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种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华赟鹏 李绍强 +3 位作者 刘杰 彭宝岗 罗灿峤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73-2077,共5页
目的:探讨硬化肝脏促进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种植瘤形成的可能及其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2组,即正常肝脏组和硬化肝脏组。肝硬化大鼠通过口服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诱导。在2组大鼠肝脏上原位种植CBRH7919的种植... 目的:探讨硬化肝脏促进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种植瘤形成的可能及其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2组,即正常肝脏组和硬化肝脏组。肝硬化大鼠通过口服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诱导。在2组大鼠肝脏上原位种植CBRH7919的种植瘤,观察肝癌原位种植瘤形成率和病理情况。在种植肿瘤的同时切取小部分肝脏,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2、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Smad4mRNA的表达。结果:CBRH-7919细胞在硬化肝脏上原位种植的成功率为53.3%(8/15),呈现类似人类肝细胞癌的病理特点,而正常肝脏的原位种植成功率为0%。正常肝脏内TGF-β1和Smad4极少表达,但有较多磷酸化Smad2的表达,也可见Smad7的少量表达;而硬化肝脏内TGF-β1、Smad4和Smad7的表达明显增多,而磷酸化Smad2的表达较正常显著减少。结论:肝硬化可以促进大鼠肝癌原位种植瘤的生长,提高模型制作的成功率,其机制可能与硬化肝脏内磷酸化Smad2表达的减少,而TGF-β1、Smad4和Smad7表达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模型 动物 SMADS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P启动子驱动的yCD/TK双自杀基因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华赟鹏 李宝金 +2 位作者 汪勇 王瑛 朱宝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外靶向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外靶向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联合治疗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建立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的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无表达,GCV、5-FC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杀伤作用增强,药物间抑瘤效果比较是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未受影响。体内实验可见GCV、5-FC及两药联合对转染后的HepG2细胞种植瘤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对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无影响,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bet表达增强人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抗肝癌免疫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祖兵 丁佑铭 +3 位作者 陶剑平 梁力建 刘晓平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T-bet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达能否增强其诱导抗肿瘤免疫。方法:取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5μg/L rhGM-CSF、5μg/L rhIL-4培养6d成不成熟DC(iDC),随后加10μg/L TNF-α诱导成熟DC。... 目的:探讨T-bet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达能否增强其诱导抗肿瘤免疫。方法:取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5μg/L rhGM-CSF、5μg/L rhIL-4培养6d成不成熟DC(iDC),随后加10μg/L TNF-α诱导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抗原,致敏DC,并分组如下:loaded DC/TNF-α(loaded mDC);loaded DC/TNF-α+IFN-γ(loaded DC/T+I);loaded DC/T-bet(loadedDC/T-bet);iDC。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观察T-bet外源表达对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肿瘤特异性细胞杀伤效率影响。结果:外源表达T-bet促进DC/T-bet表型成熟,促进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诱导分泌出更多的Th1型细胞因子,增强肝癌细胞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T-bet增强DC抗肿瘤免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肝肿瘤 免疫疗法 转录因子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形态及其CTGF表达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陈伟锋 汪谦 +2 位作者 张可飞 黄洁夫 徐鸿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表达CTGF的影响,探讨IFN-α1b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分别加入IFN-α1b、TGF-β1,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及CTGF表达的改变。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I... 目的:通过观察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表达CTGF的影响,探讨IFN-α1b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分别加入IFN-α1b、TGF-β1,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及CTGF表达的改变。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IFN-α1b作用组肝星状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RT-PCR观察到正常组和TGF-β1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的CTGFmRNA随IFN-α1b的作用而减少。结论: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表达CTGF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抑制TGF-β1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C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干扰素Α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