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表观弥散系数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娅 陈建宇 +2 位作者 蒋新华 蔡兆熙 刘珍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对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退变分级、解剖水平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210个椎间盘(L1-2~L5-S1各42个),Pfirrmann分级Ⅱ~Ⅴ级分别为73个、95个、38个、4个。所有椎间盘相对ADC值平均为0.45±0.10,Ⅱ~Ⅴ级分别为0.48±0.08、0.45±0.10、0.42±0.09、0.23±0.15;L1-2~L5-S1分别为0.44±0.08、0.45±0.08、0.45±0.10、0.45±0.11、0.45±0.12。不同退变分级椎间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Ⅲ级与Ⅳ级两组总体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退变分级具有相关性(r=-0.25,P〈0.05)。结论 DTI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MRI: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珍珍 陈建宇 +4 位作者 蔡兆熙 蒋新华 张娅 杨泽宏 雷立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上分别测量NP区和AF区T1rho值及T2值,分析椎间盘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关系。结果 93例中,PfirrmannⅠ~Ⅴ级腰椎间盘数分别为0、235、179、41、10个。除PfirrmannⅤ级外,其余各级NP区T1rho值均高于AF区(P<0.001);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区T1rho值降低(PfirrmannⅣ级和Ⅴ级间除外),PfirrmannⅡ级AF区T1rho值均高于PfirrmannⅢ~Ⅴ级;NP区及AF区T1rho值与退变分级均呈负相关(NP区:r=-0.75,P<0.001;AF区:r=-0.32,P<0.001);PfirrmannⅡ~Ⅲ级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PfirrmannⅡ级:r=0.46;PfirrmannⅢ级:r=0.44;PfirrmannⅣ级:r=0.16;PfirrmannⅤ级:r=0.04);AF区T1rho值与T2值相关性差(PfirrmannⅡ级:r=0.13;PfirrmannⅢ级:r=0.15;PfirrmannⅣ级:r=0.19;PfirrmannⅤ级:r=0.62)。结论 T1rho对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预测价值,NP区表现明显;椎间盘早期退变过程中,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国照 胡辉军 +3 位作者 王东烨 曾伟科 白志强 张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位于鼻腔鼻窦,2例位于声门上...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位于鼻腔鼻窦,2例位于声门上区,4例分别位于鼻咽、硬腭、扁桃体及乳突。起源于鼻腔鼻窦及硬腭肿瘤病灶边界不清;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边界清晰。所有肿瘤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高分化肿瘤为均匀强化,大部分低分化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起源于鼻腔鼻窦肿瘤多为低分化肿瘤,广泛侵犯邻近结构。结论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与起源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磁共振成像 耳鼻咽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3D-FLAIR序列诊断耳眩晕患者内耳内淋巴积水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娅 陈建宇 +4 位作者 钟镜联 付佳 朱洪蕾 许耀东 区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3D-FLAIR序列显示耳眩晕(MD)内耳内淋巴积水的价值。方法在34例患者中筛选57耳,分为MD组、可疑MD组、其他疾病组及正常组。对每耳经咽鼓管咽口注射稀释的马根维显注射液1ml,24h后行3D-FLAIR序列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内... 目的探讨MRI增强3D-FLAIR序列显示耳眩晕(MD)内耳内淋巴积水的价值。方法在34例患者中筛选57耳,分为MD组、可疑MD组、其他疾病组及正常组。对每耳经咽鼓管咽口注射稀释的马根维显注射液1ml,24h后行3D-FLAIR序列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内淋巴积水的差异;计算该影像方法诊断(可疑)MD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4组平均前庭内淋巴间隙面积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MD组与可疑MD组、其他疾病组与正常组外,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内淋巴积水分级存在差异(P<0.05);其中MD组与其他疾病组、MD组与正常组、可疑MD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3)。MRI增强3D-FLAIR序列诊断(可疑)MD的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80.77%;影像诊断方法与单纯临床诊断(可疑)MD存在相关性(r=0.50)。结论 MRI增强3D-FLAIR能直观显示内耳内淋巴积水及积水程度,是诊断MD、特别是可疑MD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眩晕 内淋巴积水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常规序列评估胰腺癌化疗后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洪国斌 徐启兰 +2 位作者 梁碧玲 周经兴 柳学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9-491,49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常规序列在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接受系统化疗的51例胰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治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等,采用RECIST1.1标准进行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结果... 目的探讨MRI常规序列在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接受系统化疗的51例胰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治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等,采用RECIST1.1标准进行胰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结果 42例治疗前信号均匀或相对均匀,9例为不均匀囊实性肿块。治疗后,30例信号由均匀或相对均匀变为不均匀;13例强化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肿瘤强化程度增强,5例强化程度减弱;17例胰周脂肪间隙较治疗前清晰。通过瘤体单一长径测量,51例患者中客观疗效为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17例。结论 MRI常规序列胰腺癌靶病灶径线的测量、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可用于评估胰腺癌化疗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药物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黄色瘤MRI表现2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蔡金辉 刘庆余 +2 位作者 刘志锋 吴晓枫 吴共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0-1540,共1页
病例1:患者女,22岁,1年前发现左足跟部一核桃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轻压痛。血脂分析:脂蛋白(a)328.6mg/L。双踝关节MRI:双侧跟腱增粗,T1WI及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细条状或斑点状、网状稍高信号,压脂序列显示明显,... 病例1:患者女,22岁,1年前发现左足跟部一核桃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轻压痛。血脂分析:脂蛋白(a)328.6mg/L。双踝关节MRI:双侧跟腱增粗,T1WI及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细条状或斑点状、网状稍高信号,压脂序列显示明显,肿块上下端与正常肌腱分界不清。临床拟诊:双足跟腱黄色瘤。经左侧跟腱局部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跟腱黄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瘤 跟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葡萄胎椎管内转移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阮耀钦 刘庆余 +1 位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79,共1页
患者女,27岁,以“右下肢麻木、疼痛2月余”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清宫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均阴性。MRI:L5~S2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一蜂窝状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椭圆形,约2.1 cm×1.7... 患者女,27岁,以“右下肢麻木、疼痛2月余”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清宫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均阴性。MRI:L5~S2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一蜂窝状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椭圆形,约2.1 cm×1.7 cm×5.1 cm,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图1A),抑脂T2W和常规T2W序列图像呈等-高混杂信号(图1B),内见分隔,增强T1WI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1C),囊性部分无强化;考虑神经鞘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侵袭性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阮耀钦 刘庆余 +2 位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郭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9-319,共1页
图1右侧卵巢SSBPTA.矢状位MR T2WI示肿瘤呈混杂高信号,内见树枝状低信号结构(白箭),囊性部分呈高信号(黑箭);B.增强T1WI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箭);C.彩色多普勒示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囊内见较多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 图1右侧卵巢SSBPTA.矢状位MR T2WI示肿瘤呈混杂高信号,内见树枝状低信号结构(白箭),囊性部分呈高信号(黑箭);B.增强T1WI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箭);C.彩色多普勒示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囊内见较多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实性部分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图2病理图(HE,×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及体外实验
9
作者 黎成 卜超 +4 位作者 苏赟 钟嘉宝 潘爱珍 高明勇 黄穗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5-811,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CAM-MPIO)与体外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制备单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MPI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MPIO和双靶向分子示踪剂CAM-MPIO,将其与肿瘤坏死因... 目的观察新型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CAM-MPIO)与体外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制备单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MPI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MPIO和双靶向分子示踪剂CAM-MPIO,将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激活的内皮细胞结合,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及MR检测其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CAM-MPIO组的蓝染铁颗粒分布较ICAM-MPIO组、VCAM-MPIO组明显增多。CAM-MPIO组细胞周围黄色荧光面积分别为ICAM-MPIO、VCAM-MPIO组的(2.00±0.31)倍和(2.46±0.45)倍。T2WI信号强度和T2值随靶向分子示踪剂浓度增高呈不同程度减低,且以CAM-MPIO组减低为著。结论制备的双靶向分子示踪剂与内皮细胞结合能力优于单靶向分子示踪剂,有望用于早期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细胞黏附分子-1 微米级氧化铁颗粒 分子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