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1-7)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曾武涛 冷秀玉 +3 位作者 王礼春 廖新学 何建桂 马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③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微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③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3d,假手术组和I-R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均在3d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2h,再灌注2h。测定缺血前、后和再灌注2h时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再灌注2h时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以及光镜下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①心肌缺血前各组对比,NO在Ang-(1-7)治疗组已显著升高(P<0.01);心肌缺血后2h时,NO在Ang-(1-7)治疗组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2h后,在Ang-(1-7)治疗组仍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再灌注2h后,Ang-(1-7)治疗组与I-R对照组相比CEC显著降低(7.8个/mm3对15.8个/mm3,P<0.05)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③在Ang-(1-7)治疗组NOS活性比I-R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④心肌梗死面积在I-R对照组为29%,而Ang-(1-7)治疗组(15%)与之相比则显著降低(P<0.01)。⑤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在I-R对照组为65.0%,而Ang-(1-7)治疗组为27.5%,治疗组较I-R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持续给予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武涛 马虹 +3 位作者 冷秀玉 廖新学 何建桂 唐安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 (Ang )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 Ang 诱导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中应用 Ang- (1- 7) ,用 TRIzol试剂法提取心肌细胞总 RNA,用特异性 c- fos引物 (GAPDH作内参 )和 Super Script一步法 RT- PCR试剂盒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 ,用 GSD凝胶成像系统拍摄打印 ,条带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定量。结果  Ang 作用心肌细胞 3 0 min后 ,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较对照组 c- fos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而当用 Ang- (1- 7)与 Ang 联合作用时 ,Ang 诱导心肌细胞 c- fos基因表达作用明显受到抑制 (P<0 .0 1)。予 A- 779预处理后 ,Ang- (1- 7)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作用消失 ,而 A- 779其本身对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Ang- (1- 7)可抑制 Ang 诱导的心肌细胞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 ,其作用能被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心肌细胞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冷秀玉 曾武涛 +3 位作者 马虹 王礼春 廖新学 何建桂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微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体重2.5-3.0kg,随机分成以下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照组,3)An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微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0只,体重2.5-3.0kg,随机分成以下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照组,3)Ang-(1-7)治疗组,每组10只。Ang-(1-7)治疗组经置入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Ang-(1-7)(25μg·kg^-1·h^-1)3d,假手术组和I-R对照组经微量泵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均在3d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2h,再灌注2h。测定缺血前、后和再灌注2h时血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再灌注2h时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并采用氯化三苯四唑(triphenylte 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1)心肌缺血前各组对比,NO在Ang-(1-7)治疗组已显著升高(P〈0.01);心肌缺血后2h时,各组NO均比缺血前显著降低(P〈0.01),但在Ang-(1-7)治疗组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2h后,各组NO水平均比缺血2h时进一步降低,但在Ang-(1-7)治疗组仍比I-R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再灌注后2h,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I-R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加[(15.82±8.16)个/mm^3vs.(4.26±1.52)个/mm^3,P〈0.01];而Ang-(1-7)治疗组与I-R对照组相比CEC显著降低[(7.78±3.82)个/mm^3vs.(15.82±8.16)个/mm^3,P〈0.05]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3)心肌NOS活性,与假手术组相比,I-R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均降低,但在Ang-(1-7)治疗组NOS活性比I-R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4)心肌梗死面积在I-R对照组为(28.70±5.45)%,而Ang-(1-7)治疗组[(15.46±4.32)%]与之相比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Ang-(1-7)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熊艳 何小洪 +8 位作者 罗景云 马虹 谢强 方典秋 刘东红 王奎健 伍贵富 陈国伟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的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收集3组动物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TUNEL法测定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在正常饲养组为(127±36)‰,在高脂饲养组为(237±23)‰,在高脂饲养+反搏组为(177±1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升高(P<0.05),高脂饲养+反搏组较高脂饲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拮抗高胆固醇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东红 伍贵富 +6 位作者 熊艳 罗景云 谢强 吕明德 董吁钢 马虹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