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放射治疗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单中心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文哲 杨建勇 +2 位作者 何祚 杨广奇 李家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初步调查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术中所受X射线辐射的剂量并探讨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采用DSA机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AEP),实时读取记录947名患者在1651例次介入放射操作中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面积-剂量乘积(DAP... 【目的】初步调查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术中所受X射线辐射的剂量并探讨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采用DSA机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AEP),实时读取记录947名患者在1651例次介入放射操作中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运用秩和检验、关联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数据,比较分析各种不同类型患者、介入操作辐射数据的差异性及相互关系。【结果】患者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DAP、ESD的均值分别为(13.5±12.1)min、(230±180)帧、(194±192)Gy·cm2,(0.60±0.17)Gy,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同一部位的所有栓塞操作均有较高的ESD(或DAP),相关性分析则只有ESD与DAP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呈线性正相关(r=0.978,P<0.01)。【结论】患者的辐射剂量因介入放射操作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别,使用总ESD比单独摄影帧数和透视时间预测总DAP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辐射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小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小银 余娜 +3 位作者 庄文权 覃金海 黄艳 余秋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6-767,共2页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小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患者,分为常规讲解示范指导组(对照组)和使用健康教育小处方指导组(实验组),术后分别运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指...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小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患者,分为常规讲解示范指导组(对照组)和使用健康教育小处方指导组(实验组),术后分别运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指导,以患者能掌握并能正确进行训练为标准,每次计算护士"一对一"指导所耗时间及在第二天再次评价患者对康复训练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平均每人每次耗时30.14min,第二天复查掌握患者占74.3%。实验组39例患者,平均每人每次耗时20.62min,第二天复查掌握患者占92.3%,两组训练指导时间及掌握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小处方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能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易于理解和记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技巧及训练要点的掌握程度,并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庄文权 陈伟 +4 位作者 杨建勇 肖海鹏 黄勇慧 李家平 郭文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方法  4 1例Graves病患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一侧下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选用白芨微球或聚乙烯醇微球 (PVA)和羊毛微钢圈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不良... 目的 回顾分析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方法  4 1例Graves病患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一侧下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选用白芨微球或聚乙烯醇微球 (PVA)和羊毛微钢圈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和颈前区不适 ,栓塞术后 3d至 1周T3 、T4可有一过性增高 ,随后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大多数患者 (30 / 4 1)术后出现发热。 1例 (1/ 4 1)出现左侧视力部分缺失。 1例由于栓塞甲状腺上动脉主干的钢圈脱落异位至大脑中动脉顶后小分支 ,但未引起血管堵塞 ,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1例选用白芨微球栓塞剂的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所有患者术后眼症均无变化 ,未出现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 ,无并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亢危象等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可出现一些可逆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 ,但通过细心操作 ,经验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GRAVES病 不良反应 并发症 白芨微球 聚乙烯醇微球 羊毛微钢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庄文权 李维多 +4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黄勇慧 郭文波 李家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甲状腺血流变化 ,以及对临床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  31例确诊Graves病的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 ,其中 11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治疗前后甲状腺的血流变化 ,观察指标有...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甲状腺血流变化 ,以及对临床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  31例确诊Graves病的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 ,其中 11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治疗前后甲状腺的血流变化 ,观察指标有甲状腺内部血流信号、甲状腺上动脉舒张期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 (Vmin)、阻力指数 (RI)和甲状腺大小。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后 ,甲状腺上动脉舒张期内径、Vmax和Vmin明显降低 ,甲状腺内部血流明显减少 ,甲状腺体积缩小。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估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GRAVES病 甲状腺动脉栓塞 血液流变学 临床研究 无创性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动态影像学监测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国胜 郭文波 +2 位作者 范惠双 陈伟 杨建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的动态变化。追踪时间3~16个月,平均(10.0±3.5)个月。结果术前41例彩超显示肌瘤血流丰富,术后第1天肌瘤和正常肌层血流消失,第7天肌瘤血流仍消失但正常子宫肌层血流开始出现;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而肌瘤内仍无血流。4例术后第7天开始肌瘤内有血流信号,至术后12个月肌瘤内仍有血供。45例CT平扫发现术后当天肌瘤和正常肌层均有碘油沉积,以肌瘤明显,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碘油逐渐流失,而肌瘤内仍有碘油沉积。45例术前MRI肌瘤及子宫肌层均有明显强化,术后3个月MRI复查39例肌层有强化而肌瘤无强化改变;另6例术后肌瘤仍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患者术后肌瘤脱落,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术前、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的监测,MRI与彩超测量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血管床出现选择性栓塞导致肌瘤坏死,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其动态影像学监测随访,以彩超为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平滑肌瘤 子宫 影像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文波 杨建勇 +3 位作者 李丽娟 陈伟 庄文权 朱云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性激素变化,怀孕妊娠分娩和肌瘤的再发情况等。结果110例均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月经量过多症状改善有效93/94(98.93%),压迫症状改善26/26(100%)。子宫体积减少51.5%±3.1%(t值2.861,P<0.01)。肌瘤体积减少64.2±6.6%(t值2.664,P<0.01)。栓塞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栓塞后腹痛6/110(5.5%);发热90/110(81.8%);阴道出血95/110(86.4%);血尿11/110(10.0%);膀胱误栓1/110(0.9%);短暂性闭经3/110(2.7%)和卵巢衰竭永久性闭经3/110(2.7%)。手术失败率1/110(0.9%),肌瘤栓塞后2年再发率为4/110(3.6%)。栓塞后5例子宫肌瘤患者7次怀孕,其中4例患者分娩4次,同一患者先后人工流产3次,怀孕期间和分娩后,B超复查没有发现子宫肌瘤增大或出现新发子宫肌瘤。结论子宫肌瘤栓塞的中长期疗效肯定。子宫肌瘤栓塞后有一定的再发率。子宫肌瘤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轻。子宫肌瘤栓塞后妊娠和分娩仍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 栓塞 治疗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春芳 谭国胜 +3 位作者 俞奇 栾峰 余雷 王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S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率均为0%,在36例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6%(15/36),其中CINⅠ级10.0%,CINⅡ级41.7%,CINⅢ级64.3%;而40例宫颈癌组织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33/40),其中宫颈癌Ⅰ期78.2%,Ⅱ期88.2%。随着宫颈病变进展,SOX2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SOX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SOX2蛋白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恶性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检测SOX2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在肝组织应用中的实验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梅雀林 刘鹏程 +2 位作者 杨建勇 杜端明 陈在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MBq的125I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MBq的125I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各组大白兔植入前和植入后1个月内周围血像、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活性粒源周围的肝组织可见大片状凝固性坏死,距粒源5mm处变性坏死的肝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出现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带;无活性粒源周围肝组织结构正常。原位凋亡检侧显示,在放射性粒源周围肝组织内可见一条明显的凋亡细胞带,而空心粒源周围肝组织内未检测出凋亡细胞。粒子植入术后2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t=6.285,P<0.001),但4周后降至正常水平(t=2.002,P=0.06)。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粒子植入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25I粒子植入的剂量分布具有适形性,在肝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对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在肝肿瘤组织中植入粒子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组织间植入 肝脏 毒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庄文权 肖海鹏 +3 位作者 陈伟 杨建勇 陈国锐 凌启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 ,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将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多层次切片 ,石... 目的 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 ,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将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多层次切片 ,石蜡包埋 ,苏木精 伊红染色 ,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用显微长度测量计测量各不同部位的动脉内径。结果 甲状腺病理切片显示被栓塞的甲状腺上、下动脉的首级分支及其微细分支几乎全部闭塞、机化 ,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 ,滤泡上皮呈扁平或立方形 ,胶质减少。甲状腺上动脉首级分支主干腔径为 4 4 0~5 5 0 μm ,下动脉首级分支主干腔径为 30 0~ 375 μm ,其细分支血管腔径为 12 0~ 2 5 0 μm ,未闭塞的末梢血管腔径为 4 0~ 110 μm。峡部血管内径 130~ 15 0 μm。 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其可使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腺体分泌功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动脉栓塞 病理学 组织形态学 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兔腰椎椎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腰椎软骨终板及椎间盘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昌龙 杨建勇 +6 位作者 庄文权 范惠双 谭国胜 郭文波 陈伟 张中伟 毛丽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4,237,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椎体侧,注射平阳霉素对腰椎终板及椎间盘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兔设第5腰椎(L5)为实验组、第4腰椎(L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椎体侧,L5注射平阳霉素(2mg/mL)1mL,L4注射生理盐水1mL。...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椎体侧,注射平阳霉素对腰椎终板及椎间盘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兔设第5腰椎(L5)为实验组、第4腰椎(L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椎体侧,L5注射平阳霉素(2mg/mL)1mL,L4注射生理盐水1mL。术后第1、2、3、4、5周及3月随机选取6只行MRI检查,并取病理送检。测量对比第4周实验组MRI与病理切片的椎体病变面积。【结果】对照组MRI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组MRI及病理第1~2周变化不明显,第3周MRI出现FST1WI低信号,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号,第4周信号变化更明显;第3~4周病理终板椎体侧骨结构紊乱,软骨终板细胞减少、结构紊乱,纤维环及髓核无明显变化;第5周出现软骨终板和椎间盘退变表现,第3月退变表现更加明显。实验组第4周MRI与病理切片病变区面积有明显正相关性(r=0.965,P<0.001)。【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椎体侧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可诱发腰椎终板及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椎间盘 退行性变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光其 王深明 +4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黄雪玲 黄灿之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5-276,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4.6个月,2例出现甲亢复发,无1例发生甲低。【结论】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甲亢的较佳选择,而正确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亢 回顾性 甲低 手术成功 手术治 正确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Lipo-PGE_1干预肝脏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家平 周奇 +3 位作者 王海林 谭国胜 陈伟 杨建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8-238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不同用药时间和途径对肝脏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经左小隐静脉注射Lipo-PGE11μg/kg,速度均为0.05μg.kg-1.min-1。分别于0 min、5 min、15 min、...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不同用药时间和途径对肝脏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经左小隐静脉注射Lipo-PGE11μg/kg,速度均为0.05μg.kg-1.min-1。分别于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行肝脏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对照分析不同时间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犬24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用药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Lipo-PGE1的用药量均为1μg/kg、用药速度均为0.05μg.kg-1.min-1,0.9%生理盐水用量为20 mL。各组用药5 min后行肝脏CTPI,比较分析不同途径给予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经外周静脉注射Lipo-PGE1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CTPI测量的HAP(mL.min-1.mL-1)分别为:0.22±0.65、0.24±0.65、0.22±0.69、0.22±0.06;PVP(mL.min-1.mL-1):1.22±0.40、1.88±0.59、1.55±0.55、1.29±0.57;TLP(mL.min-1.mL-1)分别为:1.44±0.42、2.12±0.61、1.77±0.56、1.51±0.58。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0.249,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3.812,P<0.05)、(F=3.805,P<0.05)。5 min组PVP、TLP增加最为显著,15 min、30min时两者仍处于高值水平。对照组和外周静脉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的HAP(mL.min-1.mL-1)分别为:0.22±0.06、0.24±0.06、0.31±0.07、0.26±0.05;PVP(mL.min-1.mL-1)分别为1.28±0.38、2.33±0.41、2.37±0.55、2.83±0.94;TLP(mL.min-1.mL-1)分别为:1.50±0.40、2.57±0.42、2.67±0.58、3.09±0.94。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2.248,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6.892,P<0.01)、(F=7.802,P<0.01)。经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较其它途径给药PVP、TLP增加趋势更为显著。结论:Lipo-PGE1能显著增强肝脏血流灌注,且主要影响门静脉灌注分量,介入技术可为快速改善肝血流灌注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 前列地尔 介入技术 脂微球-PG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2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吴彩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的改变,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进行L5和S1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测定其第1负相波N40峰的峰... 目的研究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的改变,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进行L5和S1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测定其第1负相波N40峰的峰潜伏期,并作比较。结果术前诱发电位检测异常率达87.5%(21/24),主要表现为N40峰的峰潜伏期延长;术前异常的21例中17例术后短期(6~10d)行检查,其峰潜伏期和两侧差异值与术前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均仍属于异常范围;术前异常的21例中10例术后略长时间(29~45d)行检查,其总体峰潜伏期值和两侧差异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现为峰潜伏期值明显缩短,两侧差异值明显减少。术前诱发电位异常的21例患者无论术后短期,还是术后略长时间,共计27例次行诱发电位检查,术后峰潜伏期值与术前峰潜伏期值比较无一例有进一步明显的延长。结论诱发电位检查是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术后判断神经根功能受损程度和术后神经根功能改善程度客观、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协助判断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髓核溶解术 诱发电位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神经电位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庄文权 李鹤平 +3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黄勇慧 郭文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通过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研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功能的影响。方法57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胶原酶急性实验模型组、亚急性实验模型组和慢性实验模型组;急性假手术组、亚急性假手术组和慢性假... 目的通过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研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功能的影响。方法57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胶原酶急性实验模型组、亚急性实验模型组和慢性实验模型组;急性假手术组、亚急性假手术组和慢性假手术组。分离、暴露实验大鼠左侧腰5背根神经节,并在各胶原酶实验模型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ml(1200u/4ml),各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ml。分别于注药后1h、1周、30d行包含背根神经节的一段神经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检测。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结果各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临床应用的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的胶原酶治疗浓度不影响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和传导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背根神经节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文波 李丽娟 +3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庄文权 朱云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69,48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和栓塞后每次月经后,评估所有病人的痛经和月经量的变化,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和栓塞后每次月经后,评估所有病人的痛经和月经量的变化,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时间定于栓塞前、栓塞后当天、栓塞后第5天和每次月经后。随访5 ̄44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栓塞前痛经和月经过多17例。痛经和月经过多缓解情况为:有效15/17(88%),无效2/17(12%)。彩色多谱勒超声监测发现,栓塞前病灶血流信号丰富,栓塞后当天病灶和肌层血流信号消失,栓塞后第5天和其后每次月经后复查病灶和肌层血流信号恢复。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和病灶体积在栓塞后一月开始缩小,栓塞后3个月缩小明显,此后子宫和病灶的体积维持稳定,没有变化。栓塞后发热发生率13/17(76%),阴道出血发生率为12/17(71%)。栓塞后怀孕并顺产2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新颖、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治疗方法,中期疗效显著。彩色多谱勒能量超声可以有效地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以及有助于筛选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腺肌病 临床观察 中期 彩色多谱勒 血流信号消失 栓塞后 月经过多 多谱勒超声 月经后 临床疗效 动态监测 超声监测 信号恢复 病灶体积 超声检查 阴道出血 疗效显著 治疗方法 判断预后 并发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良性病变经腹超声导引病理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文波 杨建勇 +3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李鹤平 姚书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导引病理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腹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对于单发病灶,行病灶多点穿刺活检。对于多发病灶,行各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导引病理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腹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对于单发病灶,行病灶多点穿刺活检。对于多发病灶,行各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磁共振检查。比较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成功进行穿刺病理活检,穿刺成功率为96.8%(60/62),病理诊断率为100%(60/60),诊断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8例。2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穿刺不成功。活检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经腹穿刺病理活检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 治疗性栓塞 平滑肌瘤 子宫腺肌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连帆 王于 +5 位作者 范文哲 杨岫岩 许韩师 陈伟 杨建勇 李家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刀豆素A(Con 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Con A注射法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经肝动脉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组(移植脂肪干细胞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刀豆素A(Con 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Con A注射法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经肝动脉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组(移植脂肪干细胞2×106)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观察移植前后肝脏组织病理病变情况、血清炎症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经肝动脉移植组和经尾静脉移植组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全部存活,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经肝动脉移植组血清炎症指标(IFN-γ、IL-4和IL-5)及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P<0.05);经尾静脉移植组血清炎症指标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经肝动脉移植组及阳性对照组病理学上改善最明显,肝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均明显减少。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改善Con A介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经肝动脉途径可提高脂肪干细胞肝移植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脂肪干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门脉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于 连帆 +5 位作者 谭国胜 范文哲 向贤宏 陈伟 杨建勇 李家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肝内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腹膜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雄性SD大鼠48只,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14)、门静脉组(n=11)和尾静脉组(n=14)。...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肝内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腹膜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雄性SD大鼠48只,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14)、门静脉组(n=11)和尾静脉组(n=14)。后两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移植前后大鼠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门静脉组和尾静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成功提取脂肪干细胞,纯化、培养并稳定传代。输注脂肪干细胞前后各组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指数显示,门静脉组肝脏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且以门静脉灌注量为主(P<0.05),尾静脉组仅有轻微改善。组织学肝硬化评分显示,门静脉组见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均明显改善(P<0.05);尾静脉组仅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改善。免疫组化示门静脉组肝脏微血管密度较其它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肝纤维化SD大鼠的肝脏血流灌注及病理学改变;门静脉移植途径较尾静脉途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肪干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肝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幼方 黄天雯 +4 位作者 黄勇慧 李小银 吕玉娥 唐碧英 陈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 血液透析 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和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宏伟 曾海涛 +3 位作者 柯佩琪 郭文波 舒珊荣 费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子宫体积和血清CA125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子... [目的]探讨采用子宫体积和血清CA125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3周子宫体积和血清明显下降(P<0.01)。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缩小体积与CA125降低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5(P<0.05)。34例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复发时子宫体积明显增大,CA125明显升高(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增大体积与CA125升高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7,(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血清CA125水平动态监测在评价子宫腺肌病疗效及监测复发作为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术 子宫动脉 子宫腺肌病 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