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右位心的诊断和外科治疗: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冀亚琦 孙培吾 +3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钟佛添 罗红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 ,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 ,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 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3例镜面右位心中 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 (TGA)、单心室 (SV...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 ,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 ,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 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3例镜面右位心中 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 (TGA)、单心室 (SV)、动脉共干 (CMT)等复杂畸形 ;右旋心以生理矫正型TGA多见 (11/ 17) ,且多数伴有室间隔缺损 (VSD)和肺动脉狭窄 (PS) (8/ 11) ;2例孤立右位心则为TGA和完全型房室管畸形 (CAVC)并存。主要根据X线检查 (胸腹平片 ,肺门断层片 ,高千伏胸片 ,超高速CT)、超声心动图 (UCG)、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主要有 :Fontan类手术 8例 ,解剖矫治术 7例 ,剖胸探查 1例 ;存活 13例病人中 8例为复杂畸形 ,5例行改良Fontan术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 (TCPC)。【结论】镜面右位心亦可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 ,右旋心、孤立右位心的合并畸形有一定规律 ;X线检查对右位心的诊断、分型有重要帮助 ,而UCG、超高速CT(UFCT)则是明确心内畸形和手术条件的主要手段 ;Fontan类手术 (改良Fontan或TCPC)是治疗复杂先心病较有前途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心 先天性心脏缺损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46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钟佛添 李学瑞 +4 位作者 巫国勇 陈振光 马俊 孙培吾 张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76,共4页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8例,二尖瓣狭窄4例;心房纤颤6例,心房扑动4例;术前B型超声检测肺动脉压(2.67~17.73)kPa,平均(6.70±2.47)kPa;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3例行补片活瓣法;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均行De Vega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2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115例,随访率78.8%,随访4个月至10年8个月,2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房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林 王武军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01-1003,共3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心脏外科 现状 小切口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夏文杰 项鹏 +5 位作者 张丽蓉 陈振光 余伟华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65-869,T001,共6页
目的 :丹参酮ⅡA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 coll-Paque液离心和贴壁法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FGF - 2对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采用含丹参酮ⅡA的无血清... 目的 :丹参酮ⅡA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 coll-Paque液离心和贴壁法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FGF - 2对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采用含丹参酮ⅡA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 -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0 5× 10 6,15代可获得 ( 2 - 3)× 10 12 个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4、CD38、CD4 5、CD80、CD86为阴性。FGF - 2促进hMSC生长 ,并且对MSC的分化能力基本没有影响。丹参酮ⅡA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丹参酮Ⅱ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唐白云 童萃文 +7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陈光献 熊迈 姚尖平 罗红鹤 黄素珍 孙培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替换术后适宜的抗凝程度时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收治40例瓣膜替换术后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所在患者均应用Car...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替换术后适宜的抗凝程度时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收治40例瓣膜替换术后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所在患者均应用CarboMedics双叶瓣行人瓣膜替换术。术后24h开始每天服华法令3mg,每天测定INR值,连测14次,出院后临床随访1~2年,按研究计划测定INR值共14次。同时观察指标包括与抗凝有关的出血、血栓、栓塞和死亡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口服华法令3~5d后INR趋于稳定,术后2周时华法令用量为(2.56±0.57)mg,INR达2.11±0.67。随访1~2年,平均18月,总随访62个患者年,出院后平均口服华法令量为(2.66±0.72)mg,INR达1.98±0.54(1.44~2.52)。出血并发症12例。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19.35%患者年,其中轻度出血8例(7例INR<2.5,1例>2.5)中度出血2例(INR>2.5),重度出血2例(INR>3.0)。10例出血发生在3个月内,2例出血发生在3~6个月内。全组无血栓、栓塞和死亡。【结论】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建议INR的理想范围保持在1.80~2.50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R 华法令 患者 瓣膜替换术 出血 机械瓣 术后 范围 行人 前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28年回顾(附2000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钟佛添 巫国勇 +8 位作者 张希 罗红鹤 王治平 唐白云 黄伟明 张平川 伍联近 童萃文 孙培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报道28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例瓣膜置换术的结果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76年5月至2004年8月共为20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换术。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325例(66.2%),主动脉瓣替换术(AVR... 【目的】报道28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例瓣膜置换术的结果和体会,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76年5月至2004年8月共为20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换术。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325例(66.2%),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24例(16.2%),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同期替换术(AVR及MVR)322例(16.1%),三尖瓣替换术(TVR)29例(1.5%)。术后随访1个月~28年,平均(10.2±5.3)年,失访283例(15.1%)。【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9例(6.45%),其中1976年至1994年为95例(9.5%),1995年至2004年为34例(3.4%),前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字 2=12.62,P <0.001)晚期死亡288例(1.9%病人年),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和改进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的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对适宜病例施行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MVRP),对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例予以三尖瓣整形术,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远期生存率,尤其应该重视加强健康宣教及门诊随访,并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三尖瓣 MVR 替换术 手术疗效 病人 死亡 施行 人心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温冠媚 李浩威 +5 位作者 肖庆忠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段连宁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 (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 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 目的 :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 (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 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 :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 (PB)、骨髓(BM)和脾脏 (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 /H - 2Dd - 、CD34+ /H - 2Dd - 细胞 ,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防治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白云 杨圣艮 +4 位作者 刘卫彬 张希 王治平 童萃文 孙培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防治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危象的效果。【方法】120例经术前评估具有易发术后危象危险因素的全身型(Ⅱ~Ⅳ)MG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T)和对照组(C)各60例。T组术后给予甲泼尼龙(20 mg·k...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防治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危象的效果。【方法】120例经术前评估具有易发术后危象危险因素的全身型(Ⅱ~Ⅳ)MG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T)和对照组(C)各60例。T组术后给予甲泼尼龙(20 mg·k-1·d-1)联合环磷酰胺(0.25 g·m-2·d-1)免疫冲击治疗3 d;C组给予地塞米松(0.4 mg·kg-1·d-1)作对照,若发生危象则改用免疫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危象发生率、呼吸机带机时间、二次插管率、ICU住院日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T组术后有5(8.3%)例发生危象明显低于C组16例(26.7%)(P<0.01)二次插管率亦显著低于C组(P<0.05)吸机带机时间为(22.7±23.3)h,而对照组为(38.8±40.7)h(P<0.05,nonparameter test,Npar)CU住院日T组(3.1±4.3)d明显短于C组(4.9±6.1)d(P<0.01,NPar)C组16例危象患者加用免疫冲击治疗后有10例取得较好效果,4例应用了血浆置换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免疫冲击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有呕吐(3例)、肝功能减退(3例)、药物性高血糖(2例)、白细胞降低(2例)、膀胱出血(1例)等;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3例),不能确定是免疫冲击治疗所致;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免疫冲击治疗可减少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不良反应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环磷酰胺 重症肌无力 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温冠媚 李浩威 +6 位作者 肖庆忠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那晓东 项鹏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选用孕125-145d(125-145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选用孕125-145d(125-145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6及SCF组合的培养体系中,培养7d后,通过形态学、表型、粒-单/巨噬细胞系集落培养(CFU-GM)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与FLSC-CM共培养组产生的非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形态类似于单核或小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可表达人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和CD45),在含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能够形成CFU-GM,而FD和IL-6+SCF诱导组无上述作用。结论FLSC-CM可诱导CD34-CD45-hMSCs分化为造血细胞,提示hMSCs具有体外造血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胎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丽蓉 陈振光 +4 位作者 项鹏 夏文杰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0-172,F004,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血清含量对MSC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血清含量对MSC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6 )× 10 5个细胞 ,15代可获得 (3~ 4 )× 10 12 个细胞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L DMEM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的培养扩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5 9、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3、CD34、CD4 5、CD38、CD80、CD86、CD117表达为阴性。【结论】MSC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自体血管移植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张希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47-64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移植物 冠状动脉旁路术 手术 自体血管移植 临床 供血 CABG 直接影响 ITA 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自体心包和同种异体腹膜管道替代冠脉搭桥移植血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建军 钟佛添 +4 位作者 王治平 巫国勇 徐颖琦 徐康清 陈细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间皮源性心包、腹膜材料制作成小口径管道替代冠脉搭桥的旁路移植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用本地杂种成年犬30头分成3组,A组为自体心包管道搭桥组10头,B组为同种异体腹膜管道搭桥组10头,C组为 提供腹膜材料组10头。... [目的]探讨利用间皮源性心包、腹膜材料制作成小口径管道替代冠脉搭桥的旁路移植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用本地杂种成年犬30头分成3组,A组为自体心包管道搭桥组10头,B组为同种异体腹膜管道搭桥组10头,C组为 提供腹膜材料组10头。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非体循不停跳下行主动脉与右冠脉搭桥;围术期建立股动脉测压,股静脉通道,体 表心电监护;电磁流量计测定冠脉流量。[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率A组2/10(20%),B组3/10(30%)。存活1周以上者占15/ 20(75%)。术后早期移植管道的通畅情况满意。[结论]在自体血管缺乏的情况下,心包、腹膜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冠脉搭桥 移植血管 自体心包 同种异体 术后早期 股静脉 膜材料 替代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巫国勇 钟佛添 +4 位作者 郭建极 鲁建军 马骏 王治平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18-1219,共2页
目的 :探讨四逆汤 (SD)对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的影响 ,以了解SD对供心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16只随机分成 2组 ,1组为对照组 ,2组为实验组。取心前 ,取心肌测ATP。 1组用 4℃UW液灌洗、2组用 4℃UW +SD液灌洗 ;常规取心... 目的 :探讨四逆汤 (SD)对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的影响 ,以了解SD对供心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16只随机分成 2组 ,1组为对照组 ,2组为实验组。取心前 ,取心肌测ATP。 1组用 4℃UW液灌洗、2组用 4℃UW +SD液灌洗 ;常规取心后 ,1组在 4℃UW液中 ,2组在 4℃UW +SD液中保存 6h。取心肌测ATP。然后在Langendorff模型上 ,1组用KHB液 ,2组用KHB +SD液再灌注 3 0min ,再取心肌测ATP。结果 :2组取心后各时点ATP均高于 1组。结论 :在灌洗液、保存液及再灌液中加入SD能使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维持较高水平。SD对供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心冷保存 再灌注 ATP SD 器官保存 腺苷三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血诱导心脏停跳及复跳前再灌注对幼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蓝斌 张希 +1 位作者 李木泉 姚尖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396,400,共4页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停跳及复跳前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 (2~ 3周 )健康幼兔各分为对照组 (冷晶体停跳液诱停 )和实验组 (温血诱停及再灌注 )。采用幼兔离体心脏模型 ,分别检测两组心肌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停跳及复跳前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 (2~ 3周 )健康幼兔各分为对照组 (冷晶体停跳液诱停 )和实验组 (温血诱停及再灌注 )。采用幼兔离体心脏模型 ,分别检测两组心肌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 ,腺苷三磷酸 (ATP)水平 ,心肌水质量分数wc,wt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肌的MDA质量摩尔浓度mc,MDA,实验组 (331 4 2± 4 0 4 0 )nmol/ g、对照组 (334 4 2± 4 1 4 7)nmol/ g(P >0 0 5 ) ;心肌的SOD比活性z/m ,实验组 (397 5± 4 8 8)U/ g、对照组 (397 2± 4 8 7)U/g(P >0 0 5 ) ;心肌的ATP质量分数wATP,实验组 (139 3± 31 9) μg/g、对照组 (138 7± 2 1 5 ) μg/g(P >0 0 5 ) ;心肌水质量分数 ,实验组 (6 3 81± 2 4 5 ) %、对照组 (6 6 96± 2 4 4 ) % (P <0 0 1)。温血诱停及复跳前再灌注后 ,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等超微结构均得到较好保护。【结论】温血诱导停跳及再灌注和冷晶体停跳液 ,对未成熟心肌能量代谢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保护作用相同 ;但前者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模型 人工心脏停搏 心肌再灌注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麻痹液 外科学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设计与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林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使用进行设计并观察在心室切口中的缝合效果。方法:在5个游离猪心上模拟左心室壁切口,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各种垫片的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并在左心室壁切口中使用带垫片的多针头手术缝线进行缝合,对心室壁切... 目的: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使用进行设计并观察在心室切口中的缝合效果。方法:在5个游离猪心上模拟左心室壁切口,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各种垫片的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并在左心室壁切口中使用带垫片的多针头手术缝线进行缝合,对心室壁切口缝合的效果、针孔处组织的撕裂程度以及垫片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根据置放垫片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设计出两类置放垫片的方式,在术中临时置放垫片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针孔处组织的撕裂和出血的发生。结论:在使用多针头手术缝线时合理置放垫片,可以防止撕裂针孔处心脏组织,使多针头手术缝线的优点充分得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头手术缝线 垫片 设计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05-1007,共3页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临床应用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绀缺氧未成熟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兔实验
17
作者 姚尖平 张希 +2 位作者 吴钟凯 徐颖琦 熊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9,606,共5页
【目的】构建幼兔缺氧模型,研究紫绀缺氧未成熟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方法】新生幼兔28只,分2组,Ⅰ组(缺氧组)、Ⅱ组(对照组)。Ⅰ组置于常压低氧饲养舱中喂养7~9d,构建慢性缺氧模型。在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模... 【目的】构建幼兔缺氧模型,研究紫绀缺氧未成熟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方法】新生幼兔28只,分2组,Ⅰ组(缺氧组)、Ⅱ组(对照组)。Ⅰ组置于常压低氧饲养舱中喂养7~9d,构建慢性缺氧模型。在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模型上,观察2组再灌注末心肌损伤程度及心功能恢复情况,从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角度,初步探讨其机制。【结果】缺氧幼兔心肌大量中小线粒体增生,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腺苷三磷酸(ATP)含量减少。与Ⅰ比较,再灌注末Ⅱ组心肌SOD下降幅度和丙二醛(MDA)上升幅度增大(27.3±4.9)%比(14.1±8.7)%;(66.79±12.8)%比(36.5±10.1)%;心肌ATP下降更为明显(39.0±3.5)%,比(25.1±5.7)%;再灌注后冠状窦流量恢复率(CFR)、心肌收缩力恢复率也不如对照组,超微结构破坏程度更为显著。【结论】缺氧紫绀幼兔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下降,长期缺氧使未成熟心肌抗氧自由基酶活性下降,ATP和糖原消耗,对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损伤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绀缺氧未成熟心肌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耐受性 兔实验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低温超极化停跳对犬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靳三庆 徐颖琦 +4 位作者 吴金浪 郭隽英 朱艳玲 陈秉学 王治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 【目的】从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角度,比较超极化停跳和去极化停跳(钾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8只纯种比格犬,体质量8.5~1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8例。全麻后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阻断主动脉后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20mL/kg,全心缺血45min后,恢复灌注60min。实验组的停跳液为温血(34℃)尼可地尔(含尼可地尔400滋mol/L),对照组的停跳液为传统的4℃高钾停跳液(含钾22mmol/L),停跳后两组心脏均局部冰敷以保持低温。心脏停跳期间若出现心电活动,则追加停跳液首量的三分之一。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40min、主动脉开放30min,用活检针穿刺取右室全层心肌行电子显微镜检查,每个标本随机选取6个视野照片,用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计算线粒体的面积和周长,并计算得出线粒体体积密度、比表面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因主动脉阻断不全而被剔除,其它各例在实验中均无须追加停跳液。每组3个时间点之间、两组间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olume-density,V/V)、比表面(Rsv)和单位面积线粒体计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们的实验方案下,超极化停跳和高钾停跳都能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且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线粒体 超极化停跳 保护作用 犬心肌 微低温 主动脉阻断 电子显微镜检查 心肌保护效果 体外循环模型 尼可地尔 体积密度 停跳液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开放 实验组 对照组 全心缺血 心电活动 心脏停跳 系统分析 图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对房间隔显露效果的评价
19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2 位作者 王武军 张希 钟世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79-780,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观察房间隔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房间隔。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中,第2、3或3、4肋间水平的切口均可显露房间隔,但以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为佳。右前外侧小切口在第3、4肋间均可显露良好房间隔。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不适于房间隔的显露。结论:正中部位和右侧的胸部小切口均能显露房间隔,但房间隔手术的完成尚需要合理选择切口的部位和长度,并充分考虑体外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露效果 房间隔 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左侧胸骨旁切口 右前外侧小切口 正中小切口 右心房切口 胸部小切口 成人尸体 体外循环 肋间 水平 右侧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超滤术后早期代谢性碱中毒
20
作者 陈光献 张希 +3 位作者 戴强生 童萃文 巫国勇 唐白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85-586,共2页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超滤术后早期酸碱平衡的情况 ,以指导治疗。方法 :抽查自 2 0 0 1年 1~ 12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 40例患者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 ,实验组于术中转流后期进行超滤 ,对照组不做特别处理。对其术后的血...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超滤术后早期酸碱平衡的情况 ,以指导治疗。方法 :抽查自 2 0 0 1年 1~ 12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 40例患者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 ,实验组于术中转流后期进行超滤 ,对照组不做特别处理。对其术后的血气分析进行分析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依据。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气分析明显表现为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低血钾。其中以实验组为明显 ,pH、AB和BE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实验组的病人给予乙酰唑胺、精氨酸盐治疗后 ,血气分析的各项参数均有明显的改变 (P <0 0 5 ) ,基本上恢复在正常范围。结论 :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与超滤有关 ,同时应注意在纠正酸血症的同时 ,控制碳酸氢钠的投入量 ,谨防矫枉过正 ;乙酰唑胺、精氨酸盐可用于治疗代谢性碱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超滤术后 早期代谢性碱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