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何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4,177,共7页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有重要的逻辑史料价值。对于《左传》论辩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春秋时人的论辩方法或策略(如论辩时对受众需求及其品质特征的考虑),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诸子辩学和先秦论辩实践的总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广义逻辑
论辩实践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墨经》分科研究方法省思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而出现根据主观看法(尤其是近现代学科知识)改变条目次第、轻易校改原文等诸多问题。《墨经》研究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结合《墨子》和相近时代的相关文献进行本土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分科研究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补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关于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前贤已有诸多论述。但通过更为细致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笔者发现还有许多值得补述之处。首先,清末张君劢译《耶方思氏论理学》和王国维译《辨学》已含有现代逻辑知识,而前者却常被人遗漏。其次...
关于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前贤已有诸多论述。但通过更为细致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笔者发现还有许多值得补述之处。首先,清末张君劢译《耶方思氏论理学》和王国维译《辨学》已含有现代逻辑知识,而前者却常被人遗漏。其次,罗素访华期间及其前后仍有可以补充的材料,如张申府译《精神独立宣言》涉及对罗素的介绍。其三,何兆清译《逻辑之原理及现代各派之评述》是当时颇为新近的现代逻辑史著作。最后,20世纪30年代我国中等教育中所含的现代逻辑知识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张君劢
何兆清
中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振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9,共9页
语义重构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策略的第一步,但达米特的语义重构并不能完全反映旧有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这是由于它只涉及认识论的独立性维度。达米特以认识论的真概念作为核心的意义理论导致一种(依赖认识的)反实在论。然而为了更一...
语义重构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策略的第一步,但达米特的语义重构并不能完全反映旧有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这是由于它只涉及认识论的独立性维度。达米特以认识论的真概念作为核心的意义理论导致一种(依赖认识的)反实在论。然而为了更一般地描述语言实践,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不应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的要素。一种基于收缩论真概念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表层语义学)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米特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意义理论
真概念
表层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作为断定的规范
被引量:
4
5
作者
周振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断定是一种受到规范支配的言语行为。一般认为"真"是断定行为的规范,但对于真谓词扮演何种规范性角色,以及"真"作为断定的规范是否意味着真谓词表达了性质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真谓词确实标记了独特的断定规范,这...
断定是一种受到规范支配的言语行为。一般认为"真"是断定行为的规范,但对于真谓词扮演何种规范性角色,以及"真"作为断定的规范是否意味着真谓词表达了性质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真谓词确实标记了独特的断定规范,这种标记作用是由真谓词的定义图式——消引号图式(DS)——所规定和保证的,但由此并不能得出真谓词必定表达性质,我们可以在唯名论的意义上理解"真"作为断定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
断定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荀子的心学论证——以《正名》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曾昭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名”的所指,以满足治国的要求。其“用名”思想是对圣人、君子之辩说的考量,形成荀子心学的论证体系。不过,《荀子·正名》将“正人心”的要求放大到一般的正名原则,又体现出先秦逻辑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心学论证
正名-用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大礼议的情礼分歧与论证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明代大礼议中,议礼双方立论基础的不同可以归结为情与礼的分歧。宗法派基于宗法礼制,主张继君统必先继宗统,让皇帝改换父母;人情派基于孝道亲情,主张继统不必继嗣,维护皇帝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双方分别从情、礼出发,主要采用考论史例...
在明代大礼议中,议礼双方立论基础的不同可以归结为情与礼的分歧。宗法派基于宗法礼制,主张继君统必先继宗统,让皇帝改换父母;人情派基于孝道亲情,主张继统不必继嗣,维护皇帝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双方分别从情、礼出发,主要采用考论史例、诠释经典、探究典章、借助灾异共四种方式论证自己的主张。通过分析大礼议这一生动的道德实践案例,既可以管窥道德情感与道德规范、道德理性的关系,又可以为深化认知、研究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情礼之辨
道德情感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据、模式与语境——子产言辞的论证分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41,共7页
春秋时期的子产颇善言辞。通过对其言辞的论证分析,可见其常用理据有经典文献、古语成辞、古今事迹、古今制度和经验常识;其常用论证模式有诉诸道理的论证、诉诸后果的论证和诉诸先例的论证;对诸侯国内外局势和受众等语境因素的考虑则...
春秋时期的子产颇善言辞。通过对其言辞的论证分析,可见其常用理据有经典文献、古语成辞、古今事迹、古今制度和经验常识;其常用论证模式有诉诸道理的论证、诉诸后果的论证和诉诸先例的论证;对诸侯国内外局势和受众等语境因素的考虑则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这种对论证实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春秋时人的辩说实况,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名辩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产
论证实践
诉诸道理的论证
诉诸后果的论证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中庸”思想的道德指向
被引量:
6
9
作者
黄星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7,共7页
孔子的“中庸”思想,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要人“做得恰好如此”,其要义在“中”,也即“恰好”;载体则在“庸”,也即“做”“实践”。“实践”的时间、空间及对象的不同,预示着“恰好”本身也必然是多元和开放的。“中庸”面向实践的开放性...
孔子的“中庸”思想,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要人“做得恰好如此”,其要义在“中”,也即“恰好”;载体则在“庸”,也即“做”“实践”。“实践”的时间、空间及对象的不同,预示着“恰好”本身也必然是多元和开放的。“中庸”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使得孔子对它的重视,并不需要借由对概念的反复强调来展现,而只需在日用常行间一一做到恰如其分,便无处不是在讲述“中庸”。换句话说,孔子在日用常行间表现出来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动、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正是对“中庸”所要求的开放性的依循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庸
开放性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何杨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4,17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逻辑的春秋政治论辩研究”(16CZX05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有重要的逻辑史料价值。对于《左传》论辩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春秋时人的论辩方法或策略(如论辩时对受众需求及其品质特征的考虑),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诸子辩学和先秦论辩实践的总体情况。
关键词
《左传》
广义逻辑
论辩实践
受众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墨经》分科研究方法省思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杨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ZX053)
文摘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而出现根据主观看法(尤其是近现代学科知识)改变条目次第、轻易校改原文等诸多问题。《墨经》研究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结合《墨子》和相近时代的相关文献进行本土解释。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分科研究
科学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补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杨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ZX053)
文摘
关于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前贤已有诸多论述。但通过更为细致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笔者发现还有许多值得补述之处。首先,清末张君劢译《耶方思氏论理学》和王国维译《辨学》已含有现代逻辑知识,而前者却常被人遗漏。其次,罗素访华期间及其前后仍有可以补充的材料,如张申府译《精神独立宣言》涉及对罗素的介绍。其三,何兆清译《逻辑之原理及现代各派之评述》是当时颇为新近的现代逻辑史著作。最后,20世纪30年代我国中等教育中所含的现代逻辑知识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张君劢
何兆清
中等教育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振忠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ZX0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3WKPY32)的资助
文摘
语义重构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策略的第一步,但达米特的语义重构并不能完全反映旧有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这是由于它只涉及认识论的独立性维度。达米特以认识论的真概念作为核心的意义理论导致一种(依赖认识的)反实在论。然而为了更一般地描述语言实践,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不应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的要素。一种基于收缩论真概念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表层语义学)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关键词
达米特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意义理论
真概念
表层语义学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作为断定的规范
被引量:
4
5
作者
周振忠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3WKPY32)
文摘
断定是一种受到规范支配的言语行为。一般认为"真"是断定行为的规范,但对于真谓词扮演何种规范性角色,以及"真"作为断定的规范是否意味着真谓词表达了性质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真谓词确实标记了独特的断定规范,这种标记作用是由真谓词的定义图式——消引号图式(DS)——所规定和保证的,但由此并不能得出真谓词必定表达性质,我们可以在唯名论的意义上理解"真"作为断定的规范。
关键词
真
断定
规范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荀子的心学论证——以《正名》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曾昭式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义论证理论研究”(16JJD720017)
文摘
中国逻辑史界的中国逻辑研究既有名称的不同,又有研究内容的差异,主流的中国逻辑观念是以西方传统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为参照的。如果将先秦逻辑确立为一种“正名-用名”论证类型,那么《荀子·正名》之“正名”在于“正心”,确立“名”的所指,以满足治国的要求。其“用名”思想是对圣人、君子之辩说的考量,形成荀子心学的论证体系。不过,《荀子·正名》将“正人心”的要求放大到一般的正名原则,又体现出先秦逻辑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
荀子
心学论证
正名-用名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大礼议的情礼分歧与论证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文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明代大礼议中,议礼双方立论基础的不同可以归结为情与礼的分歧。宗法派基于宗法礼制,主张继君统必先继宗统,让皇帝改换父母;人情派基于孝道亲情,主张继统不必继嗣,维护皇帝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双方分别从情、礼出发,主要采用考论史例、诠释经典、探究典章、借助灾异共四种方式论证自己的主张。通过分析大礼议这一生动的道德实践案例,既可以管窥道德情感与道德规范、道德理性的关系,又可以为深化认知、研究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大礼议
情礼之辨
道德情感
道德规范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据、模式与语境——子产言辞的论证分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杨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义逻辑的春秋政治论辩研究”(16CZX053)。
文摘
春秋时期的子产颇善言辞。通过对其言辞的论证分析,可见其常用理据有经典文献、古语成辞、古今事迹、古今制度和经验常识;其常用论证模式有诉诸道理的论证、诉诸后果的论证和诉诸先例的论证;对诸侯国内外局势和受众等语境因素的考虑则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这种对论证实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春秋时人的辩说实况,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名辩思想。
关键词
子产
论证实践
诉诸道理的论证
诉诸后果的论证
语境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中庸”思想的道德指向
被引量:
6
9
作者
黄星星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7,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公共政策的道德水平提升研究”(12JD21)。
文摘
孔子的“中庸”思想,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要人“做得恰好如此”,其要义在“中”,也即“恰好”;载体则在“庸”,也即“做”“实践”。“实践”的时间、空间及对象的不同,预示着“恰好”本身也必然是多元和开放的。“中庸”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使得孔子对它的重视,并不需要借由对概念的反复强调来展现,而只需在日用常行间一一做到恰如其分,便无处不是在讲述“中庸”。换句话说,孔子在日用常行间表现出来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动、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正是对“中庸”所要求的开放性的依循和展示。
关键词
孔子
中庸
开放性
实践智慧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何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墨经》分科研究方法省思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补述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周振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真”作为断定的规范
周振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荀子的心学论证——以《正名》为例
曾昭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明代大礼议的情礼分歧与论证方法
刘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理据、模式与语境——子产言辞的论证分析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孔子“中庸”思想的道德指向
黄星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