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肿瘤162例的外科临床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孟亚 张希 +2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熊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7年20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162例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良性肿瘤共129例,其中黏液瘤113例,非黏液性良性... 【目的】探讨国内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7年20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162例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良性肿瘤共129例,其中黏液瘤113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共33例,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有19例,转移瘤14例。年龄45±17岁(11~73岁),男女比例为1∶1.4。【结果】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4人,围手术期死亡率3.1%。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3人,围手术期死亡率9.1%。截至2007年12月成功随访134人,失访21人,随访率86.5%。良性肿瘤随访期2月~19.5年,平均随访时间5.5年。黏液瘤随访期内复发3例,死亡5例,5年生存率93.7%。良性非黏液性肿瘤未发生复发或死亡。恶性肿瘤随访期1月~6.5年,平均2.4年,其中死亡15例(占71.4%),确诊复发9人,再次手术2例。良性肿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172.7月(95%置信区间150.8~194.7月),半数生存期为168月;恶性肿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24.7月(95%置信区间11.8~37.7月),半数生存期为11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良性肿瘤远期生存概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01)。【结论】国内心脏良性肿瘤病人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恶性肿瘤病人,良性肿瘤和术后随诊的重点是防止复发。对心脏恶性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尽早明确诊断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肿瘤切除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希 许哲 +5 位作者 陈光献 陈艳玲 王治平 吴钟凯 殷胜利 唐白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年龄≥60岁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为8.89%...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年龄≥60岁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为8.89%。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室颤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循环时间是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时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治平 孙培吾 +2 位作者 张希 熊迈 王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报告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方法]收集1991年-2005年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共71例,其中6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71例患者中,4例症状较轻者未行手术, 6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同时... [目的]报告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方法]收集1991年-2005年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共71例,其中6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71例患者中,4例症状较轻者未行手术, 6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同时行三尖瓣矫治术。本组2例死亡,均死于心功能衰竭,余恢复良好。[结论]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并非少见,有严重关闭不全或伴先天性三尖瓣发育畸形者需手术治疗,尽可能以成形为主,其次才行瓣膜置换,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疗效观察
4
作者 陈鉴涛 张怡 +4 位作者 冯康倪 黄穗青 萧寒日 梁孟亚 吴钟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适合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PNAR)患者的早期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接受TAVR治疗的48...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适合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PNAR)患者的早期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接受TAVR治疗的48例PNAR患者的资料,比较经股动脉入路(TF-TAVR组,25例)和经心尖入路(TA-TAVR组,23例)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结局。通过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全因死亡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不同入路TAVR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TA-TAVR组比较,TF-TAVR组在主动脉瓣基底环周长和直径,左心室流出道周长和直径,左冠状窦、右冠状窦以及无冠状窦的直径、窦管结合部(STJ)直径等方面均较小,STJ距主动脉瓣基底环平面较近,瓣环角度较小(均P<0.05),且人工瓣膜植入深度更靠近主动脉瓣基底环平面(P<0.01)。两组患者TAVR整体技术成功率为91.67%,设备成功率为83.33%。TAVR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改善(均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仅TA-TAVR组有显著变化(P<0.05)。在主要结局方面,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4.17%(2例);随访到术后60、90 d均无新增死亡病例;随访到术后90~180 d患者TF-TAVR组新增心源性猝死1例,TA-TAVR组新增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随访到术后180 d~1年患者仅TF-TAVR组新增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随访到术后1年,两组患者累计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传导阻滞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TAVR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到术后1年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传导阻滞事件,而TF-TAVR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新植入永久起搏器发生率分别为12.00%、4.00%和12.00%。结论:TAVR在治疗不适合SAVR的重度PNAR患者中具有较高可行性,且TF-TAVR和TA-TAVR术后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股动脉 经心尖 疗效 安全性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罕见左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立 区景松 +1 位作者 刘湘 王治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44-2944,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心悸、气促8个月来我院就诊,多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偶有咳嗽、咳痰,痰不多,无外伤、感染病史,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心脏体查未闻及心前区有杂音,有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正常,胸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增粗。超声... 患者女,43岁,因心悸、气促8个月来我院就诊,多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偶有咳嗽、咳痰,痰不多,无外伤、感染病史,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心脏体查未闻及心前区有杂音,有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正常,胸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增粗。超声心动图未提示有明显心脏畸形.但测得肺动脉压力明屁增高.达68mmHg,左心房也明显扩大。行心脏CT检杏,CT提示患者左上肺静脉未回流至左心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异位引流 外科治疗 肺部疾病史 心脏畸形 肺动脉压力 超声心动图 左上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二尖瓣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哲 徐颖琦 +6 位作者 熊迈 郑莹 张希 王治平 吴钟凯 唐白云 殷胜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88-91,2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09%。心功能NYHA分级、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转机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主要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 老年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护理专家共识
7
作者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 王金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梁爱琼 吕林华 郭志福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症之一。急诊护理在ACS患者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护理专家共识》从ACS类型、识别和评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症之一。急诊护理在ACS患者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护理专家共识》从ACS类型、识别和评估、急救原则、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ACS患者急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赵洪云 管慧红 彭龙云 张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53-1155,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 5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d ,也于第 3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 2周、4周将动物处死 ,取出心脏 ,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ISO后 2周、4周 ,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 :G -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 ,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 心肌梗塞 组织再生 动物实验 干预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1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外源性NO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顾勇 王治平 +2 位作者 鲁建军 张希 孙培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6-1417,1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野百合碱 (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内皮素 - 1(ET - 1)和内皮素A受体 (ETAR)的表达 ,并观察吸入外源性NO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使用NO吸入装置给予... 目的 :探讨野百合碱 (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内皮素 - 1(ET - 1)和内皮素A受体 (ETAR)的表达 ,并观察吸入外源性NO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使用NO吸入装置给予大鼠外源性NO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不同组间肺组织中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程度、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外源性NO吸入能明显减低肺动脉压、右室肥厚程度、bFGF、ET - 1及ETA 受体的表达。结论 :bFGF、ET -1及ETA 受体可能参与了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外源性NO吸入可能通过ET - 1及ETA 受体途径阻止或逆转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但如何通过bFGF起作用还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大鼠 野百合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下调RAGE抑制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5
10
作者 荣健 叶升 +6 位作者 江楠 郭俊英 吴钟凯 梁孟亚 刘海 黄伟明 王治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只健康犬依据主动脉开放后是否吸入七氟醚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只健康犬依据主动脉开放后是否吸入七氟醚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n=6)在主动脉开放后常规机械通气和实验组(test,n=6)在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MAC七氟醚,持续10min。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90min实验结束前(T2)留取肺组织标本和肺静脉血标本。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W/D);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yeloperoxidase activity,MPO);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取RT-PCR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RAGE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W/D、MPO、肺损伤评分、RAGE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IL-6和TNF-α含量在T2时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内比较,所有指标实验结束时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AGE合成与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后处理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缺血再灌注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43
11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7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陈惠珍 彭龙云 曾武涛 靳三庆 张希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4h、48h和 2周后杀死大鼠 ,取出心脏 ,检测心肌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对照组可见散在心肌梗塞灶 ,坏死区周围有多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而治疗组大鼠心肌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 ,浸润的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48h后对照组心肌梗塞灶进一步扩大 ,呈散在片状分布 ,而治疗组心肌梗塞灶扩大不明显 ,呈散在灶性分布 ,并可见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 ;2周后 ,治疗组未见明显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 ,可见新生的心肌细胞生长。结论 :G -CSF对缺血濒死心肌有保护作用 ,用G -CSF动员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进行“自我移植”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预处理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光献 唐白云 +2 位作者 梁孟亚 刘海 吴钟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远程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远程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Ⅰ组、远程预处理Ⅱ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钙网蛋白的表达。结果:远程预处理Ⅰ组心功能、cTnT、MDA、SOD值、CRT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Ⅱ组SOD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cTnT、MDA值、CRT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远程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远程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预处理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钙网蛋白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间液钙离子动态与胞膜钠钙交换体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邵洪 荣健 +1 位作者 王淑云 吴钟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9,98,共5页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织间液钙离子浓度,比较IR前后心肌胞膜钠钙交换体(NCX)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钙超载的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和对照组,以微透析技术连续收集心肌组织间液标本,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织间液钙离子浓度,比较IR前后心肌胞膜钠钙交换体(NCX)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钙超载的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和对照组,以微透析技术连续收集心肌组织间液标本,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钙离子浓度。IR组通过结扎(20min)后松解(60min)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结束时收取左心室缺血区和右心室心肌行NCX mRNA定量PCR检测,实验前后采血检测血钙和肌钙蛋白T(cTnT)。对照组免除结扎、松解前降支,其余操作与IR组一致。结果 IR组血浆cTnT浓度显著升高[对照组vs IR组,ng/mL:(1.62±0.60)vs.(4.29±2.22),P=0.031]。IR组心肌组织间液钙离子浓度在缺血期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0min显著下降,心肌析出液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vs.IR组,ng/mL:(224±31)vs.(136±39),P=0.002]。血浆Ca2+浓度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心肌细胞膜NCX mRNA表达水平在组间和组内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组织间液钙离子浓度在缺血期无明显变化,再灌注期迅速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与胞膜NCX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离子 钠钙交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控制性再灌注抗犬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 被引量:3
14
作者 荣健 王治平 +3 位作者 吴钟凯 陈光献 梁孟亚 刘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氧控制性再灌注(OCR)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I/R)早期损伤的作用。【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I/R,n=7)和实验组(OCR,n=7)。对照组全程FiO2 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 【目的】探讨氧控制性再灌注(OCR)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I/R)早期损伤的作用。【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I/R,n=7)和实验组(OCR,n=7)。对照组全程FiO2 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达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 80%。检测动脉血气,观察两组犬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5、10、15、20、25 min以及停机前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25 min(T2)、主动脉开放90 min(T3)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及肺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 B蛋白含量;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在主动脉开放后5、10、15、2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T2和T3时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重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核因子kappa B蛋白表达在T2和T3时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肺损伤评分在T2和T3时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控制性再灌注可抑制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炎性细胞浸润,抑制核因子kappaB蛋白表达。提示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控制性再灌注 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干湿比 髓过氧化物 丙二醛 核因子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毅 冯康倪 +1 位作者 陈鉴涛 梁孟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7-355,共9页
脑卒中(stroke)是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7%^([1]),成为了现代社会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由于脑血流量严重减少,脑组织缺乏血液和氧气供应,最终导致神... 脑卒中(stroke)是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7%^([1]),成为了现代社会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由于脑血流量严重减少,脑组织缺乏血液和氧气供应,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和脑梗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质性三尖瓣返流矫治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文波 殷胜利 +3 位作者 孙培吾 唐白云 王治平 张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8-719,720,共3页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三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机械瓣心音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地 姚尖平 +1 位作者 杜明辉 杨嵩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在一些致命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心音听诊是最有效也是应用得最成功的手段之一。鉴于目前机械瓣的使用非常普遍,研究简单有效的机械瓣病变判别方法对于临床诊断来讲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希尔波特-黄变换(HHT),针对不同的机械瓣心音进行分析,... 在一些致命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心音听诊是最有效也是应用得最成功的手段之一。鉴于目前机械瓣的使用非常普遍,研究简单有效的机械瓣病变判别方法对于临床诊断来讲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希尔波特-黄变换(HHT),针对不同的机械瓣心音进行分析,并设计一种基于Hilbert边界谱特征的提取方法,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对不同的机械瓣心音进行分类。同时,与基于局部最优基特征的分类器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瓣心音的各阶Hilbert边界谱具有非常明显不同的分布,基于HHT的分类器识别率达到了97.3%,较基于局部最优基特征分类器的识别率(91.3%)更高。对于人造机械瓣心音而言,HHT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 人工机械瓣 希尔波特-黄变换(HHT) 线性判别分析(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手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哲 张希 +2 位作者 殷胜利 刘东红 熊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7-88,共2页
心-手综合征,又称Holt-Oram综合征、上肢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血管畸形和骨骼的畸形。由于外显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25岁男性心-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中左手骨骼明显畸形... 心-手综合征,又称Holt-Oram综合征、上肢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血管畸形和骨骼的畸形。由于外显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25岁男性心-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中左手骨骼明显畸形,心血管畸形中除了常见的卵圆孔未闭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先天性血管环(右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和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T-ORAM综合征 心-手综合征 上肢心血管综合征 先天性血管环 心肌致密化不全 TBX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1/Tie2在大鼠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 梁孟亚 +1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Ang-1及其受体Tie2在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流组20只大鼠行左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分流手术,对照组16只大鼠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测量右心室收缩压,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测量肺... 【目的】探讨Ang-1及其受体Tie2在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流组20只大鼠行左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分流手术,对照组16只大鼠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测量右心室收缩压,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测量肺微细动脉壁厚度指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Ang-1和Tie2的表达。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流组大鼠术后第4周和第8周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组织学分析发现,分流组大鼠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壁厚度指数增加。在分流引起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Ang-1和Tie2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均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标志细胞调亡的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却明显下降。【结论】Ang-1和Tie2的表达与肺动脉高压紧密相关。Ang-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TIE2 肺动脉高压 凋亡 CASPASE-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上调水通道蛋白1保护新生猪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荣健 叶升 +5 位作者 肖亮灿 郭俊英 梁孟亚 刘海 黄伟明 吴钟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猪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以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此病理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12只健康新生猪依据主动脉开放前是否通过肺动脉注射乌司他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n=6)和实验组(te...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猪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以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此病理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12只健康新生猪依据主动脉开放前是否通过肺动脉注射乌司他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n=6)和实验组(test,n=6),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前通过肺动脉注射乌司他丁10 000 U.kg-1(0.154 mol.L-1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90 min实验结束前(T2)留取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肺静脉血标本。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PMN)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静脉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W/D);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QP1表达。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PMN)计数、IL-6、TNF-α和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降低以及AQP1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新生猪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其促进AQP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水通道蛋白1 缺血/再灌注 急性损伤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