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化论辩理论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崔建英 安宇辉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8,177,共8页
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但其无法对决定(从输入到输出)给出明确解释,由此被称作人工智能的“黑盒”效应。结构化论辩理论通过论证间的支持与击败关系解释输入—输出(从前提到结论),有助于合乎伦理规范和可解释医疗决策模型... 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但其无法对决定(从输入到输出)给出明确解释,由此被称作人工智能的“黑盒”效应。结构化论辩理论通过论证间的支持与击败关系解释输入—输出(从前提到结论),有助于合乎伦理规范和可解释医疗决策模型的设计。我们基于结构化论辩框架P-ASPIC+构建医疗决策模型MDM,将其应用于一个医疗决策案例的刻画:首先,将患者的就诊信息量化并存储到知识库;其次,构造推理框架,借助求解器TOAST计算在给定语义下的可接受论证集;最后,通过解释生成器生成文本解释辅助主体医疗决策。结构化论辩框架建构决策模型的方法,既可为决策者提供合适的选择,也可清晰阐明这些选择背后的支持理由,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有助于提升医疗决策的质量和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可能性逻辑 医疗决策模型 结构化论辩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支论式的逻辑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五 曾昭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3,共6页
汉传因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三支论式。全部三支论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论辩的内容。依文本内容总结三支论式的结构,由此出发,从尽可能贴近文本的立场做形式化研究。研究路线是从尽可能贴近到逐步抽象,从而概括出若干... 汉传因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三支论式。全部三支论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论辩的内容。依文本内容总结三支论式的结构,由此出发,从尽可能贴近文本的立场做形式化研究。研究路线是从尽可能贴近到逐步抽象,从而概括出若干个逻辑系统,包括三支论式的量化逻辑刻画、命题逻辑刻画和个体常元替换个体变元的逻辑刻画,以求在不同的层面上刻画三支论式,并说明这样做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论式 因明 现代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4,177,共7页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有重要的逻辑史料价值。对于《左传》论辩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春秋时人的论辩方法或策略(如论辩时对受众需求及其品质特征的考虑),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诸子辩学和先秦论辩实践的总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广义逻辑 论辩实践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文献中寻找试验论理学的类似学说,以有效吸收试验论理学说,而且也是为中国再造新文明做准备。为达成该目的,胡适提出了一套包括述学、明变、求因和评判在内的研究程序,其述学中的贯通方法颇重西学的比较参证作用。胡适的这一工作为后来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其广义的逻辑观念和研究程序对于今天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方法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古代逻辑史 逻辑观 试验论理学 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的逻辑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静 熊明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3,共4页
文章介绍了纠正现象这样一种人类常见的推理思维现象,介绍了纠正现象在逻辑学中的研究历史,并且探讨了纠正现象在逻辑学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介绍非单调推理的研究、动态认知逻辑中的信念修正理论研究,作者指出了形式逻辑对推理纠正现... 文章介绍了纠正现象这样一种人类常见的推理思维现象,介绍了纠正现象在逻辑学中的研究历史,并且探讨了纠正现象在逻辑学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介绍非单调推理的研究、动态认知逻辑中的信念修正理论研究,作者指出了形式逻辑对推理纠正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偏差甚至缺陷;通过对反馈推理的介绍,指出既有的非形式推理研究成果不足以全面刻画纠正现象的目的性、主体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据此,作者提出纠正现象应该在非形式逻辑领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正 非单调推理 信念修正 非形式推理 反馈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6
作者 熊明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5,共5页
随着非单调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人们提出了“究竟什么是逻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形成了逻辑学的两个学派??抽象逻辑学派和具体逻辑学派。抽象派主张逻辑学是研究有效论证的科学,具体派则认为逻辑学是研究好论证的标准的... 随着非单调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人们提出了“究竟什么是逻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形成了逻辑学的两个学派??抽象逻辑学派和具体逻辑学派。抽象派主张逻辑学是研究有效论证的科学,具体派则认为逻辑学是研究好论证的标准的科学。前者把论证的有效性看做是完全从其背景中抽象出来的,是研究基于零主体的人工语言论证的分析与评价,实际上把论证评价标准局限于演绎逻辑或单调逻辑范围之内,并把归纳推理、回溯推理和各种实践推理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后者则认为论证评价需要考虑其运用背景或论辩目的,研究的是基于多主体的自然语言论证的分析和评价,涵盖了各种形式实践推理的研究,并把论证评价的标准扩充至了修辞学范围。如何划清逻辑与修辞在论证评价中的作用范围呢?非形式逻辑学家们似乎正在做这项工作。该文在把论证分为作为静态成品的论证和作为动态过程的论证两大类的基础上,把非形式逻辑区分为形式论辩学派和语用论辩学派两大学派,分析了非形式逻辑的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和研究对象,探讨了非形式逻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非单调逻辑 非形式逻辑 修辞学 论证评价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 被引量:3
7
作者 柯华庆 梁庆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99,共6页
本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关键词 蕴涵关系 实质蕴涵 形式蕴涵 逻辑蕴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熊明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在逻辑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在逻辑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逻辑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两者可以不加区别交互使用。该文首先考察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们分别给出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然后分析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认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共同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形式逻辑 非形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罪推定的逻辑形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庆寅 罗仕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文章区分了3种关系———事实关系、认知关系和法律拟制关系,认为无罪推定是一种法律拟制,而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同时对无罪推定的逻辑形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无罪推定的逻辑形式是一种正确的逻辑论证,而不是“以无知为据”的错误论... 文章区分了3种关系———事实关系、认知关系和法律拟制关系,认为无罪推定是一种法律拟制,而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同时对无罪推定的逻辑形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无罪推定的逻辑形式是一种正确的逻辑论证,而不是“以无知为据”的错误论证,无罪推定并不违反实事求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认知关系 法律拟制关系 逻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分科研究方法省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而出现根据主观看法(尤其是近现代学科知识)改变条目次第、轻易校改原文等诸多问题。《墨经》研究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结合《墨子》和相近时代的相关文献进行本土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分科研究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到思想:基于指称问题考察分析哲学的范式转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追溯当代内容理论的语言哲学和现象学起源,以指称性概念和意向性概念为核心,简要刻画了指称理论和内容理论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语言指称问题和心理指称问题的平行关系,为当代分析哲学的主流从语言哲学到心灵哲... 本文通过追溯当代内容理论的语言哲学和现象学起源,以指称性概念和意向性概念为核心,简要刻画了指称理论和内容理论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语言指称问题和心理指称问题的平行关系,为当代分析哲学的主流从语言哲学到心灵哲学的范式转移的动机和方法勾勒出一个考察纲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性 意向性 内容理论 范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与规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昭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81,共5页
《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为"正名—用名","正名"是确定"名"之所指,关注名实关系;"用名"是研究言谈说辩中"名"的准确使用问题,二者合为荀子逻辑的论证结构。先秦诸子逻辑均为此... 《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为"正名—用名","正名"是确定"名"之所指,关注名实关系;"用名"是研究言谈说辩中"名"的准确使用问题,二者合为荀子逻辑的论证结构。先秦诸子逻辑均为此结构,其同与异在于不同学派的"正名"与"用名"理论。《荀子·正名》逻辑的规则包括"正名"规则与"用名"规则,"正名"规则是如何确立名的内涵;"用名"规则是在论证中如何正确地用"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正名一用名”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明与《墨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昭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因明 唯识学 张纯一 谭戒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补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关于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前贤已有诸多论述。但通过更为细致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笔者发现还有许多值得补述之处。首先,清末张君劢译《耶方思氏论理学》和王国维译《辨学》已含有现代逻辑知识,而前者却常被人遗漏。其次... 关于20世纪前期现代逻辑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前贤已有诸多论述。但通过更为细致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笔者发现还有许多值得补述之处。首先,清末张君劢译《耶方思氏论理学》和王国维译《辨学》已含有现代逻辑知识,而前者却常被人遗漏。其次,罗素访华期间及其前后仍有可以补充的材料,如张申府译《精神独立宣言》涉及对罗素的介绍。其三,何兆清译《逻辑之原理及现代各派之评述》是当时颇为新近的现代逻辑史著作。最后,20世纪30年代我国中等教育中所含的现代逻辑知识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张君劢 何兆清 中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佛教期刊中因明研究的范围与特征
15
作者 曾昭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8,共8页
民国时期,佛学期刊发表的因明论文涉及内容包括因明经典解释,因明与佛学比较,因明与西方逻辑学、中国名学比较,以及佛学院学生考试优秀答题选登等方面。因明经典解释主要以《因明入正理论》文本为底本,带有因明集释性质;因明与佛学比较... 民国时期,佛学期刊发表的因明论文涉及内容包括因明经典解释,因明与佛学比较,因明与西方逻辑学、中国名学比较,以及佛学院学生考试优秀答题选登等方面。因明经典解释主要以《因明入正理论》文本为底本,带有因明集释性质;因明与佛学比较之特征是讨论因明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明与西方逻辑学、中国名学之比较实现了从因明到佛教逻辑的转型;佛学院学生考试优秀答题选登从一侧面表明因明在民国时期的普及情况。虽然论文内容深浅不一,有许多文章带有传播或普及性质,但是其研究范围是全面的,讨论了因明及与因明相关的所有领域,确立了因明学科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佛学 逻辑学 佛教期刊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因明的知识谱系
16
作者 曾昭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208,共9页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的概念群;从研究范围来看,涵摄因明理论与应用。因明知识谱系的分析表明,与有效性推理不同,因明有着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应用范围。从产生之初,逻辑就是思想的论证工具。研究逻辑史、写作逻辑史理应从思想论证视角进入,从逻辑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发现并总结不同逻辑的各自特征,这是文明互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因明 论证结构 思想论证 知识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操控:语用论辩学之修辞拓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吴鹏 熊明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9,169,共6页
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合理解决正反双方意见分歧是语用论辩学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论辩话语中,论辩者不仅要遵守合理性标准,还会努力通过修辞策略使论辩结果对自己最有效。鉴于此,语用论辩学近年来逐步尝试修辞维度的理论拓展,提出了"... 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合理解决正反双方意见分歧是语用论辩学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论辩话语中,论辩者不仅要遵守合理性标准,还会努力通过修辞策略使论辩结果对自己最有效。鉴于此,语用论辩学近年来逐步尝试修辞维度的理论拓展,提出了"策略操控"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以策略操控概念为核心的语用论辩学拓展理论凸显了论辩者为实现论辩合理性和论辩有效性的微妙平衡而在潜在话题、受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方面的运筹帷幄,对法律、政治、医疗等交际领域的论辩话语实践均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应在哲学、理论、实证、分析和实践五个层面上深入探究策略操控现象,并进一步完善其语境分析、修辞分析和谬误识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话语 语用论辩学 策略操控 论辩学 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Dempster-Shafer理论的一个悖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卫 鞠实儿 罗旭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5-146,169,共3页
Kyburg指出,在Dempster-Shafer(D-S)理论中应用 Dempster组合规则组合某些基本概率指派将导致悖论。基于Shafer的D-S理论解释,我们可以利用概率函数来表达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组合规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DEMPSTER-SHAFER理论 不确定 悖论 组合规则 基本概率 理论解释 概率函数 D-S 指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指称概念的新阐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燕京 梁庆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8,共5页
  指称概念是弗雷格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而难解的概念。达米特从语义作用的角度阐发了弗雷格的指称概念, 论证了指称概念等同于语义值概念, 论述了弗雷格指称概念在意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达米特的工作澄清了关于弗雷格指称概念的误解, ...   指称概念是弗雷格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而难解的概念。达米特从语义作用的角度阐发了弗雷格的指称概念, 论证了指称概念等同于语义值概念, 论述了弗雷格指称概念在意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达米特的工作澄清了关于弗雷格指称概念的误解, 为研究弗雷格意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它是达米特对于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米特 弗雷格 指称概念 语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决策理论的基础及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决策是人类生活中时刻要面临的行为.早在十八世纪卡莱美和伯努里开始对决策进行研究,但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两个世纪后,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Ramsey.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Savage,Anscombe和Aumann先后提出了他们的决策公... 决策是人类生活中时刻要面临的行为.早在十八世纪卡莱美和伯努里开始对决策进行研究,但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两个世纪后,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Ramsey.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Savage,Anscombe和Aumann先后提出了他们的决策公理系统,为经典决策理论(贝叶斯决策理论,也称期望效用理论)奠定基础,使得决策理论的研究取得巨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 十八世纪 人类生活 公理系统 数学家 哲学家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