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畸形合并不孕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军 徐艳文 +5 位作者 王琼 苗本郁 李洁 邓明芬 王子莲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结局。妊娠的患者追踪至分娩,比较自然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新生儿体质量和分娩孕周以及有无合并畸形。【结果】因子宫畸形行ART治疗患者共64人,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分为4组,鞍形子宫13人,不完全纵隔子宫14人,单角子宫19人,双子宫18人。4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方面都没有差异,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4组相似,平均每病人妊娠率在不完全纵隔子宫组(78.57%)显著高于鞍形子宫组(38.46%)和双子宫组(38.89%),与单角子宫组(47.37%)无统计学差异。4组均未出现宫外孕情况,在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多胎妊娠率、分娩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出生婴儿均未发现有畸形。【结论】子宫畸形患者行IVF或ICSI有比普通不孕患者更差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不完全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相对鞍形子宫和双子宫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畸形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妊娠率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丛 庄广伦 +2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钟依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了解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对因男性因素不育的 91例患者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 91个周期 ,进行ICSI操作时对卵子第一极体形态评定 ,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定 ,胚胎移植后... 【目的】了解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对因男性因素不育的 91例患者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 91个周期 ,进行ICSI操作时对卵子第一极体形态评定 ,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定 ,胚胎移植后确定临床妊娠 ,分析卵子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极体形态不规则化 ,取卵后第 3天胚胎发育≥ 6个细胞的胚胎比例和碎片 (2 0 %的胚胎比例呈下降趋势 ;使用射出精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的 74例患者妊娠组中移植的 1级和 2级极体胚胎总比例显著高于非妊娠组 (P <0 0 5 ) ,且在 <35岁患者组中随移植胚胎中 1、2级极体胚胎数目的增多 ,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增高。在使用附睾精和睾丸精患者中 ,妊娠组移植的 1级和 2级极体胚胎比例高于非妊娠组 ,但不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卵子极体评定有助于选择好质量的胚胎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 第一极体 胚胎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苗本郁 周灿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冷冻胚胎 代孕因素 人工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与女性生殖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艳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昼夜节律调控。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中断与女性各种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月经失调、流产和生育力下降等。本文旨在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调控、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妊娠维持等多个方面介绍生物钟在女性生殖方面所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生殖 生物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灿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超排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GN repeat length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ntral follicle count in Chinese women undergoing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6
作者 LIU Xinyan FAN Qi +5 位作者 DENG Mingfen XU Yan GUO Jing CAO Ping ZHOU Canquan XU Yanwe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GGN repeat polymorphism of androgen receptor(AR)with ovarian reserve and ovarian response i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Methods This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was cond...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GGN repeat polymorphism of androgen receptor(AR)with ovarian reserve and ovarian response i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Methods This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a total of 361 women aged≤40 years with basal FSH≤12 U/L undergoing the GnRH-agonist long protocol for COS in a university affiliated IVF center.GGN repeat in the AR gene was analyzed with Sanger sequencing.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number of 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s),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stimulation days,total dose of gonadotropin(Gn)used,total number of retrieved oocytes,ovarian sensitivity index,and follicular output rate.Results The GGN repeat in exon 1 of the AR gene ranged from 13 to 24,and the median repeat length was 22.Based on the genotypes(S for GGN repeats<22,L for GGN repeats≥22),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SS,SL,and LL.Generalized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AFCs in group S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SL(adjusted β=1.8,95%CI:0.2-3.4,P=0.024)and group LL(adjusted β=1.5,95%CI:0.2-2.7,P=0.02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number of AFCs between group SL and group LL(P>0.05).Generalized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varian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mong the 3 groups,either before or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P>0.05).Conclusion GGN repeat length on the A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FC but not with ovarian response in Chinese women,indicating that AR gene polymorphisms may affect ovarian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en receptor GGN polymorphism ovarian reserve ovarian st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钟依平 周灿权 +3 位作者 庄广伦 方丛 梁晓燕 李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控制性超排卵及其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81个周期的资料....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控制性超排卵及其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81个周期的资料.按注射HCG日血清LH水平由低到高分3组,A组:LH<1 IU/L,B组:LH≥1~<5 IU/L和C组:LH≥5 IU/L.[结果]A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其注射卵泡刺激素(FSH)剂量增加(P<0.001)、用药天数延长(P<0.001)、而获卵数较多(P<0.05),但受精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的注射HCG日的E2水平、卵裂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应维持适量的血清LH水平,如LH水平过低,应适当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量或加用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泡移植 黄体生成素 排卵诱导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及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叶云 欧建平 +4 位作者 吴日然 林秀峰 廖月婵 杜静 杜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力及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416周期。根据患者COH卵巢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卵巢...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力及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416周期。根据患者COH卵巢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卵巢低反应组67例、卵巢正常反应组319例、卵巢高反应(OHSS)组30例。根据是否发生中重度OHSS分为OHSS组12例,非OHSS组404例。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AMH(无月经周期限制)和FSH、LH、E2水平(月经第2~5天抽血),同时行阴道B超检查测定窦卵泡数(AFC)。以获卵数为评价标准进行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评价。【结果】与获卵数的相关性由强到弱是AMH水平、AFC、FSH/LH比值、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414、-0.310、-0.261、0.233(P<0.01)。预测卵巢低反应ROC曲线下面积除年龄外的前3项为AMH水平0.901、AFC0.889、FSH/LH比值0.734;AMH水平界值≤1.795μg/L,其Youden指数为0.629,高于其他指标。预测卵巢高反应ROC曲线下面积前3项为AFC0.882、AMH水平0.828、FSH/LH比值0.759;AMH水平界值≥3.725μg/L,其Youden指数0.558,仅次于AFC的0.661。预测OHSS时ROC曲线下面积前3项为AMH水平0.879、AFC0.838、FSH/LH比值0.716;AMH水平界值≥5.690μg/L,其Youden指数0.655,高于其他指标。AMH水平、年龄和总促排剂量与获卵数的多元回归模型:获卵数(个)=5.802+1.080×AMH(μg/L)。【结论】血清AMH水平能反应卵巢的储备力,可以在COH前预测卵巢反应和获卵数,是良好的卵巢反应预测指标之一,对临床用药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 控制性超排卵 卵巢反应性 卵巢过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明晖 李洁 +2 位作者 苗本郁 何科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84,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天以后(包括...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天以后(包括第10天)为晚发型OHSS;OHSS发生在取卵后9 d以内(包括第9天)为早发型OHSS,根据此标准将患者分成早发型组63例和晚发型组28例。【结果】①中、重度OHSS发生率占同期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的1.90%;②两组的年龄、BMI、PCOS患者比例、获卵数、重度患者比例、多胎妊娠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早发型组69.4%(34/49),晚发型组100%(28/28),P=0.01。③早发型组基础LH/FSH比值、HCG日E2水平≥5 000pg/mL比率、使用HCG黄体支持比率均高于晚发型组(0.91±0.49 vs 0.71±0.20,P=0.006)、(33.3%vs 7.1%,P=0.008)、(47.6%vs 21.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早发型组内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LH/FSH比值、HCG日雌二醇水平和黄体期采用HCG支持比率与OHSS发生时间早晚高度相关。早发型OHSS与外源性HCG使用相关、晚发型OHSS与内源性HCG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早发型 晚发型 多胎妊娠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苗本郁 周灿权 +1 位作者 方丛 庄广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到2004年1月233个病人进行的268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回声类型、LH峰日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和妊娠...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到2004年1月233个病人进行的268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回声类型、LH峰日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和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个周期中58例妊娠,妊娠率21.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30.8±3.0)岁vs(31.9±4.0)岁,P=0.035)]。年龄≤35岁组其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厚于>35岁组(10.2±1.8mmvs9.3±2.0mm,P=0.007)。移植1、2、3个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13.3%、18.2%和23.8%,三组间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别。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显著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移植胚胎的个数和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对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解冻胚胎移植 妊娠率 自然周期 年龄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置换扩增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晓婷 徐艳文 +5 位作者 钟依平 曾艳红 王静 丁晨晖 邢卫杰 周灿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2-858,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针对单基...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针对单基因疾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选择位于致病基因内部或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同时对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针对染色体数量及结构异常或非整倍体筛查,选择位于相关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数分析。结果:进行了以下5类12种类型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1)单基因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杜氏肌营养不良、X-连锁慢性肉芽肿、石骨症、骨软骨发育不全、X-连锁免疫缺陷综合征;(2)同时合并两种单基因疾病:α-和β-双重地中海贫血;(3)染色体罗氏易位;(4)单基因疾病结合HLA配型:β-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5)单基因疾病合并染色体异常:α-地中海贫血合并染色体罗氏易位、α-地中海贫血合并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对35个家系共进行了44个周期的PGD,共47个移植周期。MDA扩增成功率为96.4%(374/388),后续PCR扩增效率为97.1%,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 out,ADO)率为12.6%(波动于0~47.5%),总体诊断效率为94.6%(367/388)。47个移植周期共移植91个胚胎,种植率为30.7%(28/91)。临床妊娠率为47.7%/PGD周期(21/44),共诞生了20个健康婴儿(12例单胎,4例双胎),5例继续妊娠。结论:采用多重置换扩增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建立一个通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平台,其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新病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体系的研发时间,而且可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学状态的诊断,也提高了诊断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适应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诊断 基因扩增 微卫星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流产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依平 应瑛 +5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王琼 李洁 李瑾 沈晓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63名甲状腺抗体阳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63名甲状腺抗体阳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研究组,359名因单纯输卵管阻塞因素行IVF治疗者列入阴性对照组。【结果】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的IVF-ET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72.9%,17.5%,31.7%,52.6%,对照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73.6%,17.1%,33.2%,26.4%,其中IVF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行IVF-ET治疗后妊娠流产率明显增高,IVF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调节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自身抗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见桥 庄广伦 +5 位作者 龙晓林 杜红姿 石宇 黄玉玲 刘风华 黄艳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 ̄2006年3月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7例病人,用13、18、21、X、Y五色染色体探针筛查这些病人种植前胚胎的非整倍体,同时分析胚胎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共对52个胚... 目的探讨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 ̄2006年3月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7例病人,用13、18、21、X、Y五色染色体探针筛查这些病人种植前胚胎的非整倍体,同时分析胚胎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共对52个胚胎进行活检,51个胚胎有FISH诊断结果。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下降,胚胎的碎片比例与正常胚胎的比例呈密切负相关,(r=0.835,P<0.01);在8细胞胚胎、9细胞以上胚胎(含9细胞)、7细胞以下(含7细胞)胚胎中,正常的胚胎比例分别为55%、50%、30.4%,其中8细胞胚胎组显著高于7细胞以下胚胎组(P<0.05);在卵裂球数目为偶数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48.4%(15/31),高于卵裂球数目为奇数胚胎的35%(7/2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所占比例为54.8%(17/31),显著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的胚胎的25%(5/25)(P<0.05);优质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5.6%,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的29.2%(P<0.05)。结论在种植前胚胎中,染色体异常胚胎广泛存在;依据现有的形态学评估标准,可以选择部分染色体正常的胚胎,但是形态学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胚发育 染色体异常 种植前诊断 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后提早剥离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晨晖 王静 +2 位作者 魏思达 徐艳文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在人体外受精过程中提早剥除颗粒细胞对受精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行短时受精(5 h)的53对夫妇纳入研究,当其精卵孵育5 h之后,将所用卵子平均分为2组(5 h组和19 h组),分别于受精5 h和19 h时剥除颗粒细胞。观察... 【目的】研究在人体外受精过程中提早剥除颗粒细胞对受精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行短时受精(5 h)的53对夫妇纳入研究,当其精卵孵育5 h之后,将所用卵子平均分为2组(5 h组和19 h组),分别于受精5 h和19 h时剥除颗粒细胞。观察两组中同一批卵子受精情况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多原核胚胎中原核(PN)来源。【结果】5 h组和19 h组两组之间的正常受精率(两原核率)、单原核率和未成熟卵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多原核率在5 h组明显高于19 h组﹝(10.9±12.4)%vs.(4.5±7.6)%,P=0.001﹞。同时在5 h组中正常受精卵子原核的直径在受精后19 h时明显大于19 h组的正常受精卵子原核的直径[(24.27±2.20)μm vs.(20.90±3.14)μm,P=0.0001﹞。培养至第3天时两组的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的结果显示,两组多原核胚胎中原核的Y染色体/X染色体的比例为0.533~0.547,理论上更接近于多精受精。【结论】提早剥除颗粒细胞不影响人胚胎的体外发育,但是可能会影响原核的发育并导致体外受精过程中多精受精比例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颗粒细胞 多精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白血病抑制因子浓度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本郁 方丛 +2 位作者 周灿权 庄广伦 李俐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检测卵泡液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浓度,探讨LIF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在取卵时留取第1管清亮无血染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LIF浓度。并对LIF和年龄、性激... 目的检测卵泡液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浓度,探讨LIF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在取卵时留取第1管清亮无血染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LIF浓度。并对LIF和年龄、性激素、移植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64个IVF-ET周期(164个病人)的卵泡液。66例妊娠,妊娠率40.2%。卵泡液LIF浓度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无显著性差别。但在找到卵子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低于未找到卵子的卵泡液组(P=0.034)。正常妊娠妇女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高于异常妊娠(流产和宫外孕)妇女(P=0.00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8)。结论卵泡液内LIF浓度并不影响IVF-ET妊娠结局。正常妊娠妇女卵泡液LIF浓度显著高于发生早期流产和宫外孕的妇女。年龄会显著影响IVF-ET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卵泡液 IVF-ET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依平 沈晓婷 +4 位作者 齐诠 周灿权 李洁 方丛 梁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对控制性促排卵(COS)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寻找合适的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的1342名不孕病人IVF-ET第1治疗周期的资料...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对控制性促排卵(COS)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寻找合适的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的1342名不孕病人IVF-ET第1治疗周期的资料。【结果】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女性年龄、基础血清FSH、E2水平、基础血清FSH/LH比值与控制性促排卵的获卵数呈负相关(P<0.01),而月经周期天数、基础血清LH水平与控制性促排卵的获卵数呈正相关(P<0.01)。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女性年龄、基础血清FSH、E2水平、基础血清FSH/LH比值与控制性促排卵的获卵数呈负相关(P<0.01),而月经周期天数与控制性促排卵的获卵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女性年龄、月经周期天数、基础血清FSH、E2水平、基础血清FSH/LH比值可以预测控制性促排卵的卵巢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 排卵诱导 卵巢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静 丁晨晖 +3 位作者 徐艳文 曾艳红 李荣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PGD的183个周期资料,其中91个FISH-PGD周期采用D3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FISH组、92个SNPPGD周期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SNP组。将两组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SNP组的无胚胎移植周期低于F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正常率SNP组为33.8%,高于FISH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方面,SNP组高于FISH组而早期流产/胎停率则低于FISH组。【结论】SNP-PGD的滋养外胚层活检结合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侧输卵管妊娠的诊治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依平 齐诠 +3 位作者 李洁 周灿权 王琼 何茜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侧输卵管妊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术后双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侧输卵管妊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术后双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及开腹盆腔探查手术前诊断均为单侧输卵管妊娠,在术中探查才确诊。[结论]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后双输卵管妊娠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术中应探查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泡移植 双侧输卵管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在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真 李洁 +2 位作者 李涛 骆宁 方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黄体生成素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对不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及种植前胚胎进行黄体生成素表达的观察。【结果】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均存在黄体生成索的表达。不... 【目的】研究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黄体生成素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对不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及种植前胚胎进行黄体生成素表达的观察。【结果】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均存在黄体生成索的表达。不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及2-8细胞期种植前胚胎阶段主要分布在细胞膜:桑葚胚和囊胚阶段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多精受精组和正常受精组、新鲜胚胎组和冻融胚胎组黄体生成索的表达没有差异。【结论】人类卵母细胞和种植前胚胎存在黄体生成素的表达。黄体生成素可能以旁或/和自分泌方式影响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并在种植过程胚胎与母体子宫内膜的对话中起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索 人类 卵母细胞 种植前胚胎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性不孕不育的诊治流程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晓婷 徐艳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5-328,共4页
不孕不育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可由遗传缺陷、解剖异常、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感染及环境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研究,以及全外显子组和靶向测序等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与生育障碍相关的遗传问题被阐... 不孕不育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可由遗传缺陷、解剖异常、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感染及环境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研究,以及全外显子组和靶向测序等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与生育障碍相关的遗传问题被阐明,证实遗传因素在不孕不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医生进行相关遗传知识的培训,规范相关的诊治流程,从而鉴定或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因素,为其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遗传因素 内分泌紊乱 全身性疾病 遗传缺陷 诊治流程 人类基因组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