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表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沛轩 白璐 梁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数字表型(digital phenotyping)是一种通过收集个人数字设备的数据来跟踪个人行为模式并进行实时量化的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数字表型通过收集患者的步数、活动距离和GPS等反映患者活动功能的客观数据,评估其康复情况。该技术有高频次... 数字表型(digital phenotyping)是一种通过收集个人数字设备的数据来跟踪个人行为模式并进行实时量化的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数字表型通过收集患者的步数、活动距离和GPS等反映患者活动功能的客观数据,评估其康复情况。该技术有高频次、客观的数据采集优势,还具备个性化、经济性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伦理、隐私和数据处理等挑战。未来数字表型需在完善伦理框架的同时,深化多病种研究并开发动态干预模型,以推动神经外科精准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型 神经外科 智能手机 被动数据 手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物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干预效应和结局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玉瑢 黄东锋 +2 位作者 管向东 李晓鹏 陈正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通气与血氧饱和度(FiO2/SpO2)比例,生命体征,心肺功能情况变化,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物理治疗前后PO2、FiO2/SpO2及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0.05),但肺部X片检查显示浸润性炎症吸收较快,停留在SICU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早期物理治疗应用于术后SICU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并能缩短患者在SICU住院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手术 早期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熊迈 徐颖琦 +3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王治平 张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骄星 王玉芳 +5 位作者 孙逊沙 赖蓉 林晶 梁杰 吴晓欣 盛文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明确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易感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105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为2组,即非院感组(n=992)与院感组(n=62),分析院感组的感染部位、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明确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易感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105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为2组,即非院感组(n=992)与院感组(n=62),分析院感组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的年龄、既往史、TOAST分型、入院时NIHSS评分、住院天数及费用等临床特征,分析脑梗死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62例(5.8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45.16%);共培养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源性脑栓塞(OR=2.80)、住院超过11d(OR=4.50)、吞咽困难(OR=2.78)为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OAST分型为心源性脑栓塞、住院时间长且合并吞咽困难的脑梗死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右位心的诊断和外科治疗: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冀亚琦 孙培吾 +3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钟佛添 罗红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 ,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 ,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 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3例镜面右位心中 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 (TGA)、单心室 (SV...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 ,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 ,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 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3例镜面右位心中 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 (TGA)、单心室 (SV)、动脉共干 (CMT)等复杂畸形 ;右旋心以生理矫正型TGA多见 (11/ 17) ,且多数伴有室间隔缺损 (VSD)和肺动脉狭窄 (PS) (8/ 11) ;2例孤立右位心则为TGA和完全型房室管畸形 (CAVC)并存。主要根据X线检查 (胸腹平片 ,肺门断层片 ,高千伏胸片 ,超高速CT)、超声心动图 (UCG)、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主要有 :Fontan类手术 8例 ,解剖矫治术 7例 ,剖胸探查 1例 ;存活 13例病人中 8例为复杂畸形 ,5例行改良Fontan术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 (TCPC)。【结论】镜面右位心亦可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 ,右旋心、孤立右位心的合并畸形有一定规律 ;X线检查对右位心的诊断、分型有重要帮助 ,而UCG、超高速CT(UFCT)则是明确心内畸形和手术条件的主要手段 ;Fontan类手术 (改良Fontan或TCPC)是治疗复杂先心病较有前途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心 先天性心脏缺损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外科的微创化理念 被引量:15
6
作者 梁力建 郑进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胆道外科 微创化 全身炎症反应 手术切口 微创外科 最佳治疗效果 科学技术革命 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肿瘤162例的外科临床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孟亚 张希 +2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熊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7年20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162例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良性肿瘤共129例,其中黏液瘤113例,非黏液性良性... 【目的】探讨国内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至2007年20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162例心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良性肿瘤共129例,其中黏液瘤113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共33例,其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有19例,转移瘤14例。年龄45±17岁(11~73岁),男女比例为1∶1.4。【结果】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4人,围手术期死亡率3.1%。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3人,围手术期死亡率9.1%。截至2007年12月成功随访134人,失访21人,随访率86.5%。良性肿瘤随访期2月~19.5年,平均随访时间5.5年。黏液瘤随访期内复发3例,死亡5例,5年生存率93.7%。良性非黏液性肿瘤未发生复发或死亡。恶性肿瘤随访期1月~6.5年,平均2.4年,其中死亡15例(占71.4%),确诊复发9人,再次手术2例。良性肿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172.7月(95%置信区间150.8~194.7月),半数生存期为168月;恶性肿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24.7月(95%置信区间11.8~37.7月),半数生存期为11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良性肿瘤远期生存概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01)。【结论】国内心脏良性肿瘤病人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恶性肿瘤病人,良性肿瘤和术后随诊的重点是防止复发。对心脏恶性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尽早明确诊断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肿瘤切除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希 许哲 +5 位作者 陈光献 陈艳玲 王治平 吴钟凯 殷胜利 唐白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年龄≥60岁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为8.89%...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年龄≥60岁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为8.89%。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室颤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循环时间是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椎肿瘤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勇 梁堂钊 +3 位作者 郑召民 彭新生 陈立言 刘少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90-192,2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例2随访2年无复发。例3为脊索瘤,行后路颈枕融合,前路经口肿瘤切除,术后予放疗,26月后复发。【结论】儿童颈椎良性肿瘤切除后效果良好,但恶性肿瘤手术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颈椎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罕见左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立 区景松 +1 位作者 刘湘 王治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44-2944,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心悸、气促8个月来我院就诊,多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偶有咳嗽、咳痰,痰不多,无外伤、感染病史,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心脏体查未闻及心前区有杂音,有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正常,胸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增粗。超声... 患者女,43岁,因心悸、气促8个月来我院就诊,多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偶有咳嗽、咳痰,痰不多,无外伤、感染病史,无心脏和肺部疾病史。心脏体查未闻及心前区有杂音,有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正常,胸片提示肺动脉段明显增粗。超声心动图未提示有明显心脏畸形.但测得肺动脉压力明屁增高.达68mmHg,左心房也明显扩大。行心脏CT检杏,CT提示患者左上肺静脉未回流至左心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异位引流 外科治疗 肺部疾病史 心脏畸形 肺动脉压力 超声心动图 左上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46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佛添 李学瑞 +4 位作者 巫国勇 陈振光 马俊 孙培吾 张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76,共4页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8例,二尖瓣狭窄4例;心房纤颤6例,心房扑动4例;术前B型超声检测肺动脉压(2.67~17.73)kPa,平均(6.70±2.47)kPa;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3例行补片活瓣法;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均行De Vega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2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115例,随访率78.8%,随访4个月至10年8个月,2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房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纤维束示踪在外科治疗临近运动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辅助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丰 齐铁伟 +3 位作者 郭少雷 曾琼 何科君 洪奕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重建(DT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运动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临近运动功能区的大脑半球AVM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19)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了解皮质手运动区...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重建(DT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运动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临近运动功能区的大脑半球AVM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19)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了解皮质手运动区、皮质脊髓束与畸形团的关系,参考成像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对照组(n=38)则不进行术前BOLD-fMRI和DTT检查。比较两组术后1周肌力变化;比较实验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肌力、Barthel指数和Karnofsky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19例均无肌力下降,对照组肌力下降7例,实验组肌力优于对照组(Z=-1.980,P=0.048)。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肌力(Z=0,P=1)、Barthel指数(Z=0,P=1)与术前比较无改变,术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优于术前(Z=-3.557,P<0.001)。结论 联合应用fMRI和DTT能够显示皮质运动区与皮质脊髓束和AVM畸形团的空间关系,有助于脑AVM手术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肌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功能磁共振成像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笑脸棒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曾维政 崔尚斌 刘少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4,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笑脸棒(smiley face rod,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2024年12月应用SFR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2~55岁(28.7±... 目的:探讨应用笑脸棒(smiley face rod,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2024年12月应用SFR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2~55岁(28.7±12.6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kg/m^(2)(22.7±3.4kg/m^(2)),术前病程6~60个月(12.3±14.3个月),随访时间6~19个月(9.1±4.5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X线、CT等检查,测量术前和术后椎间盘高度、滑移距离、滑移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活动范围,评价患者术后滑脱改善程度、活动度及骨愈合情况。分析年龄、BMI及术前病程与峡部骨愈合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86~200min(131.8±32.8min),出血量50~150mL(86.4±41.4mL)。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滑脱距离、滑移率、前凸角明显下降(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手术节段和上一节段的椎间盘高度比、手术间隙和上一节段椎间隙活动范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峡部裂骨完全愈合率为81.82%(18/22),一侧峡部骨愈合及其他类型部分骨愈合率为13.63%(3/22),不愈合率为4.55%(1/22)。年龄、BMI及术前病程是影响骨愈合情况的潜在因素。结论:应用SFR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Ⅰ度滑脱可有效提高术后腰椎稳定性,显著改善腰痛症状,保留腰椎运动功能,一定程度避免椎间盘高度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笑脸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文林 王武军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01-1003,共3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心脏外科 现状 小切口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堵闭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运泉 陈国桢 +4 位作者 覃有振 刘东红 姚尖平 李格丽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54,F000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探讨ADO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1月-2004年1月在我院采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的PDA患者31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法治疗的PDA患者32例。采用... 【目的】对比研究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探讨ADO治疗PDA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11月-2004年1月在我院采用Amplatzer堵闭器介入治疗的PDA患者31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法治疗的PDA患者32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种疗法的成功率(介入组93.3%、外科组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介入组14.3%、外科组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科组接受输血、呼吸机辅助通气各8例,介入组无1例接受输血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2~7(4.7±1.4)d,外科组7~23(10.9±3.5)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latzer法治疗PDA安全可靠,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较外科方法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治疗PDA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外科的微创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力建 罗时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胆道外科 微创手术 影像技术 纤维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二尖瓣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哲 徐颖琦 +6 位作者 熊迈 郑莹 张希 王治平 吴钟凯 唐白云 殷胜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88-91,2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09%。心功能NYHA分级、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转机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主要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 老年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减压术 眼动脉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视眶襞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时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治平 孙培吾 +2 位作者 张希 熊迈 王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报告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方法]收集1991年-2005年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共71例,其中6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71例患者中,4例症状较轻者未行手术, 6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同时... [目的]报告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方法]收集1991年-2005年在我院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共71例,其中6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71例患者中,4例症状较轻者未行手术, 6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同时行三尖瓣矫治术。本组2例死亡,均死于心功能衰竭,余恢复良好。[结论]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并非少见,有严重关闭不全或伴先天性三尖瓣发育畸形者需手术治疗,尽可能以成形为主,其次才行瓣膜置换,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3)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筛窦 海绵窦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