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剪切力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景云 伍贵富 陈国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867-869,共3页
关键词 血流剪切力 促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 抗动脉粥样硬化 成体干细胞 FSS 血液循环 血流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醛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及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燕玲 罗婷 +5 位作者 曾洪敏 吴秀香 凡栋 庄晓东 黄霜枝 王晓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丙酮醛引起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损伤机制尚未明确。文中旨在观察丙酮醛对HK-2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及NLRP炎症小体信号的影响,探讨其引起HK-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K-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 目的丙酮醛引起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损伤机制尚未明确。文中旨在观察丙酮醛对HK-2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及NLRP炎症小体信号的影响,探讨其引起HK-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K-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100、200、400、800、1600μmol/L丙酮醛组(分别加入100、200、400、800、1600μmol/L的丙酮醛处理24 h),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试剂盒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DCFH-DA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SOD活力[(975.12±12.82)U/m L]比较,100、200、400、800、1600μmol/L丙酮醛组[(797.48±33.08)、(720.00±24.35)、(384.57±17.53)、(130.39±9.16)、(77.80±11.78)U/m L]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LDH水平[(808.82±31.51)U/L]比较,100、200、400、800、1600μmol/L丙酮醛组[(908.87±11.01)、(976.21±17.37)、(1161.15±38.44)、(1451.16±24.62)、(1832.98±36.52)U/L]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200、400、800、1600μmol/L丙酮醛组炎症小体相关组分NLRP3、caspase-1蛋白以及caspase-1下游蛋白IL-1β、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醛可通过氧化应激及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信号引起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醛 氧化应激 NLRP3炎症小体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运动方案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吕林华 张英 +5 位作者 陈碧娇 黄穗青 童瑶 侯健 吴钟凯 黄慧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920-925,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指导下的精准化运动方案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二区行心脏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两组术前及术后... 目的评价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指导下的精准化运动方案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二区行心脏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两组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均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的6min步行试验(6MWT).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运动康复措施,干预组则实施通过6MWT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制订的精准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别.结果①干预组的运动耐量提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430.48±54.62)m比(401.80±35.16)m,P<0.05;运动代谢当量(4.75±0.85)METs比(4.03±0.54)METs,P<0.05].②干预组的住院时间[(29.57±7.24)d比(35.50±9.87)d,P<0.05]和术后下床时间[(1.88±0.46)d比(2.15±0.43)d,P<0.05]显著缩短.③两组康复运动过程中的并发症: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康复运动过程中无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2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2.5%),室性早搏1例(2.5%),呼吸困难2例(5.0%),气促2例(5.0%),血氧下降1例(2.5%).结论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和6MWT联合指导下的精准化运动康复方案,可以大幅度地促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 6 min步行试验 精准化 快速康复 心脏手术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普罗胺对HK-2细胞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燕玲 罗婷 +6 位作者 高昕乐 李海洲 凡栋 赵晓朵 吴秀香 庄晓东 靳俊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碘普罗胺可引起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观察碘普罗胺对HK-2细胞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作用,探讨碘普罗胺引起HK-2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6组:对照组及碘普罗胺37、74、111、148、... 目的碘普罗胺可引起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观察碘普罗胺对HK-2细胞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作用,探讨碘普罗胺引起HK-2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6组:对照组及碘普罗胺37、74、111、148、185 mgI/mL组。HK-2细胞加入碘普罗胺24 h后,应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β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活性氧水平[2 551.71±84.00]比较,碘普罗胺37、74、111、148、185 mgI/mL组[4103.89±98.89; 4450.12±108.90; 5050.85±606.76; 6210.57±145.74; 7105.13±426.63]均明显升高(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K-2细胞经碘普罗胺处理后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111 mgI/mL及以上浓度的碘普罗胺处理后NF-κB蛋白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碘普罗胺对HK-2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激活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普罗胺 HK-2细胞 活性氧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温志平 廖文光 +5 位作者 廖新学 杜志民 阮云军 向定成 钟守澄 钟可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并分析评价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IB和葡萄糖(GL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FIB和GLU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含量的高低与发生AMI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心肌梗死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康时代下的体医融合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慧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全民健康时代,如何打破长期“体医分离”的壁垒,更好、更快地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毫无疑问,心脏康复是体医融合的先行者,然而目前参与率并不乐观。显然聚焦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心脏康复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康的需求,必须转向大众群... 全民健康时代,如何打破长期“体医分离”的壁垒,更好、更快地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毫无疑问,心脏康复是体医融合的先行者,然而目前参与率并不乐观。显然聚焦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心脏康复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康的需求,必须转向大众群体。心脏评估可谓体医融合的贯彻者。心血管医师应与体育界生力军充分“融合”,开展心脏安全风险评估,规避运动风险的发生,努力促进所有人参加定期的体育锻炼,促进全民科学运动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运动医学 心脏康复 心脏安全评估 心血管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人工优化
7
作者 王星 黄慧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得到治疗。然而,起搏器置入患者仍需在随访中对起搏器参数设置进行不断优化,在获得最佳临床效果的同时,使得潜在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在起搏器的相关参数中,...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得到治疗。然而,起搏器置入患者仍需在随访中对起搏器参数设置进行不断优化,在获得最佳临床效果的同时,使得潜在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在起搏器的相关参数中,房室间期(AVdelay/AV interval,AVD/AVI)可以通过影响心室的前负荷影响心脏的射血能力,对于实现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房室机械同步、避免电生理不利影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既往对于起搏器优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而对双腔起搏器人群涉及较少。本文拟就双腔起搏器AVD优化的目的、临床研究进展、起搏器的人工优化方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房室间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8
作者 黄根牙 顾新元 唐利龙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11期-,共4页
C反应蛋白不仅是一个炎症标志物,它还能活化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促进血栓的形成,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并可增加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可能直接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性疾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碘普罗胺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燕玲 罗婷 +6 位作者 高昕乐 陈阳 吴秀香 凡栋 艾寒 靳俊峰 庄晓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对比剂诱导的足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AC对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目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对比剂诱导的足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AC对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组、碘普罗胺组(加入111mgI/mL碘普罗胺处理24h)、碘普罗胺+不同浓度NAC处理组(111mgI/mL碘普罗胺与2、4、8、16、32mmol/LNAC共孵育24h)。采用CCK-8法、DAPI染色法、DCFH-DA染色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Bax、Bcl-2、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及NF-κB蛋白表达。结果碘普罗胺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8.819±2.045)%vs(100±4.749)%,P<0.05],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且ROS水平、Bax/Bcl-2比值、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加入2、4、8、16、32mmol/LNAC可有效抑制碘普罗胺引起的上述效应,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依次为55.40%±3.61%、58.95%±2.86%、61.53%±5.18%、59.85%±6.37%、59.09%±6.29%),ROS水平、Bax/Bcl-2比值、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的平均荧光强度(1502.17±55.91)相比,碘普罗胺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5050.85±606.76)明显增强;而碘普罗胺+2、4、8、16、32mmol/L的NAC组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4065.39±160.59、4162.05±28.93、3675.71±50.38、3133.97±66.07、2675.80±92.39)较碘普罗胺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NAC可以对抗碘普罗胺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生成及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碘普罗胺 核因子ΚB NOD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在心房颤动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10
作者 刘梦辉 严凤娇 +9 位作者 苏晨 张小宇 江竞舟 马跃东 冯冲 柳俊 唐安丽 董吁钢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结果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10例),非房颤患者24例.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3.1%,2.2%~3.9%)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2.1%,1.0%~3.4%;H=2.6,P=0.009);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P=0.150);房颤患者的外周血(3.3%,2.6%~4.0%)、右心房(3.4%,2.4%~4.4%)和左心房(3.3%,2.6%~4.1%)中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86).结论房颤与炎性因子IL-17A的表达升高相关,但是这一现象可能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无关;此外,房颤的炎症反应状态可能与全身系统炎症反应相关,而非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心房颤动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改善ACS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随访研究
11
作者 郭盛锦 吴学周 +1 位作者 方朝辉 黄至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64-66,77,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针对ACS伴高血糖状态患者,寻找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强化胰岛素治疗组(100例)、胰岛素治疗组(90例)、口服...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针对ACS伴高血糖状态患者,寻找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强化胰岛素治疗组(100例)、胰岛素治疗组(90例)、口服降糖药组(90例)。每组均使用相同的常规ACS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及住院治疗出院前1d的血浆葡萄糖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时间定于ACS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结果三组出院前1d血浆葡萄糖及LVEF均显著改善(P均<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出院前1d、出院1、3、6个月血浆葡萄糖水平[(6.53±1.55)mmol/L、(6.88±1.64)mmol/L、(6.91±2.01)mmol/L、(6.96±1.78)mmol/L]均低于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出院前1d、出院1、3、6个月LVEF水平[(54.88±15.06)%、(54.79±10.06)%、(53.52±12.25)%、(53.96±10.43)%]均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上述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但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呈现一定复发趋势。结论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ACS伴高血糖,获得了显著的降糖效果,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强化降糖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