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畸形合并不孕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军 徐艳文 +5 位作者 王琼 苗本郁 李洁 邓明芬 王子莲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结局。妊娠的患者追踪至分娩,比较自然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新生儿体质量和分娩孕周以及有无合并畸形。【结果】因子宫畸形行ART治疗患者共64人,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分为4组,鞍形子宫13人,不完全纵隔子宫14人,单角子宫19人,双子宫18人。4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方面都没有差异,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4组相似,平均每病人妊娠率在不完全纵隔子宫组(78.57%)显著高于鞍形子宫组(38.46%)和双子宫组(38.89%),与单角子宫组(47.37%)无统计学差异。4组均未出现宫外孕情况,在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多胎妊娠率、分娩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出生婴儿均未发现有畸形。【结论】子宫畸形患者行IVF或ICSI有比普通不孕患者更差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不完全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相对鞍形子宫和双子宫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畸形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妊娠率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进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荧光原位杂交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秀莲 庄广伦 +3 位作者 徐艳文 周灿权 方丛 张敏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建立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WCP)对卵子第一极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染色体的方法。方法收集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中不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和常规试管婴儿(IVF)中未能成功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活检第一极体,固定后行1... 目的建立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WCP)对卵子第一极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染色体的方法。方法收集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中不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和常规试管婴儿(IVF)中未能成功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活检第一极体,固定后行13、14号染色体的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活检后,一部分卵母细胞固定行FISH以分析卵子自身的13、14号染色体,其余行ICSI受精,观察受精和卵裂情况。结果共获得成熟母细胞93个,成功活检85个,成功固定78个,共29个第一极体处于分裂中期,均有FISH结果。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后立即取极体进行固定,90.5%(19/21)的极体处于分裂中期,而取卵后30~48h和72h后活检的第一极体处于分裂中期的比例分别为27.3%(6/22)和11.4%(4/35),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个卵母细胞同时获得了极体和相对应卵细胞的FISH结果,其中10个极体和相对应的卵细胞分别有1条13,14号染色体,剩余1个卵母细胞的极体有2条14号染色体和1条13号染色体,相对应的卵细胞仅有1条13号染色体,二者互补。活检后行ICSI受精的卵母细胞受精率为78.6%(11/14),优质胚胎率45.5%(5/11)。结论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对卵子第一极体进行遗传分析可以有效、准确地推测相对应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构成,从而应用于女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的植入前遗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染色体涂抹探针 第一极体 荧光原位杂交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丛 庄广伦 +2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钟依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了解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对因男性因素不育的 91例患者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 91个周期 ,进行ICSI操作时对卵子第一极体形态评定 ,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定 ,胚胎移植后... 【目的】了解卵子第一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对因男性因素不育的 91例患者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 91个周期 ,进行ICSI操作时对卵子第一极体形态评定 ,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定 ,胚胎移植后确定临床妊娠 ,分析卵子极体形态与胚胎形态和临床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极体形态不规则化 ,取卵后第 3天胚胎发育≥ 6个细胞的胚胎比例和碎片 (2 0 %的胚胎比例呈下降趋势 ;使用射出精进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的 74例患者妊娠组中移植的 1级和 2级极体胚胎总比例显著高于非妊娠组 (P <0 0 5 ) ,且在 <35岁患者组中随移植胚胎中 1、2级极体胚胎数目的增多 ,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增高。在使用附睾精和睾丸精患者中 ,妊娠组移植的 1级和 2级极体胚胎比例高于非妊娠组 ,但不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卵子极体评定有助于选择好质量的胚胎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 第一极体 胚胎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苗本郁 周灿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冷冻胚胎 代孕因素 人工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与女性生殖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艳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昼夜节律调控。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中断与女性各种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月经失调、流产和生育力下降等。本文旨在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调控、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妊娠维持等多个方面介绍生物钟在女性生殖方面所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生殖 生物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灿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超排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部地区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
7
作者 郑海霞 刘慧蓉 李宇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2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部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FP)的认知情况及其科普需求。【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期间,对本院及来我院进修且来自华南和西南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部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FP)的认知情况及其科普需求。【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期间,对本院及来我院进修且来自华南和西南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收集398份问卷。排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有效问卷为384份。调查内容包括地区、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教育背景、FP认知及科普需求等,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对FP认知程度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包括384名医护人员,其中医师256名,护士128名。98.96%的研究对象认为FP对家庭和社会人口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FP方式中,卵子冷冻的知晓率最高,医师和护士的知晓率分别为98.44%和99.22%。同行交流是医护人员获取FP知识的主要途径,医师和护士通过同行交流获取FP知识的比例分别为92.97%和89.06%。单因素分析表明,学历、科室、工作所在地与FP认知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和科室是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FP的推广,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不足,本调查中医护人员的FP知晓率虽较既往研究提高,但仍仅有78.13%,特别是卵巢组织冷冻技术的知晓率较低,医师和护士对该技术的知晓率分别为69.53%和53.13%。因此,应针对不同医护群体采用合适的科普方式和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从而服务广大有需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认知 问卷 科普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钟依平 周灿权 +3 位作者 庄广伦 方丛 梁晓燕 李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控制性超排卵及其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81个周期的资料....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对控制性超排卵及其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81个周期的资料.按注射HCG日血清LH水平由低到高分3组,A组:LH<1 IU/L,B组:LH≥1~<5 IU/L和C组:LH≥5 IU/L.[结果]A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其注射卵泡刺激素(FSH)剂量增加(P<0.001)、用药天数延长(P<0.001)、而获卵数较多(P<0.05),但受精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的注射HCG日的E2水平、卵裂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应维持适量的血清LH水平,如LH水平过低,应适当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量或加用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泡移植 黄体生成素 排卵诱导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钟依平 周灿权 +3 位作者 庄广伦 梁晓燕 李洁 方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之前输卵管积水患者行输卵管造口术对IVF 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 ET治疗的 90 8个周期的资料。按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 E...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之前输卵管积水患者行输卵管造口术对IVF 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 ET治疗的 90 8个周期的资料。按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 ET前是否治疗分 3组 ,A组 :输卵管积水未手术治疗行IVF ET 2 3个周期 ,B组 :在IVF 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 (腹腔镜下或开腹 ) 2 2个周期 ,C组 :对照组 (输卵管阻塞 ,未发现输卵管积水 ) 86 3个周期。【结果】A组、B组、C组的IVF ET的种植率分别为 9 7%、17 9%、16 7% ,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2 1 7%、4 0 9%、39 2 %。A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其它组低 ,经 χ2 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积水未治疗行IVF 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低 ,但在IVF ET之前行输卵管造口术可改善I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泡移植 妊娠 输卵管造口术 输卵管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人类早期卵裂胚胎对IVF-ET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丛 庄广伦 +3 位作者 钟依平 彭文林 李涛 张敏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移植人类早期卵裂胚胎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9例ICF-ET周期中的胚胎进行早期卵裂 观察,按移植胚胎中有无早期卵裂胚胎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妊娠率、种植率。[结果]移植胚胎中有早期卵裂组26例,妊娠15 例(57.7%),种植率3... [目的]分析移植人类早期卵裂胚胎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9例ICF-ET周期中的胚胎进行早期卵裂 观察,按移植胚胎中有无早期卵裂胚胎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妊娠率、种植率。[结果]移植胚胎中有早期卵裂组26例,妊娠15 例(57.7%),种植率38.5%;无早期卵裂组53例,妊娠13例(24.5%),种植率12.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早期卵裂 可以作为选择胚胎的一个指标,以提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胚胎种植 IVF-ET 移植 种植率 结局 影响 卵裂 人类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特点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明晖 李洁 +2 位作者 苗本郁 何科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84,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天以后(包括...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天以后(包括第10天)为晚发型OHSS;OHSS发生在取卵后9 d以内(包括第9天)为早发型OHSS,根据此标准将患者分成早发型组63例和晚发型组28例。【结果】①中、重度OHSS发生率占同期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的1.90%;②两组的年龄、BMI、PCOS患者比例、获卵数、重度患者比例、多胎妊娠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早发型组69.4%(34/49),晚发型组100%(28/28),P=0.01。③早发型组基础LH/FSH比值、HCG日E2水平≥5 000pg/mL比率、使用HCG黄体支持比率均高于晚发型组(0.91±0.49 vs 0.71±0.20,P=0.006)、(33.3%vs 7.1%,P=0.008)、(47.6%vs 21.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早发型组内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LH/FSH比值、HCG日雌二醇水平和黄体期采用HCG支持比率与OHSS发生时间早晚高度相关。早发型OHSS与外源性HCG使用相关、晚发型OHSS与内源性HCG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早发型 晚发型 多胎妊娠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及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叶云 欧建平 +4 位作者 吴日然 林秀峰 廖月婵 杜静 杜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力及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416周期。根据患者COH卵巢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卵巢...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力及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416周期。根据患者COH卵巢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卵巢低反应组67例、卵巢正常反应组319例、卵巢高反应(OHSS)组30例。根据是否发生中重度OHSS分为OHSS组12例,非OHSS组404例。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AMH(无月经周期限制)和FSH、LH、E2水平(月经第2~5天抽血),同时行阴道B超检查测定窦卵泡数(AFC)。以获卵数为评价标准进行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评价。【结果】与获卵数的相关性由强到弱是AMH水平、AFC、FSH/LH比值、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414、-0.310、-0.261、0.233(P<0.01)。预测卵巢低反应ROC曲线下面积除年龄外的前3项为AMH水平0.901、AFC0.889、FSH/LH比值0.734;AMH水平界值≤1.795μg/L,其Youden指数为0.629,高于其他指标。预测卵巢高反应ROC曲线下面积前3项为AFC0.882、AMH水平0.828、FSH/LH比值0.759;AMH水平界值≥3.725μg/L,其Youden指数0.558,仅次于AFC的0.661。预测OHSS时ROC曲线下面积前3项为AMH水平0.879、AFC0.838、FSH/LH比值0.716;AMH水平界值≥5.690μg/L,其Youden指数0.655,高于其他指标。AMH水平、年龄和总促排剂量与获卵数的多元回归模型:获卵数(个)=5.802+1.080×AMH(μg/L)。【结论】血清AMH水平能反应卵巢的储备力,可以在COH前预测卵巢反应和获卵数,是良好的卵巢反应预测指标之一,对临床用药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 控制性超排卵 卵巢反应性 卵巢过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苗本郁 周灿权 +1 位作者 方丛 庄广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到2004年1月233个病人进行的268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回声类型、LH峰日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和妊娠...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3年1月到2004年1月233个病人进行的268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回声类型、LH峰日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和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个周期中58例妊娠,妊娠率21.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30.8±3.0)岁vs(31.9±4.0)岁,P=0.035)]。年龄≤35岁组其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厚于>35岁组(10.2±1.8mmvs9.3±2.0mm,P=0.007)。移植1、2、3个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13.3%、18.2%和23.8%,三组间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别。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显著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移植胚胎的个数和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对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解冻胚胎移植 妊娠率 自然周期 年龄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时受精对人类配子体外多精受精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涛 任姿 +1 位作者 张敏芳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精卵孵育10 min的超短时受精方案对人类配子体外多精受精的影响。[方法]将获卵数≥6、行常规IVF受精的病人所获得的卵子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超短时受精方案(精卵孵育10 min);另一组采用常规短时受精方案(精卵孵育2 h)。比... [目的]分析精卵孵育10 min的超短时受精方案对人类配子体外多精受精的影响。[方法]将获卵数≥6、行常规IVF受精的病人所获得的卵子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超短时受精方案(精卵孵育10 min);另一组采用常规短时受精方案(精卵孵育2 h)。比较两组的多精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受精失败的发生率,以及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和冷冻胚胎的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短时受精组多精受精率为6.6%,常规短时受精组的多精受精率为4.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5.6%、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受精失败的发生率相同;两组的优质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卵孵育10 min的超短时受精方案不能降低多精受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精受精 超短时受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琼 庄广伦 +5 位作者 周灿权 姚书忠 梁晓燕 李洁 徐艳文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了解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结果】①胚胎培养液中以sHLA-G抗原为主,其它sHLA-I类抗原量极少或不存在,因此用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量来估计培养液中sHLA-G的含量是可行的。②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1级胚胎sHLA-I类抗原的绝对吸光度(A)值为0.077±0.006;2级胚胎为0.064±0.002;3级胚胎为0.043±0.00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胚胎种植率与胚胎sHLA-I类抗原绝对A值的相关系数为0.426,P=0.004。它们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结论】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胚胎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胚胎发育 胚泡种植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丹 徐艳文 +4 位作者 王子莲 贾梦希 王增艳 袁媛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的PCOS患者和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受孕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的PCOS患者共...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的PCOS患者和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受孕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的PCOS患者共104例,对照组为第一次行IVF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共1 658例。两组患者按年龄均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对4组患者的基本资料、IVF-ET周期的卵子和胚胎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PCOS患者IVF周期中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多胎率、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以及畸形率与同年龄组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5岁PCOS患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5岁PCOS患者该两种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PCOS患者行IVF-ET治疗后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35岁PCOS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未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流产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依平 应瑛 +5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王琼 李洁 李瑾 沈晓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63名甲状腺抗体阳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63名甲状腺抗体阳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研究组,359名因单纯输卵管阻塞因素行IVF治疗者列入阴性对照组。【结果】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的IVF-ET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72.9%,17.5%,31.7%,52.6%,对照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73.6%,17.1%,33.2%,26.4%,其中IVF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行IVF-ET治疗后妊娠流产率明显增高,IVF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调节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自身抗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和胚胎线粒体ATP合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睿 彭文林 +1 位作者 张敏芳 庄广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3,100,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ATP合酶表达与卵子发育潜能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 和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 (ICSI) 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25个, 不适合移植及冷冻保存的胚胎30 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个卵子和胚胎ATP合酶的蛋白...  目的 探讨ATP合酶表达与卵子发育潜能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 和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 (ICSI) 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25个, 不适合移植及冷冻保存的胚胎30 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个卵子和胚胎ATP合酶的蛋白表达。结果 ATP合酶均匀地表达于人卵和胚胎的卵裂球中。未受精人卵中表达呈弱阳性; 胚胎中的表达呈强阳性; 有碎片的胚胎中, 碎片部位ATP合酶的表达明显较卵裂球降低。结论 ATP合酶蛋白表达减少可能通过干扰卵子的能量代谢以及正常的受精过程而参与受精失败, 并与卵子的发育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卵 胚胎 酶表达 卵子 线粒体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CSI ATP合酶 卵裂球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置换扩增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晓婷 徐艳文 +5 位作者 钟依平 曾艳红 王静 丁晨晖 邢卫杰 周灿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2-858,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针对单基...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针对单基因疾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选择位于致病基因内部或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同时对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针对染色体数量及结构异常或非整倍体筛查,选择位于相关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数分析。结果:进行了以下5类12种类型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1)单基因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杜氏肌营养不良、X-连锁慢性肉芽肿、石骨症、骨软骨发育不全、X-连锁免疫缺陷综合征;(2)同时合并两种单基因疾病:α-和β-双重地中海贫血;(3)染色体罗氏易位;(4)单基因疾病结合HLA配型:β-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5)单基因疾病合并染色体异常:α-地中海贫血合并染色体罗氏易位、α-地中海贫血合并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对35个家系共进行了44个周期的PGD,共47个移植周期。MDA扩增成功率为96.4%(374/388),后续PCR扩增效率为97.1%,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 out,ADO)率为12.6%(波动于0~47.5%),总体诊断效率为94.6%(367/388)。47个移植周期共移植91个胚胎,种植率为30.7%(28/91)。临床妊娠率为47.7%/PGD周期(21/44),共诞生了20个健康婴儿(12例单胎,4例双胎),5例继续妊娠。结论:采用多重置换扩增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建立一个通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平台,其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新病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体系的研发时间,而且可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学状态的诊断,也提高了诊断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适应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诊断 基因扩增 微卫星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物源性成分人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与其它人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丹 麦庆云 +5 位作者 李涛 徐艳文 丁晨辉 宏苹苹 曾艳红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834,847,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hESC在各培养体系中未分化表面标记物及以多能性因子的表达,进一步筛选出更优化、安全有效的hESC培养体系。【方法】四种培养体系分别为:新建立的无动物源性的人包皮饲养层(XF-HFF)联合成分确定培养基(CDM)的无动物源... 【目的】通过比较hESC在各培养体系中未分化表面标记物及以多能性因子的表达,进一步筛选出更优化、安全有效的hESC培养体系。【方法】四种培养体系分别为:新建立的无动物源性的人包皮饲养层(XF-HFF)联合成分确定培养基(CDM)的无动物源性培养体系(XF-HFF/CDM),对照组为XF-HFF联合添加了200 mL/L人血清(HS)的培养基的培养体系(XF-HFF/HS),HS包被的培养皿联合CDM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HS-Matrix/CDM),以及传统的人包皮饲养层(XC-HFF)联合添加了200 mL/L血清替代物(KSR)的培养基的培养体系。通过观察克隆形态、细胞计数、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来比较4种hESC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增殖率、未分化表面标记物和多能性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hESC在XF-HFF/CDM培养体系中长期培养后,对其未分化状态、多能性和染色体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在几种培养体系中,同一代次的hESC表达SSEA-4、TRA-1-60、Oct3/4和hTERT的情况在XF-HFF/CDM组和XC-HFF/KSR组中相似(P>0.01),且均高于其它两组培养体系(P<0.01)。hESC在XF-HFF/CDM培养体系中长期培养超过40代次,仍能表达hESC未分化表面标记物SSEA-3,SSEA-4,TRA-1-60,TRA-1-81及多能性因子hTERT、Oct3/4,在SCID小鼠体内能分化成含3个胚层的畸胎瘤,以及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结论】新构建的完全无动物源性的hESC培养体系的培养效率与传统添加KSR的培养体系相似,且优于相同CDM下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以及相同饲养层下的含人血清的干细胞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无外源性成分 成分确定 比较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