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例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特点和误诊分析
1
作者 周香雪 钟威 许少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8,共7页
【目的】研究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等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10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眩晕障碍量表(DHI)评... 【目的】研究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等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以孤立性头昏为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10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头部影像学、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形态学、病原学二代测序、误诊情况等。分析各类检查对患者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治疗前后各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89.19%(33/37)患者的初步诊断存在误诊。64.86%(24/37)患者前庭功能平滑跟踪试验提示前庭中枢病变(AUC值:0.82)。86.49%(32/37)患者CSF转化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AUC值:0.93),97.30%(36/37)患者CSF大淋巴细胞增多(AUC值:0.99),94.59%(35/37)患者激活单核细胞增多(AUC值:0.97)。18.92%(7/37)患者脑电图慢波增多(AUC值:0.60)。13.51%(5/37)患者头MR表现为皮层肿胀(AUC值:0.60)。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头昏等级下降(Z=-4.899,P<0.001),平滑跟踪异常(Z=-4.583,P<0.001)减少,CSF转化型淋巴细胞比例(t=4.281,P<0.001)、大淋巴细胞比例下降(t=6.905,P<0.001)。【结论】孤立性头昏表现的病毒性脑炎误诊率高。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大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的增高和前庭功能检查相结合,可使平滑跟踪实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 前庭功能 病毒性脑炎 头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 被引量:52
2
作者 林科宇 许轶 +4 位作者 王楚怀 鲍珊珊 张桂芳 韩秀兰 赖建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比垫上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组(悬吊组)和垫上核心稳定训练组(垫上组)两组,每组15例。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比垫上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组(悬吊组)和垫上核心稳定训练组(垫上组)两组,每组15例。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背伸肌肌肉力量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对患者疼痛、腰部功能和背伸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VAS得分改变值高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悬吊组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垫上组在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得分改变值均大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ODI评分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测定改变值均高于垫上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背伸肌肌力均提高(P<0.05),而垫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仅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与垫上训练均可以减轻下腰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悬吊组改善下背痛疼痛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垫上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训练 悬吊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在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小金 曾丽雯 +1 位作者 韩秀兰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的情绪反应、疼痛及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第一次站立时发生头晕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重度脊柱侧凸接受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的情绪反应、疼痛及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第一次站立时发生头晕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重度脊柱侧凸接受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脊柱侧凸矫正术后的康复护理常规及心理护理,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腰背肌与双下肢的等长收缩等。观察组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时间制订时间梯度、训练强度梯度的康复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伤口疼痛(VAS)、焦虑(SAS)、抑郁(SDS)、术后引流管脱管发生情况,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头晕发生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伤口疼痛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伤口疼痛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术后第7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一次站立头晕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引流管脱落情况。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重度脊柱侧凸行矫正术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手术后早期伤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 脊柱侧凸 视觉模拟评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心理护理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B鞋垫矫治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秀兰 许轶 +2 位作者 王楚怀 张桂芳 李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下背痛患者施行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矫形鞋垫的配置及使用)后,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其对下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15例符合要求并接受ICB治疗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下肢生物力学的调整。采用一一对应的方... 目的:研究对慢性下背痛患者施行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矫形鞋垫的配置及使用)后,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其对下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15例符合要求并接受ICB治疗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下肢生物力学的调整。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为观察组15例患者配对,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6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下肢生物力学调整后即时测量上肢负重抬举的力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测量的VAS评分及Oswestry积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1个月后VAS评分降为2.54±0.88,6个月后复测的VAS评分为0.77±0.83,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swestry积分,观察组1个月后和6个月后数据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呈逐步改善趋势。对照组患者在1个月和6个月时以上两项评估分值与治疗结束时的即时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并且对照组的两项分值随时间推移呈现反复的趋势。结论: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通过改善患者双下肢的受力,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身体支撑,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生物力学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世斌 韩方海 +3 位作者 肖隆斌 李明哲 黎文峰 何裕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等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4 d,而开放组为11.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63 m L,而开放组为141.5 m 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放 右半结肠癌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爱月 李婕 +5 位作者 李珠玉 张琴 李理 何善阳 游泽山 刘立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规律产检并分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12例,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均直接行75 g OGTT。将仅一项血...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规律产检并分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12例,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均直接行75 g OGTT。将仅一项血糖异常为GDMⅠ(116例),两项血糖异常为GDMⅡ(61例),三项血糖异常为GDMⅢ(35例)。以同期在本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1868例无内科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和甲状腺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分娩时采集空腹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 Ab)水平。比较两组孕妇TSH、FT4、TPO Ab水平。分别采用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MⅡ组孕妇TSH中位数呈升高趋势(P=0.012),FT4中位数呈降低趋势(P=0.002)。GDMⅡ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GDMⅢ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OGTT血糖异常项目数大于等于两项的GDM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增高,并以亚临床甲减最常见。临床应对此类孕妇进行甲状腺功能全面检测,及时发现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确保孕期安全,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 孕妇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后站立位腰屈伸运动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39
7
作者 于瑞 王楚怀 +1 位作者 潘翠环 许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3-94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前后站立位腰屈伸运动时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 30例CNLBP患者接受SET治疗,每周3次,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站立位做腰屈伸运动时双侧竖脊...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前后站立位腰屈伸运动时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 30例CNLBP患者接受SET治疗,每周3次,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站立位做腰屈伸运动时双侧竖脊肌(L1/2水平)和多裂肌(L4/5水平)在站立位、前屈运动、最大屈曲及回到直立位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计算屈伸比(FRR)。结果治疗前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FRR均小于对侧(P<0.05);治疗后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FR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T治疗后,CNLBP患者患侧竖脊肌、多裂肌的主动活动机能得到改善,屈曲-放松现象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悬吊运动疗法 表面肌电图 屈曲-放松现象 屈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的足底压力差异分析及穿戴矫形鞋垫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秀兰 许轶 +5 位作者 李小金 王楚怀 张桂芳 李丹 张梓敬 张振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的足底压力指标,探讨AIS患者的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中山大学附一院东院康复科就诊的AIS患者56例,以脊柱侧弯方向的不同分为3组:右侧弯18例,左侧弯18例,S型脊...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的足底压力指标,探讨AIS患者的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中山大学附一院东院康复科就诊的AIS患者56例,以脊柱侧弯方向的不同分为3组:右侧弯18例,左侧弯18例,S型脊柱胸腰段侧弯20例;另选同期健康对照组19例。对4组受试者的双侧足总压力,前半足、后半足压力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以分析不同类型AIS患者和健康人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3组穿戴了矫形鞋垫的患者,分析其穿鞋垫前后足底压力变化,并对穿着矫形鞋垫条件下重新拍摄脊柱全长片的患者,分析其Cobb角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侧弯组患者的左足平均压力、左前半足压力小于对照组,右足平均压力、右后半足压力大于对照组(P<0.017)。左侧弯组患者的右前半足压力小于对照组,右后半足压力大于对照组(P<0.017)。S型胸腰弯组左前半足压力小于对照组。右侧弯组左足平均压力(44.7%±6.0%)明显小于右足平均压力(55.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弯组、S型胸腰弯组与对照组左右足底压力无差异。配制矫形鞋垫后,即刻为患者测量穿戴矫形鞋垫时的足底压力,单弯型脊柱侧弯(左侧弯或右侧弯)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存在差异,而S型胸腰弯组患者穿戴前后足底压力无差异。患者在穿戴矫形鞋垫前后Cobb角度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2)。【结论】右侧弯患者的左右足底压力对称性较差,S型胸腰弯患者的左、右足底压力呈现对称。矫形鞋垫可以有效调整单弯型脊柱侧弯(左或右侧弯)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但对于患者侧弯角度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足底压力 矫形鞋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小金 曾丽雯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术后,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核心理念,应用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来控制围手术期各种创伤所致的应激。综合应用的方法包括术前告知快速康复各阶段措施、可能出现状况及解决方法;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实行术中液体限入管理,体温管理;术后加强疼痛护理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1±5.5h)较传统组(40.4±10.2h)短,FT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8.5±6.5h)均较传统组(85.6±5.7h)短(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腹胀例数(3.5±0.7例)较传统组(7.5±0.5例)少(P<0.05);FTS组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5.5±1.4d)较传统组早(8.8±1.8d),第一次站立发生头昏例数(2例)较传统组(6例)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FTS组SDS、SAS评分术后第1天分别为(60.11±4.92;58.34±5.99分)、第3天(51.00±6.11;49.32±7.22分),与传统组SDS、SAS术后比较[第1天分别为(69.62±5.99;67.77±6.23分)、第3天(61.09±6.20;57.74±6.1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TS能最大限度控制手术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等,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康复护理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矫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韩秀兰 许轶 +2 位作者 田潇飞 李冠运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组受试对象均以力竭性离心运动方式诱导出小腿三头肌的DOMS,DMS治疗组在运动后立刻接受DMS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治疗。期间两组对象均进行简单的自我牵伸训练。在DOMS诱导后立刻至诱导后5天期间,每天对主观体力感觉(PRE)和视觉类比疼痛指数(VAS)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DMS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RE在运动后24h、48h、72h,经组间独立样本比较,t24h=-6.76,t48h=-15.44,t72h=-3.17(P<0.05),观察组的PRE比对照组低;2VAS评分在运动后24h、48h、72h、96h两组间对比,t24h=-2.37,t48h=-11.05,t72h=-16.87,t96h=-17.56(P<0.05)。DMS治疗组以上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结论:DMS治疗可以缓解因DOMS导致的疲劳及酸痛,降低运动后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 延迟性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 视觉类比疼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于瑞 许轶 +4 位作者 王楚怀 繆萍 林科宇 张桂芳 韩秀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1-80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CNLBP患者,给予患者每周3次,持续4周的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动作时痛侧竖脊肌和多裂...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CNLBP患者,给予患者每周3次,持续4周的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动作时痛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频域指标MF、MPF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MF 74.95±6.85、MPF 98.10±5.45,治疗后MF 62.90±4.02、MPF 83.89±3.84);痛侧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前AEMG 48.76±5.08,治疗后AEMG 86.27±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T治疗后,CNLBP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的疲劳程度下降,收缩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悬吊运动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韩秀兰 刘开锋 +1 位作者 许轶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后其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要求的20例受试者依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程度、偏瘫侧等条件以一一配对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后其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要求的20例受试者依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程度、偏瘫侧等条件以一一配对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角度重建法测量膝关节位置觉和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测量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位置重现的平均偏差变小(P<0.01),屈膝30°、45°的测试中,试验后膝关节位置偏差与训练前测量值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膝关节位置重现平均偏差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后的BBS评分值,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关节本体感觉 膝关节角度重建实验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心室重塑和心肌AVP、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翟原生 李杰 +5 位作者 卢贵华 李庆朗 谢冬梅 张菊红 梅卫义 高修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6-444,共9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AVP的分泌而延缓心肌纤维化,为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大鼠安慰剂治疗组(MI...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AVP的分泌而延缓心肌纤维化,为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大鼠安慰剂治疗组(MI组)及心肌梗死大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每组各有10只大鼠。干预5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后,收集心肌组织标本,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和血清的血管加压素(AVP)含量;Masson染色检测心肌间质纤维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5周后,Sham组、MI组和A组分别存活10只、9只和10只大鼠。与Sham组大鼠比较,MI组和A组大鼠的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加重、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AVP含量以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干预后,LVM和LVMI降低、LVEF升高、心肌间质纤维化减轻、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AVP的含量以及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可能与抑制心室AVP的分泌及下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加压素 阿托伐他汀 心室重塑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整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桂芳 黄焕杰 +1 位作者 韩秀兰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手法和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手法和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脉冲整脊技术进行矫正。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脉冲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治疗 脉冲整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颈痛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婷婷 王楚怀 +2 位作者 张桂芳 王艳君 孙一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4例入组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SET组8例,对照组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在头颈屈试验(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CCFT)下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测量,取均方根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他的评估方法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数据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VAS、NDI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试验前SET组与对照组之间CCFT的各阶段胸锁乳突肌标准化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22mm Hg时SET组RMS值为3.78±3.12,对照组为3.73±2.63;24mm Hg时SET组RMS值为6.77±6.02,对照组为12.31±7.74;26mm Hg时SET组RMS值为8.90±7.19,对照组为22.26±10.57;28mm Hg时SET组RMS值为13.67±10.18,对照组为24.59±10.39;30mm Hg时SET组RMS值为15.58±8.75,对照组为33.14±11.18,除22mm Hg外,各阶段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T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的治疗要明显优于姿势运动训练,SET可以使胸锁乳突肌在CCFT试验中的异常兴奋性减低,从而间接说明了颈深肌群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表面肌电 悬吊运动疗法 胸锁乳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抗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美姬 梁伟杰 +4 位作者 李健豪 郑东诞 兰军 陈景福 廖新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7-1665,共9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能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应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能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方法应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NF-κB、COX-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凋亡细胞数量;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35 mmol·L^(-1)葡萄糖(高糖,HG)作用H9c2心肌细胞24 h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存活率。在HG作用前,应用20~100μmol·L^(-1)Nic预处理60 min或50μmol·L^(-1)Nic预处理30~120 min均可明显对抗HG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HG可上调心肌细胞磷酸化(p)-NF-κB p65和COX-2的表达,50μmol·L^(-1)Nic预处理心肌细胞60 min能抑制HG诱导的p-NF-κB p65和COX-2表达的上调。此外,HG作用心肌细胞24 h可引起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使培养液中LDH活性、ROS生成、凋亡细胞数量、cleaved caspase-3表达、MMP丢失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均增加;在HG作用前,应用50μmol·L^(-1)Nic预处理心肌细胞60 min或应用100μmol·L^(-1)PDTC(NF-κB抑制剂)或10μmol·L^(-1)NS-398(COX-2抑制剂)和HG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能明显拮抗HG引起的上述损伤和炎症反应。结论 Nic通过抑制NF-κB/COX-2通路对抗HG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核因子-ΚB 环氧化酶-2 高糖 心肌细胞 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爱萍 周香雪 +3 位作者 蒲小勇 何荣兴 李洵桦 梁秀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42-2147,共6页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分别对T2呈像上各部位的高信号和低信号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00%的脑型和80%的肝型WD患者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脑型WD尾状核、丘脑、小脑、中脑、脑桥高信号范围评分高于肝型患者(P=0.024、0.033、0.210、0.036、0.019),程度评分高于肝型(P=0.038、0.044、0.037、0.043、0.020);脑型壳核高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21);脑型WD丘脑低信号范围及程度高于肝型(P=0.001、0.035);脑型壳核低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17)。言语清晰度得分与壳核高信号范围、壳核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87,P=0.047、0.042)。共济失调的程度得分和小脑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13,P=0.042)。震颤程度得分和丘脑高信号范围、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比(r=0.372、0.337,P=0.034、0.039)。影像学评分与血清铜、尿铜无相关性。肝型WD患者头部影像学评分与肝功能等级无相关性。结论 WD头部影像学异常的比例较高。通过对T2高、低异常信号的范围和程度评分的方法,可以分别量化评价WD患者脑部铜沉积、神经损伤的程度。WD患者的神经症状与特定核团的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 量化 神经症状 铜代谢 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患者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金 曾丽雯 +1 位作者 柯彩霞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重度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的患者采取抽签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防止牵引针眼感染及Halo-...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重度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重度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的患者采取抽签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防止牵引针眼感染及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的安全管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还制订了自我护理方法与家属协助方法,在实行前对患者进行自理方法指导、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牵引处针眼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牵引效果与牵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牵引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牵引处皮肤瘙痒发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引起牵引脱落现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前SDS、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牵引3周、6周时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Orem自理模式能减少脊柱侧凸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患者的应激情绪,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理模式 重度脊柱侧凸 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与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文明 林建聪 +2 位作者 陈美姬 张常然 李延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2-619,共8页
目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与内质网应激(ERS)相互作用是否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应用40 mmol/L葡萄糖作用HUVECs 24 h构建高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糖调节蛋白78(GRP... 目的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与内质网应激(ERS)相互作用是否参与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应用40 mmol/L葡萄糖作用HUVECs 24 h构建高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糖调节蛋白78(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细胞凋亡;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应用40 mmol/L葡萄糖处理HUVECs 3~24 h,磷酸化(p)-GSK-3β表达减少,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高糖处理HUVECs 1~24 h,对促进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时间依赖性,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锂(Li Cl,GSK-3β抑制剂)能减轻高糖引起的ERS,使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减少,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苯基丁酸(4-PBA,ERS抑制剂)减弱高糖对GSK-3β的激活作用,使p-GSK-3β表达增多,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处理HUVECs 24 h能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和ROS生成增多及MMP丢失等损伤;在高糖作用前,应用Li Cl或4-PBA预处理60 min均减轻高糖引起的上述损伤,与高糖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糖损伤的HUVECs,存在GSK-3β与ERS的相互作用并参与高糖对HUVE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内质网应激 相互作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调整技术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桂芳 黄焕杰 +3 位作者 余秋华 王楚怀 韩秀兰 张振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3-1278,共6页
目的:比较脉冲调整技术和关节松动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脉冲调整技术)和松动组(关节松动术)各19例。脉冲组进行脉冲调整技术治疗、常规理疗和运动训练,松动组进行关节... 目的:比较脉冲调整技术和关节松动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脉冲调整技术)和松动组(关节松动术)各19例。脉冲组进行脉冲调整技术治疗、常规理疗和运动训练,松动组进行关节松动术、常规理疗和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第4周、第12周随访时采用VAS评分和CMS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脉冲组VAS分数分别为2.4±1.3、1.2±1.0、0.9±0.9,CMS总分分别为76.5±11.0、84.3±8.8、89.0±7.1;松动组VAS分数分别为3.5±1.3、2.1±1.3、1.4±1.2,CMS总分分别为69.4±13.1、82.9±6.7、88.5±6.8。两组VAS分数和CMS总分组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周后,脉冲组VAS分数低于松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8),脉冲组CMS评分中的疼痛得分、ADL得分均高于松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8,P=0.009);治疗4周后,脉冲组VAS分数低于松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4),CMS评分中的疼痛得分高于松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8)。结论:在常规理疗和运动训练基础上无论联合应用脉冲调整技术还是关节松动术,均能有效改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部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而脉冲调整技术与关节松动术相比,能在治疗早期更快地减轻疼痛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康复治疗 脉冲调整技术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