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8
1
作者 兰勇 李伟 +4 位作者 罗学毛 张朝桐 胡茂清 谭国强 龙晚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9例SO均为单侧附件肿块,呈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3例呈囊性,6例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囊内密度不均匀,其...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O)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9例SO均为单侧附件肿块,呈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3例呈囊性,6例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囊内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呈高密度。增强后实质部分多中等(3例)或显著强化(5例)。6例伴有斑点、线条及环形钙化;4例少量腹水。镜下见肿瘤由甲状腺滤泡样结构和富含血管及纤维组织的基质组成,滤泡大小不等,滤泡腔内充满嗜伊红高蛋白凝胶样物质。结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钙化及囊内平扫高密度、实质部分显著强化是SO的CT表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伟栋 张高星 +3 位作者 张红环 彭宇程 赖浚兴 张学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6-529,533,共5页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经超声测量EAT,比较各组EAT,...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经超声测量EAT,比较各组EAT,分析冠心病患者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相关性,观察EAT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92例患者中,冠心病组67例,其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2例;非冠心病组25例。冠心病组EAT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t=-5.35,P<0.05);冠心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随病变程度加重,EAT逐渐增大(F=9.8,P<0.01)。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r=0.379,P<0.01)及CAS(r=0.67,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5.057,P<0.05)。EAT>5.16mm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68.0%,ROC曲线下面积为0.0822。结论超声测量EA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实用,EAT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心包 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颈椎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邬黎平 陈永源 +2 位作者 黄远翘 陈曦 陈春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患者颈椎处于前屈、中立、后伸3种不同体位下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坐位拔伸旋转手法治疗。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患者各80例,手法治疗时患者... 目的:观察患者颈椎处于前屈、中立、后伸3种不同体位下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坐位拔伸旋转手法治疗。前屈位组、中立位组、后伸位组患者各80例,手法治疗时患者颈椎依次处于前屈位、中立位及后伸位。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积分、主观感觉积分,体征积分和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总积分、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后伸位组优于中立位组和前屈位组(P<0.01);治疗后NDI评分后伸位组(0.192±0.091)低于中立位组(0.221±0.071)和前屈位组(0.251±0.065)(P=0.000)。结论:在施行颈椎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20°范围内,患者后伸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中立位和前屈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体位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志潮 伍硕允 +5 位作者 叶敏 林坚 卢珠明 庞文广 黄文海 庞景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30枚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楔形切除术。【结果】30枚肺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定位所需时间(22.13±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30枚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楔形切除术。【结果】30枚肺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定位所需时间(22.13±5.36)min。3例(10.7%)患者定位后出现少量气胸,但无需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28例患者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胸。VATS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7.82±5.63)min,术中失血量为(20.03±13.78)mL。【结论】肺小结节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定位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亚甲蓝 术前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前应用诺雷德预处理对乳腺癌患者月经复潮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明毅 黄河 +2 位作者 梁颖 谭洁媚 林大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05-907,共3页
目的:乳腺癌目前常规的化疗方案会导致大多数的绝经前患者提前永久性闭经,对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并且有维持正常月经要求的女性,化疗前应用诺雷德,保护月经复潮。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共63例入组,对确诊为乳腺癌并有维持正常月经要... 目的:乳腺癌目前常规的化疗方案会导致大多数的绝经前患者提前永久性闭经,对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并且有维持正常月经要求的女性,化疗前应用诺雷德,保护月经复潮。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共63例入组,对确诊为乳腺癌并有维持正常月经要求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应用诺雷德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化疗组)32例,试验组:化疗前应用诺雷德3.6mg腹部皮下注射,待患者来月经一次再进行化疗,其后每28天腹部皮下注射诺雷德3.6mg,化疗方案为AC(环磷酰胺50mg/m2d1+阿霉素50mg/m2d1每2周1次,共4次),或AC-T(环磷酰胺50mg/m2d1+阿霉素50mg/m2d1每2周1次,共4次,序贯紫杉醇135mg/m2d1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常规化疗,化疗方案为AC或AC-T,比较两组的化疗后的月经来潮情况。结果:63例均可完成治疗,化疗后月经周期紊乱。试验组、对照组复潮人数67.9%:46.9%、P=0.027<0.05,统计学有明显意义。结论:常规化疗会导致化疗患者提前永久性闭经,月经恢复与年龄相关,化疗前应用诺雷德,可以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保证了患者要求维持正常月经要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诺雷德 卵巢功能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邹伟强 黄斌豪 吴月娥 孙丽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边界、密度、SUVmax、受累淋巴结及肾上腺外脏器受累情况等。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肾上腺病灶SUVmax,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继发性12例、原发性1例;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套细胞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0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3例为单侧肾上腺受侵(左侧2例、右侧1例);共累及肾上腺23个,其中13个表现为软组织肿块、8个表现为软组织结节、2个表现为肾上腺增粗;10例边界清楚,3例伴有囊变、坏死,无伴钙化、出血、脂肪;9例伴肾上腺外器官受侵;10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纵隔、腹膜后。PET/CT显像肾上腺病变表现为FDG高摄取,SUVmax为5.7~30.8,平均15.8±8.9。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可显示双侧肾上腺受累、边界清楚、明显摄取FDG的软组织肿块。PET/CT可较好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双胜 区淑娟 冯凤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测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咳嗽、胸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上升、CD8减低,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改善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穴位埋线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拔伸旋转手法内在应力的实时监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邬黎平 陈曦 +2 位作者 樊继宏 焦培峰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拔伸旋转手法内在应力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颈椎CT片基础上逐步重建C3/4~C6/7颈椎模型并网格化。将颈椎拔伸旋转手法分解后的各项力学参数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模型内在应力的变化。... 目的研究颈椎拔伸旋转手法内在应力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颈椎CT片基础上逐步重建C3/4~C6/7颈椎模型并网格化。将颈椎拔伸旋转手法分解后的各项力学参数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模型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拔伸过程,模型应力集中的区域及大小呈由大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应力主要在C3/4关节突关节;拇指向左推C4棘突过程中,C4棘突的左下部、根部、棘突左侧根部与椎弓根结合处先后出现应力集中,最大应力为9.627kPa;颈椎向右旋转40°的过程中,C3~6双侧关节突关节,C4~6的椎弓、棘突根部、二者结合处及椎体侧方等都先后出现应力集中,右侧C3/4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为363.6kPa。颈椎快速返回中立位,模型应力集中的区域及大小均快速减少。结论颈椎拔伸旋转手法下的颈椎有其独特的应力变化规律。关节突关节在颈椎活动中承受主要应力。右旋40°时模型所受压力最大,但不会损伤正常颈椎骨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 颈椎旋转手法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子形态与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爱民 郭江华 +1 位作者 陈晓燕 黎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了解MⅡ期卵子在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与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ICSI操作前,对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Ⅱ期卵子在光镜下进行形态评分分级。分别比较各级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 目的:了解MⅡ期卵子在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与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ICSI操作前,对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Ⅱ期卵子在光镜下进行形态评分分级。分别比较各级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胚胎移植当天对胚胎形态进行评定,胚胎移植后确定临床妊娠,分析卵子形态与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形态评分较高的卵子与形态评分较低的卵子比较,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评分最高卵子有最高的受精率(92.26%)、卵裂率(98.47%)和优质胚胎率(67.05%)。由最高形态评分的卵子形成的胚胎也有最高的妊娠率。结论:对卵子形态评分可预测ICSI后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受精前对卵子形态的评分分级可以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胚胎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艾滋病患者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相猛 段晓蓓 +5 位作者 郝以秀 金志发 崔恩铭 龙晚生 张朝桐 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分析非艾滋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P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分别对免疫低下和免疫正常P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征象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49例非AIDS PC患者,... 目的:分析非艾滋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P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分别对免疫低下和免疫正常P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征象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49例非AIDS PC患者,包括免疫低下组24例和免疫正常组25例,平均年龄(51.8±12.5)岁。PC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发热,免疫低下组均明显多于免疫正常组(P=0.015;P=0.028)。在病灶数量上,免疫低下组以多发为主15例(62.5%),免疫正常组以单发为主16例(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在CT征象上,免疫低下组表现为结节或肿块11例(45.8%),实变13例(54.2%),合并磨玻璃密度影7例(12.9%);而免疫正常组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21例(84.0%),实变4例(16.0%),合并磨玻璃影1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3)。病变内部空洞形成率在免疫低下患者13例(54.2%)明显多于免疫正常患者6例(24.0%,P=0.030)。结论:咳嗽和发热更常见于非AIDS但免疫力低下的PC患者。非AIDS PC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状态有关。免疫低下者以肺内多发、实变影为主,免疫正常者以肺内单发、结节/肿块影常见;空洞和磨玻璃密度影更容易发生在免疫低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肺隐球菌病 免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对比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毅 黄河 +1 位作者 谭洁媚 林大任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52-454,共3页
背景与目的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明确疗效,但顺铂毒副反应较大。本试验选择毒副反应较小的草酸铂替代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0月共83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 背景与目的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明确疗效,但顺铂毒副反应较大。本试验选择毒副反应较小的草酸铂替代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0月共83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随机分成试验组(紫杉醇175mg/m^2,第1天,草酸铂130mg/m^2,第1天,每21天重复,连用2--周期)和对照组(给予紫杉醇175mg/m^2,第1天,顺铂80mg/m^2,第1天,每21天重复一次,连用2~6周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83例均顺利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可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34.1%(14/41),对照组为33.3%(14/42),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0个月,对照组为5.5个月,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7个月,对照组为10.5个月,试验组1年生存率为39.0%(16/41),对照组为40.5%(17/42),均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方面,试验组Ⅲ+Ⅳ白细胞下降率为4.9%,对照组为28.6%,试验组无Ⅲ+Ⅳ血小板下降者,对照组为14.3%,试验组Ⅲ+Ⅳ恶心呕吐率为7.3%,对照组为26.2%,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Ⅲ+Ⅳ神经损害率为9.8%,对照组为9.5%,试验组无Ⅲ+Ⅳ肾功能损害者,对照组为7.1%,试验组无Ⅲ+Ⅳ肌肉关节疼痛者,对照组为2.4%,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顺铂 草酸铂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衣利磊 刘壮盛 +3 位作者 谢乐 周守国 张家雄 王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病部位不同程度疼痛,病程3个月~5年。3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31个骨骼病灶。1例病变位于右髂骨,5例位于右侧下肢。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增强有明显强化。3个单发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边缘有骨质硬化,相邻骨皮质中断,周围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灶内部均见残存骨嵴及囊变,1例可见钙化;28个多发病灶中19个密度、信号均匀,15个可见硬化边,内部均无骨嵴、囊变或钙化。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2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误诊为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误诊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标本镜下可见增生的卵圆形或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未见血管腔隙形成,仅1例可见少量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内多见散在炎症细胞,免疫组化检查:FLi-1(+),CD31部分(+),FⅧα部分(+),AE1/AE3部分(+),CD34(-)。结论:骨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虽具有一定特征,但术前影像学检查易误诊,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等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假肌源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兰勇 李伟 +4 位作者 张朝桐 胡茂清 谭国强 吴标 钟向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3例恶性肿瘤中CT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4例、边缘模糊15例、周围侵犯13例和淋巴结转移11例...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3例恶性肿瘤中CT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4例、边缘模糊15例、周围侵犯13例和淋巴结转移11例。21例行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4例明显强化。CT误诊7例,其中3例直径<1.5cm,3例为低度恶性肿瘤;CT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6例。结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肿瘤体积较小或低度恶性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机能指数和血浆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高星 张学芳 +8 位作者 陈彪 赖兆新 林如明 彭宇程 高伟栋 任强 赖浚兴 宋岸坚 孙炎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声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g/L,P<0.01;713.38ng/L比1345.86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利钠肽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良性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轩维锋 张红环 陈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瘤(Schwannoma),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肢体神经鞘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肢体神经鞘瘤。本文仅研究分析良性肢体神经鞘瘤。现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瘤(Schwannoma),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肢体神经鞘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肢体神经鞘瘤。本文仅研究分析良性肢体神经鞘瘤。现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耀源 张孔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5例受试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支气管哮喘组患者未控制、部分控制后1周、控制后1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及各项主要肺功能...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5例受试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支气管哮喘组患者未控制、部分控制后1周、控制后1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及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肺活量(FVC)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与FVC的比值、呼气峰流量(PEF)与预计值的比值],以及未控制阶段的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浓度(PC20-FEV1),测定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分析哮喘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35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以及控制阶段血清IL-35浓度(pg/mL)分别为141±45、260±84、366±94,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浓度(pg/mL)为396±120,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阶段血清IL-35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1),支气管哮喘组控制阶段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血清IL-35水平在未控制阶段低于部分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63.10~-73.65,P<0.001),部分控制阶段低于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51.41~-61.97,P<0.001)。哮喘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与PC20-FEV1无相关性。【结论】健康人与哮喘患者血清中均存在IL-35表达,血清IL-35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哮喘控制水平评估的免疫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35 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治疗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健 杜海柱 +3 位作者 钟明珠 陈佩珊 黄静 李艳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3例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行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术治疗,第1周2次/d,第2~4周1次/d,第5~8周2次/周,第9~12周1次/周。观察患者尿路感... 目的探讨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3例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行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术治疗,第1周2次/d,第2~4周1次/d,第5~8周2次/周,第9~12周1次/周。观察患者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和尿白细胞计数等。结果 23例患者,随访时间1~24个月,其中2例(8.7%)在随访1个月内发生尿路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后痊愈。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前后尿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自我尿道扩张技术用于治疗TURP术后尿道狭窄安全、简便,短期临床效果满意。随访过程中注重操作技巧培训,预防并发症发生、督导完成疗程是保证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道狭窄 间歇自我尿道扩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健聪 沈慧莲 +1 位作者 黄燕然 梁玉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56-2257,共2页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显微逆行切除 带蒂球结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无痛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昝星有 周卫平 +4 位作者 轩维锋 李明 丁炎 周锋盛 朱巧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无痛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附睾肿瘤患者(12个病灶)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11例附睾肿瘤发生在左侧3例,右侧8例。发生于附睾尾5例,附睾头6例。肿块形态规则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无痛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附睾肿瘤患者(12个病灶)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11例附睾肿瘤发生在左侧3例,右侧8例。发生于附睾尾5例,附睾头6例。肿块形态规则10例,不规则1例。肿块边界清晰9例,不清晰2例。肿块内部呈低回声7例,等回声3例,高回声1例,回声均匀或尚均匀7例,回声不均匀4例。Adler分级0级4例,I级4例,II级3例。结论:附睾肿瘤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对于诊断附睾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附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人骨肉瘤U2OS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全 原向伟 马俊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姜黄素应用于骨肉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骨肉瘤U2OS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Bliss法计算IC50值,通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姜黄素应用于骨肉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骨肉瘤U2OS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Bliss法计算IC50值,通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Caspase-3、8、9活性。结果2.5、5.0、10.0、20.0、40.0、80.0μmol/L的姜黄素明显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关系,48h的IC50值为21.63μmol/L;20μmol/L姜黄素作用12、24、48h诱导U2OS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5%、23.1%和46.2%,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姜黄素处理U2OS细胞48h后Caspase-3、8、9的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激活Caspase级联活化而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骨肉瘤 细胞凋亡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