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君 刘军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而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飞猛进,它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工具,通过图像识别、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功能,为妇科恶性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而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飞猛进,它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工具,通过图像识别、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功能,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管理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综合回顾了AI在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这3大妇科恶性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聚焦于其在肿瘤早期筛查、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预测中的实际应用,为未来妇科恶性肿瘤AI研究的方向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三联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 玛伊热·安外尔 +1 位作者 杨秀玮 牛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近3年阳性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以评估干预效果,提升妇女对宫颈HPV筛查的认知水平,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近3年阳性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以评估干预效果,提升妇女对宫颈HPV筛查的认知水平,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HPV筛查的喀什地区妇女571例。采用PCRRDB法检测高危型HPV-DNA,依据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并分析其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此外,对筛查时检测为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进行随访,评估健康管理干预效果。【结果】2021年至2023年间,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9.15%、16.43%和11.30%(P<0.001),累计检测出3921例(16.13%)高危型HPV阳性病例。维吾尔族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P<0.05)。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及阴道炎症史(P<0.05)。健康管理干预显著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宫颈癌预防认知评分和自愿接种HPV疫苗比例(P<0.05)。【结论】喀什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HPV-16型、HPV-52型及混合感染HPV-16型+HPV-52型、HPV-16型+HPV-58型为主。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和阴道炎症史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三联教育干预有效降低了喀什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提高了基层诊治规范及卫生监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高危型HPV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干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研究
3
作者 黄平 兰康云 +4 位作者 梁炎春 陈勍 金瑛 陈光元 牛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23-3030,共8页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为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子宫内膜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研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n=10)、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为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子宫内膜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研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n=10)、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DIE在位内膜组,n=14)及病灶(DIE病灶组,n=10),进行16s rRNA测序。使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算法(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距离矩阵算法(Bray-Curtis和Unifrac矩阵)、生物学标识算法(LeFSe)找出组间微生物组学差异,相关的差异细菌及KEGG功能富集。结果3组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病灶组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相对较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相对增加。在属水平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普雷沃特拉菌属(Prevotella)丰度相对增加。LEFse分析提示病灶组中微生物菌群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伽马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占主要优势。3组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键差异物种有伽马变形菌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结论相较于正常组及DIE在位内膜组,DIE病灶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伽马变形菌纲、肠球菌属和普雷沃特拉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组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雅玲 牛刚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山分院进行产检的1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及HR-HP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孕妇HR-HPV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山分院进行产检的12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及HR-HP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孕妇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HR-HPV感染对孕妇妊娠结局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感染组49例中16型HPV 30例(61.22%),18型HPV13例(26.53%),31、33、51、52、53、58型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R-HPV感染与初次性行为年龄、避孕套使用、性伴侣数量、生殖道炎症、吸烟史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合并生殖道炎症、多个性伴侣、吸烟史为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为HR-HPV感染的保护因素。孕妇乳酸杆菌数量、念珠菌感染以及阴道清洁度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HR-HPV感染组自然流产率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HR-HPV感染与过早性行为、性伴侣数量、生殖道炎症、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妊娠期HR-HPV感染可致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并致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感染 妊娠结局 阴道微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卵巢癌风险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铁凤 黄佳明 沈慧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紊乱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MiBioGen联盟官网获取人类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作为暴露因素,从卵巢癌协会联盟(OCAC)获得卵巢癌数据作为结局,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分析肠道菌群与卵巢癌...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紊乱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MiBioGen联盟官网获取人类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作为暴露因素,从卵巢癌协会联盟(OCAC)获得卵巢癌数据作为结局,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分析肠道菌群与卵巢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F<10作为条件删除弱工具变量,科克伦Q参数进行异质性检验;MR-Egger法进行水平多效性检验;MR-PRESSO法和留一法剔除异常的工具变量。结果:MR分析表明有2个门、1个纲、1个目、1个科和2个属的菌群与卵巢癌致病风险有因果关系。其中,蓝藻门(OR 1.167)、拟杆菌门(OR 1.238)、拟杆菌目(OR 1.329)、克里斯滕森菌科(OR 1.680)和食物谷菌属(OR 1.130)会增加卵巢癌风险(P<0.05),而埃希菌属(OR 0.786)和变形菌纲(OR 0.763)会降低卵巢癌风险(P<0.05)。此外,不同肠道菌群与不同类型卵巢癌存在因果关系,其中拟杆菌门(OR 1.354)、拟杆菌目(OR 1.400)、克里斯滕森菌科(OR 1.907)增加高级别浆液性癌发病风险(P<0.05),而变形菌纲(OR 0.773)降低高级别浆液性癌发病风险(P<0.05);蓝藻门(OR 1.638)增加透明细胞性癌风险(P<0.05),变形菌纲(OR 0.454)降低黏液性癌风险(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该研究结果可靠。结论:肠道微生物群与卵巢癌发病风险有因果关系,其中蓝藻门、拟杆菌门、拟杆菌目、克里斯滕森菌科和食物谷菌属为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而埃希菌属和变形菌纲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因果关系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陈玉清 唐教清 +4 位作者 黄孙兴 周力阳 裴慧慧 钟田飞 姚书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因不孕在本院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且成功随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诊时患者既往助孕情况分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因不孕在本院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且成功随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诊时患者既往助孕情况分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同时根据此次门诊宫腔镜检查结果将各组再分为息肉摘除亚组和正常宫腔亚组。分别比较两组内息肉摘除亚组和正常宫腔亚组的临床妊娠率。并根据年龄将不孕患者分为"≤35岁"与">35岁"两组,统计两个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及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后妊娠情况。【结果】助孕失败组内息肉摘除亚组患者临床妊娠率40.91%高于正常宫腔亚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未助孕组内息肉摘除亚组临床妊娠率47.83%高于正常宫腔亚组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助孕失败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3),而未助孕患者息肉发生率≤35岁组25.8%,大于>35岁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不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患者,息肉摘除后临床妊娠率在不同年龄段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7,P=0.66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影响助孕过程中胚胎种植的一个独立因素,也可能是影响不孕的相关因素;各年龄助孕失败患者,未尝试助孕的≤35岁的不孕患者,应尽早行宫腔镜检查,帮助诊断、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 临床妊娠率 宫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郑峥 王宁宁 +3 位作者 万俊红 甘小清 郑清泉 柯佩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1-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明显增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测宫腔长度≥11cm,平均年龄40.3岁)。接受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4周1次,至测量宫... 目的观察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明显增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测宫腔长度≥11cm,平均年龄40.3岁)。接受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4周1次,至测量宫腔深度≤10cm时,放置LNG-IUS12个月。在用GnRH-a治疗前、放置LNG-IUS后6个月、放置LNG-IUS后12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和月经量PBAC评分,并检测相应子宫体积和血红蛋白变化。结果疼痛VAS评分在GnRH-a治疗前68.3±9.3,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下降为22.2±8.3和6.8±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PBAC评分在GnRH-a治疗前为153.8±21.6,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减少为39.2±12.3和16.7±5.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在GnRH-a治疗前为(378.5±39.2)cm3,放置LNG-IUS时为(162.4±49.2)cm3,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子宫体积分别为(254.3±52.4)和(282.9±56.3)cm3;与GnRH-a治疗前比较,放置LNG-IUS时和放置LNG-IUS后6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显著缩小(P<0.05);而放置LNG-IUS后6个月较放置LNG-IUS时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于GnRH-a治疗前为(92.6±8.2)g/L,放置LNG-IUS时、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113.1±5.2)、(116.5±4.5)、(120.3±4.1)g/L,均较GnRH-a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联合GnRH-a与LNG-IUS可有效治疗大子宫腺肌病合并疼痛与月经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34
8
作者 郑锦萍 马莹 +2 位作者 李惠娴 詹慧旦 何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14d首次拔除尿管时确诊的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尿管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盆底...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14d首次拔除尿管时确诊的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尿管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面对面讲解并示范尿管的护理操作,并进行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残余尿量、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尿潴留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尿管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 被引量:77
9
作者 张祖威 常亚杰 陈玉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手术方案——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SP)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部位妊娠10例患者,均行阴式子宫切口疤...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手术方案——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SP)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部位妊娠10例患者,均行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结果】10例均手术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59.5(S=18.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9.5(S=53.2)mL;平均住院时间:9.5(S=3.1)d。平均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14.9(S=8.7)d;10例术后2周内复查B超均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疤痕部位包块消失;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平均28.7(S=5.1)d,10例患者术后均无出现月经淋漓、月经量改变等异常情况。【结论】微创的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做为一种新的CSP手术治疗方案,具有一次性清除病灶、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血β-HCG下降快、术后月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操作微创、简单,并发症少,是CSP治疗的一种可行性且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 阴式手术 病灶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治疗不同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祖威 姚书忠 陈玉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形态子宫中隔术后的妊娠率及其妊娠结局,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各种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根据患者症状分为不孕组及反复流产组,分别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是否妊... 【目的】了解不同形态子宫中隔术后的妊娠率及其妊娠结局,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各种形态子宫中隔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根据患者症状分为不孕组及反复流产组,分别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是否妊娠以及妊娠距离手术时间、妊娠结局。并按三维B超诊断的宫腔形态分为"Y型宫腔"、"V型宫腔"、"X型宫腔"三组,比较组间差别。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激素序贯人工周期处理预防宫腔粘连。【结果】不孕组主要为V型宫腔(46.2%),流产组主要为Y型宫腔(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V型宫腔较其他组受孕率明显升高(P<0.05)。流产组术前术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腔形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无1例发生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术后出现1例宫腔粘连行二次宫腔镜手术。【结论】子宫中隔长度未达宫腔深度1/2者主要症状为反复流产,中隔长度超过宫腔深度1/2的者主要症状为不孕;完全中隔症状有不孕及反复流产。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是治疗子宫中隔畸形的理想方法,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中隔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于瑞 陈利芬 +3 位作者 周雪梅 何佩仪 侯秋秀 郑锦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0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32(1.092-3.386)、2.358(1.113-4,996)、4.348(1.902-9.941)、3.442(1.044-11.34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术后介入治疗30例子宫颈浸润癌 被引量:4
12
作者 巫岳鹏 梅卓贤 +1 位作者 何科 陈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2,共3页
应用介入、手术、再介入的方法治疗子宫颈浸润癌30例,观察其消长变化,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子宫颈浸润癌Ⅰb~Ⅲ期患者30例,术前常规行盆腔介入治疗。介入后14天,行子宫颈癌根治术,... 应用介入、手术、再介入的方法治疗子宫颈浸润癌30例,观察其消长变化,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子宫颈浸润癌Ⅰb~Ⅲ期患者30例,术前常规行盆腔介入治疗。介入后14天,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再介入3~6次。结果:30例患者经过介入、手术、再介入治疗后,分别追踪随访1~6年,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癌介入、手术、再介入治疗,效果肯定,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浸润癌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放疗、手术、再介入/放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巫岳鹏 陈明晖 +1 位作者 何科 梅卓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72-73,共2页
[目的]应用介入,放疗、手术、再介入/放疗的方法治疗中晚期子宫颈浸润癌,系统追踪观察肿瘤消长变化,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晚期子宫颈浸润癌Ib-Ⅲ期患者72例,术前常规行盆腔介入/放疗... [目的]应用介入,放疗、手术、再介入/放疗的方法治疗中晚期子宫颈浸润癌,系统追踪观察肿瘤消长变化,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晚期子宫颈浸润癌Ib-Ⅲ期患者72例,术前常规行盆腔介入/放疗,期间观察子宫颈肿瘤病灶变化,适时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程度,分别再适当介入/放疗。[结果]72例患者经过介入/放疗、手术、再介入/放疗,分别追踪1-12年,1年有效率96.2%,1年复发率3.8%,2年有效率94.4%,2年复发率5.6%,2年生存率92.4%。[结论]中晚期子宫颈浸润癌应用介入/放疗、手术、再介入/放疗的治疗主法,近期疗效较满意,总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可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浸润癌 介入 放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洁冰 陈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8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调查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我院119例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 目的:调查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我院119例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1.13±16.07)分;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消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5个因子进入心理弹性的多元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56.0%。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差,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消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是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良性肿瘤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150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巫岳鹏 何科 +1 位作者 梅卓贤 陈明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67-168,共2页
[目的]以较大量卵巢良性肿瘤病例数,足够长的追踪时间,系统了解卵巢良性肿瘤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对其预后,月经影响、怀孕与生育影响有说服力的回答。[方法]收集自1992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10年间因卵巢良性肿瘤在本院行保留... [目的]以较大量卵巢良性肿瘤病例数,足够长的追踪时间,系统了解卵巢良性肿瘤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对其预后,月经影响、怀孕与生育影响有说服力的回答。[方法]收集自1992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10年间因卵巢良性肿瘤在本院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后系统追踪其预后,月经影响,怀孕生育影响全面记录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50例患者最长追踪10年,最短2年,平均5年。其中有5例术后复发,复发率3.33%(5/150),月经影响913%(14/150);妊娠率81.6%(49/60)。[结论]卵巢良性肿瘤行保留生殖内泌功能手术后复发率低,月经影响不大,妊娠率81.6%,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生殖内分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环扎在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意义及争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佳明 姚书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5-497,共3页
随着子宫颈筛查技术的普及与规范,越来越多的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因此近年来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而此类人群往往有较强烈的生育要求,加之“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生育年龄进一步推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 随着子宫颈筛查技术的普及与规范,越来越多的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因此近年来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而此类人群往往有较强烈的生育要求,加之“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生育年龄进一步推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逐渐受到更多妇产科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生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宫颈环扎 筛查技术 子宫颈癌 早期诊断 生育要求 生育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3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佳明 姚书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835-836,84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治疗中应用。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3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行腹腔镜阴道残端肿物切除、广泛阴道旁组织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治疗中应用。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3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行腹腔镜阴道残端肿物切除、广泛阴道旁组织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330、487、327min,出血量200、150、100 ml,切除盆腔淋巴结26、20、30枚,例3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2枚,其中例1术后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术中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第2天均肠道功能恢复,术后14天拔除尿管,尿潴留2例,予重置尿管。3例术后随访48、14和10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行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肿物切除、广泛性阴道旁组织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残端癌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之利弊与指征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书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0-662,共3页
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 CC)最早在1998年由Scibetta等报道,1例因子宫颈原位腺癌行两次子宫颈锥切术后需要做体外受精(IVF)的患者,在非孕期行腹腔镜CC,术后经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孕38+周剖宫产分娩一足月新生儿。随后,Les... 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 CC)最早在1998年由Scibetta等报道,1例因子宫颈原位腺癌行两次子宫颈锥切术后需要做体外受精(IVF)的患者,在非孕期行腹腔镜CC,术后经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孕38+周剖宫产分娩一足月新生儿。随后,Lesser等报道了2例早期妊娠患者,因子宫颈阴道段过短而采用腹腔镜CC,其中1例在孕35周时剖宫产分娩一2180 g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分娩 足月新生儿 子宫颈环扎术 非孕期 子宫颈锥切术 胚胎移植 经腹腔镜 早期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 delta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9
作者 何剑辉 杨国奋 +1 位作者 蔡木炎 谢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LC del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C delta1在22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83例卵巢癌和对照组4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LC del...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LC del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LC delta1在22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183例卵巢癌和对照组4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LC delta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结果】在有效检测的197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中,大多数(25例,80.6%)交界性肿瘤呈现正常表达,而在卵巢癌中,多数(91例54.8%)肿瘤出现PLC delta1的过度表达,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而且PLC delta1在卵巢癌中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01)。【结论】PLC delt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未来检测卵巢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新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LC delta1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饶志跃 杨国奋 +3 位作者 蔡木炎 邓海霞 廖奕佶 谢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EZH2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EZH2小干扰RNA(siRNA)转染卵巢癌OVCAR-3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分析OVCAR-3细胞中EZH2的蛋白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 目的:探讨EZH2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EZH2小干扰RNA(siRNA)转染卵巢癌OVCAR-3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分析OVCAR-3细胞中EZH2的蛋白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另外,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EZH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ZH2 siRNA能明显降低OVCAR-3细胞的EZH2蛋白表达,井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P=0.032);转染EZH2 siRNA的OVCAR-3穿膜细胞数,在侵袭实验中,siEZH2组为29.3±5,与对照组(5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迁移实验中,siEZH2组的迁移细胞数为51.6±7.7,显著低于对照组(72.3±11.7,P=0.036)。RT-PCR检测发现,卵巢癌组织中的EZH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61.0%的卵巢癌组织呈EZH2蛋白高表达,而且与卵巢癌的T分期、N分期以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另外,单变量生存分析发现EZH2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P=0.007);多变量分析显示EZH2是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参数(P=0.047)。结论:EZH2在卵巢癌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EZH2高表达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EZH2 RNA干扰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