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格丽 陈国桢 +2 位作者 覃有振 李运泉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1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患儿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2h~15.4岁,平均6.6岁。发病季节以盛夏和初春较高。有明确感染史20...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1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患儿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2h~15.4岁,平均6.6岁。发病季节以盛夏和初春较高。有明确感染史203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72%以心律失常为主住院,轻型占78%,中型占12%,重型占10%。实验室检查异常变化:心电图88%,心肌酶谱92%,肌钙蛋白Ⅰ或肌钙蛋白 T 阳性43%,抗心磷脂抗体 IgM 28%,抗心磷脂肮体 IgG 17%,胸片25%,超声心动图26%,心脏核素70%。全部用综合、对症治疗,3例安装起搏器。治愈92例,好转122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肌酶谱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NB 增高多见,24h 动态心电图能全面了解患儿心律紊乱及心肌缺血,心脏核素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诊断靠综合判断,排除其他诊断。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综合、对症治疗,阿-斯综合征者尽早安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肌炎 病毒性/诊断 心肌酶谱 心电图 心肌炎 病毒性胎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淑娟 杨军林 +3 位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林约瑟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引起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致右心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覃有振 李运泉 +4 位作者 王业松 陈国桢 李格丽 朱延力 唐安丽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6例 14岁以下的SVT病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 ,确定SVT电生理机制类型 ,依据各种类型采用消融导管定出有效消融靶点并行RFCA。【结果】 16例...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6例 14岁以下的SVT病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 ,确定SVT电生理机制类型 ,依据各种类型采用消融导管定出有效消融靶点并行RFCA。【结果】 16例SVT中 ,房室旁路折返 12例 ( 6 8 7% ) ,其中左旁路 5例 ,右旁路 6例 ,左右均有旁路 1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 2例 ( 15 6 % ) ,房内折返 2例 ( 15 6 % )。全部进行RFCA ,成功 15例 ( 93 7% ) ,不成功 1例。全部无严重并发症 ,成功 15例随访 6个月~ 3年 ,除 1例外均无复发。【结论】RFCA对小儿SV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导管射频消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覃有振 陈国桢 +2 位作者 李运泉 李格丽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77-178,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20例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小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在3天-13岁,平均5.2岁。心率 缓慢是共有的主要表现,5例... [目的]总结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20例Ⅲ度 房室传导阻滞小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在3天-13岁,平均5.2岁。心率 缓慢是共有的主要表现,5例有晕厥发作。病因中心肌炎引起者8例,先天性6例,心脏外科手术后引起2例,风湿病引起2 例,新生儿败血症、结核性脑膜炎各1例。后天性者进行对因、护心治疗,均静脉用过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12例可提 高心率。3例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其中1例需改用永久性起搏器,共3例安装了永久性起搏器,随访结果良好。[结论]Ⅲ度房 室传导阻滞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诊治有关。药物无效而心率太慢或有阿斯综合征者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 心率 永久性起搏器 小儿 阿斯综合征 临时起搏器 无效 目的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堵闭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运泉 陈国桢 +4 位作者 覃有振 刘东红 姚尖平 李格丽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54,F000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探讨ADO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1月-2004年1月在我院采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的PDA患者31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法治疗的PDA患者32例。采用... 【目的】对比研究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探讨ADO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1月-2004年1月在我院采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的PDA患者31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法治疗的PDA患者32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种疗法的成功率(介入组93.3%、外科组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介入组14.3%、外科组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科组接受输血、呼吸机辅助通气各8例,介入组无1例接受输血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2~7(4.7±1.4)d,外科组7~23(10.9±3.5)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latzer法治疗PDA安全可靠,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较外科方法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治疗PDA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3 位作者 李淑娟 陈国桢 覃有振 李格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5-86,10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认识。【方法】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LQT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QTS是儿童猝死的重要原因。诊断LQTS主要依据是晕厥、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恶性心... 【目的】提高对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认识。【方法】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LQT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QTS是儿童猝死的重要原因。诊断LQTS主要依据是晕厥、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恶性心律失常、家族史,治疗药物首选普萘洛尔。【结论】对于儿童LQTS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止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长QT综合征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
7
作者 李运泉 陈国桢 +2 位作者 覃有振 李格丽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川崎病(KD)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KD28例(24.5%),典型KD86例(75.4%)。两组男:女均为1.5:1;不典型KD组年龄8个月-12岁,平均3....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病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川崎病(KD)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KD28例(24.5%),典型KD86例(75.4%)。两组男:女均为1.5:1;不典型KD组年龄8个月-12岁,平均3.7±2.8岁,典型KD组年龄3个月-11岁,平均2.9±1.9岁;不典型KD确诊时间为入院后6-30 d,平均13.6±5.5 d,典型KD确诊时间为入院后2-18 d,平均8.7±2.6 d。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病变率不典型KD组和典型组分别为46.4%和29.1%。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确诊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KD与典型KD在性别、年龄分布与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均无差异.值得注意。须增强对不典型KD的认识,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91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格丽 陈国桢 +2 位作者 朱延力 覃有振 李运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85-86,共2页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对 91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影象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皮疹、肢端变化、黏膜改变、颈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 ,6 7%有冠状动脉病变。本病主要用阿司...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对 91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影象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皮疹、肢端变化、黏膜改变、颈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 ,6 7%有冠状动脉病变。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期误诊率 6 0 % ,复发率 4%。【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长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