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平神经肌肉阻滞状态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凌雁 黄权 +5 位作者 江楠 张恒 黄正松 刘金龙 夏之柏 林佳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在低水平神经肌肉阻滞状态下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28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应用AXONEpochXP神经电生理工作站,根据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和脑电图(EEG)分别监测肌... 目的在低水平神经肌肉阻滞状态下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28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应用AXONEpochXP神经电生理工作站,根据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和脑电图(EEG)分别监测肌松程度和麻醉深度,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通过调节肌松药物和麻醉药物剂量使T4/T1维持在25%~50%,术中监测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咬肌和斜方肌自由描记肌电图和诱发肌电图,分别反应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副神经功能。于术后1周和术后第6个月分别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探测到面神经走行,电刺激强度为0.1~0.3mA,术中无患者发生体动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良好,术后1周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功能分级为Ⅰ级者5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8例,Ⅳ级者2例;至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功能分级Ⅰ级者10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5例,Ⅳ级者1例。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进行保护,需要电生理、麻醉和手术医生的配合。在低水平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状态下,完全可以达到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及保护面神经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肌松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听神经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金华伟 黄正松 +2 位作者 吴新建 刘金龙 林佳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听神经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 2年来 2 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初发听神经瘤资料 ,其中包括肿瘤大小、术前术后听力、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及术后小脑损伤情况。结果 耳蜗神经解剖保...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听神经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 2年来 2 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初发听神经瘤资料 ,其中包括肿瘤大小、术前术后听力、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及术后小脑损伤情况。结果 耳蜗神经解剖保留 1 9例 ,保留有效听力 2例 (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 33 3 % ) ,有效听力丧失保留可测听力 1 0例。听力的保留与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水平、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小脑损伤相关。结论 肿瘤的大小、术前听力水平、肿瘤内听道底侵蚀和小脑损伤是听神经瘤术后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影响因素 听神经瘤 听力保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骄星 王玉芳 +5 位作者 孙逊沙 赖蓉 林晶 梁杰 吴晓欣 盛文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明确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易感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105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为2组,即非院感组(n=992)与院感组(n=62),分析院感组的感染部位、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明确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易感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105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为2组,即非院感组(n=992)与院感组(n=62),分析院感组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的年龄、既往史、TOAST分型、入院时NIHSS评分、住院天数及费用等临床特征,分析脑梗死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62例(5.8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45.16%);共培养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源性脑栓塞(OR=2.80)、住院超过11d(OR=4.50)、吞咽困难(OR=2.78)为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OAST分型为心源性脑栓塞、住院时间长且合并吞咽困难的脑梗死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柯春龙 齐铁伟 +2 位作者 金华伟 郭少雷 黄正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4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3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4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3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肿瘤位于侧脑室室间孔区并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常见钙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全部病例术后常规进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好发于脑室内的分化较好的神经元性肿瘤,应用显微手术结合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显微手术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纤维束示踪在外科治疗临近运动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辅助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丰 齐铁伟 +3 位作者 郭少雷 曾琼 何科君 洪奕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重建(DT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运动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临近运动功能区的大脑半球AVM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19)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了解皮质手运动区...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重建(DT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运动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临近运动功能区的大脑半球AVM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19)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了解皮质手运动区、皮质脊髓束与畸形团的关系,参考成像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对照组(n=38)则不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检查。比较两组术后1周肌力变化;比较实验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肌力、Barthel指数和Karnofsky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19例均无肌力下降,对照组肌力下降7例,实验组肌力优于对照组(Z=-1.980,P=0.048)。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肌力(Z=0,P=1)、Barthel指数(Z=0,P=1)与术前比较无改变,术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优于术前(Z=-3.557,P<0.001)。结论 联合应用fMRI和DTT能够显示皮质运动区与皮质脊髓束和AVM畸形团的空间关系,有助于脑AVM手术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肌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功能磁共振成像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小辉 黄权 +2 位作者 李智 左良成 石忠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患者表现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患者表现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症状。MR表现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强化。行肿瘤全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无序散在胶原胶质中,细胞密集区域和稀疏区域相间,血管丰富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CD34(+),Vim(+),EMA(-),S-100(-)。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MR检查T2像的"黑白相间征"及显著不均匀增强的特点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3)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筛窦 海绵窦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中海绵窦神经电生理监测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志钢 魏鑫 +2 位作者 陈金平 李永浮 王海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直肌自发肌电图(f-EMG)和触发肌电图(t-EMG),评估第Ⅲ~Ⅵ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0例,脊索瘤5例,颅咽管瘤2例,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术中监测动眼神经20条,滑车神经3条,三叉神经27条,外展神经26条。术后平均随访8.63个月,2例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18,并于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监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安全、有效,通过监测和评估术中f-EMG和t-EMG,可使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改变手术操作和策略,减少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海绵窦 神经内窥镜 蝶窦 颅神经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
12
作者 李欢 冼文彪 +4 位作者 杨桂涛 唐蕙嘉 彭佳敏 张月 张为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6-430,共5页
介绍2例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PNHS)。2例患者均为青中年汉族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剧烈肌肉疼痛、肌肉颤搐... 介绍2例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2,CASPR2)抗体相关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PNHS)。2例患者均为青中年汉族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剧烈肌肉疼痛、肌肉颤搐及肢体麻木。查体2例患者均有肌肉颤搐、对称性肢体痛触觉减退的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体征,其中1例患者还有四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病理征反射阳性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2例患者外周血清CASPR2抗体均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提示M波后放电、束颤放电或肌颤搐放电;颅脑MRI均未见异常,胸部CT和PET-CT检查均排除合并胸腺瘤。2例患者均诊断为CASPR2抗体相关的PNHS,且均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反应良好。CASPR2抗体阳性的PNHS是罕见的自身免疫病,其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CASPR2抗体 肌颤搐 肌痛 肌肉痉挛 自身免疫抗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视神经管鞍区脑膜肿瘤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党奇 王辉 黄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善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术后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视力、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粘连周围结构程度、视神经管减压时机和患者视力转... 目的探讨改善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术后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视力、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粘连周围结构程度、视神经管减压时机和患者视力转归的关系。结果共55例,术后视力改善26例,无改善29例。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17例,视力好转15例;后期视神经管减压9例,视力好转5例;单纯刮除29例,视力好转6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切除级别、肿瘤粘连程度和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是改善术后视力的唯一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术前考虑已经侵犯视神经管的鞍区脑膜肿瘤,术中宜行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以改善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脑膜肿瘤 视力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在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权炜 夏力 +5 位作者 何科君 严圣 徐小平 李西西 黄正松 张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评估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 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切除岛叶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3.0T i 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的41例岛叶胶... 目的:评估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 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切除岛叶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3.0T i 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切除程度、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通过i MRI发现肿瘤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20例;i MRI后再次切除。术后MRI示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7例。对比i MRI前后肿瘤切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在3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症状有所好转。结论:i MRI联合神经导航可以及时纠正脑漂移,准确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最大安全范围内切除岛叶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 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古嘉宇 胡天宇 +2 位作者 苏月焦 屈善强 夏之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大脑功能区胶质瘤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导航组46例及非神经导航组53例。神经导航组行神...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大脑功能区胶质瘤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导航组46例及非神经导航组53例。神经导航组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非神经导航组行常规显微手术。采用MRI检查、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和症状改善率,对肿瘤切除程度及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与非神经导航组全切率73.6%(39/53)相比,神经导航组肿瘤全切率达91.3%(42/46)(Z=-2.343,P<0.05);神经导航组和非神经导航组术后症状缓解和术后KPS评分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非神经导航组出现术后一侧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症状体征加重或新的并发症。按肿瘤大小,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神经导航组与非神经导航组全切率分别为89.5%(34/38)和72.5%(37/51)(Z=-2.040,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可提高全切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功能区胶质瘤 显微手术 KP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虹林 苏伟杰 +2 位作者 李西西 高辛亚 杨李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 以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为基础,对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SFT患者... 目的 以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为基础,对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SFT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以及随访预后情况。以术后复发为结局,采用t检验和Fisher检验进行复发单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再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对RFS曲线进行比较。结果31例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9岁,肿瘤平均直径5.1 cm,其中幕上12例,幕下1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压迫导致的头晕、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WHO分级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10%。肿瘤全切除21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疗17例;术后复发12例;远处转移4例。核分裂相(P=0.042)和切除程度(P=0.002)是SFT术后复发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P=0.014)和WHO分级(P=0.025)与患者RFS显著负相关。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SFT十分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该病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准。SFT术后复发与肿瘤核分裂象和手术切除范围密切相关。手术切除范围和肿瘤分级可能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临床特征 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锋 李志媚 +5 位作者 徐琳 肖炜平 欧斯奇 齐铁伟 梁丰 石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究栓塞手术能否改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的中长期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30 d内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按处理方式分为栓塞组和保守组。在入组时、3个月时、5年时等时间点使用健康调查简单表36项(medic... 目的探究栓塞手术能否改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的中长期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30 d内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按处理方式分为栓塞组和保守组。在入组时、3个月时、5年时等时间点使用健康调查简单表36项(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 form-36,SF-36)、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别对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进行评估。栓塞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和5年时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创伤水平。结果共纳入113例患者,其中栓塞组76例,保守组37例。栓塞组在3个月时SF-36的生理机能(80.3±16.4 vs.86.1±12.8,P=0.046)和生理职能(47.37±43.32 vs.67.57±34.29,P=0.015)评分比保守组低,但精神健康评分较高(68.16±18.80 vs.61.62±14.62,P=0.048)。5年时,SF-36的各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0.05)。栓塞组的SDS和SAS评分在3个月时和5年时均较入组时下降(均P<0.05),评分增量比较,栓塞组的SDS(-2.8±10.6 vs.0.5±6.5)和SAS(-2.7±11.8 vs.1.2±5.4)评分3个月时变化值大于保守组(均P<0.05)。亚组分析中,栓塞组中在入组时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在3个月时和5年时的SDS和SAS评分较入组时下降(均P<0.05)。此外,栓塞组3个月时IES-R评分(37.5±13.8)分,高于临界值(P=0.005),但在5年时下降为(33.8±13.3)分。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患者中长期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栓塞手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 心理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芸香碱通过调控ERK通路诱导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思源 罗宇悠 +9 位作者 罗雄明 王仲宇 陈晖彤 樊东 袁星怡 陈乐 唐佩 刘靖 王宗明 王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已知红树林相关植物能够产生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尽管这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需阐明。本研究侧重探讨一种来源于红树林相关植物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的生物碱N-甲基芸... 目的:已知红树林相关植物能够产生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尽管这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需阐明。本研究侧重探讨一种来源于红树林相关植物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的生物碱N-甲基芸香碱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大管茎皮中分离得到15种化合物。其中,N-甲基芸香碱被筛选用于评估其对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划痕实验、Hoechst 33342/PI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细胞迁移、凋亡以及与自噬相关的蛋白的影响。结果:N-甲基芸香碱在24 h内抑制了U87细胞的迁移活动,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促使U87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提高了U87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的比值。此外,在N-甲基芸香碱处理细胞后,发现ERK信号通路被下调。结论:N-甲基芸香碱能够诱导U87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这种效应似乎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相关植物 N-甲基芸香碱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及脑组织ROCK2、CLDN5和AQP-4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李达宇 郭少雷 +3 位作者 张波 黄志鹏 叶巍巍 姚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0-1187,共8页
目的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及脑组织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 目的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及脑组织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闭合蛋白5(claudin 5,CLDN5)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按20只/组分为假手术组、ICH组、PHC-L组(1 mg/kg PHC)、PHC-M组(2 mg/kg PHC)和PHC-H组(4 mg/kg PHC);采用自体血(50μL)注入法构建ICH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注入自体血);造模成功后PHC-L组、PHC-M组和PHC-H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PHC,假手术组和ICH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连续7 d,1次/日;通过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使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评估大鼠BBB通透性,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脑组织ROCK2、CLDN5、AQP-4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0分vs.(2.45±0.48)分]、脑组织EB含量([9.75±1.01)μg/g vs.(32.07±3.22)μg/g]、脑组织含水量([77.21±0.33)%vs.(80.96±0.45)%]、ROCK2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1.02±0.14)×10^(3)vs.(11.05±0.71)×10^(3)]和相对表达量(0.39±0.03 vs.1.43±0.24)、AQP-4 IOD([1.67±0.18)×10^(3)vs.(10.85±0.58)×10^(3)]和相对表达量(0.60±0.07 vs.1.69±0.21)均显著增加,C LD N5 IOD[(10.83±0.64)×10^(3)vs.(3.02±0.33)×10^(3)]和相对表达量(1.53±0.20 vs.0.42±0.06)显著降低;与ICH组相比,PHC-L组、PHC-M组、PHC-H组不同程度地逆转了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论PHC可改善ICH大鼠BBB结构损伤,可能与上调CLDN5水平、抑制ROCK2和AQ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脑出血 血脑屏障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疗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金龙 陈玲 +3 位作者 柯春龙 张中伟 陈昆 裴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采用核磁共...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采用核磁共振(MRI)、微电极记录(microeleetrode recording,MER)技术和术中测试结果共同确定最后靶点,并经过MRI复查验证位置准确,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比较手术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评分(UPDRSⅢ)。结果12例共植入22根电极(单侧2例,双侧10例),刺激电极植入靶点均为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MRI复查电极均位于STN背侧,全部术后早期有微毁损效应,无颅内血肿出现,无感染及永久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在开机不服药和开机服药的改善率分别是50%和67%。结论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近期疗效显著,严谨的手术流程是DBS良好疗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微电极 丘脑底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