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月月 罗学毛 +3 位作者 张鑫 陈萍 兰勇 龙晚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的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收集16例(共3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MLA患者资料,并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7)、微浸润腺癌组(n=20)、浸润性腺癌组(n=9),对3组病灶的CT征象进...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的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收集16例(共3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MLA患者资料,并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7)、微浸润腺癌组(n=20)、浸润性腺癌组(n=9),对3组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6个病灶中,圆形/类圆形19个(52.78%),分叶征19个(52.78%),毛刺征12个(33.33%),空泡征13个(36.11%),血管集束征12个(33.33%),瘤肺界面清晰32个(88.89%)。浸润前病变组7个(7/7,100%)病灶均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组12个(12/20,60.00%)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个(8/20,40.00%)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浸润性腺癌组仅有1个(1/9,11.11%)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余8个(8/9,88.89%)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3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1);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01)。结论综合分析多发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M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磨玻璃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及其病理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赖婵 刘壮盛 +4 位作者 李儒琼 梁克明 龙晚生 李海成 聂中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目的】探讨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并分析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9月我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54例最大径线≤2 cm的乳腺小肿块患者资料(恶性291例,良性263例)。将患者的临床和MR特... 【目的】探讨MRI敷霜征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价值,并分析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9月我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54例最大径线≤2 cm的乳腺小肿块患者资料(恶性291例,良性263例)。将患者的临床和MR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两个诊断模型(模型1包含敷霜征,模型2不包含敷霜征)。采用ROC曲线评估两个模型的诊断效能。观察所有小肿块瘤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分析敷霜征的病理学基础。【结果】恶性组199例(68.4%)、良性组25例(9.5%)出现敷霜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径线、边缘、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敷霜征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估计值分别为1.065、4.515、2.811、0.013、3.487和13.894,OR 95%CI分别为(1.034,1.097)、(2.368,8.608)、(1.954,4.045)、(0.004,0.049)、(2.087,5.826)和(7.026,27.477)。模型1(包含敷霜征)对乳腺小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模型2(不包含敷霜征)(AUC:0.938 vs.0.897,P<0.05)。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敷霜征与瘤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相关。【结论】MRI敷霜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鉴别诊断,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可能为瘤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敷霜征 乳腺小肿块 良恶性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邹伟强 黄斌豪 吴月娥 孙丽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边界、密度、SUVmax、受累淋巴结及肾上腺外脏器受累情况等。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肾上腺病灶SUVmax,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继发性12例、原发性1例;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套细胞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0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3例为单侧肾上腺受侵(左侧2例、右侧1例);共累及肾上腺23个,其中13个表现为软组织肿块、8个表现为软组织结节、2个表现为肾上腺增粗;10例边界清楚,3例伴有囊变、坏死,无伴钙化、出血、脂肪;9例伴肾上腺外器官受侵;10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纵隔、腹膜后。PET/CT显像肾上腺病变表现为FDG高摄取,SUVmax为5.7~30.8,平均15.8±8.9。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可显示双侧肾上腺受累、边界清楚、明显摄取FDG的软组织肿块。PET/CT可较好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诊断表现为肺部亚实性结节的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 被引量:29
4
作者 金志发 陈相猛 +4 位作者 冯宝 陈业航 李青 李荣岗 龙晚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 目的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形态)构建诊断MIA与IAC的CT主观征象模型。提取896个CT纹理特征,并构建CT纹理特征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纹理特征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鉴别诊断MIA和IAC的效能。结果 CT主观征象中,亚实性结节的密度和大小的一致性非常好,选择密度征象[优势比=8.177,95%CI(1.142,58.575)]为CT主观征象模型的独立预测因子;于896个纹理特征中,选择4个纹理特征构建模型。训练集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MIA与IAC的敏感度为0.85(33/39),特异度为0.90(28/31),AUC为0.94[95%CI(0.88,0.99)];验证集中纹理特征模型的敏感度为0.89(16/18),特异度为1.00(12/12),AUC为0.97[95%CI(0.92,1.00)]。结论 CT纹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鉴别诊断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MIA和IAC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纹理特征分析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壮盛 李昌林 +6 位作者 衣利磊 李智 陈业航 李荣岗 罗学毛 龙晚生 冯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7-1642,共6页
目的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 目的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I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38例)。自临床及常规MRI征象中筛选LVI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主观MRI征象模型。对MRI所示病灶进行分割、纹理特征提取和筛选,构建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瘤周水肿类型(OR=3.82)和MRI腋窝淋巴结状态(OR=7.63)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自4300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GLRLM_LRHGE_1_0.67_Equal_32、GLRLM_GLV_1_0.67_Equal_32和GLRLM_GLV_1_0.67_Equal_64共3个有效特征构建纹理模型。内、外部验证组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LVI的准确率分别为86.36%和79.31%、敏感度为66.67%和60.00%、特异度为95.56%和89.47%、AUC为0.86和0.84,诊断效能均高于主观MRI征象模型(P均=0.04)。结论根据MRI纹理特征可在术前有效预测IBC 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及高分辨率CT预测TNMⅠ期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 被引量:7
6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黄斌豪 邹伟强 秦贵磷 孙丽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及高分辨率CT(HRCT)预测TNMⅠ期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HRCT示原发灶与胸膜存在接触的TNMⅠ期肺腺癌患者,依据病理所见VPI分为阳性组(n=21)和阴性...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及高分辨率CT(HRCT)预测TNMⅠ期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HRCT示原发灶与胸膜存在接触的TNMⅠ期肺腺癌患者,依据病理所见VPI分为阳性组(n=21)和阴性组(n=51),将其原发灶与胸膜的接触关系分为Ⅰ~Ⅳ型。以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胸膜接触类型及HRCT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VP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组间胸膜接触类型和SUV 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膜接触类型[OR=2.047,95%CI(1.061,3.951),P=0.033]和SUV max[OR=1.234,95%CI(1.076,1.415),P=0.003]为预测VP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9.0及Ⅳ型为SUV max及胸膜接触的最佳阈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和0.715,敏感度分别为76.2%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5%和78.4%;二者联合模型的AUC为0.80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0.4%。结论^(18)F-FDG PET/CT及HRCT有助于预测TNMⅠ期肺腺癌VPI;SUV max及胸膜接触Ⅳ型为VPI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对Ⅰ期实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黄斌豪 邹伟强 秦贵磷 孙丽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9-656,共8页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对Ⅰ期实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期肺腺癌,其中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实性病灶的患者86例[男43例,女43例;年龄...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对Ⅰ期实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期肺腺癌,其中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实性病灶的患者86例[男43例,女43例;年龄(59.9±10.3)岁;年龄范围28~81岁],依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脉管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将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HRCT影像学征象(径线、形态、分叶、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和周围肺气肿)和SUVmax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明确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86例Ⅰ期肺腺癌患者中脉管侵犯阳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9.0±8.3)岁];脉管侵犯阴性组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60.1±10.6岁)]。单因素分析两组在病灶径线、形态、SUVmax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5,P=0.012;P=0.048;t=-3.625,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为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OR值为1.484(95%置信区间:1.195-1.843;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当SUVmax为7.75时为最佳临界点,曲线下面积为0.840,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79.7%、79.1%。【结论】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预测Ⅰ期实性肺腺癌脉管侵犯。SUVmax是诊断Ⅰ期实性腺癌病灶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SUVmax大于7.75时病灶发生脉管侵犯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肺腺癌 计算机成像 脉管侵犯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