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个阶段肾移植效果比较(附2562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长希 陈立中 +8 位作者 郑克立 刘龙山 费继光 邱江 吴培根 纪玉莲 朱兰英 沈清瑞 梅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78,共6页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专科重新组建前后两个阶段肾移植经验。【方法】1972年12月至2004年4月,我院共行肾移植2562例,根据肾移植专科组建和发展情况,以手术时间1998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A组(n=1318)和B组(n=1244),比较两...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专科重新组建前后两个阶段肾移植经验。【方法】1972年12月至2004年4月,我院共行肾移植2562例,根据肾移植专科组建和发展情况,以手术时间1998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A组(n=1318)和B组(n=1244),比较两个阶段的肾移植效果。【结果】超急性排斥21例:A组17例(1.3%)、B组4例(0.3%)(P<0.01=0.0066);加速排斥61例:A组50例(3.8%)、B组11例(0.9%)(P<0.001);急性排斥298例:A组208例(15.8%)、B组90例(7.2%)(P<0.001);两组各种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并发症51例:A组37例(2.8%)、B组14例(1.1%)(P<0.01=0.0023);输尿管梗阻30例:A组21例(1.6%)、B组9例(0.7%)(P<0.05=0.0408);切口感染130例:A组99例(7.5%),B组31例(2.5%)(P<0.001);肺部感染144例:A组79例(6.0%),其中死亡34例(43%),B组65例(5.2%),死亡18例(27.7%);两组肺部感染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421)。A、B两组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0%/87.2%、97.6%/95.0%,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1%/84.0%、89.2%/86.1%。【结论】我院肾移植外科技术已日益成熟,良好的组织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减少了排斥反应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是取得良好肾移植效果的保证。高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 肾存活 效果比较 肺部感染 并发症 死亡 阶段 保证 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薛武军 傅耀文 +5 位作者 林涛 王建立 王长希 孙启全 明英姿 叶啟发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0-717,共8页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干预性研究(NCT03099122)。纳入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并接受rATG诱导治疗(...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干预性研究(NCT03099122)。纳入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并接受rATG诱导治疗(累积剂量为5 mg/kg)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讨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移植物失功和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15例成年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07例患者可评估疗效。活组织检查证实的AR(BPAR)和AR的发生率分别为2.8%(95%可信区间0.6%~8.0%)和4.7%(95%可信区间1.5%~10.6%)。DGF的发生率为13.1%(95%可信区间7.3%~21.0%),移植物和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7.2%(95%可信区间92.0%~99.4%)和99.1%(95%可信区间94.9%~100%)。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血清肌酐和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DGF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常见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包括贫血(8.7%)、感染性肺炎(8.7%)和尿路感染(8.7%)。结论标准剂量的rATG诱导治疗在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表现出较低的BPAR、AR和DGF发生率,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肾移植 诱导治疗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例宫颈癌自体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成功妊娠
3
作者 李宇彬 张阳 +5 位作者 孟田 蔡炳 吴楚玲 王长希 沈宏伟 杨国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8-505,共8页
【目的】探讨卵巢组织冻存及自体移植手术保护子宫颈癌患者生育力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疗效。【方法】对1例26岁子宫颈癌ⅡA1期患者在癌症手术过程中进行卵巢组织取材、冻存,待其癌症完全缓解后进行冻存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随访监测患... 【目的】探讨卵巢组织冻存及自体移植手术保护子宫颈癌患者生育力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疗效。【方法】对1例26岁子宫颈癌ⅡA1期患者在癌症手术过程中进行卵巢组织取材、冻存,待其癌症完全缓解后进行冻存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随访监测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激素水平及卵泡发育情况。【结果】卵巢组织移植第6个月卵泡刺激素降低至6.60 U/L,雌二醇由<10.00 ng/L升高至89.00 ng/L。移植第10个月,B超监测到移植卵巢组织有卵泡发育且能完成生理排卵功能。移植第15个月,卵泡刺激素维持在7.24 U/L,雌二醇水平升至368.00 ng/L。移植2年余,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诞下了一名健康的婴儿。【结论】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卵巢恢复内分泌功能及排卵功能,并成功妊娠,证明卵巢组织在临床上移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卵巢组织冻存 卵巢组织移植 子宫颈癌 卵巢功能 生育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巫林伟 何晓顺 +6 位作者 朱晓峰 马毅 王东平 钱世鹍 鞠卫强 詹文华 黄洁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1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病例,其抗排斥方案为:两剂量赛呢哌方案诱导,联合使用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抗排斥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肝、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1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病例,其抗排斥方案为:两剂量赛呢哌方案诱导,联合使用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抗排斥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肝、十二指肠、胰腺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排斥反应。结论:使用赛呢哌诱导,联合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文献复习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 抗排斥治疗方案 FKS06 术后排斥反应 联合使用 十二指肠 功能恢复 有效预防 赛呢哌 移植肝 未发现 骁悉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晓顺 +6 位作者 鞠卫强 杨璐 叶海丹 唐云华 黄陕州 孙成军 张轶西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8-652,共15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上...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麻醉技术、术后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多器官联合移植 上腹部 肝移植 胰腺移植 麻醉 随访 护理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培根 郑克立 +1 位作者 朱兰英 许元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至2001年我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全部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氧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丙氧鸟苷10 mg/(kg@d),分2次静...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至2001年我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全部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氧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丙氧鸟苷10 mg/(kg@d),分2次静滴,7~10 d无好转加用或改用磷钾酸钠180 mg/(kg@d),分3次静滴;调整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减量至10 mg/d,环孢素剂量减至发病前的1/3~1/4,或停用环孢素,全部停用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直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其中12例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日达先)治疗,1.6 mg皮下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至体温正常.[结果]42例患者总存活率38%(16/42),给予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存活83%(10/12),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胸腺肽治疗的患者的20%(6/30)(P<0.01).所有存活病人肾功能正常,仅1例于1个内发生急性排斥.[结论]为提高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免疫增强剂胸腺肽可能提高存活率,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炎 巨细胞病毒感染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型 免疫抑制剂 胸腺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陆敏强 陈规划 +4 位作者 杨扬 蔡常洁 王国栋 朱晓峰 何晓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1%;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3%(5/180);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门静脉并...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1%;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3%(5/180);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结论】早期动脉并发症与手术技术和肝动脉病变关系密切,改进吻合技术,术前评估肝动脉病变和避免高凝能降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能避免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 术后 血管并发症 发病原因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7
8
作者 余思 何晓顺 +2 位作者 胡安斌 付必莽 马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雷帕霉素组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联合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d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并在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结果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2.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雷帕霉素能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小鼠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对于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江 陈立中 +4 位作者 陈国栋 王长希 费继光 李军 赵大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激素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首次尸肾移植患者共6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Lef组,n=30)和对照组(骁悉组,n=30)。试验组免疫抑制方案采用Lef联合CNI...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激素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首次尸肾移植患者共6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Lef组,n=30)和对照组(骁悉组,n=30)。试验组免疫抑制方案采用Lef联合CNI和激素,对照组采用骁悉(MMF)联合CNI和激素。比较两组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肾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100%。试验组排斥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发生率为10%。试验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肺炎(23.3%)、泌尿系感染(6.7%)、肝功能损害(40%)以及白细胞(WBC)降低(10%)。对照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肺炎(6.7%)、泌尿系感染(6.7%)、伤口感染(10%)、上呼吸道感染(3.3%)、支气管炎(3.3%)、肝功能损害(26.7%)、皮疹(3.3%)、血糖升高(3.3%)、白细胞降低(3.3%)。试验组在肺炎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Lef联合CNI和激素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疗效肯定,但肺炎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来氟米特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病毒药物对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疗效:附996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江 陈立中 +4 位作者 王长希 费继光 李军 陈国栋 黄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49-1950,1954,共3页
目的分阶段比较2000~2005年中山一院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情况、预防方案及其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尸肾移植并随访到3个月以上的996例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采用普遍预防策略预防CMV感... 目的分阶段比较2000~2005年中山一院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情况、预防方案及其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尸肾移植并随访到3个月以上的996例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采用普遍预防策略预防CMV感染。根据其采用的CMV预防药物不同分为两组:阿昔洛韦组(A组,667例)和更昔洛韦组(B组,329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急性排斥、合并其它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同时期引起受者早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A组667例受者中,有238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第2~7周,平均3.21±1.04周;65例发生CMV病,发生时间5~14周,平均11.17±2.02周;死亡16例。B组329例受者中,有126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2~8周,平均3.75±1.39周;31例发生CMV病,发生时间6~16周,平均13.54±2.10周;死亡7例。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64%(111/667),B组发生率为11.58%(38/3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90,P=0.034)。3个月时A组总的感染发生率为33.13%(221/667),B组为38.60%(127/329),包括伤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两组总体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死亡的各种原因中,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受者死亡人数在减少,而与CMV有关的死亡人数没有降低。结论CMV病是肾移植受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抗原血症阳性受者采用了静脉更昔洛韦治疗的方案,两种方案都能够有效降低CMV病发生;采用口服低剂量更昔洛韦的预防方案在预防效果上并不优于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的普遍预防方案,提示低剂量更昔洛韦口服的预防方案对CMV感染的预防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预防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移植肾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川 林满霞 +3 位作者 王燕 王长希 谢晓燕 徐作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有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28例肾移植患者的普通超声和CEUS图像资料,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标准,分析CEUS在移植肾血管并发症中的...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有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28例肾移植患者的普通超声和CEUS图像资料,以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标准,分析CEUS在移植肾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8例患者均未发生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22例确诊发生血管并发症。CEUS正确诊断血管并发症17例,漏诊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误诊1例移植肾局灶性梗死。CEUS诊断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0.77、1.00、1.00、0.55及0.82。普通超声及CEUS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0.37和0.74,0.89和1.00,0.88和1.00,0.40和0.64,0.54和0.82。两者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EUS是诊断移植肾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造影 移植肾 血管并发症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点活检对活体肾移植术后受体肾功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大强 洪良庆 +5 位作者 张纲 王长希 邱江 李军 傅茜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零点活检对受体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149例活体肾移植受者,根据是否同意活检和活检是否发现异常分为3组:未活检组(63例),活检正常组(58例)和活检异常组(28例)。受体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比较3组间...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零点活检对受体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149例活体肾移植受者,根据是否同意活检和活检是否发现异常分为3组:未活检组(63例),活检正常组(58例)和活检异常组(28例)。受体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比较3组间受体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供肾零点活检异常率为33%,其中肾小管炎7例,肾小管萎缩5例,肾小球硬化8例,肾小球钙化3例,肾小球玻璃样变3例,肾间质炎7例,肾间质纤维化1例,系膜增生2例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2例(部分病例有一种以上病理改变)。供者年龄与移植前零点活检异常相关(P<0.05)。从术后1个月之后至术后1年内,活检异常组各时间点受体血清肌酐均高于未活检组和活检正常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活检异常组各时间点受体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未活检组和活检正常组(P<0.05),但术后1年内3组各随访时间点的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重复测量趋势分析显示,与活检正常组比较,活检异常组的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活检异常组的血清肌酐与未活检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供肾零点活检结果对术后1年内特别是术后6个月内移植肾功能有预测价值,具有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肾移植 零点肾活检 预测价值 移植肾功能 供体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颅内出血 被引量:6
13
作者 凌莉 何晓顺 +1 位作者 曾进胜 梁志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7例、共358次肝移植病例中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并与同时期未发生颅内出血的肝移植病例进行比较,探...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7例、共358次肝移植病例中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并与同时期未发生颅内出血的肝移植病例进行比较,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共8例(2.2%),死亡5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失语、偏瘫、呕吐、癫发作等。其头颅CT特点为出血量大、多部位、广泛性出血、以大脑半球实质内出血居多、血肿形状不规则、血肿易扩大或再次出血。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年龄、术中低血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及病死率与无颅内出血的肝移植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的一种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年龄偏大、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合并感染可能是肝移植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刚 巫林伟 +9 位作者 邓琅辉 邱江 费继光 邓素雄 李军 陈国栋 付茜 邓荣海 王长希 陈立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9-1314,1324,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BK病毒(BKV)相关性肾病(BKVAN)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的因素,分析病毒清除过程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通过移植肾穿刺活检并结合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的测定,确诊的BKVAN 49例,进... 目的探讨影响BK病毒(BKV)相关性肾病(BKVAN)的肾移植受者病毒清除的因素,分析病毒清除过程对移植肾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通过移植肾穿刺活检并结合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尿、血标本中BK病毒DNA含量的测定,确诊的BKVAN 49例,进行减少免疫抑制剂强度的治疗,并定期监测BKV的活动及移植肾功能。根据BKV(包括Decoy细胞、BKV尿症和BKV血症)有无清除,将BKVAN受者分成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两组间和组内确诊时、调药后6和12个月血清肌酐的差异及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BKV清除所需时间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BKV清除组与未清除组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BKVAN受者在降低免疫抑制强度后Decoy细胞、BKV尿症、BKV血症清除率为63.8%、27.7%和80.5%。Kaplan-Meier方法计算Decoy细胞、BKV尿症和BKV血症清除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11、41和5个月。是否术后规律监测BKV影响病毒的清除(P<0.05)。BKV清除组调药后6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较确诊时有所下降或无明显差异,而未清除组相应的肌酐水平有所上升。两组间比较6和12个月与确诊时血清肌酐差值,BKV清除组低于未清除组(P<0.05)。调药后所有BKVAN受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BKVAN受者移植肾1、3和5年存活率分别100%、83.4%和66.4%。BKV清除组的移植肾1、3和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未清除组(P<0.05)。结论术后规律监测BKV、早期移植肾活检发现BKVAN有利于BKV的清除,而病毒能否被清除影响移植肾功能及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肾功能 移植物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首次口服来氟米特药代动力学及早期谷浓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江 陈立中 +4 位作者 任斌 王长希 费继光 李军 赵大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肾移植患者来氟米特(Lef)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9例采用包括Le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尸肾移植患者进行首次服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监测以及第6、13、16、21天的谷浓度监测。【结果】首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 【目的】初步探讨肾移植患者来氟米特(Lef)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9例采用包括Le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尸肾移植患者进行首次服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监测以及第6、13、16、21天的谷浓度监测。【结果】首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4.0±1.4)μg/mL,Tmax为(11±6)h,AUC0~24h为(72±31)mg·d-1·L-1。连续服药后第6、13、16及21天谷浓度(μg/mL)平均值分别为10±5、15±5、20±9及28±8。患者术后sCr恢复正常时间为2~7(4.1±1.7)d。无患者退出试验。发生急性排斥1例次,肝功能损害2例次。【结论】肾移植患者口服Lef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为首次给药峰浓度低,达到稳态时间较慢,吸收个体化差异较大。有必要对其长期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一步探讨,优化患者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来氟米特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供体中期安全性随访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磊 潘光辉 +8 位作者 黄刚 王长希 费继光 邱江 李军 陈国栋 邓素雄 傅茜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4期190-193,共4页
目的了解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情况,评价供者术后中期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87名活体肾移植供体进行中期随访,每次随访的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并发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术后12-65个月。供体中有10%认为捐肾对其婚姻有... 目的了解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情况,评价供者术后中期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87名活体肾移植供体进行中期随访,每次随访的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并发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术后12-65个月。供体中有10%认为捐肾对其婚姻有不利影响,供体仍感切口有轻度疼痛占59%,感觉体力下降占61%,因供肾而改变工种占26%,术后平均恢复工作的时间为102 d,经常感到抑郁的占2%;对捐肾不后悔的供体占99%。新发现高血压5例(6%)、糖耐量异常2例(2%)、镜下血尿4例(5%)、蛋白尿6例(7%),另外发现血脂异常血症41例(47%)。供体术前、出院时和最后1次随访时血清肌酐分别为(65±14)μmol/L、(98±22)μmol/L、(88±17)μmol/L,肌酐清除率分别为(95±21)m l/m in、(65±16)m l/m in、(71±17)m l/m in,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供体术后中期生活质量较术前稍有下降,但绝大多数肾功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体 随访 肾功能 血清肌酐 内生肌酐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预防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龙山 王长希 +4 位作者 张泳华 何晓顺 尚文俊 毕颖 王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FTY720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C57BL/6)随机分为3组,移植供体(Balb/c小鼠)胰岛后分别连续口服不同剂量的FTY720或双蒸水(对照组),FTY720剂量分别为0.5mg/(kg... 【目的】探讨FTY720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C57BL/6)随机分为3组,移植供体(Balb/c小鼠)胰岛后分别连续口服不同剂量的FTY720或双蒸水(对照组),FTY720剂量分别为0.5mg/(kg·d)(F0.5组)和1.0mg/(kg·d)(F1.0组)。术后连续测定血糖,行组织学检查对比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各组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MST)。观察各组用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MLN)、腋窝淋巴结(ALN)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F0.5组(84.5d)、F1.0组(>100d)MST明显长于对照组(10d)(P<0.01),F1.0组MST长于F0.5组(P<0.01)。用药组移植物中淋巴细胞浸润减轻并与剂量相关。F0.5组、F1.0组PBL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分别在用药后8h、10h降至对照组的23.81%和12.59%(P<0.01),之后略有回升并趋于稳定。用药组连续口服FTY7205d后MLN、ALN中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连用14d后其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并低于对照组,尤以MLN明显。【结论】连续口服FTY720可有效延长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并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FTY720可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归巢至肠系膜和外周淋巴结,并诱导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减轻移植物中淋巴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 小鼠 免疫抑制剂 FTY720 淋巴细胞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后自我效能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利峰 张美芬 +3 位作者 张俊娥 陈锷 赖丹妮 李向芝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自我效能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了187名术后时间≥3个月肾移植受者的自我效能、健康...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自我效能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了187名术后时间≥3个月肾移植受者的自我效能、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并分析自我效能与知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受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6.71±1.79)分,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各方面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移植受者的自我效能有待提高,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善其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自我效能 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军 陈立中 +5 位作者 王长希 费继光 邱江 邓素雄 陈国栋 马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方法:供体用SD大鼠,受体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结果:实施不同...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方法:供体用SD大鼠,受体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结果:实施不同品系的大鼠肾移植52例,手术成功率在85%以上,动物死亡原因主要为输尿管吻合口狭窄、动脉血栓形成、输尿管吻合口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麻醉意外等。术后1d与3d血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与5、7d血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Cr、BUN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存活6个月以上有32例,长期存活率为62%。结论:此模型稳定、可行,并发症少,容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死亡供肝与无心跳供肝对肝移植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巫林伟 何晓顺 +5 位作者 邰强 鞠卫强 马毅 王东平 朱晓峰 黄洁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比较脑死亡供体与无心跳供体来源供肝对肝移植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成人首次全肝移植130例,其中9例接受脑死亡供体供... 目的比较脑死亡供体与无心跳供体来源供肝对肝移植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成人首次全肝移植130例,其中9例接受脑死亡供体供肝(脑死亡供体组),121例接受无心跳供体供肝(无心跳供体组),回顾性分析了以上130例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SICU治疗时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近期生存情况(围手术期、术后6月及术后12月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6月、12月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死亡供体来源的供肝与无心跳供体来源的供肝相比,移植肝及受者术后早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 脑死亡供体 无心跳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