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左继东 陈振光 +1 位作者 刘卫彬 谭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4-79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骨正中入路组则完全切开胸骨,两组病人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入路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不必使用镇痛药物,术后入住ICU比例非常低,这些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和缓解好转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比较,手术切口小,体内无残留金属异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中远期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2
作者 郑朝旭 谭敏 +3 位作者 陈流华 余俊峰 林伟斌 吴志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统计方法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12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1例SR型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败血症而死亡。血液学疗效:79.1%患者完全显效(CR),10.1%部分显效(PR),10.8%无效(NR)。SR组与SD组患者术前1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0±66)×109/L和(124±69)×109/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6)min和(121±4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145)mL和(95±288)mL(P>0.05),术后48h总引流量分别为(106±148)mL和(65±6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和8.5%(P>0.05),术后7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215)×109/L和(426±264)×109/L(P<0.05)。血液学疗效:SR组CR70.7%,PR12.2%,NR17.1%,而SD组CR93.6%,PR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治疗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术前准备妥当的情况下,SR型患者手术安全性与SD型相近,但其总体血液学疗效明显差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文生 彭慧 +1 位作者 谭进富 谭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阳性率92.7%(P<0.01)。大肠癌组织FasL阳性率为53.7%,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L阳性率4.9%(P<0.0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Fas阳性率分别为:A期87.5%,B期66.7%,C期25.0%,D期21.2%。而FasL阳性率分别为:A期25.0%,B期33.3%,C期66.7%,D期88.8%。随着Dukes分期的递升,Fa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而FasL阳性率呈递升趋势。【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以及FasL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这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Fas/FasL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胞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脾切除前后外周血Th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俊 郑冬 +1 位作者 张珑涓 郑朝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lymphocyte,Th)亚群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QuantiGene Plex(QGP)方法检测22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h1(IL-2和IFN-γ)、Th2(I...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lymphocyte,Th)亚群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QuantiGene Plex(QGP)方法检测22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h1(IL-2和IFN-γ)、Th2(IL-4、IL-5、IL-6和IL-10)、Th3(TGF-β1)和Th17(IL-17)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术前组I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组TGF-β1表达较术前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组IL-2表达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术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IL-2与IFN-γ之间成正相关(r=0.647,P<0.01),术前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3对细胞因子之间成正相关,分别是IL-2与IFN-γ(r=0.787,P<0.01),IL-17与IL-2(r=0.554,P<0.01),IL-17与IFN-γ(r=0.461,P<0.05);术后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TP患者存在Th亚群细胞因子失衡,脾切除术可改善ITP患者部分Th亚群细胞因子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脾切除术 细胞因子类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瑶 熊理守 +3 位作者 黄文生 杨荣萍 陈瑜君 任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迁徙至损伤器官参与其纤维化形成过程。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携带增强型... 目的: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迁徙至损伤器官参与其纤维化形成过程。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株(MSCs)Ap8c3进行标记(Ap8c3-eGFP)。(2)制作胆总管结扎(BDL)及猪血清腹腔注射(IPS)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经大鼠尾静脉将Ap8c3-eGFP注入前述动物体内。(4)检测大鼠肝脏、骨髓中eGFP阳性(eGFP+)细胞分布及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情况。结果:(1)静脉注射的Ap8c3-eGFP干细胞最终可出现于发生肝纤维化的大鼠肝脏及骨髓中。(2)大鼠肝脏中的eGFP+细胞同时表达α-SMA,主要分布于肝脏增生纤维束内。(3)迁徙至骨髓的Ap8c3-eGFP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肝硬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群肝脏巨噬细胞在猪血清诱导大鼠免疫性肝损伤中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瑶 黄文生 +2 位作者 杨荣萍 陈瑜君 任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41-1347,共7页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正常大鼠肝脏中存在2个巨噬细胞亚群,本实验将探讨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的构成及作用。方法:(1)制作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2)肝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研究。(3)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并分离肝...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正常大鼠肝脏中存在2个巨噬细胞亚群,本实验将探讨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的构成及作用。方法:(1)制作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2)肝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研究。(3)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并分离肝脏巨噬细胞。(4)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巨噬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及Ki67(细胞增殖抗原,MKI67)的表达。结果:(1)猪血清腹腔注射组(IPS组)大鼠肝内大量纤维间隔形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增生,ED2(CD163,表面抗原分化簇163)阳性细胞增多。(2)免疫荧光及印度墨注射后显示IPS组肝脏中巨噬细胞大小不一,自身荧光强弱不等,在肝内分布不同;GdCl3仅可清除体积大、自身荧光强的细胞。(3)自大鼠肝脏分离出2个巨噬细胞亚群,即ED2染色强阳性、自身荧光强的细胞(ED2high/AFhigh)和ED2染色弱阳性、自身荧光弱的细胞(ED2dim/AFdim),与对照组相比IPS组2个亚群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多。(4)ED2high/AFhigh细胞中主要表达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ED2dim/AFdim细胞则主要表达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5)ED2dim/AFdim细胞Ki67表达显著高于ED2high/AFhigh细胞,IPS组巨噬细胞Ki6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猪血清诱导免疫性肝脏损伤大鼠肝脏中亦存在2个巨噬细胞亚群,它们在肝脏损伤发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ED2dim/AFdim细胞增殖活跃,主要表达与纤维化相关的基因,可能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巨噬细胞 猪血清 大鼠 CD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猪活体供肾切除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中 陈国栋 +1 位作者 吴志棉 谭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81-82,共2页
[目的]在猪模型上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0只雌性家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行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术,取出左肾;然后两组均行自体异位肾移植,将左肾移植于 左髂窝,同时切... [目的]在猪模型上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0只雌性家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行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术,取出左肾;然后两组均行自体异位肾移植,将左肾移植于 左髂窝,同时切除右肾。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供肾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移植肾恢复排尿时间,切口长度,供肾动 静脉和输尿管长度,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肌苷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 进食时间明显减少(P<0.01);供肾动静脉较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 论]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供者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供肾 肾切除术 腹腔镜 对照组 术中失血 血量 术后恢复 雌性 冷缺血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腔镜下胸腺切除的围术期麻醉处理(附1例报告)
8
作者 莫利求 谭敏 +2 位作者 刘卫斌 刘宽志 黄文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58-659,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围术期处理 胸腺切除术 危重型 胸腔镜 麻醉处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