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HBc阳性在乙肝5项指标中的分布及滴度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汉奎 陈桂山 +2 位作者 何结冰 张秀明 冯雪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71-1072,1079,共3页
目的:观察抗HBcAb阳性在各种乙肝5项模式的分布情况及其滴度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2009年用ELISA法检验HBcAb阳性的乙肝5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乙肝5项模式共有9种,常见模式7种,其中"135、145、15&q... 目的:观察抗HBcAb阳性在各种乙肝5项模式的分布情况及其滴度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2009年用ELISA法检验HBcAb阳性的乙肝5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乙肝5项模式共有9种,常见模式7种,其中"135、145、15"占总抗HBcAb阳性数的62.3%;"25、245、45、5"占总抗HBcAb阳性数的37.6%。高浓度的HBcAb阳性特别是其S/CO值<0.1且HB-sAg检出阳性的模式占41.3%。结论:HBcAb阳性特别是其高滴度时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大,应重视及正确分析处理HBcAb阳性的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5项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测序法在败血症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子有 韩慧 +1 位作者 曾勇 吴炳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将焦磷酸测序技术应用于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鉴定。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的特点,设计焦磷酸测序用的PCR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提取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基因组DNA,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对病原体种类作出判断... 目的将焦磷酸测序技术应用于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检测鉴定。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的特点,设计焦磷酸测序用的PCR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提取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基因组DNA,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对病原体种类作出判断。结果经焦磷酸测序可以获取有效长度28 bp的序列,使用该测序序列可以有效区分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沙门氏菌,但不能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应用焦磷酸测序可以较有效地对败血症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实现种属水平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测序 败血症 病原体 16s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2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颖 张秀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70-2972,共3页
Th22的发现源于皮肤的固有防御机制和创口愈合等炎症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Th22有稳定的效应因子体系和独特的信号传导方式.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相关研究报道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Th22发... Th22的发现源于皮肤的固有防御机制和创口愈合等炎症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Th22有稳定的效应因子体系和独特的信号传导方式.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相关研究报道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Th22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对Th22及IL-22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细胞生物学功能 相关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自稳调节 感染性疾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汉奎 王伟佳 +2 位作者 黄燕华 杜满兴 梁培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检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及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的样本各1 522例,比较两组HBsAg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诊断HBcAb阳... 目的: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检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及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的样本各1 522例,比较两组HBsAg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诊断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的阳性判断值的再确定,寻找更好的的诊断性能。结果:i2000SR检测HBsAg的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符合临床检测要求。HBcAb阴性组复检前与复检后相比明显降低,复检后HBcAb阳性组的结果相比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对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建立合适临界值为0.415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Youden指数显示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HBsAg结果与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人群HBsAg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建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ELISA法定性HBsAg结果合适的的阳性判值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观察处于灰区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汉奎 苗霞 +3 位作者 何结冰 陈桂山 蔡常辉 张秀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37-938,共2页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处于灰区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选取HBsAg初检结果在灰区范围的117例,并在1年后对117例复检标本进行HBsAg复检实验。结果:...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处于灰区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选取HBsAg初检结果在灰区范围的117例,并在1年后对117例复检标本进行HBsAg复检实验。结果:117例标本1年后的复检试验中,24例ELISA结果≥1.2,阳性率为20.5%;29例ELISA结果≤0.8,阴性率为24.8%;诊断明确标本数53例,占总标本的45.3%;其余64例复检标本ELISA结果仍处于0.8~1.2之间,其占总标本的54.7%。结论:检测HBsAg实验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特别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新取样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HBsAg检验的应用价值,有的甚至还可以发现产生灰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灰区范围 复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和激活Wnt信号通路对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佳 张秀明 +1 位作者 张彦 王晋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和激活Wnt信号通路在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用5、10和20μmol/L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作用于HL-60细胞3 d,用10、20和30mmol/L的Wnt信号通路激活剂Li Cl作用于HL-60细... 目的:探讨抑制和激活Wnt信号通路在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用5、10和20μmol/L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作用于HL-60细胞3 d,用10、20和30mmol/L的Wnt信号通路激活剂Li Cl作用于HL-60细胞1 d,应用RT-R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点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的表达和细胞早期凋亡,筛选最佳抑制浓度和激活浓度。然后用10μmol/L NSC67657分别对已经抑制及激活了的Wnt通路的HL-60细胞作用3 d。分析比较空白对照组、NSC67657单独处理组和激活/抑制剂作用后NSC67657处理组的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Wnt下游靶点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0μmol/L XAV-939和20 mmol/L Li Cl能分别有效抑制和激活HL-60细胞Wnt信号通路,分别显著下调和上调cyclin D1,TCF1,c-Jun基因(P<0.05)和蛋白(P<0.05)的表达,且在该条件下CD14^+HL-60细胞不超过1%,没有早期凋亡发生;NSC67657单独作用HL-60细胞能下调Wnt通路下游靶点cyclin D1、TCF1和c-Jun的蛋白表达(P<0.05),CD14^+细胞占(62.13±9.44)%;NSC67657作用于经XAV-939预处理的细胞,可使CD14^+细胞达到(84.17±5.39)%,cyclin D1,TCF1和c-Jun蛋白表达比单独NSC67657处理组降低更显著(P<0.01);而NSC67657作用经Li Cl预处理的细胞,可使CD14^+细胞减少至(33.99±8.37)%,cyclin D1,TCF1和c-Jun蛋白表达较非处理组下降明显较低(P<0.05),但高于单独使用NSC67657处理组(P<0.05)。结论:20μmol/L XAV-939和20 mmol/L Li Cl作为HL-60细胞Wnt信号通路的有效抑制剂和激活剂能够分别显著下调和上调Wnt下游通路靶点基因和蛋白表达,其干预后对NSC67657诱导细胞分化的影响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在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激活 信号通路抑制 NSC67657 单核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E3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患者骨髓表达趋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佳 张秀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验证HL-60细胞向粒、单两系分化前后非转移细胞蛋白3(NME3)的表达差异,并探讨该蛋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甾体类新药NSC67657分别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向粒系和单核系分化,通过细胞化学染色... 为了验证HL-60细胞向粒、单两系分化前后非转移细胞蛋白3(NME3)的表达差异,并探讨该蛋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甾体类新药NSC67657分别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向粒系和单核系分化,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判断细胞分化方向,通过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4)检测判断细胞分化程度,通过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排除细胞凋亡,建立细胞分化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NME3基因和蛋白在细胞分化前后的差异表达情况。收集26例临床确诊的各种类型髓系白血病患者及5例正常人骨髓样本,比较分析NME3蛋白在不同样本组中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ATRA(2μmol/L,5 d)和NSC67657(10μmol/L,5 d)可分别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和单核系分化,其分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且不伴随凋亡发生,NME3基因与蛋白表达在细胞两系分化后明显下降。对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分析发现,NME3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表达较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NME3蛋白在HL-60细胞分化后表达下调,与其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趋势相符,提示该蛋白可能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转移细胞蛋白3 HL-60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NSC676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的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β-catenin/ICAT蛋白差异表达及相互作用研究
8
作者 王伟佳 张秀明 胡红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分析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β-catenin/ICAT蛋白的差异表达及相互作用,探讨NSC67657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10μmol·L^(-1)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分化,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评估细... 目的分析甾醇类新药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中,β-catenin/ICAT蛋白的差异表达及相互作用,探讨NSC67657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10μmol·L^(-1)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分化,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评估细胞的分化方向和分化程度;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药物作用细胞前后β-catenin和IC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β-catenin与ICAT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协同分析目的蛋白的差异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结果NSC67657可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在10μmol·L^(-1)NSC67657作用5d后,CD14的表达可达到90%以上,细胞化学染色支持细胞单核系分化结论。分化后ICAT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β-caten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ICAT与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分化前后都存在相互作用,药物诱导细胞分化后两者蛋白相互作用条带吸光度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ICAT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胞质和胞核均有荧光,药物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ICAT蛋白胞质和胞核荧光均明显增加,β-catenin蛋白在核内荧光明显减弱,但胞质荧光强度增加,有蛋白胞质转位现象。结论 NSC67657能够诱导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且引起ICAT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差异;ICAT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及β-catenin蛋白从胞核向胞质的转位现象,提示NSC67657可能通过下调并阻止β-catenin蛋白入核,从而导致HL60细胞单核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67657 分化 单核系 β-catenin/ICAT蛋白 表达差异 相互作用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