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豆秋江 廖苑 +2 位作者 叶海丹 何小凤 罗新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54-55,6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行保留受体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行保留受体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其中焦虑3例、抑郁2例、睡眠障碍5例,经对症处理及加强护理后均好转。结论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围术期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 术后并发症 精神异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豆秋江 曾丽珍 +3 位作者 叶海丹 罗新春 廖苑 周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服用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服用索拉非尼的14例...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服用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服用索拉非尼的14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2个月因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被迫停药后肝癌复发,行射频消融术;1例于术后10个月因坏死性胆管炎死亡;1例于术后8个月因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性服用的8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6个月肝癌转移死亡,其他7例存活至今。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皮疹、腹泻、乏力、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均为Ⅰ级或Ⅱ级,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索拉非尼对预防与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复发的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索拉非尼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漏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燕娜 陈锷 +1 位作者 苏翠玲 刘彩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27-28,共2页
回顾性分析11例肝移植术后胆漏病例的临床护理。提出肝移植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早期发现胆漏;根据胆汁引流量、胆漏原因、全身情况等给予不同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肝移植 胆漏 腹腔引流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和内支架引流 免疫抑制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及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豆秋江 叶海丹 +2 位作者 廖苑 陈公云 陈璐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15例早期并发胃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要点。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胃肠道瘘的发生率为1.2%(15/1 173)。其中,胃瘘为0.42%(5/1 173),十二指肠瘘为0.0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15例早期并发胃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要点。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胃肠道瘘的发生率为1.2%(15/1 173)。其中,胃瘘为0.42%(5/1 173),十二指肠瘘为0.08%(1/1 173),空肠瘘为0.34%(4/1 173),回肠瘘为0.08%(1/1 173),横结肠瘘为0.34%(4/1 173)。本组胃肠道瘘发生的时间为术后7~24d。采取"三阶梯"不同热量的营养支持及手术和综合治疗后,7例肠瘘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6.6%(7/15)。其余8例康复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胃肠道瘘的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胃肠道瘘 营养支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监测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建 陈规划 +1 位作者 陆敏强 杨扬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α- GST监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 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 72 h内血清α- 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 (AST、AL T、L DH)...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α- GST监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 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 72 h内血清α- 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 (AST、AL T、L DH)比较。结果 移植肝恢复再灌注后血清α- GST水平迅速上升、迅速下降 ,达到高峰及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早于肝功能指标 ,平均每小时变化率及平均峰值幅度也明显大于同期肝功能指标。结论 血清α- GST监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更具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功能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刘幼方 张红霞 +2 位作者 刘晓华 郑志惠 赖丹妮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腔静脉狭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联合胃癌根治术一例患者的护理
7
作者 高燕娜 陈锷 +3 位作者 苏翠玲 叶海丹 曾巧玲 芮丽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70-71,共2页
目的总结胃癌并发肝转移患者行肝移植联合胃癌根治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肝移植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程序与特点。结果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排斥治疗后痊愈,顺利出院。术后随访5个月时,患者因肿... 目的总结胃癌并发肝转移患者行肝移植联合胃癌根治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肝移植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程序与特点。结果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排斥治疗后痊愈,顺利出院。术后随访5个月时,患者因肿瘤复发、腹腔广泛转移致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病情,积极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早期发现,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胃癌根治术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转换为雷帕霉素对大鼠移植肾功能和组织学的作用
8
作者 何朝辉 邱江 +4 位作者 李军 赵大强 陈国栋 王长希 陈立中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环孢素A(CsA)转换为雷帕霉素(Rapa)与CsA持续使用对大鼠移植肾的长期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并分组:CsA转换为Rapa组(第1组,n=10)、CsA持续使用组(第2组,n=10)、CsA撤离组(第3组,n=8)和控制对照组(第4组,... 目的:研究并比较环孢素A(CsA)转换为雷帕霉素(Rapa)与CsA持续使用对大鼠移植肾的长期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并分组:CsA转换为Rapa组(第1组,n=10)、CsA持续使用组(第2组,n=10)、CsA撤离组(第3组,n=8)和控制对照组(第4组,n=8)予以安慰剂至第24周。另6只Lewis→Lewis同系移植作为同系移植组(T组)。每4周查24 h尿蛋白定量,24周时处死动物,获取移植肾标本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检测转换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对比控制对照组(第4组),CsA和Rapa的使用(第1,2,3组)均显著地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量;CsA转换为Rapa(第1组)较CsA的持续使用(第2组)进一步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在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sA和Rapa的使用(第1,2,3组)大体保护移植肾组织学破坏;而对比CsA持续使用或撤离(第2、3组),CsA转换为Rapa(第1组)则进一步地降低了移植肾组织学Banff评分、显著地减少了肾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数、TGF-β1和α-SMA的染色强度以及转换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的mRNA的表达量。结论:CsA转换为Rapa减少了移植肾远期尿蛋白的排泄,减缓远期移植肾组织学的损害并下调了纤维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改善临床移植肾的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环孢素A 雷帕霉素 慢性移植肾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智能CT肝门脉三维重建及分型对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的指导 被引量:6
9
作者 付必莽 唐继红 +5 位作者 孙勇 张捷 胡明道 杨达宽 何晓顺 黄洁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采用256层智能CT(intelligent CT,ict)研究肝内门脉的解剖类型,为临床解剖性肝切除提供最佳的影像支持。资料与方法提取163例PhilipsⅡ256层iCT的肝三期图像,用Philips Brilliance Workspace Portal软件对肝门脉和体积行三维重建,... 目的采用256层智能CT(intelligent CT,ict)研究肝内门脉的解剖类型,为临床解剖性肝切除提供最佳的影像支持。资料与方法提取163例PhilipsⅡ256层iCT的肝三期图像,用Philips Brilliance Workspace Portal软件对肝门脉和体积行三维重建,并基于Glisson鞘横断法肝切除的需要进行分型。结果门脉可分为规则型(Ⅰ型)、左中右型(Ⅱ型)、左右型(Ⅲ型)和特殊型(Ⅳ型)。其中规则型和左中右型分别占41.7%和47.3%,适于行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而左右型和特殊型分别占9.8%和1.2%,不适于该术式。各型间门脉主干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中右型中各一级分支主干间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则型中右主干管径明显大于左支和右前叶支(P<0.05),但右前叶支与左主干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间肝左、中、右叶体积均约占整肝体积的1/3。结论 89%的个体在三维影像支持下宜首选Glisson鞘横断肝切除,而11%的个体采用此法时容易误扎、损伤或漏扎临近属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智能CT精准肝切除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必莽 张捷 +7 位作者 孙勇 唐继红 顾亚律 唐波 胡明道 杨达宽 何晓顺 黄洁夫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通过philips256层智能CT(iCT)对肝脏三维重建(3D)并行模拟解剖性肝切除,研究肝切除术前最佳的影像支持方案。方法提取103例256层iCT的肝脏三期图像,用Philips Brilliance Workspace Portal软件对肝脏及门脉属支行MIP和3D重建,并建... 目的通过philips256层智能CT(iCT)对肝脏三维重建(3D)并行模拟解剖性肝切除,研究肝切除术前最佳的影像支持方案。方法提取103例256层iCT的肝脏三期图像,用Philips Brilliance Workspace Portal软件对肝脏及门脉属支行MIP和3D重建,并建立模拟肝段切除模型,评估其对解剖性肝切除的指导作用。结果 103例3D肝脏容积为(1219±191)ml,肝质量为(1451±227)g。34例(33.0%)具典型的肝段门静脉干(三级支主干),而其余69例(67.0%)无肝段门静脉主干,此时肝段门脉为2~4(2.5±1.1)支、直接发自门脉二级或三级分支。以具有三级门脉独立供血的锥形单位为一个肝段,则肝脏段的数量为:6段28例(27.2%),7段34例(33.0%),8段41例(39.8%),平均(7.1±0.8)段。模拟切除肝和实际切除肝之间的肝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并非每个Couinand肝段都具有肝段门脉干,解剖性肝切除时如果把其中一支当成主支结扎势必造成阻断不彻底、导致出血过多;术前256层:3D重建和模拟肝段切除是指导精准解剖性肝切除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s256层iCT 3D重建 精准 解剖性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