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斌飞 张志刚 +2 位作者 程周 梁敬柱 解小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29-2231,共3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P组(n=25)和S组(n=25),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50 mg镇痛,总剂量不超过100 mg/d。S...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P组(n=25)和S组(n=25),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50 mg镇痛,总剂量不超过100 mg/d。S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负荷剂量为舒芬太尼10%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舒芬太尼100%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1.8~2 mL/h,自控剂量为2~3 mL/h,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各时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于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 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S组水平(P<0.01)。S组术后第1天与第2天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第3天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 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0.01)。P组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低于S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可增加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分泌,这可能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病人控制 手术后恶心呕吐 促胃动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飞 张志刚 +2 位作者 程周 梁敬柱 解小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0~80岁,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异丙酚A组2mg/(kg.h),B组4mg/(kg.h)。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2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0~80岁,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异丙酚A组2mg/(kg.h),B组4mg/(kg.h)。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24、48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浓度。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A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B组各指标变化与麻醉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h显著低于A组(P<0.05),LDH在术后6h显著低于A组(P<0.05),而cTnT在术后6、24及48h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4mg/(kg.h)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更能减少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外科手术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