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显示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洪章 杨旭峰 +4 位作者 杨有优 翟凤仪 朱庆棠 李子平 杨建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9-643,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 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支长度、降支血管分级、降支穿支数量、穿支末端最小内径。结果 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股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股深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支长度、降支穿支末端最小内径、降支血管分级及降支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支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外科修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进显 李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08-409,共2页
目的:介绍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神经修复手术9例,其中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4例。采用手功能重建术7例。结果:5例一期神经修复术后4个月,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4例二期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7例手功... 目的:介绍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神经修复手术9例,其中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4例。采用手功能重建术7例。结果:5例一期神经修复术后4个月,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4例二期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7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6例,良1例。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非常关键。有条件时应尽量做神经修复,无神经修复条件时,尽快做手功能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407例早期失用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毅 陈欣欣 +4 位作者 许扬滨 杨俐敏 郑智华 曾瑞曦 程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96-98,182,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前臂自体血管内瘘术早期失用的因素,为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407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观察对比早期失用组和早期通畅组患者基础疾病、手术前... 【目的】探讨导致前臂自体血管内瘘术早期失用的因素,为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407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观察对比早期失用组和早期通畅组患者基础疾病、手术前后一周平均收缩压水平、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确诊尿毒症到手术之间的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7例患者早期失用组24例,失用率为5.60%。没发现糖尿病肾病等对内瘘早期失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确诊尿毒症距手术的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收缩压水平对早期失有影响,表现为收缩压水平低于140 mmHg组早期失用率较高。【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自体血管内瘘术早期失用率较低,其早期失用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未发现糖尿病等因素对早期通畅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早期失用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临床疗效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少贞 张涛 +4 位作者 朱庆棠 李平 向剑平 张毅 顾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探讨和寻求新鲜锤状指较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新鲜锤状指40例,包括腱性27例和骨折块小于关节面1/3的患者13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外固定方式对新鲜锤状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探讨和寻求新鲜锤状指较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新鲜锤状指40例,包括腱性27例和骨折块小于关节面1/3的患者13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远端指间关节过伸15°—20°固定,对照组采用近端指间关节屈曲位远端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持续固定6周,第6周后开始手功能训练,夜间仍用支具固定到第8周。第6周、第12周时测量远端指间关节欠伸度、伤指总主动活动度、疼痛程度,并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固定期间日常生活受影响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次复查中,观察组远端指间关节欠伸度、远端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伤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疼痛目测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2周随访时上述测量指标均优于第6周时(P<0.05)。外固定使用期间,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受影响的程度较对照组轻,皮肤问题也较少发生。结论:不管是腱性还是未超关节面1/3的骨性新鲜锤状指采用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是可靠的,仅固定远端指间关节于过伸位比双指间关节固定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佳的舒适度。6周的固定时间基本能达到固定要求,如果仍存在一定欠伸度,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到8周仍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肌腱损伤 支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臂丛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庆棠 劳镇国 +5 位作者 刘均墀 刘小林 许扬滨 李平 戚剑 吴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以颈(腋)部肿物为主诉,仅4例伴神经压迫症状,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以颈(腋)部肿物为主诉,仅4例伴神经压迫症状,5例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在手术放大镜下行保留肿瘤假包膜的显微切除术,有10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肿瘤无复发,臂丛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臂丛神经鞘瘤表现为局部肿物,大多数没有神经症状,术前不易确诊,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保留肿瘤假包膜的显微切除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髋发育畸形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小林 刘均墀 劳镇国 许扬滨 程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arp角和头骺外移百分比。【结果】术前行X片检查而证实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者6例;术后复诊的61例中,又出现患者髋半脱位或脱位有3例,分别为术后1年、7年及7年时出现。术前髋关节的Sharp角的异常百分比为29.8%;头骺外移百分比(MP)大于33%有3例。【结论】脑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Sharp角和MP值的增大;部分患者存在髋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SPR术后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可能性仍存在,需要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髋关节 髋发育畸形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X片检查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周围神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规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戚剑 罗鹏 +3 位作者 程思红 李增宏 张毅 刘小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基于图像分析探讨用于鉴别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Karnovsky-Roots法24小时内的染色规律,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确定标准化的孵育条件。方法新鲜人体截肢腓总神经标本,连续横断冰冻切片,... 目的基于图像分析探讨用于鉴别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Karnovsky-Roots法24小时内的染色规律,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确定标准化的孵育条件。方法新鲜人体截肢腓总神经标本,连续横断冰冻切片,片厚10μm,共切取56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张切片,采用Karnovsky-Roots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孵育,其中1~6组分别为1、2、4、8、12和24 h,第7组切片为阴性对照组。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不同时间染色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指标为:(1)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面积;(2)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3)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累积光密度。组间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t-test统计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8h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与12 h组有显著性差异,而12 h与24 h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8 h、12 h和24 h间的染色面积、累计光密度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镜下可观察到24 h组存在过度染色。结论孵育12~24 h间的染色效果趋于一致,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神经束功能性质鉴别容易,神经束膜与染色的神经纤维间有清晰的分界,利于轮廓获取,可作为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的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的标准化的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Kamovsky-Roots法 周围神经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春苑 王饶萍 +1 位作者 叶晓青 李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家庭负担与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7所医院收治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家庭负担与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7所医院收治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FB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MHD患者的FBS总分为(16.75±10.77)分,其中家庭经济负担维度的得分最高;SF-36总体得分较低,尤其是一般健康、情感职能、健康变化及生理职能等维度;FBS各维度得分与SF-36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MHD患者的家庭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家庭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头皮撕脱再植成功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戚剑 毛红兵 +3 位作者 许扬滨 刘少博 杨光诗 向剑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F0002-F0002,i0020,F0003,共3页
【目的】报告2003年10月通过重建血循环再植成功的严重全头皮撕脱伤病例。【方法】全麻下,将撕脱头皮及颅面部创面彻底清创,于10-16倍显微镜下吻合右侧颞浅动脉和左侧颞浅静脉重建撕脱头皮血循环,手术历时7h。【结果】再植头皮94%... 【目的】报告2003年10月通过重建血循环再植成功的严重全头皮撕脱伤病例。【方法】全麻下,将撕脱头皮及颅面部创面彻底清创,于10-16倍显微镜下吻合右侧颞浅动脉和左侧颞浅静脉重建撕脱头皮血循环,手术历时7h。【结果】再植头皮94%成活,术后两个月成活头皮毛发生长。【结论】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正确的血管处理,一条颞浅动脉和一条颞浅静脉的吻合亦可保证再植头皮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撕脱伤 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华侨 庞水发 +2 位作者 李光武 戎利民 洪衍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mm 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 bFGF 组和对照组,分别于...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mm 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 bFGF 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 的100 U bFGF 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 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 CB-HRP 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 bFGF 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 bFGF 的另一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外周神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靶肌肉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名词术语与定义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举玉 章伟文 +15 位作者 张世民 章一新 陈宏 唐茂林 汪华侨 徐达传 梅劲 王欣 张春 黎晓华 徐永清 王春梅 谢松林 廖华 刘小林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秉承穿支皮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穿支皮瓣术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为了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衍生了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为了避免皮瓣臃肿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为了修复超长创面衍生了联体穿支皮瓣,为了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多个创面衍生了分叶穿支皮瓣,为了使合并深部骨骼或肌肉组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名词术语 四肢创面 临床应用 主干血管 外科领域 皮瓣供区 乳房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切片图像中识别定位线断面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芳 钟映春 +2 位作者 张毅 戚剑 刘小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03-205,共3页
识别在神经切片图像中的定位线断面是实现神经切片图像配准的前提。在分析了定位线断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定位线断面的特征集合并计算了先验概率和类概率密度函数,设计了二值数据的贝叶斯分类器,再用该分类器识别神经切片图像中的定... 识别在神经切片图像中的定位线断面是实现神经切片图像配准的前提。在分析了定位线断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定位线断面的特征集合并计算了先验概率和类概率密度函数,设计了二值数据的贝叶斯分类器,再用该分类器识别神经切片图像中的定位线断面,得到定位线断面中心像素坐标。实验表明,采用二值数据的贝叶斯分类器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0.5%,其识别精度与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相同,但是识别速度显著快于神经网络识别方法。这为后续进行神经切片图像的配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切片图像 贝叶斯 定位线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与神经组织工程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家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5期286-287,30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再生 神经组织工程 雪旺细胞 种子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头皮撕脱伤头皮再植术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14
作者 陈彤春 郑志惠 +2 位作者 陈晓玲 何翠环 曾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1-662,共2页
关键词 全头皮撕脱伤 外科再植术 伤患者 康复 护理 显微外科 出血性休克 对象选择 不同程度 吻合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氨T氧化法制备高纯度^(125)I-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15
作者 李平 许扬滨 +4 位作者 朱家恺 邬江 刘长征 梁昌盛 刘均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的放射性碘标记方法,以进一步用于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性示踪研究。【方法】采用氯氨T氧化法对SDNF进行放射性碘标记,并对标记物质量进行鉴定。【结果】标记SDNF的放化纯度>98%,标记物在-2...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的放射性碘标记方法,以进一步用于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性示踪研究。【方法】采用氯氨T氧化法对SDNF进行放射性碘标记,并对标记物质量进行鉴定。【结果】标记SDNF的放化纯度>98%,标记物在-20℃保存,22d内比较稳定,标记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结论】氯氨T氧化法可获得高纯度125I-SDNF,方法简便、可靠,标记物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施万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标记物 碘标记 放射性碘 放射性示踪 高纯度 氧化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远端延伸的周围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自动获取方法
16
作者 钟映春 蚁晓虹 +3 位作者 黄建浩 戚剑 朱爽 罗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4-768,共5页
周围神经内的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和结构极有可能与其发育有关。当前,针对周围神经序列MicroCT图像中的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完全依赖于人工计数方法进行统计,存在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对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的自动获取,首先... 周围神经内的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和结构极有可能与其发育有关。当前,针对周围神经序列MicroCT图像中的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完全依赖于人工计数方法进行统计,存在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对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的自动获取,首先,在完成神经束类圆度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学角度提出了序列MicroCT图像中四肢周围神经内部神经束分裂过程与神经束合并过程的定义;其次,提出了ACA-SCN算法,即利用相邻图像间的神经束质心总数的差分结果进行次数的自动获取;最后,提出了ACA-COM算法,即利用神经束的质心偏移量实现对同一神经束的跟踪匹配。以人工方式处理的3个标本中的41个分裂过程和51个合并过程作为评价标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神经束分裂与合并的开始与结束位置定义准确,无例外情况出现;ACA-SCN算法的神经束质心总数计数结果误差为8.69%;ACA-COM算法对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的计数与人工计数结果完全一致,能正确计数在一张图像上同时发生神经束分裂与合并的情况,也能正确计数单根神经束分裂为3根、3根神经束合并为单根神经束的情况。上述分析结果为后续探索单位长度内神经束分裂与合并次数的统计规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束分裂与合并 自动计数算法 Micro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的神经切片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继杰 唐平 +3 位作者 张毅 罗鹏 江小平 汪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32期164-169,共6页
周围神经切片显微图像具有背景复杂、区域不连续和光照不均匀等特点,应用经典的图像分割算法难以取得有效的分割结果。通过结合初始隶属度概率函数和空间距离来设计空间函数而得到的SFCM聚类算法,并提出SFCM彩色图像分割方法。把图像从... 周围神经切片显微图像具有背景复杂、区域不连续和光照不均匀等特点,应用经典的图像分割算法难以取得有效的分割结果。通过结合初始隶属度概率函数和空间距离来设计空间函数而得到的SFCM聚类算法,并提出SFCM彩色图像分割方法。把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IS颜色空间。采用聚类有效性分析指标在直方图快速FCM算法中为HSI各分量确定分类数目和获取SFCM初始化参数。对HIS各分量分别进行SFCM聚类,合并各分量并转换回RGB彩色空间以显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FCM聚类分割算法相比,新方法能更有效地分割区域不连续的神经切片显微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 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 彩色图像分割 神经切片 显微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MicroCT图像中神经束区域的自动分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芳 钟映春 +1 位作者 戚剑 罗鹏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针对经过饱和氯化钙染色的四肢周围神经MicroCT扫描图像,提出了一种自动分离神经束区域的方法. 1)手工标注第1幅扫描图像中的神经束轮廓和非轮廓区域;2)采用稀疏自动编码机方法提取神经束轮廓和非轮廓的特征并训练神经网络,进而自动识... 针对经过饱和氯化钙染色的四肢周围神经MicroCT扫描图像,提出了一种自动分离神经束区域的方法. 1)手工标注第1幅扫描图像中的神经束轮廓和非轮廓区域;2)采用稀疏自动编码机方法提取神经束轮廓和非轮廓的特征并训练神经网络,进而自动识别分离第2幅图像中神经束区域;3)将第2幅图像中的神经束轮廓作为标注样本去训练新的神经网络;4)不断循环该过程直至序列图像全部处理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神经束轮廓自动分离方法可以达到手工分离精度的84.7%,处理完成522幅图像需要花费0.3~0.4 h.此外,该方法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分离出序列图像中的单根神经束,而且还能分离出分裂与合并阶段的神经束轮廓,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束 MICROCT 深度学习 稀疏自动编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设计改进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拓 王容春 李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99-300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为25.5岁。结果:修复面积在1.0cm×0.8cm... 目的:探讨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为25.5岁。结果:修复面积在1.0cm×0.8cm~1.5cm×3.0cm,其中15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改进前臂静脉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增加皮瓣血液灌注,在血管吻合方面较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 修复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