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茵 陈苑婷 +1 位作者 李俊勋 张式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6-811,共6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CD15<20%和CD15>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分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怡丽 姜傥 +4 位作者 陈培松 徐贵云 欧阳涓 党亚梅 欧阳惠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内的首次发病未用过药的抑郁发作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25名,测定...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内的首次发病未用过药的抑郁发作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25名,测定受试者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17的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抑郁障碍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BMC中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25.14%和39.56%,患者组显著下降(Z=-2.76,P<0.01);患者组RORγt mRNA的表达、血清IL-17浓度分别为68.70%、83.83 ng/L,而对照组为24.74%、65.60 ng/L,患者组两个指标均显著升高(Z=-3.00,P<0.01;Z=-2.33,P<0.05)。患者组中GR mRNA与RORγt mRNA的表达、IL-17浓度均呈负相关(r=-0.70,P<0.01;r=-0.47,P<0.05);未见其余指标间存在相关(P>0.05)。结论 HPA轴负反馈调节异常对Th17细胞的分化发育及炎性诱导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自身免疫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惠丽 孙毅明 +6 位作者 郑民缨 朱瑜龄 操基清 张誉 李亚勤 邓琅辉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经对临床资料分析以确定相关基因突变是否为致病性突变基因。结果先证者(Ⅲ3)及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检测到CACNA1S基因IVS25-194C/T突变,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未检测到该突变;该家系成员(除Ⅰ1)均检测到SCN4A基因IVS18-130G/A突变,该位点位于内含子区域且有症状和无症状家系成员同时出现;先证者(Ⅲ3)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同时检测到SCN4A基因外显子12区域c.1984G>A突变,系错义突变(V662I),但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推测CACNA1S、SCN4A、KCNE3基因突变均非该家系致病性突变基因。但该家系资料丰富了我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库。除KCNE3、CACNA1S和SCN4A基因外,中国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智杰 孙艳虹 +3 位作者 廖慧芳 王小妹 刘敏 张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81-2582,共2页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33例;有慢性并发症32例)及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33例;有慢性并发症32例)及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CHOL、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半胱氨酸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相抑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傥 陈怡丽 +5 位作者 徐贵云 党亚梅 刘学军 陈培松 欧阳涓 欧阳惠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的差异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的差异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单相抑郁)患者35例、双相抑郁障碍(简称双相抑郁)患者23例和正常对照30名,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cell,PBMC)中GRαmRNA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Rα在PBMC中的亚细胞分布,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双相抑郁患者组GRα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且与HAMD总分均呈负相关(r=-0.62,P<0.05;r=-0.79,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单、双相抑郁的轻中度、重度亚组的GRαmRNA表达递减(P<0.05)。单、双相抑郁患者组PBMC上GRα表达均显著减少,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提示存在核分布异常;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核内分布呈下降趋势(P<0.05);但单、双相抑郁患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双相抑郁组血浆ACTH和血清皮质醇浓度与GRαmRNA的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提示GR在单、双相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且GRαmRNA可能仅是抑郁状态指标,无法鉴别单、双相抑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障碍 双相抑郁障碍 糖皮质激素受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膜F_2-isoprostanes及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英文)
6
作者 刘一鸣 喻雄文 +2 位作者 Christopher W.K.LAM Chi Bon LEUNG Chung Shun HO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37,共11页
【目的】探讨建立血浆和红细胞膜的iPF2α-Ⅲ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并研究细胞膜流动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对49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31例健康人检测其血浆和红细胞细胞膜F2-isoprostanes(一个特定的同分异构体iPF2... 【目的】探讨建立血浆和红细胞膜的iPF2α-Ⅲ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并研究细胞膜流动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对49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31例健康人检测其血浆和红细胞细胞膜F2-isoprostanes(一个特定的同分异构体iPF2α-Ⅲ)作为体内氧化应激评价的指标,同时利用DPH和TMA DPH评估细胞膜流动性作为一种间接的细胞功能标志。【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增高,血浆iPF2α-Ⅲ(0.450±0.173与0.236±0.107 nmol/L、P<0.01)和红细胞膜iPF2α-Ⅲ(32.5±7.9与25.7±8.7 pmol/g,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DPH(0.230 2±0.004 0与0.224 6±0.004 6,P<0.01)和TMA DPH(0.271 0±0.004 5与0.264 7±0.007 1,P<0.01),血浆的iPF2α-Ⅲ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无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膜的iPF2α-Ⅲ与核心区域细胞膜流动性呈负相关(r=0.630,P<0.01)。在血液透析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中发现,血液透析病人中的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上的iPF2α-Ⅲ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相对应红细胞的流动性减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病人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DPH流动性与红细胞的膜iPF2α-Ⅲ含量相关(幼红细胞r=0.491,P=0.015;成熟红细胞r=0.563,P=0.004;衰老红细胞r=0.460,P=0.02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氧化应激增高的状态,此状态造成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膜的表面及核心区域的均受到损害。通过检测红细胞膜的iPF2α-III可以评估体内红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iPF2α-Ⅲ F2-isoprostanes 细胞膜的流动性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