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海 黄健 +5 位作者 潘秋辉 林天歆 郭正辉 许可慰 江春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SMA分成两段分别做RT-PCR,然后再将其分别连接到pET-30(a)中,从而得到完整PSMA的cDN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首次成功克隆到全序列的中国人PSMA的cDNA,并构建了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为以后的PSMA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结论】分段克隆基因,然后将基因分别连接到同一载体,是有效地对一些长片段基因进行克隆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MA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克隆基因 克隆 中国人 DNA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子 原基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调控钠离子通道Nav1.8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曦 郑淑慧 +1 位作者 胡昔权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 NT/A)对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L5 VRT)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方法观察Bo NT/A足底注射后对L5 VRT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 NT/A)对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L5 VRT)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方法观察Bo NT/A足底注射后对L5 VRT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o NT/A对L5 VRT术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钠离子通道(Nav1.8)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Bo NT/A对DRG神经元中功能性Nav1.8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一侧足底注射7、15 U/kg的Bo NT/A 1 d后可显著缓解L5 VRT介导的机械触诱发痛症状,且作用时间至少持续至给药后14 d;Bo NT/A可显著下调L5 VRT术后DRG神经元中Nav1.8蛋白表达水平,并可明显降低功能性Nav1.8电流密度。【结论】Bo NT/A可能通过下调DRG神经元中Nav1.8蛋白表达,降低功能性Nav1.8电流,发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钠离子通道1.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衰老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莫嘉辉 李欣禹 +2 位作者 陈志宏 张敏 邓春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6,共8页
睾丸衰老的主要特点为睾酮合成能力以及生精功能逐渐下降,不仅会影响男性生育力,也与衰老相关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延缓睾丸衰老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 睾丸衰老的主要特点为睾酮合成能力以及生精功能逐渐下降,不仅会影响男性生育力,也与衰老相关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延缓睾丸衰老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近年来,其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化,推动了细胞疗法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衰老与再生医学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睾丸衰老中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回顾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衰老的相关研究历程与进展,并探讨临床转化面临的瓶颈以及疗效优化策略,以期为睾丸衰老的干细胞疗法研发及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睾丸衰老 睾丸间质干细胞 精原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壮炜 吴良平 +5 位作者 戴晓江 赵为国 余翔 宋志高 杨宝琳 黄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且术后随访满1、2、3年的BMI<27.5 kg/m^2(低BM...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且术后随访满1、2、3年的BMI<27.5 kg/m^2(低BMI组,n=39)和BMI≥27.5 kg/m^2(高BMI组,n=3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物理指标、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功能相关代谢指标。结果7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无中转开腹。在低BMI组中,术后1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空腹C肽、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HOMA-IR、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年,空腹血糖、HOMA-IR、空腹C肽、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低BMI组和高BMI组术后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对我国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降糖方法,主要降低患者腰围而不会有明显的体质量下降。更加长期的疗效还需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旁路术 非肥胖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