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其次,在亚洲地区,约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 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其次,在亚洲地区,约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分患者缺乏合适的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供者 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治疗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脐血 HLA相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8阳性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滤泡性淋巴瘤间质中的密度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红 蔡绮纯 +7 位作者 王潇潇 蔡清清 林旭滨 林桐榆 夏忠军 李志铭 姜文奇 黄慧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NHL,亦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FL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P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但相同FLIPI的患者预后情况实际不尽相同,反映了FL异质性的特点,在相同的组...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NHL,亦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FL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P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但相同FLIPI的患者预后情况实际不尽相同,反映了FL异质性的特点,在相同的组织分类中存在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不同的亚型。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子指标以期更准确地预测FL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LAM)对FL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初治FL患者组织中LAM的密度,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48例FL患者LAM低密度者38例(79.2%),高密度者10例(20.8%)。LAM密度与患者年龄、PS状态、血清LDH水平、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与FLIPI评分也无相关性。LAM低密度组化疗疗效和高密度组相近。全组48例患者未达到中位生存期(MST),LAM低密度组MST优于高密度组(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与FL的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AM的高密度与FL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但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较少,随访时间短,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滤泡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FLI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株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若芝 王立琳 +3 位作者 阮星星 何程明 陈琰 林东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21-624,共4页
本研究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SOR)联合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K562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株在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柔红霉素作用下增殖的抑制效应,根据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 本研究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SOR)联合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K562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株在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柔红霉素作用下增殖的抑制效应,根据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评价两药相互作用性质,并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且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组凋亡细胞增加。结论:柔红霉素和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K562呈现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柔红霉素 K562细胞 协同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燕玲 李旭东 +1 位作者 林东军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高危急性白血病10例患者进行脐血移植,儿童3例,成人7例,中位年龄29岁(11~41岁)。6例接受单份脐血移植,4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在白消安(Bu)加环磷酰胺(Cy)基础上加用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或全身照射(TB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及吗替麦考酚酯。结果8例(80%)患者获得成功植入,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9 d (14~2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40 d (33~60 d)。3例患者发生急性 GVHD,无1例发生慢性 GVHD。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1~29个月),7例患者无病存活。2年总体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均为66.7%。结论UCBT 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是可行的,对于无 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高危患者,UCBT 可作为首选,其 GVHD 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有可能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脐血移植 白血病 急性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消安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2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熊暮珺 肖若芝 +4 位作者 陈琰 陈家杰 龙梓洁 吴星 林东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地西他滨(DAC)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2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应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法(新型四唑单钠盐法)观察0.01-0.5μmol/L DAC作用于NB4-R2细胞24、48及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PI单染及AnnexinⅤ-FITC/P... 本研究探讨地西他滨(DAC)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2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应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法(新型四唑单钠盐法)观察0.01-0.5μmol/L DAC作用于NB4-R2细胞24、48及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PI单染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DAC(0.05-5μmol/L)对NB4-R2处理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编码P糖蛋白(P-gp)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0.01-0.5μmol/L DAC可抑制NB4-R2细胞增殖,并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作用48及72 h后的IC50分别为0.089和0.064μmol/L;0.05-5μmol/L DA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NB4-R2细胞凋亡,下调MDR1基因表达。结论:低浓度DAC(<0.5μmol/L)对NB4-R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较高浓度DAC(1、5μmol/L)可以诱导NB4-R2细胞凋亡,同时使MDR1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NB4-R2细胞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潇潇 黄慧强 +6 位作者 夏忠军 林旭滨 蔡清淸 高岩 林泽晓 林桐榆 姜文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7-870,874,共5页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 目的旨在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使用利妥昔单抗共治疗69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51.5岁(17-8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常用挽救化疗,化疗方案主要包括EPOCH、ICE、DHAP、GEMOX及GDP等。27例在初治时曾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其余则在复发难治时与联合挽救化疗首次联合使用。结果69例患者中有64例可以评价疗效,5例未进行疗效评价。总体客观有效率为73.4%(47/64),完全缓解率为45.3%(29/47)。13例患者在挽救方案获得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AHSCT/HD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乏力及胃肠道反应。与利妥昔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发热和乏力。随访截止至2009年11月13日,中位随访40.6(3.7~179.9)月,有28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Ⅳ度骨髓抑制并严重感染,其余患者仍健在。中位生存时间为51.6月(3.7~179.9),第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2%和37%。初治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生存期较初治曾使用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长,两组的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3.5%和83.1%,42.8%(P=0.001)。GCB型较非GCB型复发难治DLBCL有明显生存优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1.4%(P=0.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治疗DLBCL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挽救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抑制剂10058-F4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龙梓洁 方志刚 +2 位作者 潘晓娜 范蕊芳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的影响,为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测定K562... 目的:探讨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的影响,为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测定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耐药细胞K562/G与K562细胞相比,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耐药细胞具有c-Myc蛋白高表达的特点。进一步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重要的是,K562/G细胞比K562细胞对10058-F4敏感性更高。细胞周期检测显示,10058-F4可使K562及K562/G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表明抑制cMyc导致的增殖抑制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Annexin V-PI染色结果显示10058-F4可促进K562及K562/G细胞发生凋亡。克隆形成实验表明K562/G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明显高于K562细胞。同时,与对照组相比,10058-F4可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增强伊马替尼的毒性作用。结论:耐药细胞K562/G具有c-Myc高表达的细胞遗传学特点;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Myc抑制剂10058-F4可逆转c-Myc高表达引起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10058-F4 伊马替尼耐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1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龙冰 张祥忠 +4 位作者 李旭东 龙梓洁 王晓珍 刘加军 林东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初治ALL 32例,复发ALL 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初治ALL 32例,复发ALL 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L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G li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G li1 mRNA与ALL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G li1 mRNA在初治及复发ALL患者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4例初治ALL诱导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Gli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而4例未缓解者的Gli1 mRNA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li1 mRNA水平与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725,P<0.05)。Western blot检测也发现,初治及复发ALL患者中Gli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治疗缓解后Gli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Gli1 mRNA及蛋白在初治和复发ALL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ALL的疗效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EDGEHOG信号通路 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晓娜 方志刚 +4 位作者 龙梓洁 陈家杰 刘玲玲 范蕊芳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4-1989,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外源c-myc基因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初步分析其特性。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MSCV-c-myc-IRES-GFP(MMIG)载体,分别用MMIG及空载体MSCV-IRES-GFP(MIG)包装病毒,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绿色荧光细胞...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外源c-myc基因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初步分析其特性。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MSCV-c-myc-IRES-GFP(MMIG)载体,分别用MMIG及空载体MSCV-IRES-GFP(MIG)包装病毒,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绿色荧光细胞,获得U937/GFP和U937/MYC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surv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U937/GFP和U937/MYC细胞周期,并用MTT法测定U937/GFP和U937/MYC细胞的生长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MIG和MMIG病毒感染后,2种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G病毒感染的细胞荧光率为26.0%,MMIG病毒感染的细胞荧光率为27.7%;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MMIG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术分选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增多,U937/GFP和U937/MYC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分别达98.7%和93.7%。U937/MYC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较U937/GFP细胞显著升高,c-Myc蛋白下游的survivin表达增多,而凋亡相关蛋白XIAP及Bcl-2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细胞周期检测显示,U937/MYC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增多。MTT实验结果显示,U937/MYC细胞的生长速率较U937/GFP细胞增快。U937/MYC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较U937/GFP细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c-myc基因高表达的U937稳定细胞株U937/MYC。在U937/MYC细胞中,c-Myc及其下游的survivin表达明显上调,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数增多、细胞生长加快、克隆形成能力增强,提示c-Myc可能通过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加快细胞周期、促进相关抗凋亡蛋白表达从而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蛋白 载体构建 U9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燕玲 张競文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观察患者的自体干细胞造血重建情况,并了解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和无病存活(DFS)率。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9~2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9(8~158)d。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发生普通变形杆菌败血症,1例患者在移植后29 d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其余患者预处理后出现感染或胃肠道反应,经抗感染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时间29.8(5.3~61.5)个月,14例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35.7%),11例患者存活,3例死于复发。术后1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和79%,术后1年、3年的DFS率分别为64%和57%。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部分低、中危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 微小残留病变(MRD) 造血重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败血症 巨细胞病毒血症 无病存活(D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蕊芳 方志刚 +3 位作者 刘相富 郑永江 刘彬彬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合前期实验中TIMP3、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结果,对与AL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AL患者BMMCs中RUNX3甲基化组该蛋白表达明显少于未甲基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L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与RUNX3蛋白表达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关,RUNX3蛋白失表达、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的患者CR率低,反之较高。结论: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该蛋白失表达的原因,其参与了AL的发病,并与不良预后有关,TIMP3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TIMP3 蛋白质RUNX3 甲基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新会 王莲英 刘加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23-4324,共2页
目的:探讨共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充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开诚布公地反馈治疗信息,与患者共同应对恐惧和焦虑等共情手段,应用于16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结果:... 目的:探讨共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充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开诚布公地反馈治疗信息,与患者共同应对恐惧和焦虑等共情手段,应用于16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孤独、绝望,护理干预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焦虑和绝望情绪。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深入的情感分享,可缓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情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检测MLL基因重排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易 李旭东 +4 位作者 王东宁 肖若芝 王文文 胡元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的情况,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201例患者采用MLL双色断裂分...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的情况,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201例患者采用MLL双色断裂分离重排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用multiplex RT-PCR技术检测11种较常见的MLL融合基因,观察MLL基因异常的检出率。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A),观察11q23重排率作为对照。结果:共有19例患者出现11q23/MLL基因重排,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检出13例(1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检出6例(8.2%)。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对MLL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为9.45%,CCA对11q23异常的检出率为5.47%。5例正常核型的患者和3例未涉及11号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中FISH检出了1例MLL倒位和3例扩增信号,multiplex RT-PCR检出了7例dup MLL(11q23)重排。结论:FISH联合multiplex RT-PCR能提高MLL基因重排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 MLL 细胞遗传学 逆转录多重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0126增强索拉非尼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琰 肖若芝 +4 位作者 王立琳 何程明 阮星星 熊慕珺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864,共6页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索拉非尼联合MEK激酶抑制剂U0126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CCK-8法观察索拉非尼、U0126单用及不同浓度索拉非尼联合10μmol/L U0126作用K562细胞48 h后细胞增...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索拉非尼联合MEK激酶抑制剂U0126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CCK-8法观察索拉非尼、U0126单用及不同浓度索拉非尼联合10μmol/L U0126作用K562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活力变化;PI单染法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索拉非尼、U0126单用及索拉非尼联合U0126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细胞周期分析及联苯胺染色观察索拉非尼、U0126单用及低浓度索拉非尼联合U0126是否诱导K562细胞株向红系分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MEK抑制剂U0126增强了索拉非尼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促凋亡及诱导分化作用。两药联用显著下调K562细胞c-Myc蛋白水平。结论:MEK抑制剂U0126增强索拉非尼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其协同下调c-Myc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U0126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競文 孙燕玲 李旭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血清病、肝静脉闭塞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首次移植后32 d行供者为其父亲的挽救性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前未进行预处理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采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2 d白细胞植入,术后67 d血小板植入。血清病、败血症及肝静脉闭塞症治愈,器官功能改善。但移植后第18个月,即2017年6月,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植入失败患者二次移植前不进行预处理化疗,采用PTCy预防GVHD有望获得成功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失败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环磷酰胺 预处理方案 败血症 肝静脉闭塞症 血清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競文 郑永江 +2 位作者 胡元 陈禹欣 林东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93-298,共6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8例MDS患者采用allo—PBSCT治疗。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8~50岁(中位年龄31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odd Health Organization,WHO)MDS分型标准(2008年)分类,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RCMD)占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1占1例,RAEB-2占3例,MDS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占2例。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5~10μg/(kg·d)动员5d后,分1~2d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者输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8—11.6)×10^8/kg(中位数7.7×10^8/kg)。受者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6例,改良BuCy方案2例,非亲缘供者联合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予环孢素加短疗程甲氨蝶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移植后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9—15d(中位数12d)及11~42d(中位数13d);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度1例,Ⅱ度2例,Ⅳ度1例;存活超过100d的6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随访时间为2.6—56.9个月(中位数27.0个月),2例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以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75.0±15.3)%,生存期为(43.4±8.3)个月。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年轻MDS患者的有效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1例暨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競文 陆英 李旭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儿童 高危 脐血移植 植入失败 脐血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