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系列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饶国辉 刘生 +2 位作者 吴克宁 李春亿 李纬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88-3189,共2页
目的:探讨核医学甲状腺系列检查在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状腺激素血清学测定。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明显增... 目的:探讨核医学甲状腺系列检查在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状腺激素血清学测定。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明显增高,摄131I率明显降低,有典型"分离现象"。甲状腺显像图像不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或呈局部稀疏、缺损表现。结论:核医学检查对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有诊断价值,甲状腺显像能反映甲状腺组织受累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分离现象"是诊断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亚急性 核医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99m)Tc-SC淋巴显像综合评分预测妇科癌症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治疗的预后
2
作者 薛令玉 赵发伟 +2 位作者 杨媛媛 陈扬 陈志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03,共8页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99m)Tc-SC淋巴显像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分体系,探讨^(99m)Tc-SC淋巴显像在妇科癌症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接受综合消肿治疗后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48例妇科癌症...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99m)Tc-SC淋巴显像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分体系,探讨^(99m)Tc-SC淋巴显像在妇科癌症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接受综合消肿治疗后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48例妇科癌症术后诊断为继发性淋巴水肿且接受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本研究标准纳入治疗有效组(n=28)和治疗无效组(n=20),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及^(99m)Tc-SC淋巴显像资料,淋巴显像定性指标主要包括:①主淋巴管的摄取模式;②梗阻部位;③下肢皮下软组织分流分型;④是否存在侧支淋巴循环。结果:2组患者在下肢淋巴显像晚期软组织分流及综合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评分的预测效果明显高于淋巴显像单个定性指标,基于核素淋巴显像的综合评分体系判断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85.0%和91.7%。结论:术前淋巴显像有助于预测妇科癌症相关的下肢淋巴水肿接受综合消肿治疗后的治疗反应,晚期下肢软组织分流分型及综合评分是主要的独立预测因子,而结合多种定性特征的评分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判断预后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显像 妇科癌症 淋巴水肿 综合评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淋巴显像在四肢淋巴性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纬明 陈维安 +2 位作者 饶国辉 李春亿 张祥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min,15min,30min或延迟1~2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结... 目的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min,15min,30min或延迟1~2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10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核素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淋巴水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99m)Tc-TRODAT-1的SPECT脑DAT显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爱萍 李洵桦 +3 位作者 王平 胡平 黄丽 庄甲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99mTc-TRODAT-1 SPECT脑DAT显像特点及其与神经系统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8例有神经症状WD患者(脑型)、11例无神经症状WD患者(非脑型)和12例正常对照行99m Tc-TRODAT-1 SPECT脑DAT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技术(...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99mTc-TRODAT-1 SPECT脑DAT显像特点及其与神经系统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8例有神经症状WD患者(脑型)、11例无神经症状WD患者(非脑型)和12例正常对照行99m Tc-TRODAT-1 SPECT脑DAT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技术(ROI)进行半定量分析(ST/CB比值作为半定量指标)。据WD神经症状改良评分表对18例脑型WD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脑型WD患者ST/CB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脑型WD患者ST/CB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3)。脑型WD患者神经症状改良评分与其ST/CB比值呈高度负相关,r=-0.78(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WD患者DA能黑质纹状体通路突触前膜功能下降,其下降越明显,WD的神经症状就越严重。无神经症状的WD患者脑DAT功能无此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WD) 多巴胺转运体(DAT) ^99mTcTc—TRODAT—1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99m)Tc-TRODAT-1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平 胡平 +1 位作者 李洵桦 李爱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99mTc-TRODAT-1脑多巴胺转运体(DAT)SPECT显像特点。【方法】WD患者31例,分为脑型组(18例)及非脑型组(13例)。所有WD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正常对照者12例均行99mTc-TRODAT-1脑DATSPECT显像,勾画出三组...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99mTc-TRODAT-1脑多巴胺转运体(DAT)SPECT显像特点。【方法】WD患者31例,分为脑型组(18例)及非脑型组(13例)。所有WD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正常对照者12例均行99mTc-TRODAT-1脑DATSPECT显像,勾画出三组受检者脑内纹状体及小脑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给出各区放射性计数,计算各组受检者纹状体区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ST/CB,纹状体/小脑)并加以比较。【结果】脑型WD组、非脑型WD组及正常对照组ST/CB值分别为1.71±0.17、1.86±0.16、1.97±0.11;ST/CB值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脑与正常<0.001,P非脑与正常=0.036<0.05,P脑与非脑=0.004<0.01);脑型WD患者及部分非脑型WD患者(5/13)图像显示一侧或双侧纹状体的缩小及放射性摄取减少以后部为主,即相当于壳核区。【结论】99mTc-TRODAT-1SPECT脑DAT显像可敏感地反映脑型WD患者及部分非脑型WD患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DAT的功能状态,DAT功能降低以纹状体后部(即相当于壳核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TRODAT-1 多巴胺转运体 肝豆状核变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显像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梁棕 罗初凡 +5 位作者 杜志民 梁宏 李向民 胡承恒 李怡 马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47-948,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按年龄和性别给定的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5 %和 83 % ;(2 )按SPEC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1%、76%、71%和 84% ;(3 )结合CS阈值和SPE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7%和 96%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5 %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P <0 0 5 )。结论 :合理应用BECT冠状动脉钙化与核素心肌显像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或误诊 ,是临床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心肌显像 电子束CT 冠心病 诊断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99m)Tc-MDP SPECT与^(18)F-NaF PET/CT术前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饶良俊 王晓燕 +4 位作者 陈志丰 罗炳棋 张祥松 史新冲 易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33-223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与18F-氟化钠(NaF)PET/CT术前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肺癌患者,其中107例接受18F-NaF PET/CT检查,167例接受99mTc-MDP SPE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或随访结果作为标准... 目的对比分析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与18F-氟化钠(NaF)PET/CT术前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肺癌患者,其中107例接受18F-NaF PET/CT检查,167例接受99mTc-MDP SPE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或随访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肺癌术前18 F-NaF PET/CT显像中,2例骨骼病灶性质待定;167例99mTc-MDP SPECT显像中,18例骨骼病灶性质待定。18F-NaF PET/CT和99mTc-MDP SPECT术前诊断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分别为100%(32/32)和87.72%(50/57),前者高于后者(P=0.046),特异度分别为98.67%(74/75)和92.73%(102/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7,P=0.135);二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9.07%(106/107)和91.02%(152/167),前者高于后者(χ2=6.287,P=0.012)。结论 18F-NaF PET/CT骨显像术前评价肺癌骨转移较99mTc-MDP SPE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是肺癌术前评价骨转移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99m锝亚甲基二磷酸 ^18F-氟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后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志丰 梁宏 +5 位作者 张祥松 王晓燕 陈维安 史新冲 易畅 饶良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监测肝细胞癌(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肿瘤残余复发及肝外转移的临床价值,并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肝内病灶的检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的^(18)F-FDG PET/CT及CECT表现,两者的间隔时间≤2周。结果经病理或影像学、血清AFP水平监测等临床随访(>6个月)证实。结果 45例肝内残余复发,9例肝内未见残余复发;23例肝外转移,其中19例肝内残余复发并肝外转移,4例仅发现肝外转移。^(18)F-FDG PET/CT及CE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9%(40/45)、57.8%(26/45)、77.8%(7/9)、100%(9/9)、87.0%(47/54)、64.8%(35/54),^(18)F-FDG PET/CT灵敏度及准确性优于CECT(χ~2分别为12.621、8.205,P值均<0.01)。同时^(18)F-FDG PET/CT对肝外转移病灶的灵敏度为100%(23/23)。结论在HCC治疗后AFP增高患者中,^(18)F-FDG PET/CT不但能早期诊断肝内肿瘤残余复发,并能有效地发现肝外转移;而且^(18)F-FDG PET/CT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优于C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治疗后复发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PET显像对帕金森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冼文彪 史新冲 +8 位作者 张祥松 江璐璐 刘妍梅 郑一帆 唐刚华 裴中 黎锦如 刘焯霖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er,DA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诊断和病情严重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PD患者进行[11C]CFT PET显像,分析[11C]... 目的探讨[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er,DA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诊断和病情严重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PD患者进行[11C]CFT PET显像,分析[11C]CFT PET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Ⅲ,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比较早、晚期PD患者DAT分布的差异。结果 PD患者双侧纹状体[11C]CFT摄取值显著降低。纹状体[11C]CFT摄取值与PD患者UPDRSⅢ、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早期PD患者纹状体DAT分布呈双侧不对称降低,起病对侧壳核、尾状核均显著降低,起病同侧以壳核外侧部降低为主。晚期PD患者纹状体DAT分布呈对双侧称性显著降低,与早期PD组相比,DAT逐渐发展至起病同侧壳核和双侧尾状核进一步降低。结论 [11C]CFT PET显像是P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多巴胺转运体 [11C]C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颖鹏 陈维安 +3 位作者 陈冬梅 罗兰 廖康 建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 :调查从痰标本中分离出的 6 90株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将痰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培养基 ,致病菌用VITEK 6 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 ,药敏用K B法 ,用WHONET 4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 6 90株致病... 目的 :调查从痰标本中分离出的 6 90株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将痰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培养基 ,致病菌用VITEK 6 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 ,药敏用K B法 ,用WHONET 4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 6 90株致病菌 ,致病菌分离率分别为 :铜绿假单胞菌 2 1 9%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 4%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13 9%。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12 5 % ,阴沟肠杆菌 5 5 % ,鲍曼不动杆菌 5 2 % ,粪肠球菌 4 8% ,其余占 2 0 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 ,分别为 79% ,77% ,71% ;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总的敏率为 99% ,97% ,75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是我院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 ,且耐药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药物敏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猴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玲 胡平 +5 位作者 吴克宁 黎锦如 刘焯霖 李春亿 李伟明 潘勇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6,F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吡贝地尔治疗对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正常恒河猴经右侧颈总动脉注射 (一次或多次 )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制备成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 ,...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吡贝地尔治疗对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正常恒河猴经右侧颈总动脉注射 (一次或多次 )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制备成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 ,术后 5~ 6周给于吡贝地尔 (泰舒达 )治疗。定期行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 TRODAT 1SPECT显像 ,测量两侧纹状体及小脑的放射性摄取计数 ,计算两侧纹状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 (r)和不对称指数 (AI)。【结果】正常猴两侧纹状体的 r接近 ,AI- 5 2 8~ 6 11;右侧颈总动脉注射MPTP后的模型猴右侧纹状体的 r降低及 AI增大比非模型猴更明显。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双侧纹状体的r同向变化 ,右侧改变更明显 ;治疗组的AI大部分升高 ;非治疗组的AI均降低。【结论】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 TRODAT 1SPECT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体 帕金森病/诊断 帕金森病/治疗 TRODAT-1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吡贝地尔 猕猴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乙酸盐自动化合成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怀福 文富华 +5 位作者 唐刚华 王红亮 易畅 吴克宁 史新冲 孟悛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115,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显像剂18F-氟代乙酸盐(18F-FAC)的自动化合成工艺及其临床前肿瘤显像评价。【方法】以溴代乙酸苄酯为前体,一种方法是应用商用PET-MF-2V-IT-I型氟-18多功能自动化合成仪,采用在柱水解法,经亲核氟化、在柱水解及Sep-Pak... 【目的】研究肿瘤显像剂18F-氟代乙酸盐(18F-FAC)的自动化合成工艺及其临床前肿瘤显像评价。【方法】以溴代乙酸苄酯为前体,一种方法是应用商用PET-MF-2V-IT-I型氟-18多功能自动化合成仪,采用在柱水解法,经亲核氟化、在柱水解及Sep-Pak小柱分离纯化制备18F-FAC注射液;另一种方法,采用"一锅法"在同一反应瓶中经亲核氟化、NaOH水解两步反应及Sep-Pak分离纯化制备18F-FAC注射液。对荷肝细胞癌小鼠进行18F-FAC和18F-FDG PET显像。【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18F-FAC注射液放化纯度均大于95%。采用在柱水解法自动化合成18F-FAC,未校正放化产率为50%~60%,总合成时间约28 min。采用"一锅法"自动化合成18F-FAC,未校正放化产率为15%~25%(n=5),总合成时间约26 min。荷肝细胞癌小鼠PET显像结果表明,18F-FAC静脉注射1 h后肿瘤对18F-FAC的摄取明显高于周围的正常组织,肿瘤对18F-FAC的摄取明显高于18F-FDG。【结论】采用在柱水解法自动化合成18F-FAC注射液,操作简便,能满足科研和临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的需要。生产的18F-FAC有助于对肝细胞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乙酸盐 在柱水解法 一锅法 自动化合成 PET显像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影响的自显影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玲 黎锦如 +3 位作者 刘长征 叶俊鹏 吴克宁 刘焯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4-567,572,共5页
【目的】研究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美多巴灌胃治疗5周。分4组(正常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美多巴治... 【目的】研究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美多巴灌胃治疗5周。分4组(正常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美多巴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未治疗组)行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放射自显影,每组4只。图像分析得到左、右侧纹状体及小脑的光密度值,计算左、右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纹状体/小脑-1),比较各时间点(正常、术后4周、术后9周)多巴胺转运体比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对99mTc-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比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周大鼠成为帕金森病模型后,大鼠两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比值较正常均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明显。术后9周未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双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比值均较4周刚成为模型时明显升高;经美多巴治疗后,双侧的比值均较未服药组明显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幅度更大。【结论】长期美多巴治疗可能会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血管瘤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景雷 崔燕海 +4 位作者 张金娥 林晓锋 郭媛 郑梓杰 伍馨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纵隔血管瘤的CT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状、大小、边缘、密度和强化模式、肿块-心脏大血管界面(MCI)和肿块-肺界面(MPI)及其他征象。结果 13例血管瘤均为单发肿块,边缘模糊,位于...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纵隔血管瘤的CT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状、大小、边缘、密度和强化模式、肿块-心脏大血管界面(MCI)和肿块-肺界面(MPI)及其他征象。结果 13例血管瘤均为单发肿块,边缘模糊,位于前中纵隔6例、前中后纵隔4例、右后纵隔3例。10例呈弥漫性蔓状生长,形态不规则,MCI模糊并轻度占位效应9例、明显占位效应1例;2例呈轻度蔓状生长,哑铃状,并延伸入椎管压迫脊髓;1例呈膨胀性生长,椭圆形。MPI清晰12例,模糊1例。8例为混合密度并周边条索状软组织,2例为均匀密度,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并结节或条索状软组织,其中5例见静脉石;13例均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强化并延迟强化,其中12例见引流静脉、7例见供血动脉;4例合并脾脏血管瘤。结论纵隔血管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增强CT扫描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仕 龙健婷 +4 位作者 张冰 杨婷 卢味 李鹤平 石汉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35-2141,共7页
目的:采取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出SW620细胞球,并对细胞球细胞进行干细胞鉴定;在细胞水平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并使其逐步适应无血清培养条件,经无血清培养1周后... 目的:采取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出SW620细胞球,并对细胞球细胞进行干细胞鉴定;在细胞水平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并使其逐步适应无血清培养条件,经无血清培养1周后收集SW620细胞球。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物SSEA-1和TRA-1-81;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和Oct-4的表达情况;对比SW620贴壁细胞和干细胞样细胞(CSCLC)在软琼脂上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2种细胞的成瘤能力;用MTS法对比2种细胞在递增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或mitomycin C处理下的生长抑制情况;用MTS法、Annexin V/PI染色和台盼蓝染色分别观察递增浓度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作用于SW620 CSCLC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凋亡情况和死亡情况;MTS法检测5-FU或mitomycin C联合n-3 PUFAs对结肠癌CSCLC增殖的影响。结果:无血清培养法成功从SW620中培养出细胞球。细胞球细胞高表达SSEA-1和TRA-1-81并一过性表达Sox-2和Oct-4基因;对5-FU及mitomycin C相对抵抗;在软琼脂上克隆形成率及在裸鼠皮下的成瘤率均显著高于贴壁细胞,表明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即为来自于SW620的CSCLC。DHA和(或)EPA作用于SW620CSCLC能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能增强5-FU及mitomycin C对其抑制作用。结论:无血清培养法能够从SW620细胞中培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它们具有高克隆形成能力及高致瘤性,对化疗药物相对抗拒;DHA和EPA能够诱导SW620来源CSCLC发生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贝地尔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影响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玲 黎锦如 +6 位作者 刘长征 叶俊鹏 吴克宁 高锦辉 刘焯霖 陈正平 潘勇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研究常用抗帕金森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泰舒达)对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予吡贝地尔灌胃治疗[30 mg/(kg·d)]5周。分4组(正常组、帕金森病模... 目的 研究常用抗帕金森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泰舒达)对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予吡贝地尔灌胃治疗[30 mg/(kg·d)]5周。分4组(正常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吡贝地尔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未治疗组)行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田99Tcm-TRODAT-1放射自显影。图像分析得到纹状体与小腑的平均光密度值,计算并比较各组左、右两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纹状体/小脑-1)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对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成为帕金森病模型后,两侧比值较正常均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叫显。未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双侧比值均较刚成模型时明显升高;经吡贝地尔治疗后,双侧比值均较未治疗组显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更甚。结论 长期吡贝地尔(泰舒达)治疗可能会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贝地尔 帕金森病 大鼠 动物模型 脑多巴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常见妊娠合并症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颖鹏 陈维安 +1 位作者 陈冬梅 俞纯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12-313,共2页
目的 :探讨妊高征和妊娠合并慢性肾炎两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血小板 (Plt)参数变化意义。方法 :用Sysmex SE95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10 2例妊高征、2 6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妇女及 69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lt、血小板平... 目的 :探讨妊高征和妊娠合并慢性肾炎两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血小板 (Plt)参数变化意义。方法 :用Sysmex SE95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10 2例妊高征、2 6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妇女及 69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VP)、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大血小板 (P LCR ) 4项参数测定。结果 :妊高征组的Plt比正常妊娠对照组减少 (P <0 0 1) ,而MPV、PDW、P LCR三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MPV、PDW的P<0 0 1,P LCRP <0 0 5 ) ;妊娠并慢性肾炎组的Plt、MPV、PDW、P LCR均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 (其中Plt、MPVP <0 0 1,PDW、P LCRP <0 0 5 )。结论 :Plt参数可有效反映妊高征患者的Plt破坏程度和凝血异常程度 ,而且在判断妊高症病程方面有重要意义 ;观测Plt 4参数还可为临床鉴别此两种常见病理妊娠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高血压 妊娠 并发症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13)N-氨水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易畅 张祥松 +2 位作者 史新冲 王晓燕 陈志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从心肌灌注模型角度出发,对13 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对4名正常体检者行13 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用Carimas软件分别通过Duke模型和Mich-igan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心肌血流... 目的从心肌灌注模型角度出发,对13 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对4名正常体检者行13 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用Carimas软件分别通过Duke模型和Mich-igan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心肌血流量(MBF)、心肌氨水摄取率(k1)、心肌氨水洗脱率(k2)等定量指标。结果 Duke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k1均为(0.770±0.332)ml/(g.min),k2为(0.219±0.253)min-1;Michigan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为(0.825±0.401)ml/(g.min)、k1为(0.704±0.256)ml/(g.min)、k1/k2为(3.134±0.715)ml/g。两模型测得的结果线性相关且均符合相关文献的报道,但Duke模型测得心尖部位的MBF和k1较Michigan模型均偏大。结论使用PET/CT13 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氨水 心肌灌注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丹云 陈棠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0-823,共4页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进行评价,探讨个性、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甲亢病人心身症状的交互影响。方法:2004年1至12月在我院甲亢治疗中心确诊为甲亢的100例18-59岁的成人患者,男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34&#...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进行评价,探讨个性、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甲亢病人心身症状的交互影响。方法:2004年1至12月在我院甲亢治疗中心确诊为甲亢的100例18-59岁的成人患者,男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34±11岁。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甲亢病人的心身症状SCL总均分为1.7±0.6,标准化多重回归方程为SCL总均分=-0.38×(积极应对×社会支持)+0.40×神经质N+0.17×FT3+0.13×(积极应对×负性事件)(调整过的R2=0.78)。结论:排除FT3混杂因素的影响,在影响甲亢病人心身症状的因素中,神经质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存在交互作用,是一种保护因素,积极应对与负性事件存在交互作用,是一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人格 横断面调查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少春 黎恩廷 +2 位作者 陈志丰 张冰 李周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创建预测模型。之后,通过特性曲线和校准图验证此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首次化疗后2年内,23例患者(28.3%,23/81)疾病复发,58例患者(71.7%,58/81)无进展。本文分析了PET/CT特征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化疗后^(18)F-FDG PET/CT的定量值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SUV_(THR-mean)2是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治疗反应的最重要因素,临界值为2.00(AUC=0.81)。[结论]我们建立的影像学特征预测模型显示出对DLBCL化疗无进展生存期的良好预测效能。其中,化疗后的影像学特征SUV_(THR-mean)2是DLBCL患者PSF预后的最佳独立预测因素。我们的预测模型将能提示疾病进展风险,有利于建议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提高诊治效能,节省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ET/CT 治疗响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