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个阶段肾移植效果比较(附2562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长希 陈立中 +8 位作者 郑克立 刘龙山 费继光 邱江 吴培根 纪玉莲 朱兰英 沈清瑞 梅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78,共6页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专科重新组建前后两个阶段肾移植经验。【方法】1972年12月至2004年4月,我院共行肾移植2562例,根据肾移植专科组建和发展情况,以手术时间1998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A组(n=1318)和B组(n=1244),比较两...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专科重新组建前后两个阶段肾移植经验。【方法】1972年12月至2004年4月,我院共行肾移植2562例,根据肾移植专科组建和发展情况,以手术时间1998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A组(n=1318)和B组(n=1244),比较两个阶段的肾移植效果。【结果】超急性排斥21例:A组17例(1.3%)、B组4例(0.3%)(P<0.01=0.0066);加速排斥61例:A组50例(3.8%)、B组11例(0.9%)(P<0.001);急性排斥298例:A组208例(15.8%)、B组90例(7.2%)(P<0.001);两组各种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并发症51例:A组37例(2.8%)、B组14例(1.1%)(P<0.01=0.0023);输尿管梗阻30例:A组21例(1.6%)、B组9例(0.7%)(P<0.05=0.0408);切口感染130例:A组99例(7.5%),B组31例(2.5%)(P<0.001);肺部感染144例:A组79例(6.0%),其中死亡34例(43%),B组65例(5.2%),死亡18例(27.7%);两组肺部感染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421)。A、B两组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0%/87.2%、97.6%/95.0%,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1%/84.0%、89.2%/86.1%。【结论】我院肾移植外科技术已日益成熟,良好的组织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减少了排斥反应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是取得良好肾移植效果的保证。高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 肾存活 效果比较 肺部感染 并发症 死亡 阶段 保证 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泌尿外科医师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诊疗模式调查(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凯 徐奔 +5 位作者 肖云翔 商学军 白文俊 王晓峰 刘继红 邓春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简称《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效果,及其对我国泌尿外科医师诊断、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的观念和实践的影响。方法:在全国63个城市399... 目的:了解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简称《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效果,及其对我国泌尿外科医师诊断、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的观念和实践的影响。方法:在全国63个城市399家医院泌尿外科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 251份,回收有效问卷2 046份(90.9%)。答卷人中,92.5%来自三级和二级医院,高级和中级职称的医师占72.3%,90.2%的医师学习过《指南》。绝大多数医师认同Ⅲ型前列腺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学过或没学过《指南》的医师中,对部分观点的认同也有差异。临床实际工作中,泌尿外科医师对于CPPS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多选)是药物治疗(95.0%)、调整生活方式(88.9%)、心理治疗或辅导(79.9%);最常用的前3类药物是植物药(84.5%)、α受体阻滞剂(79.0%)和抗生素(64.0%)。结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主要内容得到了深入的领会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泌尿外科医师规范化诊治CPPS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痛 指南 诊断 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天 孙祥宙 +3 位作者 盛明 黄晨 李逊 何永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负压鞘26例(A组),未应用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负压鞘26例(A组),未应用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石街形成、术后发热(T>38.5℃)、炎症指标(PCT、WBC)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肾盂内压均低于B组,A、B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2%和83.3%,手术时间分别为(80.1±2.2)min和(105.2±3.5)min,术后石街形成例数分别为1例和6例,术后发热(T>38.5℃)分别为1例和4例,术后A组炎症指标(PCT、WBC)计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8)d和(8.2±1.3)d,住院费用分别为(20 857.1±389.4)元和(22 008.5±394.3)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负压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术中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负压鞘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的诊治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天 孙祥宙 +4 位作者 李逊 何永忠 赖德辉 杨炜青 谢清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的危险因素、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6年8月的1 259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现症状性肾周血肿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18例肾周血肿患者中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尿路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的危险因素、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6年8月的1 259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现症状性肾周血肿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18例肾周血肿患者中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尿路感染11例,其中女15例,男3例。结果:均经B超及CT检查确诊肾周血肿。血肿分别位于肾脏后外侧8例和肾脏腹侧及下极10例。血肿深度2.6~15.3cm(平均5.2 cm)。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7~14 d后,血肿相关临床症状逐渐消失。5例行血肿穿刺抽液并置管引流,15d后逐渐痊愈,2例行开放手术清除血肿;36d后逐渐痊愈。结论: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结石体积大、手术时间长、感染性结石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的危险因素,术前充分准备和有效抗感染及术中提高碎石技巧和使用大口径输尿管通道鞘、低压灌注、缩短手术时间、分期手术等是减少肾周血肿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下血肿 输尿管软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天 孙祥宙 +1 位作者 李逊 何永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6月2 796例中582例糖尿病患者肾结石(糖尿病组)在X线引导下行F18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年龄为26~82岁,男279例,女303例,其中... 目的:探讨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6月2 796例中582例糖尿病患者肾结石(糖尿病组)在X线引导下行F18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年龄为26~82岁,男279例,女303例,其中肾盂结石174例,多发性结石255例,鹿角状结石153例,空腹血糖5.4~20.3 mmol/L,餐后2 h血糖9.1~28.9 mmol/L,术前均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免疫糖尿病2项等检查,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结石标本均行红外线光谱自动分析仪器测定结石成分。剩下的2 214例非糖尿病肾结石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患者组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组的结石成分相比,尿酸结石的发病率更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形成尿酸结石的风险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结石复发率高的特点,提醒泌尿外科医师对糖尿病人群进行结石预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糖尿病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ErbB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莫承强 刘畅 +4 位作者 陈旭 王华 王思豪 潘金成 丘少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中ErbB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8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肾癌患者31例,以及50例经体... 【目的】探讨尿液中ErbB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8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肾癌患者31例,以及50例经体检证明无泌尿系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正常人尿液作为正常对照。使用ELISA法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尿液中Erb B3蛋白进行检测,比较肾透明细胞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尿液Erb B3蛋白表达差异,建立使用尿液Erb B3蛋白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ROC曲线,同时分析尿液中Erb B3蛋白含量与患者BMI、肿瘤病理直径、术前肌酐、血压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肾透明细胞癌组患者尿液Erb B3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建立使用尿液Erb B3蛋白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早期诊断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2(P<0.001),当取诊断分界值为13.98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25,对应的诊断试验灵敏度为0.645,特异度0.880。诊断试验的Kappa值为0.542(P<0.001)。(3)实验组患者尿液Erb B3蛋白含量与患者BMI、肿瘤病理直径、术前肌酐、血压及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尿液中Erb B3蛋白含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使用尿液Erb B3蛋白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3蛋白 肾透明细胞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楠 陈俊星 陈凌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6-408,4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所有病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据术后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 【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所有病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据术后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结果】161例中,45例术后复发,术后的总复发率为27.95%。肿瘤分级为G2、G3级患者较G1级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分期为T1期患者较Ta期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多发患者较肿瘤单发患者复发率高;复发肿瘤患者较初发肿瘤患者复发率高(P<0.05)。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及术后用不同药物灌注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多发以及既往复发情况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尿瘘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小萍 梁卫洁 +2 位作者 梁丽军 马庆欢 蓝丽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尿瘘的类型、表现、原因和护理经验,包括尿瘘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及心理护理。结果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 目的探讨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尿瘘的类型、表现、原因和护理经验,包括尿瘘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及心理护理。结果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尿瘘5例,保守治疗后瘘口均愈合出院。结论尿瘘是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应以预防为主,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术 新膀胱 尿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3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月有 戴宇平 +2 位作者 郑克立 梅骅 黄正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MRI对本病确诊率分别为3/53、19.1%、82.1%、74.1%。成...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MRI对本病确诊率分别为3/53、19.1%、82.1%、74.1%。成功行上尿路逆行造影对病灶均能准确定位。47例获随访,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71.9%。继发膀胱癌23.4%,肿瘤局部复发1例,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肾功能正常51.1%。结论:IVP及B超检查对本病病灶定位及定性诊断率低,但应作为常规检查;上尿路逆行造影对本病病灶定位准确率高,可作为IVP检查患肾不显影者的常规检查方法;CT及MRI对本病诊断率高,并能判断肿瘤向外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应作为进一步检查措施。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浅表性肿瘤、独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者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或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犬压力性尿失禁模型的尿动力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忠云 梁月有 +3 位作者 吴喜链 瞿虎 梁卫洁 戴宇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95-3097,共3页
目的:对术前雌犬以及术后尿失禁雌犬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探索合适的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并分析检测结果。方法:9只无尿失禁的1岁龄雌性比格犬,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测,手术制作压力性尿失禁模型,术后4周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测,分析尿动力学结果。结... 目的:对术前雌犬以及术后尿失禁雌犬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探索合适的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并分析检测结果。方法:9只无尿失禁的1岁龄雌性比格犬,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测,手术制作压力性尿失禁模型,术后4周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测,分析尿动力学结果。结果:术前犬最大尿道关闭压为(47.0±15.6)cmH2O,腹压漏尿点压为(131.9±24.1)cmH2O,尿道关闭面积为(659.6±208.7)cmH2O·mm,术后尿失禁犬的最大尿道关闭压为(28.6±11.9)cmH2O,腹压漏尿点压为(74.0±10.6)cmH2O,尿道关闭面积为(286.5±158.5)cmH2O·mm。结论:对雌犬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可行,最大尿道关闭压、腹压漏尿点压和尿道关闭面积的变化反映了压力性尿失禁犬尿控能力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动物模型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小鼠衰老过程中睾丸和附睾长链非编码RNA的动态变化
11
作者 何泓乐 孙睿 +5 位作者 管锦鸿 陈若扬 谢云 莫承强 沙显燊 黄燕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15,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雄性生殖系统衰老中的动态表达特征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模型,选取3月龄、15月龄和21月龄各4只小鼠,分离雄性生殖道的7个区域(睾丸、输出小管、附睾起始段、附睾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雄性生殖系统衰老中的动态表达特征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自然衰老的C57BL/6小鼠模型,选取3月龄、15月龄和21月龄各4只小鼠,分离雄性生殖道的7个区域(睾丸、输出小管、附睾起始段、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和输精管)并分别提取RNA,进行RNA测序及生信分析。【结果】构建了雄性小鼠睾丸、附睾(输出小管、附睾起始段、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及输精管的区域特异性lncRNA动态表达谱,并结合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解析lncRNA在生殖系统衰老中的功能关联。睾丸衰老中变化的lncRNA主要参与激素生物合成和细胞外基质组装,而附睾起始段的lncRNA与细胞识别、上皮细胞迁移等过程密切相关。建立了雄性生殖系统衰老相关的lncRNA动态表达图谱。【结论】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生殖微环境参与雄性生殖衰老的潜在新机制,这为研究年龄相关性生育力下降提供了关键分子靶标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男性生殖道 生殖衰老 睾丸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哲 郑克立 +3 位作者 乔慧 谢家伦 李桂生 刘文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了解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提取2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和20例对照组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中含(CAG)n重复多态性的DNA片段,运用DNA自动测序准确了解CAG重复次数。... 目的了解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提取2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和20例对照组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中含(CAG)n重复多态性的DNA片段,运用DNA自动测序准确了解CAG重复次数。比较两组间CAG重复片段的均数差别。结果尿道下裂组和对照组间CAG重复片段有显著差异,并发现2例尿道下裂患儿CAG重复片段为38及42。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上CAG重复多态性与尿道下裂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遗传学 受体 雄激素 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伏甫 戴宇平 +7 位作者 王飞 梁月有 邓春华 陈炜 陈凌武 李晓飞 丘少鹏 郑克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巨输尿管症患者临床资料。左侧24例,右侧12例,双侧2例。B超34例,IVU27例,膀胱镜13例,逆行造影8例,MRU9例,膀胱尿道造影(MCUG)14例及尿流动力学检查8例。【结果】梗阻性24例... 【目的】探讨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巨输尿管症患者临床资料。左侧24例,右侧12例,双侧2例。B超34例,IVU27例,膀胱镜13例,逆行造影8例,MRU9例,膀胱尿道造影(MCUG)14例及尿流动力学检查8例。【结果】梗阻性24例,非梗阻非返流性11例,返流性3例。单侧输尿管剪裁/折叠、膀胱再植25例,双输尿管裁剪整型、膀胱再植2例,患肾、输尿管全切6例;输尿管扩张、置双"J"管5例,其中3例效果满意,2例1年后因肾功能损害加重行患侧输尿管裁剪、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2~16年,效果良好。【结论】巨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逆行造影、MCUG、MRU等影像学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输尿管裁剪整形、膀胱再植术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输尿管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云林 秦自科 +5 位作者 卞军 陈明坤 黄燕平 袁小旭 孙祥宙 戴宇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检测技术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当前膀胱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和随访观察治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技术有创且存在有时因尿道狭窄、肿瘤出血致视野不清、取材不充分而影响判断等缺点。因此开发能媲美于膀胱镜检查的无...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当前膀胱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和随访观察治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技术有创且存在有时因尿道狭窄、肿瘤出血致视野不清、取材不充分而影响判断等缺点。因此开发能媲美于膀胱镜检查的无创诊断方法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归纳总结近10年关于膀胱癌尿液无创诊断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本团队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无创诊断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手术引流方式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彬 邓春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48-849,共2页
目的 :总结上尿路结石手术引流的经验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上尿路结石手术后内引流组 5 2 0例和外引流组 45 4例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引流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 48% ,平均住院 7d ,外引流组为 4 15... 目的 :总结上尿路结石手术引流的经验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上尿路结石手术后内引流组 5 2 0例和外引流组 45 4例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引流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 48% ,平均住院 7d ,外引流组为 4 15 % ,平均住院 2 3d。结论 :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内引流管明显优于留置外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手术引流 外引流 内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对控尿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炜 丘少鹏 +3 位作者 陈凌武 梅骅 李晓飞 戴宇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对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6例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康复,术后... 【目的】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对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6例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康复,术后尿流率正常,6周内有3例轻度尿失禁,无长期尿失禁者。【结论】在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中按正确的解剖层次操作,保留膜部尿道的支持结构有助于减少尿失禁,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术 耻骨 前列腺韧带 控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的微创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文校 马戟 陈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95-3795,共1页
对于妊娠期妇女,输尿管结石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并发肾绞痛不仅给孕妇带来痛苦,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流产和危及胎儿健康。2002—2007年.我们对13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发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进行微创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顽固性肾绞痛 输尿管结石 妊娠期妇女 并发 微创 胎儿健康 致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道虎 郭悦江 +3 位作者 陈炜 吴荣佩 丘少鹏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SAD、PV与Pca检出率之间的...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SAD、PV与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TRUS)扫描测量PV水平并计算得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结果】在总计262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101例经病理确诊为Pca,检出率为38.55%。PV分段检出率:PV小于20 mL的Pca检出率为53.33%(8/15);PV在20 mL至30 mL之间检出率为72.73%(24/33);PV在30 mL至50 mL之间的检出率为36.26%(33/91);PV超过50 mL的检出率为29.27%(36/123)。以PSAD=0.15 ng/mL2为界点,诊断Pca的敏感度47%,特异度90%。【结论】随着PV的增大,Pca的检出率会逐渐下降,所以根据PV大小合理确定穿刺针数,可以提高Pca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体积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海 黄健 +5 位作者 潘秋辉 林天歆 郭正辉 许可慰 江春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SMA分成两段分别做RT-PCR,然后再将其分别连接到pET-30(a)中,从而得到完整PSMA的cDN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首次成功克隆到全序列的中国人PSMA的cDNA,并构建了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为以后的PSMA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结论】分段克隆基因,然后将基因分别连接到同一载体,是有效地对一些长片段基因进行克隆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MA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克隆基因 克隆 中国人 DNA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子 原基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