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0、M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敏英 李粉霞 +1 位作者 杨学习 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分析IL-10基因rs1800896、rs3024492位点和髓样分化蛋白1(Myeloid differentiation1,MD-1)基因rs7740529、rs223312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以及过敏性鼻炎(Allerg... 目的:分析IL-10基因rs1800896、rs3024492位点和髓样分化蛋白1(Myeloid differentiation1,MD-1)基因rs7740529、rs223312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以及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对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Sequenom 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对141例哮喘患者和145例正常对照的四个SNP位点(rs1800896、rs3024492、rs7740529、rs2233128)进行基因分型,再将哮喘患者中确定有过敏性鼻炎和无过敏性鼻炎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χ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影响,计算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以此评价各位点多态性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以及过敏性鼻炎对哮喘易感性的影响。结果:(1)IL-10rs1800896多态性位点GG、GA、AA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哮喘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共患组、哮喘而无鼻炎组的分布频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无过敏性鼻炎对其影响不明显。相较GG或AA基因型,携带基因型GA的个体,哮喘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OR=0.033,95%CI:0.017~0.065)。(2)MD-1rs7740529位点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哮喘患者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共患组、哮喘而无鼻炎组的分布频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有无过敏性鼻炎对其影响不明显。相比较CC或TT基因型,携带基因型CT的个体,哮喘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OR=0.369,95%CI:0.225~0.606)。(3)IL-10rs3024492位点TA、AA基因型和MD-1rs2233128位点AG、GG基因型在哮喘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rs1800896与MD-1rs7740529位点多态性与哮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其杂合型的患病风险均明显降低,且有无过敏性鼻炎对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MD-1 哮喘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韩义明 饶兰 +4 位作者 丁莉 郑杰 杨婉 沈金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基因突变率为7.5%(11/146),与患者吸烟史有关(P=0.04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68/146),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P<0.05)。共检测出4例同时具有BRAF V600(3例V600E及1例V600D)及EGFR基因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2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例),两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BRAF V600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多见于无吸烟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BRAF V600 EGFR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基因甲基化模式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松山 刘先娟 +2 位作者 毛秉豫 杨雷 邱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692,共6页
目的:筛选抑癌基因DAPK特异的甲基化模式并评价其作为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分析DAPK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和HL-60、U937及Jurkat白血病细胞株中甲基化的状态及模式,选择特异... 目的:筛选抑癌基因DAPK特异的甲基化模式并评价其作为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分析DAPK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和HL-60、U937及Jurkat白血病细胞株中甲基化的状态及模式,选择特异的甲基化位点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在白血病细胞株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验证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模式诊断白血病的效能。结果:DAPK基因Cp G岛不同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图谱显示,在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去甲基化程度高于白血病细胞株,各白血病细胞株甲基化模式存在差异,能找到特异的Cp G甲基化位点并应用MSP检测区分HL-60与其它3种细胞,而临床标本中MSP检测可区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其他类型白血病,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9.1%、100%和82.7%,没有发现MSP甲基化诊断与临床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模式作为白血病诊断分型的潜在肿瘤标志物之一,丰富了白血病诊断的方法,为今后寻找各类肿瘤甲基化标志物提供了思路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K基因甲基化模式 DNA甲基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的研制及其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楠 李洋 +7 位作者 胥顺 傅斌生 汪国营 李华 汪根树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7-135,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 P450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 P450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FK506)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选取CYP3A5和MDR1基因外显子的8个常见变异基因位点(CYP3A5Exon1、Exon2、Exon3、Exon13和MDR1Exon1、Exon12、Exon21、Exon26)设计特异性野生型、突变型引物检测探针,通过AD3200微阵列芯片点样仪点样于醛基基片上,室温保湿过夜固定。采用该基因芯片对109份肝移植供、受者全血标本进行检测,每份样本重复检测3次,GenePix4100共聚焦扫描仪阅读芯片,GenePixPro410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根据同一检测位点野生型探针和突变型探针在阴阳性状态的信号值比值来确定探针的切值(cut-off值)。引物探针和样本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作比对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供、受体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FK506C/D值的影响。结果芯片样点分布均匀、清晰、规整度好、无漏点和连点,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区分明显;按照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强度比值设定cut-off值,结果易于判断,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高达99%。供体CYP3A5基因Exon3第6986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3)与FK506C/D值有关,术后2、4、12周供体CYP3A5*1/*1和*1/*3型患者的FK506C/D值明显低于*3/*3型患者(均为P<0.05),而供、受体CYP3A5其它基因型及供受体MDR1各基因型组间FK506C/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供体CYP3A5基因第6986位点携带*1等位基因的患者需更高剂量FK506才能达到目标血药浓度。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理想,可重复性强,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芯片技术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位点 他克莫司 细胞色素3A5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敏 王方金 +2 位作者 吴健 王伟毅 何蕴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分型检测,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临床HPV感染的基因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145例阴道镜门诊病人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DNA检测并分型。【结果】被检人群中... 【目的】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分型检测,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临床HPV感染的基因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145例阴道镜门诊病人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DNA检测并分型。【结果】被检人群中共检测出57例HPV阳性,88例HPV阴性,HPV的感染率为39.3%,阳性标本中检测出12种高危型别,2种低危型别。其中单型感染51例(89%),混合感染6例(11%),16,31,18,58型检出率较高。【结论】低密度基因芯片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在HPV和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低密度基因芯片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女性TA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黎佩怡 李粉霞 +3 位作者 孙敏英 徐伟文 杜红延 杨学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TAP2(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广东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equenom系统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216例广东汉族乳腺癌患者及216人健康... 目的:探讨TAP2(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广东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equenom系统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216例广东汉族乳腺癌患者及216人健康对照组的TAP2中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hr6-32914099和chr6-32897933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的比值比(odds ratio,OR)评价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资料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进行分层分析。结果:chr6-32914099位点在检测人群中存在TT、TC、CC三种多态性,chr6-32897933位点存在CC和CT两种多态性。chr6-32914099位点多态性分布在病例/对照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36),但在ER阳/阴性分组和PR阳/阴性分组中有显著性差异,与纯合基因型相比,TC基因型和ER阴性及PR阴性乳腺癌都相关(P=0.029和P=0.038)。相对于CC纯合基因型,chr6-32897933位点TC基因型患乳腺癌的风险性增加(P=0.0001),但基因型分布在ER阳/阴性分组和PR阳/阴性分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59和P=0.46)。结论:TAP2多态性位点chr6-32897933 TC基因型患乳腺癌的风险性增加,而chr6-32914099等位基因杂合状态(TC基因型)与ER阴性及PR阴性乳腺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2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癌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析文 刘悦 +1 位作者 朱小亚 吴燕婷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2期43-49,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基因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RCA基因在维护染色体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功能上看,BRCA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它的关键区域突变使其抑制功能失去,因而导致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基因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RCA基因在维护染色体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功能上看,BRCA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它的关键区域突变使其抑制功能失去,因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伴随诊断和靶向治疗是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BRCA基因突变型为家族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为其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主要对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临床诊断方法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基因 乳腺癌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禽流感H7和H9亚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秋泉 黄平 +3 位作者 胡守旺 高秀洁 杨杏芬 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7和H9亚型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virus,AIV)HA-H7基因和HA-H9基因分别设计特异AIV H7和H9亚型特异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分析该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 目的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7和H9亚型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virus,AIV)HA-H7基因和HA-H9基因分别设计特异AIV H7和H9亚型特异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分析该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等。结果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后,AIV H7试剂和AIV H9试剂的敏感性达到1×104.67EID50和1×103.80EID50水平,特异性与细胞培养敏感性类似;批内和批间精密度Ct值的CV值均远小于10%,可重复性良好。结论本项目研制的AIV H7和H9亚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好,适合在禽流感H7和H9亚型疫情和人类疑似禽流感病例中检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基因 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H7 H9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及解脲支原体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秦君璞 张帝开 程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分析UU的易感因素。方法:对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管分泌物UU、CT,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分析UU的易感因素。方法:对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管分泌物UU、CT,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UU的易感因素。结果: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阳性率分别为73.9%、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U的易感因素为:CT阳性(OR=6.393,95%CI2.052~19.916);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OR=5.091,95%CI1.863~15.071);重复流产(OR=3.768,95%CI1.544~14.720)。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检出率较以往报道正常体检人群检出率偏高,UU感染与CT阳性、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及重复流产有关,有必要在人工流产前进行常规检查,以进行相应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妊娠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家兔精液中虫体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世国 刘明林 +1 位作者 孟桂芳 高同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检测弓形虫感染家兔精液中虫体DNA,观察虫体在精液中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5个/只的剂量腹腔感染雄性家兔16只。在家兔感染前后分别采集精液,-40℃冻存备用,采用两种方法提取精液中总DNA,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 目的检测弓形虫感染家兔精液中虫体DNA,观察虫体在精液中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5个/只的剂量腹腔感染雄性家兔16只。在家兔感染前后分别采集精液,-40℃冻存备用,采用两种方法提取精液中总DNA,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检测弓形虫感染家兔精液中弓形虫DNA,依据对照计算虫体拷贝量,绘制感染后时间与精液中虫体含量的动态曲线图。结果16只雄兔感染前其精液中均不能检测到弓形虫DNA,精液中虫体含量在感染后7wk左右达到高峰期,然后虫体含量逐渐下降。在感染9wk^15wk维持较低水平。结论弓形虫感染雄兔精液中虫体含量随感染后时间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家兔 精液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从家 胡斌 +2 位作者 孔繁林 吴惠玲 向秀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异及其机制。方法药敏检测,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基因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含有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gyrA、gyrB、parC和parE4个基因片段,并进行...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异及其机制。方法药敏检测,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基因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含有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gyrA、gyrB、parC和parE4个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 528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在1999-2006年8年中上升最显著的是喹诺酮类药,其中萘啶酸由20.00%升至99.07%,培氟沙星由0升至97.37%(χ2=259.39,P<0.01;χ2=406.20,P<0.01);青霉素类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15株耐药菌株上述4个基因序列检测结果,gyrA基因均存在同一个突变位点,即83位氨基酸Ser→Phe突变(TCC→TTC),突变率达100%;其余3个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区gyrA基因的第83位表现出高频单点突变,其耐药表型和基因突变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 喹诺酮类药 抗药性 微生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下生殖道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云天英 李武莉 +1 位作者 李丽玲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952-954,共3页
目的:了解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淋病双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件(CT)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89例拟诊为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病例组)和305例女性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包括白色... 目的:了解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淋病双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件(CT)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89例拟诊为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病例组)和305例女性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包括白色念珠菌、滴虫等)常规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UU和CT。结果:病例组UU、CT阳性率(分别为61.8%、23.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UU以单独感染(59.9%)状态为主,而CT和NG以混合感染(69.0%、56.0%)为主,结论:UU、CT可能是女性下生殖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以便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感染 淋病双球菌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群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敏琪 吴帆 +1 位作者 黄建林 刘占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43-1844,184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阶段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并初步建立酶学检测中国人群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酶法检测2 00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人群血清肌酐水平,其中男性1 200例,女性800例,年龄从1个月至80岁,通过统计...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阶段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并初步建立酶学检测中国人群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酶法检测2 00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人群血清肌酐水平,其中男性1 200例,女性800例,年龄从1个月至80岁,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正常人群的血清肌酐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同一年龄组中,两性之间的血清肌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10岁以下的男女血清肌酐分别为(26.67±7.84、25.20±6.40)μmol/L;11-20岁组分别为(68.26±12.74、54.72±7.78)μmol/L;21-30岁组分别为(77.74±8.09、57.17±8.18)μmol/L;31-40岁组分别为(79.35±10.36、55.65±9.07)μmol/L;41-50岁组分别为(81.21±12.86、62.40±10.91)μmol/L;51-60岁组分别为(79.49±11.54、61.11±12.65)μmol/L;61-70岁组分别为(83.87±16.74、60.62±11.47)μmol/L;年龄大于71岁组分别为(96.61±25.26、64.55±12.01)μmol/L。结论:不同年龄正常人群的血清肌酐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同一年龄阶段,男女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临床诊断中应该建立对应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酐 酶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4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朵 王成 +3 位作者 帅勇 肖湘文 赵晓蒙 周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4(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4)是HMGB家族的新成员,研究表明其可能在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MGB4的结构、功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而进行his-HMGB4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序列鉴定分... 高迁移率族蛋白B4(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4)是HMGB家族的新成员,研究表明其可能在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MGB4的结构、功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而进行his-HMGB4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序列鉴定分析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his-HMGB4融合蛋白,继而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的融合蛋白.将此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经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制备的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MGB4蛋白,其效价达1∶20 000.获得的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兔抗HMGB4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下阶段研究HMGB4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4 原核表达 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检测中亚硫酸氢盐修饰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松山 刘先娟 +2 位作者 侯俊然 毛秉豫 邱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1-61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亚硫酸氢盐修饰DNA方法用于DNA甲基化检测。方法:提高亚硫酸氢盐浓度及修饰温度、缩短修饰时间并用玻璃奶回收DNA改进DNA修饰方法,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MAGE-A3基因和DAP-K基因目的片段中胞嘧啶转化为胸腺嘧...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亚硫酸氢盐修饰DNA方法用于DNA甲基化检测。方法:提高亚硫酸氢盐浓度及修饰温度、缩短修饰时间并用玻璃奶回收DNA改进DNA修饰方法,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MAGE-A3基因和DAP-K基因目的片段中胞嘧啶转化为胸腺嘧啶的效率,评价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试剂盒方法对DNA的修饰效果。结果:改进的方法可将操作过程缩短到3 h左右;非甲基化的胞嘧啶到胸腺嘧啶的转化率超过99%,与传统方法、试剂盒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4,P>0.05);只针对非甲基化的胞嘧啶进行转化修饰,而在对甲基化胞嘧啶过度修饰为胸腺嘧啶方面与传统方法无统计学差异(χ~2=0.0149,P>0.05)。结论:改进的亚硫酸氢盐DNA修饰方法修饰效率高,对甲基化的胞嘧啶过度修饰影响不显著,且具有节省时间,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亚硫酸氢盐测序 DNA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胺硫磷半抗原分子的设计及其免疫效果
16
作者 刘波 袁利鹏 +2 位作者 林丹琼 熊波 高秀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8,共4页
以水胺硫磷的特征部分为基础,设计合成半抗原O-甲基-O-2-水杨酸异丙酯硫代磷酰-6-氨基己酸(HICP),并通过活泼酯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OVA分别偶联制备了免疫抗原H-ICP-BSA和包被抗原H-ICPOVA,再经过动物免疫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 以水胺硫磷的特征部分为基础,设计合成半抗原O-甲基-O-2-水杨酸异丙酯硫代磷酰-6-氨基己酸(HICP),并通过活泼酯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OVA分别偶联制备了免疫抗原H-ICP-BSA和包被抗原H-ICPOVA,再经过动物免疫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标准曲线,测得其IC50为5.3 ng/m L,定量检测线性为1.77~10.06 ng/m L,与其他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研究所获得的抗水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可实现果蔬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胺硫磷 半抗原 多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检测CSFV、PRRSV、PRV及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世成 周其伟 +4 位作者 张浩旭 王卫国 鲁信花 唐小明 周玲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0-855,共6页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CSFV、PRRSV、PRV和PCV2 4种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CSFV、PRRSV、PRV和PCV2 4种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够用于同时检测这4种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4种病毒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到0.98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CSFV、PRRSV、PRV和PCV2以外的其他病毒株核酸扩增均呈阴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这4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量均能达到10拷贝/μL。此外,该检测方法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59例疑似猪繁殖障碍疾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单一病毒感染样本7例,阳性率为11.86%;2种或3种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4.07%(26/59);无4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样本。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对CSFV、PRRSV、PRV和PCV2病毒同时进行检测,可以用于相关疫情的监测及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V PRRSV PRV PCV2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基因探针定量PCR诊断试剂盒产业化
18
《生物技术产业》 2006年第3期74-75,共2页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安公司)是一个以生物学技术为指导的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和应用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目前主营业务为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
关键词 荧光PCR 基因探针 诊断试剂盒 定量PCR 产业化 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学技术 高科技企业 检测试剂盒 中山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